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北魏时期的书法碑刻——魏碑

2020-11-17 19:30:02
相关推荐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自东汉以后, 到隋统一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即从公元2世纪末到公元6世纪80年代, 时近400年。这一时期全国大多数地区盛行佛教, 受尽苦难的各族人民幻想在求神拜佛中求得解脱, 佛教成了各族人民交流、融合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佛教的盛行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推行佛教, 出自立碑造像的需要, 大大推动了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 魏书、楷书、草书都由初创阶段趋于成熟。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魏碑, 是我国北朝流行的一种书体。北朝以北魏立国最久, 所以北碑又称魏碑;北朝多以此书体刻石, 故叫魏碑。

一、魏碑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迄今为止, 在大同、洛阳发现的北魏碑刻和墨迹已有十多种, 从形式上可分为:记事碑、墓志铭、发愿文、瓦当和瓦刻文字、墓砖文字、木板漆书等。这里着重讨论北魏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保存的魏碑文化结构与类型。

北朝碑刻书法具有共同风格, 世称“北碑体”、“北体”、“魏碑体”、“魏体”等。魏碑楷书字体风格多样, 富于变化, 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且多变, 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 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 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中和”之美;字形面貌明显受到刊刻工具的影响, 呈现出方整峻厉的风格。章法上字字独立, 无明显呼应和连贯。魏碑, 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渐渐演变的楷书体。虽是楷书, 却融篆势隶意, 草情等众妙于其调。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 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北朝和南朝碑刻的书法风格不一样。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同时由于当时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 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 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它和南朝碑刻相比, 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 北书雄健”;与唐楷相比, 唐楷注重法度, 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 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 结体因势赋形, 不受拘束。魏碑属于楷书的一种, 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二、魏碑文化的演变规律

纵观北朝的碑刻, 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 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历代书家都未重视, 直至清朝的中叶, 阮元首倡南帖北碑的说法, 才受到注意, 而后又有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附和, 遂取代帖学。

魏碑的碑体是由汉朝隶书过渡到唐朝楷书的一种书体, 其孕育发展的时间, 经历了从公元5世纪到7世纪长达200多年的时空。在汉代, 通行的字体为隶书。而东晋以后, 南方流行楷书, 当时人们以南方文化为汉族文化的正宗, 南方流行的楷书被称为“今楷”, 受到士人推崇。而在北朝, 则直接承用汉隶书体, 由于在实际雕刻操作中必须动用刀凿, 则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汉隶, 也不同于今楷的独特书法形式———“魏书”。

魏书字形的特点在于蕴含隶书笔意, 字体古朴茁壮, 起笔落笔平整有力, 带刀削斧凿之势。魏碑中许多属于这种字体。北朝承赵、燕之后, 书体则出于崔悦及卢谌二家, 这两个人皆传钟繇、卫瓘、索靖的遗法。因为没有禁碑之令, 又民风淳朴, 而演变出北碑特有的书体, 与南朝的风流蕴藉大异其趣, 加上佛教盛行, 流行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 所以传世书迹特多。这种书体是介于分隶和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如北魏《元祯墓志》是目前发现的魏墓志中较早的一块。此墓志为正方形, 高宽各67厘米, 共17行, 每行18字。《张猛龙碑》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 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 魏碑的兴起是汉隶往楷体演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字体, 它的诞生和早期的篆隶一样为后期书体的形成作了铺垫。魏碑体由隶书逐渐蜕变成为近乎唐朝楷书的字体, 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魏碑体全部消失了隶意, 从而成为一种新的书体出现。书法书体的每一次演变, 都有它的孕育期、萌芽期和成熟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