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民国时期北大招生只靠一篇作文?看一看那时上个大学有多难

2020-11-17 20:45:01
相关推荐

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历史上的乱世,前有军阀混战,后有十四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如今却有不少人对那个所谓的“黄金年代”怀念不已,认为那个时代考大学很容易,并且“大师”辈出,如果当个教授或者作家,一个月就有几百块大洋的薪水,生活得如何舒服云云。让我们看一看真实的民国时代的大学教育情况,上个大学有多难,毕业后是不是能够成为“人上人”。

民国风毕业照

对于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来讲,那是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所无法触及的地方,除了个别有钱有势的家庭,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大学。而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好一点的还能上几年小学,认识几个字。如果能够上个高小(大致相当于初中),在乡村中已经算是文化人,能勉强把信写通顺,进行简单的计算,很多时候都可以干个账房先生什么的,脱离了体力劳动。

正因为社会整体教育水平低下,当时大学招生也比较简单,初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招生考试,科目少,题数也少。如北京大学1929年入学仅考:国文、外文、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化学五门,其中国文考试就是一道作文题。看着是不是不太难?你先有机会上完中学再说。在1938年开始到1941年间,教育当局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后来因为抗战和内战的原因无法组织。

燕京大学

考上大学以后,能不能交得起学费是个问题。当时的学费与社会平均收入相比,算得上昂贵无比。公立大学学费较低,一般每年在50-60块大洋,教会大学较高,一般在150-200块大洋,普通的劳动家庭,是无法负担的。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异很大,普通工人月薪15-30大洋,技师能达到40-50大洋,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一般是50大洋,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等知识分子,月薪80-200大洋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350大洋。

根据统计,在1931年,果粉认为的黄金十年中,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数量约107所,在校学生人数为4.4万人,教师人数约7000人,校均学生420人左右,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只有万分之一。当下高校扩招之后,高校体量恶性膨胀,四五万人规模的高校不在少数,一所学校就能顶民国全部的100所学校了吧。从民国元年到1946年累计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18.6万人,每年平均也就5000人左右,后期数量才逐渐增多。也就是说,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在今天上不了985、211学校的,回到民国恐怕中学都上不了。

国立中山大学

在有限的招生规模下,文科生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如193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为37566人,文科生占四分之三,理工科少的可怜。与当时社会的需求主要是理工人才相比,这个比例显然是极不对称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足以支撑理工科的发展。对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再多的文科“大师”,也无法发展实业,无助于国计民生。

1920年代前期,全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仅有一两千人,这些人完全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到了1930年代,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逐年增长,限于社会发展水平无法吸纳这么多文科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特别是一些私立大学,招生无门槛,教学无保障,毕业也就无出路了,和今天的社会情况很相似。在民国当大学生,特别是后期,真不一定有多么光明的前途。

在高校拼命扩招的今天,高等教育普及率远远高于民国,大学教育已经成为普及化的工厂流水线作业,但还有很多人抱怨大学难考,如果这些人放在民国,可能连上小学的机会都不一定有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 八年级英语作文80词 我的财富作文600字 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义卖作文开头 游乐山大佛作文 四年级下册期中作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 舍己救人的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身边的文化遗产作文 六年级英语作文50词 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冰雪大世界的作文 什么我想对你说作文 写事作文600字大全 国庆见闻600字作文 礼物作文600字初中 捉迷藏的作文300字 教育的力量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200字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50词 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刷新着我的生活作文 考研英语小作文格式 上学路上作文600字 教师节作文100字 森林防火400字作文 第一次升国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