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技巧指导:首尾简洁凝练 情感真切充沛

2020-11-18 00:40:01
相关推荐

技法概述

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试题解读

此题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全命题作文。文题分为三个元素,即“闲”“风光”“独自游”。

从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闲”和“独自”是相呼应的,因为“独自一人”,所以“清闲”;因为“心境恬淡”,所以“悠然自得”。第二段材料提示了文章的主体——“风光”,可以是自然景色,可以是人文意象,也可以是心之所爱。

就整个文题来说,意即闲时(或褒或贬,可以是主动“清闲”,也可以是被动“寂寞”)沉浸于一种风光(可取各种意象),自得其乐。

文章主题可以写寂寞不可怕,一个人也可以享受某种风光的快乐;或是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有利于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等。

本题的题眼为一个“闲”字,文章中要充分体现这个字,如果只写了“感受××的美”“我从××中获得快乐”,或者干脆写了一篇单纯的游记,那就偏题了。

记叙文大致可以这样写:前面写有一次和旅行团出游,跟着导游跑,走马观花,只忙着拍照,回来后一直有遗憾。然后写某次有机会,自己一个人故地重游,优哉游哉,方全身心投入美景中,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美。文章要着重前后对比。

这是最原始的模板,可以对其进行改造,主要就是写“闲”与“不闲”对风光(意象)的不同感受,强调要“闲对风光”。也可以直接写以闲适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能感受到快乐的过程,全篇胜在描写细腻,文笔要好。

满分作文

闲对风光独自游

我们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浸得模糊了;我们有过清高尖锐的灵魂,只是让时间磨平了棱角,在城市里浑浑噩噩,终日彷徨。

——题记

那一年,我的父母因为工作需要,把我丢在了老家。

在城市生活的我,还是不习惯再去住那有些年头的大宅子的。没有网络,没有娱乐设备,没有我熟悉的朋友,只有年老的奶奶和几个不甚熟悉的堂兄妹,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稻海和异常明澈的夜空。

有个晚上,我偷偷爬上了屋顶,我看到了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

在这里,城市的喧嚣被蝉鸣取代;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塘里的青蛙自觉奏响了夏日的交响曲;霓虹灯的颜色被月光取代,月光清冷地像一层纱覆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抬头,无数的星星在夜空这块绛紫色的幕布上交相辉映,通过电线的缝隙,我看到了远方的山,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盘旋的龙。

我简直看痴了。不经意间又回想起几个小时前发生的事情。我那么歇斯底里地闹着要走,奶奶劝着,哄着,似乎是她倦了,不知道为什么,她转过身去的那个佝偻的背影和我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女人逐渐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现在想来,真后悔。是啊,城市哪里好?城市人一个个你挤着我,我挤着你,灵魂被挤成纤细的薄纸片儿,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地终日飘浮在城市上空。他们也有过清高、尖锐、血肉饱满的灵魂,只不过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喧嚣、物质、浮华、现实的城市生活磨平了棱角。也许只有在这乡村的夜晚爬上层顶赏月时,才能静悟那一份蝉鸣、蛙声、星光、山的影子,才能让心由内而外地归于平静,才能修补我们这些城市人因为太过用力、太过麻木而支离破碎的灵魂吧。

远方的天渐渐露出了鱼肚白,睁开惺忪的睡眼,电脑屏幕上“下一关”的字眼刺入眼中。昨天爸妈又为了工作没有回家,我又在电脑前睡着了,只是比平常多做了个梦。是时候回老家看看了。

名师点评

为了降低难度,命题者对“风光”作了详细解读,善意地提醒考生要拓宽选材范围。“独自游”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人生体验、审美体验,旨在希望考生更多地写出自己的个性体悟来。对于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颇具挑战性。

文章写小作者在城市回望农村生活,反思城市的喧嚣,向往童年时农村生活的悠闲自得,与命题者的思路暗合。文笔优美,画面感强。且行文时空集中,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结尾以梦醒作结,颇有深意。

文题练习

请以“有________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的词语有: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要求:(1)文体自定;(2)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可谓司空见惯,但题目给出的部分中,“真正的美丽”限定了作文内容只能是对美的事物的正面描写与欣赏。可以表现自然景物之美,如“有雪的冬天才有真正的美丽”等;可以表现人情之美,如“有诚实才有真正的美丽”“有和睦才有真正的美丽”等。我们可以写一写为什么有这些才有真正的美丽,回答这个问题,是文章的重点。当然,我们也可以写叙事性的文章,通过事例来点明主题,可填“信念”,可填“生命”,可填“梦想”。作文可以随意一些,不要生搬硬凑,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技法概述

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中考作文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

1.运用题记,总括中心。题记可以拉近话题与内容之间的距离,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独到看法,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可引用经典诗词名言,也可将文中最能体现中心的语句提出来运用。

2.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这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如朱自清的《背影》。

3.设置悬念,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或用设问、疑问破题,引起叙述或议论。

4.描写环境,渲染氛围。描写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

5.言语入手,先声夺人。开篇先用语言或心理活动等起笔,然后再写人物及事件。

二、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顺序发展,自然收束。不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在将内容表达完之后,就应该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2.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能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3.总结点题,深化中心。在文章结束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大部分文章都用这种方式。

4.抒情议论,引起共鸣。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阅卷老师情感的波澜,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鲁迅的《故乡》。

5.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结尾时,就全文内容提出问题,一般运用反问句或疑问句,引人深思。

真题再现

请以“只是因为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题解读

2014年南京中考作文题目是“只是因为(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任选其一写作。看到这个题目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审题。

首先,作文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这样同学们的思路可以更开放。另外,题目中“只是因为”四个字其实暗含乾坤,“只是”强调了“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所以同学们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另外,“那本/那条/那个”提示我们不要写成“几本/几条/几个”。其次,以“只是因为那本书”为例,同学们可能面对题目打不开思路。那么我们在构思时就可以在脑海中为题目作补充工作。例如:我们可以思考只是因为那本书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出现了什么情况。这样就可以将思路打开,化难为易。

二、构思。

1.那本书:近几年中考作文经常紧密围绕着“书”来命题,的确,中学生对于书本应该是最熟悉的了。这里再一次写到书,首先要注意所写的书格调要高,最好是名著。另外要着重写书对自己成长、进步的积极影响,切忌写成内容简介。

2.那条路:这个题目看似抽象但首先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其一,“那条路”可以是我十分熟悉或偶然发现的一条真实的路,在某次经过它时带给了我触动;其二,“那条路”可以是我某段时间以来的心路历程,这段心路历程使我产生了怎样的转变或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3.那个人:为了避免写这个题目时以身边人物为素材,落入语言过于平淡、内容没有新意的俗套,可以将视角落在古人身上,写古人的经历或事迹对自己的教育意义。例如写屈原的爱国精神或陶渊明不慕名利的品格对自己心灵的洗涤。

满分作文

只是因为那本书

书桌上的台灯闪着微醺的灯光,照亮了桌上静静躺着的书。底色纯净的封面,交织着高贵的深蓝与单纯的浅蓝——一片遥远的夜空。群星明灭,夜幕下,一个小男孩,戴着一顶圣诞帽,翘首仰望天空。他昂着脑袋,帽尖圆圆的小球触及他的后背。他不知,小小的身影,将体验一场生死之旅。这一切,都源自那本感人至深的“小书”——《天蓝色的彼岸》。

小男孩哈里因为一场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在天国排队,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然而,他还在挂念着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还有一堆他没有写完的作业。他不知道如何去向这些人吐露心声。一个叫阿瑟的幽灵帮助了他。阿瑟带哈里偷偷溜回人间,向亲人告别,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意……

不止一次被这本书感动。它让我思考:拥有的一切,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我们该如何在属于自己的时候,将拥有化为永恒呢?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享受着季节更替、星际交汇、明月清辉……甚至细微到一阵花香、一股柔风……生活中不乏享受,但是,更不乏爱。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中,暖暖的爱多得都要溢出来。我们是否想过,在时间夺去自己亲人的青春、年华与生命时,一切会变得怎样?就像哈里离亲人而去,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哈里,我们爱你”。然而,哈里不存在了,生活还在;亲人不存在了,你还在。生与死,从来由不得我们抵抗,只有在逝者还在时好好珍惜,才能稍稍缓解失去的痛苦。

因为这本书,我忽然也变得“小气”起来,不再浪费亲情,开始用心,去珍藏生活中或明显、或潜藏的爱。坐在小书桌前,抚摸着光滑的书面,怔怔望着封面中的小哈里,就有一股感动碾过心头。书桌干干净净,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木头的清香。桌面古色古香的纹理,被擦拭得光彩照人。旁边白瓷的水杯,盛着半杯温水。窗台上绽放的小花,默默倾吐着幽芳。这样的阅读氛围,不能不让人沉醉。而我知道,这都是妈妈用心整理的。书架旁贴着一张张心形小标签,上面写着的,都是些“看书久了要休息”“起来活动活动吧”之类的温馨提示。我望着这些心形纸,正如望着妈妈温柔的心。

因为这本书,我接受了一次生死启蒙;因为生命有书,一切的爱与美好,都有了存在的印记……

名师点评

小作者选择“只是因为那本书”显然想强调阅读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文章之高下既在所选之书,更在于书对人的影响。小作者选了一本小众的书《天蓝色的彼岸》,强调了书对自己在生死启蒙、亲情体悟方面的影响。行文流畅自然,内容丰富细腻。

文章开头用书中的环境描写引出标题中的“那本书”,同时为文章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再也没有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500字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开头 关于人生的选择的作文 作文让我感动的一个人 信任的作文素材 责任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初二畅想作文600字 国庆朗诵作文 竞选班干部的作文 防溺水300字作文 运动会作文素材 北方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我的教室作文400字 什么的我作文300字 关于积极进取的作文 美丽的学校400字作文 优秀的记事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英语作文课教案 蚂蚁搬家的作文100字 金秋十月作文 付出就有收获的作文 寻找家园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作文坚持就是胜利 中考满分作文写人叙事 真正的我作文 关于水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