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校长要做“真”人

2020-11-18 02:40:01
相关推荐

【罗玲专栏】

校长要做“真”人

原创作者|罗玲

01

前几天,看了一节小学语文录像课,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上课的这个老师我认识,确实是一个好老师。

学生大多我也认识,也是好学生,不过,是两个班级里挑出的“好”学生。这个老师班里的那个特别聪明活泼、敢想敢问敢说、课堂上时而因他出彩、时而因他出“意外”的张同学不在其列。

这个老师和这些学生一起,在偌大的舞台上,作了一场“秀”。

由此,心底升起无限的悲哀。

02

我有几个疑问。

首先,校长有没有想过,无端挑选你们认为的“好学生”组成一个假的班级上一节表演课,那些没有机会上这节课的学生受到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如果说这是一个好老师的一节好课,那么不应该只有一些“好”孩子有权力上这样的课,校长不应该剥夺那些老师、领导眼里的“不好”的孩子学习和享受这样的课堂的权力。何况,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是纯净美好的。学校校长在孩子们眼里,是大家长,是榜样,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校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深远。这样弄虚作假,伤害了那些没有机会上台的孩子们不说,对孩子们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校长的言行举止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校长自身就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的校长,对年轻老师们、对教师团队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这样的校长,能带出什么样的教师队伍?老师们会学到什么?老师们又会影响到孩子们多少?

不寒而栗!

其次,课堂是什么?

学校会有很多形式的课,汇报课、展示课、竞赛课、优质课,但无论什么样的课,都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真实再现,而不应该是表演。

课堂绝对不应该期待只能按照老师的教案一丝不乱,它会因师生的互动碰撞出一个个生命的火花,课堂也因此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设计不应该是老师挖好的一个个“坑”,设计好一个个“陷阱”,牵着学生一定要跳进这些“陷阱”里。或者偶尔有哪个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现和质疑,老师还一定要再把这个想要跳出“坑”外的学生生拉回来。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发现,课堂更重在学生的生成。一节好课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而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的素质更应该体现在对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这些“意外”的处理上。

而以上这个事件呢?校长担心出错,担心在外人面前课堂不好收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漠视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的成长规律,而选择造假,写好剧本——教案,找好演员——一个好老师和选拔过的学生,大庭广众之下演出了一场闹剧。

实乃奇闻怪谈。

03

无独有偶,近日还听说有一个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情。

学校老师感慨说“没有想到,我们忙得像狗一样,结果大家却像猴一样地被耍了”。

事情是这样的。

学校要评比市里的优秀教师,只有一个名额,年轻老师们经过个人申报、资料审核、备课组推荐、说课、赛课等等环节,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在几十名年轻老师中选出了一个第一名。那个得了第一名的老师很开心,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所有的老师都认定送到市里的应该是那个第一名了吧。

结果呢?学校送上市里参评的却是根本没有参与这次选拔的另外一个人,因为他是学校干部。

得了第一名的那个老师很伤感自不必说,那些参与评比、听了几十节课的评委们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他们都说,自己被学校领导当猴“耍”了。

还听说有学校选拔任用人才是这样的套路。

学校里很多老师进校来就认“谁是谁的谁”,根本不是以自身的能力和业绩招聘进来,无论是职称、学历还是其他奖项他都不是最好的,工资却是莫名地比别人要高出很多。学校教师评优评先也是照顾那些“谁是谁的谁”,缺乏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出现老师们私底下敢怒而不敢言、怨气满满、负能量爆棚的局面。

以上几个案例,于我,初听莫名惊诧,再与别人聊聊,他们却告诉我很多学校都是这样,是“司空见惯”了。

难道,真如时下流行的说法,是我“OUT”了?

04

可是,我还是要追问一个问题:校长是什么?

我始终认为,校长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职位。如果我们视校长为职位,就有可能脱离师生发展,脱离学校实际,为谋职位而无所不用其极。

校长不是行政官员,而应该是教育专家。校长应该去行政化,他应该是一个专业人才,要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和坚守,少一些人云亦云,跟风炒作。

校长是一个学习者,思想者,更应该是一个践行者。校长最忌讳患“教育浮躁症”。

时下,用“旋风”一词来形容各种教育改革、课程设置、课堂模式应不为过。许多校长,看到别的学校有50门选修课程,自己也设置80门甚至更多的选修课程,花样百出。他们以为这样就是素质教育了,丝毫不考虑这些课程师资储备、课程研发能力是否成熟,课程后续是否有完整的支持系统,课程本身是否是学生需要的,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积淀下什么等等因素,导致有些选修课程永远只能开出初级课程甚至半路夭折。这些 “旋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短时间内,“旋风”可能导致非常大的气势,但“旋风”一过,一切又恢复如初,甚至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比如,以前谈到“互联网+教育”,现在进而谈到“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发展的迅捷已经逼迫我们必须时刻感受学习压力,保持学习的动力。在这个时代里,校长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较强的思考能力。

走了很多学校,听了很多的课,我发现在“互联网+教育”这个时代背景下,学校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很多学校开始引进了平板教学,最少也有幻灯片、PPT等进入课堂。很多时候,老师们的课堂已经变成了幻灯片从头放到尾,PPT播放结束,课程结束。整堂课老师们一个字也没有写,黑板上一片空白,到下课后学生们脑子里也空白一片。即使是低年级老师上课,现在也几乎看不到老师们在黑板上写字了——PPT、动画是播放的,要呈现的板书的字是打印好用磁片张贴的,配图也是打印张贴的,再也不像以前老师们上课,会精心设计板书,在黑板上写上工工整整的粉笔字,或随手在黑板上画一笔简笔画,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会留下老师的字迹优美、课程脉络清晰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即使到下课后,学生抬眼一看,还能知道一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

现在的老师不再要求写好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这“三笔字”,很少用笔写字,也很少再教学生写字;学生很多时候在平板上写字,导致出现了年轻老师们的字越来越差、学生们的字越来越差这样的局面。

这样的时代,就要求校长要有对教育的充分认知和坚守,想一想这样的时代下,学校可以做些什么,还应该要坚守和传承什么。

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今天一个课改、明天一个课改、花样百出才是一个好学校。更何况,一个课改要花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出成果。如果校长急于出“政绩”而迎合家长、迎合社会,就不是一个好校长。

校长的素养关系着学校的文化积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典范。

校长的综合素养,既包含了作为人的基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也包含着人文知识建构起的文化程度和行政管理经验积淀成的文化因素。校长就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管理者兼教育专家的校长,其言谈举止、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濡染力量。愿每一个校长都能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以自己的言行和操守将“求真”的种子深植入学校师生的心灵,为学校创造一片纯净的天空,让老师能安静教书育人,让孩子能安心学习、自然生长。

(本文为罗玲老师原创投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上册写景作文 校园拔河作文 描写同学优点的作文 杏花滩公园作文300字 作文我200字 美丽的蝴蝶作文 描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作文什么的滋味400字 我的心里话400字作文 读什么有感300字作文 大学英语万能作文模板 独善其身作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作文 我想成为一名警察作文 朋友英语作文 写雪的作文初中 我的幸福 作文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 介绍扬州的作文 详略得当的作文 真诚的作文300字 质疑作文800字作文 我的对手作文400字 300字作文我的同学 分班的感受作文 自立作文素材 小学四年级二单元作文 写月考的作文 给妈妈的礼物作文 享受孤独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