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好环境就是竞争力 广东梅州做足生态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2020-11-18 04:40:01
相关推荐

广东省梅州市梅城区西阳镇直坑村美丽乡村一角。这里也是该镇“画里西阳”的风景点之一。经济日报 记者 张建军 摄

作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定位中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梅州市,充分依托本地环境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特色农业,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通过配套民俗古村落保护修缮等项目,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通过“知名农业品牌+短视频直播+主播带货”等形式,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全面发展之路。

打响“梅州柚”特色水果品牌,依托“世界长寿之乡”优势开发“寿乡水”品牌,推嘉应茶、客都米区域农产品品牌……近年来,作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定位中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梅州市,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兴市富民之路,换道超车,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全面绿色崛起之路。

做强产业富民兴村

来到梅州市梅城区西阳镇北联村,只见柚树上挂满了青色的果实,一些村民正在果林下灌溉。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据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增国介绍,梅州是全国第二、广东省最大的柚果产区,是“中国蜜柚之乡”。2019年,全市柚果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量85万吨,产值64亿元,柚果产业已成为梅州农业支柱产业。

北联村党支部书记丘勇平介绍,村里主要种植枇杷、柚子等经济作物。在区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全村枇杷、柚子等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去年以来,梅州市已将梅州柚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按照“大品牌、大科技、大企业、大产业、大融合”建设思路,高标准推进建设工作,全力抓好项目落地。

按照计划,今明两年,梅州柚扩种面积要达到12万亩以上,并在优势区范围内打造4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梅州柚标准化示范果园,力争全市梅州柚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同时,梅州还结合广东省赋予的生态保护责任,把绿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打造“果盘子、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水缸子”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发展战略。据悉,今年梅州确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25个,落实项目建设资金9119万元,重点推动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在梅州市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寿乡1号试验田里,农民正操作着收割机收割稻谷。经实测,“客都寿乡1号”早造亩产湿谷1023斤。“早造亩产过千斤,说明该品种丰产稳产能力很强。”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内企业以土地入股、租赁土地、与农户签订合同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产业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作为蕉岭县“一粒米”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力,丝苗米产业园走的是生产种植、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融合发展的“农业公园”道路。

过去务农收入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蕉岭县河西村有弃耕土地约800亩。在建丰粮业公司的带动下,农户享受到收入增加的甜头,又开始主动种粮食,原有的弃耕土地已全部复耕。

“梅州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以产业兴带动乡村兴,形成了梅州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新优势。”梅州市市长张爱军说。

“美丽经济”带来活力

“经过整治乡村环境,过去环境脏乱差的乡村变身‘美丽乡村’,吸引力日益增加,乡村游、民宿游带动农民增收。”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帆说。

西阳镇直坑村依托穿村而过的白宫河,打造以水上电子琴等景点为特色的生态、乡土、宜居的“梅州春韵”第一村。记者踏上河里似琴键的柱石,脚下用力一踩,便有悠扬的音乐从河水中“溢出”。

据介绍,梅城区西阳镇辖区内有梅江河、白宫河、龙坑河三条河流穿流而过,这里是国画大师林风眠的故乡。目前,该镇以纪念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其故居整治力度,结合镇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万里碧道”等示范工程。

西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万里碧道”“风眠画廊”等水景观建成后,不仅将成为“画里西阳”的一道亮丽风景,还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重要的一点是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源。梅州市平远县充分彰显了好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说法。

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是传统古村落,山水秀美。但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子出现“空心化”现象,曾经的龙颈古梯田杂草丛生。

2018年,梅畲村引进梅州市客天下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整村流转入股,促成了2300亩土地、463户村民“资源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农民变员工”的变革。同时,通过配套民俗古村落保护修缮等项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把梅畲村打造成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客天下梅畲田园综合体”,以每年近10万人次的客流量带旺了这座距县城36公里的乡村。

2019年,平远梅畲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目前,梅畲村农户承包地整村流转涉及农户461户,占比96.45%。在村民入股变股东参与分红的同时,客天下公司还把村民吸收为员工,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农耕格局,让农民有工作、有股权,构建起新型农村建设格局。

据统计,2019年平远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万元,同比增长11.7%。

电商解决销售难题

“兴宁有着红色的历史、绿色的产业,是农业大县,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希望网友们多多关注,买买买!”日前,梅州兴宁市副市长潘启东和兴宁农业企业组成“卖货团”,直播带货丝苗米、单枞茶、风味乳鸽等特色农产品。

依托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优势,梅州市通过“知名农业品牌+短视频直播+主播带货”等形式,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近年来,梅州通过巩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建设成果,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千企帮千村”行动,建立“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供销链条,形成产业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收益分配,为贫困人口铺就了产业致富路。

在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菌种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通过电商技术培训,我们集约化发展养蜂业等传统产业,并串联紫灵芝、金线莲、香菇等基地,形成集群规模产业带。”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说,该村引进了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指导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共210亩,既为村里提供了50个就业岗位,又可增加每年约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同时合作社带动农户林下养蜂,每年每户大约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

此外,梅州积极引导新型农民返乡、本土人才回乡、技术人员下乡,引进农村科研、农技服务、农企管理等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2018年通过人才回乡计划,选拔外出回乡优秀党员何俊霞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俊霞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引进企业建设100多亩以小龙虾养殖为主的生态种养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如今,湖中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6年的不到7000元提升至11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12万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张建军)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什么作文300字 吸烟的危害作文 拉裤子作文 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贴鼻子游戏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初中 春的作文3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我的成长经历 作文 春来了作文 一件新鲜事作文 团圆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作文400字 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放烟火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 南京旅游作文 老家的风景作文 包饺子作文开头 冬天的早晨作文 招聘广告英语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劳动作文3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我和我的家人作文 了不起的我作文 糖醋排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