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写作命题“三问”

2020-11-18 04:55:01
相关推荐

掌灯者的背影

——高考写作命题“三问”

文/张春红

“感谢灯火带来光明,可别忘了掌灯者正耐心地持之以恒地站在黑暗里”,2020高考全国卷一出,一片赞声,特别是对全国一卷作文题,可谓好评如潮,不知为何,脑海里就突然冒出这一句多年未读的诗。可能文不对题,且或引意见相左者不适,但纯个人话语吧,姑且于个人地盘说几句,不做学理分析和论证。

记得2015年之前,不时有人质疑:高考写作,非议论文不可吗?

2015年起,全国卷写作命题始试“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人开始质疑:高考写作,非任务驱动不可吗?如当年某知名大学教授一篇《2016年高考作文,非“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莫属?》即引发各路语文人疯狂转载点赞,以为终于找到了“为民请命”的中国脊梁。

到了2020年,不时有人问我:高考写作,非宏大主题不可吗?

任何事情,仿佛都勿斩钉截铁言是或非,因这易引起撕裂,又亦或本无绝对的非是即非之事。

的确,如我们只看当年乃至前几年试题,我们只听所谓各路语文专家和非语文但亦为专家们的耳提面命,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下一年考什么,会有什么变化。也难怪不时有质疑、有不解、有意见。

那么,高考命题,有其应然吧?应然的标准又是什么?

我想,无非是:国家育人方针政策、高中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与内容等;概言之: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当然,以前还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说明,现在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怎么考,不以你我意志为转移,也不以专家意志为转移,而要服务于以上大方针、总指向、总要求。

基于此,我们来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第一问:高考写作,非议论文不可吗?

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03年版)》(注意那时高中课标还没有2017年版)对于写作的要求,便可了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七~九年级)关于写作的文体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此条清晰表明,初中阶段,写记叙性文章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而议论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要求都只是写“简单的”,即能写更好,写不好也没关系,先把记叙文写好。故中考写作命题大都适合写作记叙文,且一般“诗歌外文体不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03年版)》对写作文体方面的要求有:“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和“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由此大体可知,高中阶段要能写议论文,“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提高各种基本表达能力”。如此,高考作文考题大多适合写作议论文,就不为怪了。当然,一般亦“诗歌外文体不限”,一定要写记叙文,未尝不可。不过高中阶段,自然要在初中学会了写记叙文和简单议论文的基础上,学会写议论文,并进一步提高各种表达能力。

第二问:高考写作,非任务驱动不可吗?

2015年以前,我们习惯了写封闭式阐释型作文,即由作文材料大致得出一个话题,如“行善与感恩”“经验与勇气”“创新与规则”“竞争与合作”等,之后选择人尽皆知的“绝对正确”的立意,如“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既要勇于竞争,也要懂得合作”等,接着论证它是成立的。这样自说自话的写作,渐渐被发现远离我们的生活,被有识之士批判为“假写作”“小文人话语”。高考写作命题呼唤改革。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其中就提到“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等。注意“应用性”三字,写作本就应特别注重应用性,学生学习写作,不仅为了考试,更为了将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写作注重应用,这与我国传统写作学重视写作的实用价值也是一脉相承的。叶圣陶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倡写作应基于生活的需要,他说“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张志公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也曾谈到:“写文章要注重实用。凡是有价值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著作,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写给一定的对象的,也就是说写作从来是有实用目的的。”

当然,现在我们有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任务驱动写作“非不可之论”恐怕疑惑就越来越小了。如新课标关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直接提到:“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等。而如果咱后来又看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知道了“一核”“四层”“四翼”(为更直观,本人画了个思维导图),知道了考查要“注重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从多角度作答,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好了,我们不再问“高考写作,非任务驱动不可吗”。

慢着,或者不再问“非任务驱动不可”,不是有了以上分析,而只是因为看了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如今年的考题吧。你看到了,国一卷,班级读书会发言稿;国二卷,“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演讲稿;国三卷,给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封主题为“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新高考二卷,写题为“带你走近XX(补充一个地名)”《中华地名》节目主持词……咱现在觉得再问“高考写作,非任务驱动不可吗”这个问题简直太幼稚了。

当然,如果你是基于自己分析不再问“非任务驱动不可吗”,那你应该没有下面第三个问题。

第三问:高考写作,非宏大主题不可吗?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段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也是高考要引导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高考评价体系”,“为何考”第一条:立德树人;“考什么”第一条:核心价值。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在教育功能上,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转变。”注意,高考是“立德树人重要载体”,作为高考第一大题,写作,能不承载立德树人目标吗?“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注意,综合评价的第一条便是“价值引领”。不管高考作文材料本身是生活细节还是宏大事件,考生都不应该忘了,高考在考查你,不仅是知识、能力、素养,还有核心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亦即高考写作者应有的人生价值思考。

其实教育部考试中心真的很努力的,每年都会就命题征求各方意见。比如今年,我代表个人提交的意见有一条是:写作注重宏大主题的同时,也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建设;提倡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别忘了引导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的提升。

到此,相信大家能感觉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卷写作命题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当然,各路语文人之所以对高考写作命题一直有新的疑惑,主要是命题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快,每年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大家或误解,或怀有侥幸心理。

如张开先生明确认定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2015年全国Ⅰ卷和Ⅱ卷作文题,并没有设计真实或拟真的写作情境,任务指令的应用性还不明晰。如Ⅰ卷所谓任务指令“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让考生莫名其妙:他们之间的事,与我何关?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呢?同理,对Ⅱ卷任务指令“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会想:我觉得这三人各有各的风采,我为何要“权衡”并“选择”?

除了缺乏写作情境,写作目的不明,写作对象也往往模糊。如2016年,全国Ⅱ卷任务指令“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考生写作时,完全不清楚要对着谁“阐述看法和理由”。至于全国Ⅰ卷,是漫画材料作文;Ⅲ卷,新闻人物故事材料作文。

2017年,全国Ⅰ卷终于成功设计典型任务“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虽然写作情境依然缺乏);Ⅱ卷依然是材料作文,Ⅲ卷为标题作文。

2018年,全国Ⅰ卷首次尝试写作情境与典型任务双设计,可惜有些矫情: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Ⅱ卷和Ⅲ卷依然为封闭阐释型说理的材料作文题。

2019年,全国Ⅰ卷实现写作情境与典型任务成熟设计(当然任务有点啰嗦):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Ⅱ卷就更啰嗦了,题目加材料竟多达399字,设计了5个情境任务(虽然只选一个写),包含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除了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其他的时间节点和事件,对学生都可谓“空中楼阁”。Ⅲ卷是漫画材料作文题。

对比之下,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所命5套题中,4道作文题设计了亲民的情境与任务:如前所述,国一卷,班级读书会发言稿;国二卷,“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演讲稿;国三卷,给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封主题为“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新高考二卷,写题为“带你走近XX(补充一个地名)”《中华地名》节目主持词……

好了,篇末点题。我要说的掌灯者,指早就在这条路(任务驱动作文命题)上前行的命题人。如笔者翻出电脑里的几道陈题(网上亦有记录可查):

【2017年10月Z市调研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2018年3月Z市一模考试作文题】

近日,几位作家在一起聊《红楼梦》:如果可以成为《红楼梦》里的一个人物,住进三百年前的大观园,你会选择谁?A作家说愿意做宝玉,因为宝玉有一种大爱,他通过各种方式让女孩子感受到平等和温暖。B作家说愿意做史湘云,虽寄人篱下,却不哀怨不悲泣,能够“大说大笑”。C作家说会去做茗烟,虽是个配角,却可以旁观大观园各色人等的生活,还可以很轻松就到园外面,他的生活好像是自由自在的……

假如给你一个机会,成为某部文学名著里的一个人物,你会选择哪部名著里的谁?为什么?学校为此举办“名著人物大家谈”演讲比赛,请你为参赛写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10月Z市调研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中学团委决定举办以“是思想改变生活,还是科技改变生活?”为议题的辩论赛,主办方给出以下关键词:孔孟之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寂静的春天》、《平凡的世界》、《三体》、杂交水稻、基因科学、乡村振兴、智能手机、互联网、电商。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对现代生活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词,明确立场,为己方一辩写一篇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而那些时候,有语文人正嘀咕:非任务驱动不可吗?什么是真正的任务驱动?全国卷写作命题会有怎样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春红.真实与公允: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令的设计[J].学语文,2018(03):50-54.

[2]孙海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J].中国考试,2020(01):1-6.)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紫光阁, 2018(10): 8-9.

[4]叶圣陶:《文章例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序言第1页。

[5]张志公:《读写门径》,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61页,第149-150页。

(来源:张春红立体语文。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敬请留言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开学见闻感受作文 建筑作文600字 窗外作文素材 微笑作文100字 100字小作文 作文我的书屋我的梦 我变了200字作文 一次开心的事作文 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善意的谎言 小学生生日作文 昙花作文 爷爷打太极拳的作文 描写文具的作文 普通话考试作文题目 以语文为话题的作文 心灵的屋檐作文 与鲁迅相遇作文 军训一件事作文 感激妈妈的作文 小学作文感谢 夸夸我妈妈的作文 难忘中秋作文 写荷花的作文200字 用小草借物喻人的作文 作文开心的一件事 诚信议论作文 介绍周杰伦的英语作文 满分作文网 热闹的街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