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江源赋壮盛世 几张草纸写春秋——记当代文化名人彭崇谷

2020-11-18 05:45:01
相关推荐

文/罗文姣

“百尺楼台邀日月,几张草纸写春秋",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赋作家、书法家、画家彭崇谷先生在二00九年创作的一副对联。 对联体现出彭崇谷先生淡泊宁静、志向高远、崇尚文化的雅兴与情怀。时至今日的十多年来,彭崇谷先生在文化园里纵横驰骋,奏响了一曲光彩照人的时代文化之歌 。

笔下文赋呈滚滚才气 《三江源赋》入大学教材

彭崇谷先生自幼喜欢读书。大学毕业后曾经留高校任教。进入党政机关走上领导岗位后仍坚持学习,笔耕不断。长期从事地方和部门领导工作的经历使他见多识广、才情满腹,被人称为:“湖湘才子"。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王改正先生在写湖北的《漳河湿地序》文中甚至称赞 “彭公崇谷,湖湘之凤翥”。

彭崇谷先生妙笔生花。在他笔下,古典诗词“是抒发家国情怀的黄钟大吕,是展示铁骨冰心的洁玉清风,是充满生活气息如杨柳春风的轻歌雅韵,是启迪心扉的睿智灵丹”。形象生动的几句话,把格律诗词这种古典文学形式解读得有声有色,有形有神,可赏可用。他写南岳衡山的自然景观,既从整个山川气势写南岳:″虎踞龙腾八百里,云蒸霞蔚七二峰"。又从具体景观写南岳:"峰岩叠翠,银杏松竹同绿;溪涧竟清,流泉虫兽齐吟。水帘洞珠飞玉溅,会仙桥雾滚云行。振臂长呼,深壑回声应荡;侧耳聆听,百鸟轻音歌鸣”。 接着他又从一日不同时段及一年中四季的不同景观写南岳“朝日辉金,晚月泻银,午风阵阵,晨露玉凝。春观花锦,夏瞻云凌,秋醉日出,冬赏雪晶。奇山奇景,如画如屏”。 最后把南岳与天下名山相比,″五岳独秀,谁与齐名”。 短短文字,把南岳写得既磅礴大气,又秀丽多姿, 其文笔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

彭崇谷在省外一些文化活动中发言后,常有人赞叹“惟楚有才”。他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而且思想性强,激情澎湃,听众常赞誉他的讲话就是一篇美文,故尽管他说话乡音不少,仍常常获得听众的掌声。2017年5月, 左宗棠文化研究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了一个“湖南人的精神”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是国内外一些有名的专家及研究历史文化的学者,彭崇谷因写过《左宗棠赋》而被邀请与会并临时安排讲话,他关于湖南人精神的即兴讲话,从古到今,旁征博引,获得了与会者的多次掌声。事后左宗棠文化研究会把他的讲话录音作了整理,中国访谈网发表后阅者纷纷称赞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文学色彩比二者要求更高,故作赋更难。当代写赋的人不少,但能写好赋的人不多,彭崇谷先生擅长写斌。他的赋作不仅词句华丽、文采飞扬,还能把写景抒情,议理言志与治国理政,立世处事结合起来,使读者阅后既能赏心悦目,又能提神立志、察理明道。十多年来,他写的《长白山赋》、《衡山赋》、《崀山赋》、《莽山赋》、《湘江赋》、《永州赋》、《胡耀邦故里廉政书法碑林赋》、《湘乡赋》、《左宗棠赋》、《曾国藩赋》等近二十多篇赋作及诗联被当地名山大川及人文名胜景区石刻立碑或刻匾,成为千古流芳之作,得到了省内外辞赋界的高度评价。他的 《三江源赋》被编入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湘江赋》被编入了中华书局编写的中学《中华文化基础教材》。

抒发家国情怀、针贬时弊、提升正气,是彭崇谷先生众多赋作的一大特点,在这一方面,他那流传最广的《三江源赋》是代表作。2012年1月,党的18大召开之前,彭崇谷先生出于对祖国当时面临诸多矛盾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思考,他以祖国三条母亲河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三江源为题材写了《三江源赋》,以表达广大炎黄子孙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怀。 文章短短六百来字,把三江所及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壮丽河山,中华民族5000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一览无余,那激扬的文字、博大的情怀、豪迈的气势、睿智的眼光,使读者阅后无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三江源赋》开笔即把三江源的地位提到相当高度: “三江圣源,华夏胜境。孕甘泉而滋天下,峙高原以领八方",画龙点晴写出了三江源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战略意义。接着写三江源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蓝天一洗白云点,碧原千里牛羊肥。冰川卷玉澜,雪岭映银辉。林显秀色,草拥鲜卉。珍鸟翅舞,奇兽奋追。经幡飞扬,寺塔并立。溪河纵横编水网,湖泊交织荡涟漪”。 之后,彭崇谷先生跳出了古今许多赋作家常常局限于就事论事的局限性,他从三江源“涓涓细流相汇,滔滔江河长矣”,以无限的想象力过度到由此而来的三江之雄美:、“故长江清波远,黄河浊流急,澜沧碧浪飞。当金沙飞越横断,川流劈开三峡,一桨三千里,两岸常猿啼。黄河九天直下,壶口瀑泻浪激;天雷万里霹雳,金珠九霄溅飞。看千里澜沧春流滚,五国疆域一线连;两岸青峰托云出,河中碧波送舟飞。观三河水流,急似猛虎下山,静如少女韵笛。气犹长虹,势比蛟龙,柔似仙女,美如画卷。千古春秋波未断,万里奔海势不归!” 在崇谷先生的笔下,祖国的万里河山是何等的壮丽! 然而祟谷先生到此仍不止笔,他从“水泽乃土润、土润必地灵,地灵则人杰"这一自然历史规律,充满哲学智慧地演绎出由三江滋润的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自强不息的民族。他手中的笔跨越祖国时空从5000年前一直写到今天: “观炎黄尧舜,亲民仁政;秦皇汉武,英武雄风;唐宗万邦来朝,康乾四海宣召。五千年血脉相连,五千载豪雄承传”。这样文章完满地描绘了一幅伟大祖国横贯东西、纵贯古今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三江源赋》的精神境界还不仅仅在此,文章的字里行间始终回荡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大气凛然的家国情怀。文章针对当时东海,南海面临领土争夺的形势,以及党的十八大之前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复杂社会矛盾,表现出深沉的忧虑与担心。文章以深遂的睿智总结出“江河源自滴水之聚,大洋成如江河之汇,邦国之固,缘于民族之合;民族之合,缘于民众之和"。他不仅宣誓自已"吾爱吾国",还发自肺腑的呼唤: “吾炎黄子孙,务必同舟共济,同建家园,共护疆土。……九万里神州共鼎,十三亿民众同心”。文章在这里铿锵宣告,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上,“同力者史碑颂之,异心者全民诛之",这一诤诤警告,浩然正气,直冲云天;读之无不亲者快,敌者惧。就这样,《三江源赋》整篇文章围绕家国情怀这条主线,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波涛起伏,吞吐万里。文章叙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构成一种大气磅礴、惊天动地之势,这是这篇赋能自古至今从成千上万赋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世人瞩目之作的重要原因。

《三江源赋》在文化报发表不久,即被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入 教育部十二五高等院校教材规划的各类本科院校通用《大学语文》教材,与一同编入此书的孔子、孟子、屈原、苏东坡、柏拉图、莎士比亚等历代中外数十名文化巨匠的文章一起影响中国芸芸学子。教材编者在书中点评《三江源赋》 “是当代文人写的一篇大气、工整、文字优美、旋律铿锵的赋体佳作。表现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对国土的深挚感情和我们保护国土完整、民族荣誉和国家尊严的立场与决心,整篇赋文辞或优美绮丽、舒缓流畅,或跌宕铿锵、荡气回肠,音律优美而富于变化” 。 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全国著名硬笔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先生说: “我认真阅读此书以后,深感此赋是更有中华风骨与民族气节的传世佳作”。归国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愽士生导师聂茂评价巜三江源赋》“是激扬文字的匠心独运”, “全赋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万众一心,壮我中华’乐观进取的英雄主义情怀”。著名文化学者罗锡文先生发表文章认为:巜三江源赋》是“浑厚恢宏的天籁之声",“从立意上是《黄河颂》的一种延伸,同时赋予了它更加深刻的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再次赞颂我们伟大而崇高的民族精神,奏响民族大团结、戮力同心共襄伟业的时代强音”。

诗词联语多珠玉 劝世歌中显淡泊

中国古代自唐代贞观年间开始科举取士,考的就是写文章和诗词,这种学而优则仕的选官制度决定了古代诗文绝大多出自于政府官员,而他们大多数已经被淡忘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他们的诗词及文章作品却成为永恒的经典,千古流传。以官员作为第一身份的崇谷先生,备加推崇传统文化。他认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昂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应归功于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归功于优美的文字与深厚的思想完美结合的汉语的熏陶与砺炼。

彭崇谷先生善长诗词,先生的诗词联赋就艺术风格来说,是同时具备豪放、婉约两种诗风。正如豪放词人苏东坡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婉约,婉约词人李清照也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崇谷先生既有如 《 观星月相望》“万里相隔若比邻, 任它雷雨扰相侵。婵娟若在情犹在, 总化你心为我心”这种体现柔情似水的婉约诗,更多的诗则是豪放大气、吞吐古今, 呈现出伟大与崇高的美学风格。今年抗病期间, 彭崇谷先生创作了一首《七律·抗病毒大会战》:天灾霹雳起萧墙,泪洒同胞殁祸殃。帷幄中枢施令箭,同仇五岳奋刀枪。 白衣妙用回生术,扁鹃穷追冠状狼。自信东风雄万载,炎黄不愧铁脊梁"。此诗把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抗疫情的壮烈景象充分展示,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豪迈大气。 彭崇谷先生写家乡的一首词《沁园春·湖南》“湘楚多娇,日耀詔山,洞庭浪涛。览武陵胜景,奇峰耸立,桃源仙境,红雨飞潇。柏绿炎陵,竹荫舜庙,四水渔歌荡九霄。瞻衡岳,正直冲星宇,雾滚云飘。儿郎自古英豪,谈笑处、神州任舞腰。叹贾生策妙,胸兵百万,曾公气锐,力挽狂潮。左帅安疆,德怀驱盗,国有危难湘人挑。毛公伟,更掌翻天地,锦绣今朝”。这首词上阕写风景各胜,下阕写历史人文;写景叙事,气象纵横,短短百余字把湖南纵向5000年、横向近万里一览无余。充分展示了湖南“国有危难湘人挑”这种心先天下、敢于担当的豪迈之气。2010年彭崇谷先生曾在一次文友笔会上即兴就湖南的景观与人文创作并书写了一幅对联, “八千里湘江济海,九万寻衡岳擎天”,联中表现出的那种磅礴气势令在场者折服,其书法作品当即被人抢着收藏。后来此联被《人民曰报》予以刊登。

诗词意境是诗词作品中描写客观物象与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彭崇谷先生的诗词作品很注重这种艺术境界的打造。如他写春天的景色:“满眼葱茏满襟春,摄家采景挤纷纷,谁家紫燕掠空过,剪下红黄一片云”,这种短短七字从视觉所见到内心感受来写春的诗句, 在古今众多写春诗中是很少有的。 接着作者暗引柳永“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妙句,以尾似剪刀的紫燕划过阳光辉映的云空这一特写镜头结尾, 把一幅春景图描得入梦入幻,不愧是咏春诗之杰作。崇谷先生写九月桂花:“巧把绿衣裁,金花锦首开,风轻香欲醉,疑是玉人来”。他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桂花写成飘飘欲仙的玉人,这与李白写杨贵妃之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暗示或揭示其发展规律或者人生哲理,从而启迪后人,这是诗词创作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古往今来广大诗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对登楼所见的祖国壮丽河山的描写,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这一深刻哲理, 成为激励广大炎黄子孙不断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此诗也因此而成为千古绝唱。彭崇谷先生写诗也承袭了古代诗家的这一特点。 正如当代著名年轻诗人向小文先生在《笔下风云百万兵》中所评价的,"以广阔的视野,跳跃的思维,深厚的家国情怀,深遂的处世智慧,高洁的人生理念来打造诗词作品的思想及境界高度是彭崇谷诗人诗词作品的突出特色" “他善于以独特的眼光和情怀对生活历史万象做出不同于一般文化人的见解和表达。……加之诗人时时刻刻跳动的文学脉博,成就了诗人的诗词语言是如此的豪气,表达出来的智慧火花和思想是如此地深刻和独有见地。他几乎每一首诗,或是目尽天下的大气,或是入木三分的深刻”。

的确,彭崇谷诗人的诗词其思想之深遂,意境之高远,意味之深长, 是一般文人难以所及的。2019年7月,他在重庆奉节参加第二届中华诗人节游览了滚滚长江后写了一首七绝《长江》: “奔腾万里贯神州,劈岭冲礁浩气遒。吞吐东西清浊水,方成天下第一流”。著名诗人王明喜先生专门就此诗撰文认为: 此诗既写了万里长江奔腾万里的气势,而且又从自古至今诗家们没有关注过的角度入笔,写了长江“吞吐东西清浊水"的博大胸怀,进而揭示正是这种博大胸怀是造就长江“方成天下第一流”的根本原因;诗中暗示了只有胸怀广博,善于集中方方面面的各种不同力量,才能成就宏大的事业;从而不露声色地向世人揭示了一个治国理政,为人处事的成功秘决,读之回味无穷。

彭崇谷先生学识渊博,又有着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故他的很多诗词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与提炼,蕴含着立世做人的无穷智慧。有次狂风暴雨使他家附近的植物园倒树折枝,他作诗感慨: “壮树勃发骤雨后,轻舟捷在浪激时。华时莫效温室草,当效寒梅斗雪枝”。他夏日黄昏后观骤雨作诗: “沉云吞落日,骤雨剪繁华,雀抖阶檐下,鹰击云浪家"。这两首诗都承袭了孟子格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段话之精神;启示世人要敢于搏击风雨、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他看别人放风筝后即写《咏风筝》诗: “万事开头艰亦难,初飞纸鸟几回翻,会当借助长风力,直破云关揽月还”。2020年初春,他作诗《庚子年初抗冠状肺炎咏口罩》“一方纱罩胜铜拴, 敢叫疫魔难过关。天降吾材须有用,非凡出自在平凡”。 此诗以口罩这一平凡之物在抗疫情时发挥的特殊作用,暗喻人们不论地位出身如何平凡,只要经自身积极努力,都能成就非凡的事业。这些诗句动人心弘,读后使人神智大开、提神壮志。

近几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度被冷落,西方思想的侵入,社会一度追名逐利之风盛行,人心浮躁,道德堕落。崇谷先生对此感到十分担忧,他有很多作品都启示人们注重修身养性,要具备古人提倡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情怀,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力争做到清风虚怀、宠辱不惊、进退有节、哀乐有度。他在《处世歌》中写道: “白云千载飘悠悠,西水难改向东流。人生本是车轮转,不转事业怎能酬?一生机遇不常有,良机来了莫退躇。为国为民应尽忠,岳飞高节应追求。待人应是真善美,多交朋友莫结仇。吃喝玩乐应有度,莫让悔恨白头留。纵有才华别清高,须知强手隐神州。一时得意休高傲,别忘关羽麦城羞。升官进级莫刻意,仕途迢迢无尽头。高台风光虽欢畅,下台冷落难免愁。室有绫罗千百丈,登仙只须几尺绸。珠宝奇珍虽悦目,双目一闭他人收。琼楼雅室多何用,寿终黄土一荒丘。莫羡高堂宾常座,谁家车马百年稠。别叹子孙不争气,阿斗皇庭十年休。少怨老友无情义,史上几个关张刘?甜言蜜语少得意,林甫两面有人修。炎凉沉浮平常事,何必当真枉悲忧。既然抽刀难断水,不如驾浪长航舟。进退有节度日月,平淡如常过春秋》”此歌说古道今, 道尽了为人处世应取的正确态度,《中国人事报》刊发以后,在社会流传很广。

彭崇谷先生诗词的又一特点是他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深厚的文学底蕴雕琢成格言警句。阅读它的作品,不时有那些充满哲理和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精彩妙句如飞珠溅玉落入盘中,叮咚作响,使人不禁心为之高跳,眼为之大亮。 如他描写春天不仅写其"一行春色千幅画,几点白云万里天″的秀美,更有“有心春洒一身汗,无虑秋收百担粮"的思考。他看到花工冬季要把紫薇花枝条全部剪掉以便来年在新枝上开花更艳,便在《咏紫薇》诗中写“平生不厉千般苦,哪有风光无限时”。他游览宋时苏东坡组织修筑的惠州西湖苏公堤,便吟咏"风云易改江湖色,不废诗文万古流";写山西晋祠不老泉“风华易老泉不老,富贵难留文可留”。在河南汤阴他看到长跪于岳飞像前的秦桧跪像便有"正道岂容邪道笑”的告诫;登上山海关他便有″十亿民心十亿关"的深刻感悟。这些格言妙句源于生活,发自肺腑,如闻钹声而振心、沭春雨而润怀。

笔端书法含古今意蕴 纸上丹青为别有洞天

彭崇谷先生自少年时代开始对书法有兴趣。他练书法分秒必争,无论是去外地甚至出国参加各类活动都会带上一支毛笔,一有空就练字。他喜欢用清水在废报纸上练字,他说用这种办法,不费成本,简便易行,带一支毛笔,无论走到哪儿,找个烟灰缸装上自来水,找几张废报纸就可以写字,报纸湿透了就弃置一旁,干了捡起来又写,到哪儿都不受纸墨的限制。用这种方法开始可规规矩矩习帖,后来还可任意书写,挥洒自如,使得祟谷先生的行草呈现出一种任性自如的书风。彭崇启先生初期苦习王羲之、米芾、陆柬之、文征明、董其昌书法,后又学张芝、怀素、孙过庭,同时也受魏碑的影响。正如著名书法家、全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2013年在文化部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大家一一彭崇谷书法集》书中所评论的, 彭祟谷书法“有王字的清秀飘逸,米字的刚劲雄健,董字的秀美灵动,怀素的气势神韵”;从整体看是“师古人之神,不师古人之迹″,“厚重、刚劲与灵动兼顾,灵动而不轻浮,刚劲、厚重而不呆板”。 他的书法,用笔老辣,点、画、线条精湛到位;他既注重章法的合理,气韵的流畅,更注重字的结体,所写的字部首与主体之间、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其疏与密,放与收,欹与正、虚与实的安排恰到好处,书写的字无沦是招牌、匾额、门联,还是宏篇巨著的石碑木刻,都充满美感,观之使人赏心悦目。

彭祟谷先生文化底蕴较深,因而他的书法充满了文化涵养。他在书法创作中很少写别人哪怕是古人和名人的作品,而是写自已原创的诗联文赋。他擅长把地名、企事业单位名嵌入诗词,对联或组成警句再写成书法。 如他给省内著名企业大汉集团题词“大汉雄风”,给省政府学识渊博的老领导唐之享先生题词“学之古今中外,乐赏福寿康宁”。 故他的书法都洋溢着非同一般的才思与文气。彭崇谷先生还善于把汉字的深刻内涵体现到书法的造型结体之中。他给我们讲到中国汉字的伟大在于字形神奇之美,字的形状与其义、音与意在很大程度上统一。比如“福”字, 它的含义之一是幸福,从其形状看它包含衣食充足,田土广宽、人口兴旺之意,所以他认为书法福字其点线笔画不能太细小,字体不能单薄瘦弱,崇谷先生书写的福字端庄厚重,圆圆胖胖,显示出一派福态像,达到了使人一见则喜的视觉效果。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010年,彭崇谷先生根据对十二生肖含义的深刻理解,创作出十二个生肖书法,他的每一个生肖字,字形如其物,又确系其字。 如“鼠”字形似老鼠,″兔”字形如狡兔,惟妙惟肖,意趣无穷。省新闻出版局当即对其版权予以登记。庞中华评价“十二生肖”书法是“嘎嘎独造,取法大篆象形文字与草书,结合每个生肖特定的物象形态而成,可谓是奇思妙得,加之字字玑珠的诗文,既丰富了书法的表达形式,又赋予了特定物象以人文情怀,是书法领域的一大创新”。现十二生肖书法被爱好者刻成石碑立于岳阳市洞庭湖君山岛。还有人把十二生肖书法做成了黑茶、瓷盘,邮政部门则把其制成了邮票。 彭崇谷先先还有很多书法作品现被全国各地的一些名川大山、人文景点刻石立碑,这些书法碑刻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影响世人,成为“书生报国”的一种好形式,从而也实现了彭崇谷先生报效国家、社稷,苍生百姓的宏大抱负。

彭崇谷先生还喜欢绘画。他绘画不同于当下许多画家专画一种或仅几种物象,致使内容单一、久观乏味。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艺术家们绘画常用的传统题材,也有许多艺术家难以入画的小景小物。他画山水既有峻岭奇石,也有湖海水乡,有春风秋月,也有炎夏雪冬;画人物既有古代贤达、也有当代才俊;他画花鸟既有传统的梅兰竹菊,荷芙桃桂,桔荔爪果,以及鸡鸭猫狗,猪牛羊马,鹦鹉莺鹊等,更有生活中常见但很少入画的杂草野花,龟鼠蛙蛇及豕虫小鸟等。阅读他的作品好象进入一个大观园世界,新颖别致,琳琅满目。

崇谷先生的绘画风趣独特,别有洞天。正如艺术造诣很深的龙延先生在《书法艺术》报里评论彭崇谷先生的绘画所说的:"先生作画多以小篇幅为主,且画中寓意深刻,并提跋作诗。画中有意,文以入画。他的一幅漂亮的小品画,犹如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一首顺口成调的民谣那样亲切自然,轻松、优美、淳朴,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进入了鸟语花香,山静水流,情发意动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和启发。兴许是先生本就满腹经纶,以致其创作的小品画中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耐人寻味的意趣。作品简短,有的深沉、严肃,有的清新、活泼,深遂,即兴而作,笔简意深"。

彭崇谷先生的绘画意深趣浓,这首先表现为立意奇特,构思巧妙。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一种高尚情操,彭崇谷先生本身也具有这么一种品质。为表达这种思想情感,他画了一幅《老翁卧蕉图》, 画中一老翁在芭蕉树下用芭蕉叶铺地用双手枕头而卧,逸然自得歇凉快乐,画上提款写着: “何须红木来为床,两片芭蕉好乘凉”以点明画的主题。 他有幅画画了一只青蛙,青蛙象人一样坐在一张大靠椅上,右腿搭在左腿上,仰脸朝天,安逸白得,画上题词是:“心中无奢望,天下第一君”。 这两幅画的构思充分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看淡名利的价值观念。为了表达要保护环境的思想,他画了一幅《愚公闲居图》, 此画取材于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愚公移山,为了行走方便不畏艰险搬走家门口两座大山的寓言故事,但崇谷先生反其意而画之。他画中的愚公座在椅子上用心看书,挖山的锄头闲置一旁。画上祟谷先生的题款是“愚公气概永须传,填海搬山环境难,今日千呼山水绿,富乡何必再移山”,充分表达了追求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

意境高雅是彭崇谷先生绘画的又一显著特色。 绘画创作有如禅学所提倡的认识事物必须经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为第一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为第二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为第三境界。同样道理,国画创作只有上升到看山不是山又是山,看水不是水又是水这才进入了最高境界。具体说来,国画作品的妙处就在于要有“画外之境”。世界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就主张国画创作首先应追求意境之美,认为意境比技法更重要,他指出,“一切技法都是奴隶”。世界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技巧,而在于精神内涵。 彭崇谷先生的绘画完全体现了艺术大家们的这一思想,他作画意在画先,一般是先考虑好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理念,再根据这种理念构思作画。 崇谷先先还把自己渊博的学识融合到绘画中,坚持以文入画, 他的绘画作品一般都配上他创作的体现画作题材思想意境的精美诗词、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的格言警句,因而他创作的画作,意境深远,格调尤显高雅。他画的一条蛇,一伸一屈,匍匐前行。 他在画上提款,“屈伸行万里,进退是赢家"。 通过画蛇的运动方式表达了一个人必须能伸能屈、能进能退才能在为人治事上取得成功这一人生智慧。 他应一个叫曹垒的亲戚之请画了一副山水画,画中的山峰层峦叠嶂,高聋云天。他在画上提款,″垒石成峰", 不仅把这亲戚的名字嵌入了提款的格言中,整幅画又喻示了一种积小河可成江海,垒石土必成雄峰的道理,从而激励人们要脚踏实地,从身边的每一件具体事做起,从一门一类的知识学起,日积月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所以看他的画时而会感觉热血沸腾,时而又觉得睿智大开,使人受益非浅。

情趣无穷也是崇谷先生绘画的显著特色。他的画以小品画写意为主,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由于画家独俱匠心的构思和别开生面的取材,故崇谷先生的画寄情寓趣,意趣无穷。他有次看到一段老鼠欺猫的视频,便画了一幅老鼠欺猫图, 画中老鼠奋勇追猫,猫落荒逃窜。祟谷先生在画上题诗曰:“哀哉老鼠把猫欺,颠倒阴阳怪事蹊。立世若无英武气,难逃鹏鸟变成鸡”。此画批判了当下有些人失之于责、不敢担当、无所作为的行为,同时也告诫世人如果颓废沮丧,消沉失志,就会一事无成。有一年过“六一”儿童节,他画了一幅有趣的《过六一儿童节》画,但画面上不是儿童过六一节的内容,而是画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快乐地在一棵大树上荡秋千,祟谷先在画上的提款是:“寿在年年过六一"。 此画的用意是告诉老人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如儿童之心的欢乐心态就会健康长寿。这些画看上去都饱含深意,幽默风趣。

理论探索开新境 功在笔秃万杆时

彭崇谷先生不仅在诗词、书法、绘画的创作实践方面成就非常,而且在诗词、书法、绘画理论研究方面也积极探索,且别开生面地提出了一些思考深刻的独创性见解。

在诗词理论研究上,彭崇谷先生首先就诗词的历史作用及地位、诗词发展的形势分析及走向,这样一些带全局性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他写的《中华伟业半于诗》诗论文章,在文章中指出中华诗词绝不仅仅是诗人的闲情逸兴,而是有着比其它文学艺术作品更加集中的民族精神。它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的《离骚》,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千古绝唱。中华诗词还体现出浓厚的民本情怀,《诗经》及杜甫、白居易、李纲、郑板桥等许多诗家的作品都体现出对普通民众遭受的苦难的同情及对民众的关爱。中华诗词同时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追求高洁、自强奋进的品德和气慨,而正是这些品德成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魔难但经久不衰的重要精神力量。彭崇谷先生首次系统地对中华诗词在中华文明发展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的分析,极大地丰富了中华诗词发展史的内容,对于推动当下诗词事业的发展,坚持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 诗词发展的形势正如他在吟黄鹤楼的一首诗中所写的“远观万里东流水,后浪总超前浪高"。此外,祟谷先生还就如何把握诗词创作的价值取向,如何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和较高审美价值的精美诗词写了多篇理论文章,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

在书法理论研究上,崇谷先生也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中国书坛自晚清开始出现了一股尊崇石碑、墓志、造像等碑刻书艺的魏碑书法,并同时贬抑晋唐王羲之、王献之及元明赵孟、董其昌为代表的帖学书法的倾向。受其影响,近几十年来书法界刮起了一股否定传统书法、崇尚字形怪异的丑书书风,甚至达到了以传统书法为贱以怪异书法为荣的邪巳压正局面。 针对书法界这种状态,彭崇谷先生在几篇书法理论文章及有关书法讲座中,坚持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书法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他认为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字体秀美灵动, 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其风格成为中华民族近两千年来共同认定的一种书法审美标准。帖学对中国书法影响的主导地位是不应否定的,碑学字体厚重苍劲,它自晚清以后开始盛行,它的出现对千百年来帖学书风在书法领域一花独放局面是别开生面的一种补充。 所以帖学与碑学是中国书法领域盛开的两朵艺术奇葩,在二者之间不应该遵谁贬谁,过度的尊碑压帖是书法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与片面化。对于书法领域当下流行的以创新的名义推崇丑书的现象,崇谷先生在《浅谈书法艺术的创新》一文中认为,中国书法是有着深厚美学内涵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的创新必须符合汉字的书写规律,同时也必须符合广大汉语地区在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认定的审美理念,而丑书追求怪异之态则完全背离了汉字书法的这两大规律。 丑书不仅与帖学书风背道而驰,也与碑学书风大相径庭, 因为碑学书风是追求刚劲之美,而不是提倡怪异,所以必须彻底抛弃丑书,回到帖学书法与真正的碑学书法轨道,这才是中国书法的健康发展之路。

在对丑书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 彭崇谷先生还提出了一个书法界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这就是从书法理论到书法实践以往重视对笔法和技法的研究,而忽视对书法结体的研究。崇谷先生在他研究书法的理论文章中指出,书法结体是决定书法审美内涵的关键性因素,它研究解决的是被书写字体的风格、结构、及布局是否整体美的问题。书法中的技法笔法只是解决被书写汉字中的点划线条及用笔技巧等,它解决的是汉字的局部是否美的问题。正是因为对书法结体的把握是否科学,协调、合理,决定了书法作品的审美内涵有了高与低、优与劣的差别。也正是因为书家们对汉字结体的把握有区别才形成了书家们各自书写风格的差异。 所以如果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只重示对技法笔法的研究而忽视对结体的研究, 就等于是抓住了局部而忽略了整体与全局,这好象是生活实践中的抓住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当下丑书的盛行正是忽视了书法结体的研究而造成的恶果 。所以祟谷先生在文章中提醒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在重视笔法技法研究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对书法结体的研究, 这样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业界认为,崇谷先生这些书论观点对于当下的书法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由于彭祟谷先生对绘画很有兴趣,所以他对如何创作人民群众所喜欢的中国画也进行了思考研究。 他在有关绘画的讲座及《如何创作真善美的艺术作品》一文中认为:中国画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重紧贴时代生活,不能只满足形似和技巧,要着重提升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这些观点都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同。

“交友诗书无寂寞,不贪名利不烦忧,管它世态沉浮事,墨浪飞舟任我求”。彭祟谷先生十多年前写的这首诗是对他人生轨迹的生动写照。伟大的人物都是自制而孤独的,爱因斯坦说过所有品质高尚的、伟大的心灵注定要孤独,崇谷先生的这首诗是最好的诠释。崇谷先生长期来一直保持凌晨五时左右起床学习的习惯,在领导岗位时写诗作文两小时后再上班,下班后回家舞文弄墨到晚上十一点才入寝。他不论节假日,不管白天晚上,不唱歌跳舞、不钓鱼打牌、不洗脚按摩、不闲聊消遣,全部业余时间沉浸在创作诗文书画中。退休以后 ,他更是全身心投入了创作诗词联赋、书法、绘画、讲学、学术交流等文化事业。十余年来他创作诗词数千首,楹联千余幅,赋作近三十篇。 他那刚劲中有灵动,雄浑中带秀美的行草书,风格独特,自成一体,现在或刻匾悬挂或刻石立碑于全国城乡很多地方。他的小品画情趣盎然,意境高雅,业界评价“有黄永玉风格”。以致海内外向他求字求画者不断,他的微搏粉丝曾多达16O万之众。

彭祟谷先生既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同时关注社会,心怀正义。他对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进步的网络游戏、盲目追星、娛乐至上等社会现象连续写多篇文章剖析其对国家、民族、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危害性;针对近几十年来思想理论界有人著书行文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历史等观点,他运用多学科知识写了七十万字的《捍卫尊严一一 “中国传统文化陷阱论”批判》一书对其一一予以驳斥 ,这对于坚持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及民族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现这本书正在出版过程中。记者探寻崇谷先生取得如此巨大的文化艺术成就时发现,崇谷先生成功的原因是必然的,他的“万众棋牌歌舞日,陋室迷我乐吟诗,文人墨客原无种,功在笔秃万杆时”这首诗是对此最好的答案。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三国时期,五十三岁的曹操曾抒怀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不甘衰老、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今天的崇谷先生也是这样的热血沸腾,他写了一首绝句《游武汉黄鹤楼》:“足横欲断大江流,揪住龟蛇鹦鹉洲。眼内风光何止瘾,敢攀绝顶第一牛。”,此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现在内心仍激荡着一种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我们坚信并祝愿崇谷先生在文学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节节高升,更上层楼!

二0二0年三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06 17:58钟梦雨[青海省网友]IP:1985236471
    几张草纸写春秋让人深切感受到文化名人彭崇谷对历史热爱和对传统传承。
    顶0踩0
  2. 2020-05-11 22:12Galaxy Ace[湖南省网友]IP:3406567533
    三江源赋壮盛世展现出祖国壮美山川和丰饶草原让人热爱这片土地。
    顶7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会改变作文 牛肉面的作文 中秋月儿圆作文 放假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200个字 爬长城的作文600字 菊花作文300字 风景作文300字左右 爱的付出与回报作文 向你推荐一本书作文400字 生活因你而精彩的作文 杭州旅游英语作文 写动物园的作文500字 点赞作文800字 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600字 四年级上册作文大全 描写交通警察的作文 600字满分作文初中 保护环境的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350字作文 迷人的秋色作文 写故乡的作文300字 柚子作文300字 游玩西湖的作文 有趣的蚂蚁作文 联想作文300字 和过年有关的作文 美丽的天空作文 19年作文 介绍自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