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韩非子》的散文特色:文体多样 独具特色

2020-11-18 06:55:01
相关推荐

与法家的刻深寡恩、真率直露的特点相适应,韩非之文具有冷峻峭刻、锋芒毕露的特征,在先秦诸子之文中自成一家,独具特色。

韩子引绳墨,切李情,明是非,其极惨傲少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太史公日”)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日“先王以明罚伤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

韩非锋颖太锐。《庄子·天下篇》称老子道术所戒曰“锐则挫失”,惜乎非能作《解老》、《喻老》而不鉴之也。至其书大端之得失,太史公业已言之。(刘熙载《艺概·文概》)

I.直言畅论,个性鲜明

韩非的法家思想鲜明直x,无所掩饰;其文亦直言畅论,不加文饰。读其文,令人有冷峻、尖锐、直率、犀利之感。他在《备内》篇中剖析当时的人际关系,无情地撕开那温情脉脉的面纱,将那丑恶、肮脏的实质揭露无遗。他在《八奸》篇中专论内奸篡夺政权的危险和手段,写得淋漓尽致、人木三分。在其名作《说难》篇中,他论游说之难,“身危”种种,也是畅论直言,无微不至。韩非之文,鲜明地显露出作者的个性特征:不善言辞而善著书,不攘人际交往而擅观察生活。且作者又贯通古今,故其文总是具有高度的总结性,非凡的深刻性,凌厉的攻击性,又具有细致、周详、透彻、明晰的特点。它不同于《论语》的雍容和顺、娓娓而谈,也不同于《孟子》的气势浩然、滔滔雄辩,更不同于《庄子》的汪洋态肆、天马行空和纵横家的辩丽横肆、夸说浮辞。可以说,韩非的思想、气质、性格、为人和他的文章是融为一体的。所谓“文如其人”,未必人人如此;但对韩非来说,确能得到体现。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规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裁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炎。

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炎。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韩非子.备内》)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在同床。何谓同床?日: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三日父兄。··一四日养殃。……五日民萌。……六日流行。··…七日威强。……八日四方。··一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雍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韩非子.八奸》)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炙。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韩非子·说难》)

2.文体多样,特恤驳论

韩非之文,多属政论,但休式多样,不一而足。如《五盘》、《显学》为长篇专论,《三守》、《备内》乃短篇专论;《难一》、《难二》属驳论之体,《难势》、《定法》系辩难之文;以韵文为主者如《主道》、《扬权》,呈骄偶倾向者有《功名》、《大体》;还有纲日式的经说文如《解老》,长编式的专辑体如《说林》及内、外《储说》……上述种种,尚未包括无遗,但已足见其文体之多样化了。这些文体有的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则为韩非所独创。它们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甚大。在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之体。这不仅是当时“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韩非口不善言,只好寄意于笔端的结果。诸子横议,大多笔舌并用,而韩非则主要用笔墨辩驳。故其特擅驳论之文,想亦与笔墨实践之多有关。如《难一》、《难二》之驳论,有破有立,有论有据,圆熟老练,犀利明快,极富说服力。比较荀子驳论之作,显然已“更上一层楼”了。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颧颧.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韩非子·扬权》)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故使人无离法之罪,鱼无失水之祸。……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咧亩正。河滨之渔者争纸,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康,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日:‘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日:“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9,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w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以者;以有尽逐无以,所止者寡炙。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日:‘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矫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韩非子·难一》)

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棱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炎。”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炎。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使襄子于晋阳也,令不行,禁不止,是襄子无国,晋阳无君也,尚谁与守哉?今襄子于晋阳也,知氏灌之,臼灶生龟,而民无反心,是君臣亲也。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势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明主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今襄子不诛骄侮之臣,而赏无功之赫,安在襄子之善赏也?故日:仲尼不知善赏。(同上)

3.广苦博喻,寓言大观

先秦是离言文学繁荣的黄金时代。先秦寓言无论数量之众多,思想之深刻,艺术之高超,均足以雄视百代。然而它们大多是说理的手段或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尚未独立成体。到了韩非手中,则发生了空前的变化。韩非对散见各书和流传民间的众多寓言故事作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再加上自己的创作,而后分门别类加以编排,于是第一次推出了洋洋大观的寓言专辑,载于《韩非子》中的《说林》及内、外《储说》篇中。如果把过去那些散见各处的寓言故事比为散兵游勇,那么,在《韩非子》中,它们已被改造为行伍军阵了。这不能不说是韩非的一大创造和一大功绩。据统计,《韩非子》一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于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它们成为韩非广臂博喻、用来宣扬其法治思想的锐利武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冷峻峭刻、褒贬分明、尖锐遒劲、典雅庄重的特点。其作举不胜举,著名者如《和氏献璧》(《和氏》)、《老马识途》(《说林上》)、《远水不救近火》(《说林上》)、《滥竿充数》(《内储说上》)、《买枝还珠》(《外储说左上》)、《画鬼魅易画犬马难》(《外储说左上》)、(《书燕说》(《外储说左上》)、《自相矛盾》(《难一》)、《守株待兔》(《五蠢》)等等,其中不少已为成语,至今,舌”在人们的口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大全 快乐的一天作文一年级 原来什么一直在我身边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件事600字优秀作文 三年级描写人物的作文30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1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作文 熟悉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左右 三年级三百字的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100字 温暖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找春天200字 惊喜的那一刻作文开头 成人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整篇 惭愧的那一刻600字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400字 我有一个小秘密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那一刻500字 越来越什么的我作文800字 假如我有超能力作文300字 中考作文题目写错了扣多少分 三年级作文 我的同桌 四年级的作文300字 玫瑰花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写石头的作文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作文800字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