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章革浮浇 近世无如韩——梅尧臣对韩孟诗派的接受(下)

2020-11-18 08:35:01
相关推荐

李 沛

第759期

摘要:论诗诗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诗的形式论诗,其内容可以是对诗人、诗作的评论,也可以是对诗歌理论的阐释。梅尧臣作为专力作诗的北宋中期著名诗人,又是诗文革新中的关键人物,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观念都对后世影响很大。梅氏诗作现存两千六百余首,其中有百余首论诗诗,从中可以窥视他的诗学思想。梅氏在论诗诗中提及韩孟诗派的次数最多,表现出师法的倾向性,其论述的焦点集中在韩诗力主复兴古道与极富创新精神两个方面,这是梅尧臣广阔诗学视野的体现,也是对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这一时代思潮的回应与引领。关键词:论诗诗;梅尧臣;韩愈;复古;革新

二、师法韩孟诗派的表现及原因

其次,梅尧臣认同欧阳修自比韩愈,并以之比作孟郊的戏言,一方面表现出对欧阳修与韩愈文坛地位及创作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为逐渐形成中的欧梅诗歌群体发出强有力的号召。事实上,欧阳修对韩愈多有向慕之心,不论是文章还是诗歌创作都与韩愈有所渊源,已多有学者论及,揭橥出欧梅诗派与韩孟诗派的内在关联,此处不多赘言。

再次,梅尧臣推崇韩愈诗歌创作的创新意识,并由之扩大至对元和诗坛的发现,并以此为正在进行中的诗歌革新张目。至和二年(1055),梅氏有《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至和三年(1056,九月改元嘉祐)有《依韵和王平甫见寄》,均盛赞韩孟诗派,特别是韩愈在革新诗坛浮浇风气方面的功绩:

退之昔负天下才,扫掩众说犹除埃。张籍卢仝斗新怪,最称东野为奇瑰。当时辞人固不少,漫费纸扎磨松煤。欧阳今与韩相似,海水浩浩山嵬嵬。石君苏君比卢籍,以我拟郊嗟困摧。公之此心实扶助,更后有力谁论哉。(《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尊王兴霸国,古莫重齐桓。仲尼书大法,亦莫重更端。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飏风何端倪,鼓荡巨浸澜。明珠及百怪,容畜知旷宽。其后渐衰微,余袭犹未弹。我朝三四公,合力兴愤叹。幸时构明堂,愿为栌与栾。期琢宗庙器,愿备次玉。谢公唱西都,予预欧尹观。乃复元和盛,一变将为难。行将三十载,衣披剧纤纨。后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梅诗虽用“文章”一词,但据诗中“谢公唱西都,予预欧尹观”提及在居洛阳时期他们的诗歌唱和,以及梅集中多诗歌少文赋的创作实践来看,“文章”一词应是指诗歌而言。前一首诗中,梅氏认为韩愈才力雄厚,在诗人众多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扫掩众说”,并且吸引汇聚张籍、卢仝、孟郊等诗风颇具个性的诗人,后一首诗中“近世无如韩”一句体现出梅氏对时代诗坛的审视。

“其后渐衰微,余袭犹未弹”,其中“弹”应是“殚”之讹误,夏敬观亦持此观点。刘向《九叹忧苦》“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其中“殚”即“尽”,而“叹”又恰与该诗句后一联中“合力兴愤叹”之“叹”前后相承,刘向诗有助于对梅氏这两句诗的解读。韩愈于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长庆四年(824)病逝,由此可见,在尧臣看来,从贞元八年(792)到《依韵和王平甫见寄》一诗的作年——至和三年(1056),这二百六十余年间,韩愈的诗歌是最能革除诗坛浮浇风气的。

据唐宋时期诗歌发展历程来看,从贞元八年(792)到至和三年(1056)这段时期内,古典诗歌经历了韩孟的险怪、元白的浅俗讽谕、李贺与贾岛的苦吟凄艳、小李杜的隐晦缠绵、五代的褊狭卑弱,以及宋初三体诗派对唐代诗学典范的亦步亦趋,展现出风格各异、多线流变的状态,但是梅氏单单拈出韩愈来,揄扬其诗歌“革浮浇”之功绩,其着眼点主要在于韩诗“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的特点。

考唐诗诸篇,“健笔”一词多有出现,如“雄辞健笔皆若飞”(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谒”(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皆以“健笔”夸赞某位诗人的诗歌创作成就,且含有雄健风格之意。“霹雳”指雷霆或雷声,沈佺期《霹雳引》中比拟琴声似雷霆般“有如驱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斫长鲸”,想象霹雳般的琴声会引发虺与长鲸的波动,梅诗“龙蛇奋潜蟠”一句与之相类,以恢弘的想象描绘出龙蛇腾跃惊扰之状。“龙蛇奋潜蟠”按照句意变换句式,应为“龙奋潜蛇奋蟠”,用“潜龙”与“蟠蛇”意象,并依句律省字并调换语序。

“飏风何端倪,鼓荡巨浸澜”两句,夸饰霹雳之后的自然现象,并以之暗喻韩愈笔力之雄强,值得注意的是此联诗前后两句并不对仗,前句上二一二格,断句应为“飏风/何/端倪”,后句二二一格,断句应为“鼓荡/巨浸/澜”,“巨浸”一词指巨大的湖泽洋川,唐诗中多所提及,如“巨浸连空阔,危楼在杳冥”“巨浸吞湘醴,西风忽怒号”,均将“巨浸”二字连用。虽然该联诗在对仗上并未违背五言律诗的上二下三的正格句法 ,但是在对仗方面依然出现了差异与变化。

事实上,这首五言排律在用韵与对仗方面都表现出与律诗规范的有意背离,“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我朝三四公,合力兴奋叹”等诗联,以赋法直接述说,两句作一意,不考虑对仗,显示出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用韵方面,该诗押寒韵,惟有“叹”字偶然出韵为十五翰韵。寒韵为平声韵,翰韵为仄声韵,二者声调不同。对近体诗来说,平仄韵不能通押,且不得通韵,仅首句可用邻韵,因此翰韵可算逸入旁韵,而宋代语音寒恒删山先仙元皆相近,寒韵当算作宽韵。诗用宽韵而出韵,似有值得深究之处,《六一诗话》曾记载欧、梅二人讨论韩愈诗用韵的问题:

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旁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圣俞戏曰:“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旁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

欧阳修分析韩诗用宽韵而出韵的现象,认为这恰是“雄文大手”“工于用韵”的体现,乃韩愈有意为之,具有险奇的特色。欧自言曾与圣俞详论相关内容,梅氏也自然心领神会,在创作中有所借鉴,《依韵和王平甫见寄》一诗可为之佐证。而欧阳修上述言论,也透露出对韩诗“不可拘以常格”、戛戛独造的向慕,与圣俞“韩子于文章,所贵不相效”(《依韵和宣城张主簿见赠》)的认识颇有相通之处。“明珠及百怪,容畜知旷宽”,显示出韩诗创作内容及风格的丰富多样,欧阳修《菱溪大石》“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源”,亦提及韩诗怪奇雄健的风格以及述写百怪的新奇内容。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尧臣上述两诗中对韩诗的认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一是韩愈复兴儒学正统地位的功绩,可与齐桓公“尊王攘夷”复兴周室以及仲尼“春秋笔法”寓意褒贬相提并论,其诗歌亦可矫正诗坛之“浮浇”弊病。二是韩诗具有生新独造之精神,以雄健怪奇的风格及内容在元和诗坛上“革浮浇”与“扫掩众说”。三是学习韩诗生新独造的精神,尧臣自觉表现出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句法与议论化、内容上多恢弘险怪的浪漫想象、对仗及用韵有悖近体诗正格等特点,体现出对韩诗的学习与仿效。

梅氏由韩诗在时代诗坛上“革浮浇”的功绩扩大至对元和诗坛的体认,认为“元和盛”。他在《答王补之书》中有言:

思二十年时所见文章,始去对偶,其用已焉乎哉,字之未能安,稍安则谓之能文,岂在识道理、要趋向耶?如足下今日之文,当其时可谓杰出矣。况今榜中有兄弟父子雄才奥学,若曾子固、苏轼之徒,又不可拟议,是过于唐元和之人绝甚。元和,特韩退之耳。退之于今可以当吾永叔,其李翱、皇甫湜、柳子厚,未能当吾永叔之门人也。足下亦在其门人之列。仆生于是时,得遍识而遍观其进退道德,亦以乐也。又游于其间,为幸何如!虽智不迨,不敢退避,庶几附光渐润,期有闻于后世耳。

由上可知,尧臣对于“元和”的体认与韩愈有关,“元和,特韩退之耳”,认为韩愈独领元和一代诗坛之风尚,范仲淹亦称,“近则唐正元、元和之间,韩退之主盟于文,而古道最盛” 。该书信中,梅氏提及嘉祐二年(1057)科第之景况,王补之及曾巩、苏轼皆于是年登第,据“今榜”之“今”字、“前日在欧阳永叔坐中”言及欧、梅同处一地,以及嘉祐四年(1059)举行下一次科举的史实可知,该书信应作于嘉祐二年(1057)或嘉祐三年(1058),与《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和《依韵和王平甫见寄》创作时间接近,对韩愈的评骘具有连贯性,可互参佐助。

上文有三处值得注意:一是透露出诗歌应尊奉儒学正统的观念,尧臣自愧前作“非纯儒之学”,赞赏王补之的创作“深厚诣道”“理意高远”,且于史学有所发明。二是尧臣因韩愈之文学成就肯定“元和”之诗歌史地位,且仅推赏韩愈及其门人。梅氏对“元和”诗坛的体认,在晚清宋诗派“三元”(开元、元和、元祐)与“三关”(元嘉、元和、元祐)两说中发展至成熟,两说“都以元和诗歌作为古今诗风转变的一个中枢” 。梅氏体认到韩愈所代表的“元和”诗坛的转变,且又处于“元祐”时期苏、黄诸人之稍前,考察其诗歌观念亦有助于探索“元和”至“元祐”的诗歌转变历程。三是表现出跻身欧阳修领导的诗歌群体的自觉与自乐。

在陈说“元和”诗坛之转变之外,梅氏亦对宋初至中叶的诗坛有所审视,“我朝三四公,合力兴愤叹”“谢公唱西都,予预欧尹观。乃复元和盛,一变将为难”,提及谢绛等人的诗歌创作。嘉祐三年(1058),梅氏有《依韵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诗见赠》,“谢公主盟文变古,欧阳大才何可涯”,推谢绛为洛阳交游唱和群体之盟主。同年,梅诗《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及嘉祐四年(1059)《缙叔以诗遗酒次其韵》又言及“主盟”的问题:

好论古今诗,品藻笑锺嵘。欲扫李杜坛,未审谁主盟。(《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

君尝谓我性嗜酒,又复谓我耽于诗。一日不饮情颇恶,一日不吟无所为。酒能销忧忘富贵,诗欲主盟张鼓旗。百觚孔圣不可拟,白眼步兵吾久师。(《缙叔以诗遗酒次其韵》)

“欲扫李杜坛”“诗欲主盟张鼓旗”,显示出尧臣专力作诗的期望与志向,但这里的“诗坛”与“主盟”只是对诗歌创作实践的肯定,并蕴含有推赏其诗歌的因素,或者“所谓‘诗坛’往往与具体诗会有关” ,而不是对时代诗坛或者文坛的统筹客观考量,梅氏赞赏谢绛“主盟”亦是此意。

宋代文人自觉结盟的意识在此有所投射,在诗歌唱和及交往中“试图通过登坛拜将、推戴盟主的比喻,来暗示诗界阵营的建立、诗歌风格的传承以及诗人地位的确认” ,有时可能只是以示恭维的程式性应酬。除了诗坛、文坛,书法领域亦有“主盟”一说,欧阳修曾称“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梅氏的诗友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诗文成就、以及提携后进等品行节操,逐渐成长为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

由上观之,梅尧臣在倾慕韩愈主盟元和文坛、复兴古道,以及独造生新的同时,将欧阳修与韩愈相提并论,实则流露出对欧阳修主盟文坛、复兴儒学道统,以及革新诗文的赞同与响应。梅尧臣有拟韩诗之作,诗歌中亦多有提及,在诗歌用韵、句法、题材、风格,以及以文为诗方面于韩愈多有流承追踵之痕迹,学界已有诸多述评。本文意在补充分析梅尧臣本人的态度,他在研读前贤,以及与诗友琢磨的过程中,对韩愈本人及其诗歌创作的认识逐渐深化,在诗作中盛赞韩愈,特别推赏其生新独造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梅氏诗歌的重要特色,直接推动了北宋中叶诗歌革新以及宋调的逐渐定型,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

(作者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唐宋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复旦大学博士)

制作:童达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批语怎么写 打屁股的作文1000字 包饺子作文350字 偶遇作文开头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简单也美丽作文 初中游记作文600字范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我喜欢雨作文 厚积而薄发的作文素材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作文 河南风景作文 关于网络诈骗的作文 2018河南高考作文 关于花开花落的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文 三年级作文海鸥 pte作文 作文开国大典 特殊的一天英语作文 芷江风雨桥作文 写泥鳅的作文 青年的使命作文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120字 向什么学习作文600 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开头 遥控汽车的作文 如何做蛋炒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