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的人 离开91年了

2020-11-18 09:05:01
相关推荐

1900年的中国,就像是一栋破旧的大房子。

外面的人进来抢东西分地盘,我们自己的人就干看着,一个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房子是老佛爷的房子,关我屁事。

这时候,一个带着浓厚广东口音的声音响起: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这把声音,如石沉大海,很快消失于无形。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听到了,起身为他鼓掌叫好。

说这话的人,叫梁启超。当时不过二十七八岁,但已经名满天下,是清政府的通缉犯,流亡在日本。

在日本,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做“新媒体”,靠一支笔怼人。这是他的看家本领。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

1

流亡日本之前,梁启超跟着老师康有为在国内搞了个大新闻——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之前,他们还搞过一个中等新闻——公车上书。

这期间,梁启超一方面是新闻当事人,一方面是新闻制造者。

康梁鼓吹“中国不变法就会亡”,但怎么把声音传达出去呢?思来想去,最合适的莫过于做“新媒体”。

在当时,新媒体的抱负,比当下要雄壮得多。

与传统的《申报》等商业“新闻纸”相区别,传播理念、灌输思想的“观点纸”是一种新媒体。

偌大的中国,当时的新媒体却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少数几个由西方传教士主办的大报,比如《万国公报》,圈了一些优质粉,整个市场还有待开发和培育。

经过短时间的筹备,维新派办的第一个新媒体上线了,名字就叫《万国公报》。

啊?怎么也叫《万国公报》?

就跟微信公众号早期出现很多同名号一样,梁启超他们也是从模仿和打擦边球做起的。你们《万国公报》不是口碑不错嘛,那我们就借借光,蹭蹭流量呗。

后来做出名气了,梁启超他们的《万国公报》就改名,打自己的品牌,叫《中外纪闻》。

22岁的梁启超是《中外纪闻》的主笔,每期写三五百字的短文,或鼓吹变法,或介绍西学。他由此起步,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代新媒体人。

在他56年的人生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办报,做媒体,堪称新媒体的鼻祖。

《中外纪闻》最早圈粉的方式也很新颖:免费赠阅。

就这样,梁启超在北京圈了最早一批优质种子粉,一些开明的达官贵人慢慢知道了维新变法的好处。

人怕出名猪怕壮,新媒体怕做大。那个年代,影响力和封杀风险是成正比的。

仅仅几个月时间,《中外纪闻》在清政府的压力下,被迫停办了。

但是,由这份报纸及其主笔梁启超,撕开的言论口子,再也合不上了。

▲梁启超最早办报,直接拷贝了《万国公报》的报名。

2

梁启超作为一个新媒体大V的真正崛起,是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阶段。

1896年8月,黄遵宪、汪康年等人创办《时务报》,力邀梁启超南下主持笔政。

梁启超一到位,果然很给力。

他没有选择做全民娱乐八卦,也没有选择做猎奇的社会新闻,这两类新闻在当时的《申报》上很受宠。

他不在乎别人的流量和用户,不惜与投资人汪康年唱反调,始终狠狠地扣住时代的痛点,直指时局。

他把体内的洪荒之力,化作这份报纸的立报宗旨:扮演狂人,针砭时弊,唤醒沉睡者,让大家一起倒逼当权者搞变法。

他的万字雄文《变法通议》一推出来,立马成为爆款,刷屏了士大夫的朋友圈。

梁启超一夜成名,天下皆知,旋即跨入名流圈。

当时有人评论说,自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无人不知新会梁启超。

1897年初,梁启超往武昌拜见张之洞。张之洞当时是洋务派的实际领袖,握有一方军队和数个近代化工厂企业,办有各类学堂,还懂一点西学,在清廷官僚中是颇有影响的实力人物。

但一听到梁启超来访,这个大人物还是极为兴奋,破例开武昌城中门来迎接,还问下属,能不能按接待钦差大臣的规格鸣炮。下属跟他强调,梁启超只是一个小举人,这样隆重有点过了,张之洞才悻悻地不提鸣炮。

拜见张之洞那天,恰好张的侄子结婚,但张之洞抛下宾客,把梁启超迎进密室,两人长谈到了深夜。

张之洞说,小梁,别干苦逼的新媒体了,来我这当两湖书院院长吧,月薪“千二百金”,比你吭哧吭哧写稿接广告强多了,怎样?

但小梁一心扑在《时务报》上,他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要回到哪里去。

他婉言谢绝了张总督的邀请,不久就返回上海,继续码字。

3

一心抱定做大V的梁启超,知名度越来越大,但他的文笔非但没有拘着,反而愈加犀利。

他的文字迅猛、激烈,极富张力,如一把满弓,将利箭射透纸背。

他在一篇爆文里,抨击清政府整个官僚体系,取笑他们要么外行领导内行,要么贪恋权位,要么尸位素餐,不给其中任何人留面子:

官惟无耻,故不学军旅而敢于掌兵,不谙会计而敢于理财,不习法律而敢于司李。瞽聋跛疾,老而不死。年逾耋颐,犹恋栈豆。接见西官,栗栗变色,听言若闻雷,睹颜若谈虎。其下焉者,饱食无事,趋衙听鼓,旅进旅退,濡濡若驱群豕,曾不为怪……

这些犀利的文字像炮弹一样在士大夫中间炸开了,还不是一发两发,而是经常密集轰炸。这就形成了两个结果:

第一,《时务报》在梁启超爆文的推动下,很快发展为粉丝过万的大报,最高时销量达到1.7万份,创造了当时报纸的最高发行纪录。

这是什么概念?因为当时识字的人不多,订报的人更少,所以一般的报纸销量也就数百份。维新派最早模仿的大报《万国公报》,在1897—1898年的销量也仅为3000份。

第二,还是那个问题,当你用笔杆子敲打别人的时候,别人就会用枪杆子或钱袋子敲打你。张之洞欣赏梁启超的同时,慢慢对他的过激言论表示不能容忍。

汪康年做过张之洞的幕僚。张之洞就通过汪康年,对梁启超的文章进行审查,搞得他待不下去了,只好离开心爱的媒体行业,跟着黄遵宪去了湖南。

没有了梁启超的《时务报》,很快衰落,成了“僵尸号”。

▲梁启超还以培育出九个杰出的子女闻名。

4

梁启超一生以多变、善变著称,很多人因此怀疑他的人品。

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一个处在激烈动荡年代的人都会有多次变化,何况是心忧国家、民族的有志之士。与梁启超同时代的孙中山、杨度、章太炎等都有过两次以上的变化。

正是梁启超的多变、善变,才让他在很长时间内,始终立于时代潮流的前端,而不像他的老师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就滑出了历史的主流。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他学会日语,可以翻看日本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报刊书籍,如同进入了一座新的知识富矿。

作为一个杰出的新媒体人,梁启超有着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

有人夸张地说,梁启超在逃亡日本的船上,当夜就学会了日语。梁启超谦虚地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五个月学会了读日本书、念日文。

这学习速度,你们随意感受下。

虽然是保皇党人,但他这时更像一个革命党人。他竟然在“党报”《清议报》上发表“排斥满清”的革命言论,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还与革命派的头儿孙中山频繁往来,打得火热。

康有为发现后,命令他把报纸撕毁重印。

作为政治流亡者,梁启超在日本的角色,相当于康有为创设的“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的二把手。二把手公然“叛变”,还起草了一封敦劝康有为退出政治舞台的信,这搞得康有为很难过,也很生气。

1901年12月,一场大火结束了《清议报》的历史使命。

两个月后,梁启超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这是一份综合性半月刊,相当于一个月才推送两次,但推送内容极其丰富,光栏目就有25个。

最关键的是,梁启超没有丢弃他的看家本领——发表政论文章。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

很快,《新民丛报》就吸引了大批忠粉,粉丝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越了他本人办过的任何新媒体,也让他此后创办的新媒体无法超越,成为他一生17次参与或创办报刊的巅峰之作。

黄遵宪在给梁启超的信里说,半年之内,中国就有四五十家报刊在模仿《新民丛报》。

5

1912年,民国建立,梁启超结束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回国投身政治。

不过,他做媒体的劲头还很大:

鄙人二十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也。

于是,他在天津办起了《庸言》半月刊。尽管这份杂志的生命周期很短,但不变的是梁启超的号召力——出版后风行一时,销量达1.5万份,为当时全国报刊之冠。

此后,梁启超还参与或创办了另一些报刊。不管他的阵地转移到哪,通告一发,新办小号立马就变成头部大号。他是那个年代自带粉丝效应的大咖。

问题来了,梁启超办“新媒体”怎么就这么成功呢?

很简单,大家都喜欢他的文章风格啊。

他的写法,在当时的报刊界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当其他报刊还在用生僻的文言写作,把读报的门槛设得很高的时候,他采取了大众化、口语化的写作,通俗流畅,一下子拉近了与粉丝的距离。

他注重文体改革,喜欢“新”,用新名词,写新诗,作新文,给读者新鲜感。

最关键的一点,他的文章很有激情,笔端常带感情,分分钟就把人的情绪点燃。

就像他那篇不朽的爆款文章《少年中国说》一样,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振兴国家的追求呐喊出来,读完后让人血脉贲张: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他开创的写作方式,当时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在《时务报》期间的风格,被称为“时务体”;在《新民丛报》时期的风格,被称为“新民体”……任何时候都是其他媒体模仿和膜拜的对象,用现在的话说,梁启超就是新媒体写作的教父。

他的文章很对年轻人的胃口,因此收获了许多迷弟迷妹。

那个学问很好人品很差的郭沫若,曾回忆说:“在他(梁启超)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

大V梁启超经常应邀出席一些活动。有一次,他到南开学校演讲,周恩来听说这个消息,兴奋不已,赶紧跑去听讲并认真做了笔记,说梁的演讲让他感到“言若金石,入人脑海”。

毛泽东当时也是梁启超的铁粉。他自己说,他曾把一本《新民丛报》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他后来在湖南办报撰稿,采用的正是“新民体”,结果大获成功。

6

如果当年有追星这回事,那么,梁启超这个长相普通甚至有点奇怪的男人,绝对是超级偶像。

成为偶像,就有人设。他也曾面临人设坍塌的风险,但因为他是新闻高手、舆论大师,所以做起危机公关也是杠杠滴,最终实现了反转。

最大的一次危机,来自袁世凯称帝。

梁启超是君主立宪制的拥趸,民国后,跟人组建进步党,拥护袁世凯。结果,袁世凯突然要称帝,这不啻于把梁启超及其进步党的信誉当成了内裤,还要露出来。

梁启超的危机公关方式,是写文章回应,亮明态度。

当时他是《大中华》杂志的总主笔,在上面发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爆文,揭露了那些怂恿袁世凯称帝者的别有用心。

这还没完,他又接受采访,在报纸上放风,说袁世凯原来想用20万买他这篇文章,被他拒绝了。

跟现在一样,猛料不管真假,总能消费一波社会情绪。这下整个舆论炸掉了。

然后才有了他参与倒袁运动那些事儿。袁世凯倒台了,“善变”的梁启超则从袁的拥趸变成了反袁的功臣。

还有一次危机来自张勋复辟,他的老师康有为竟然署名拥护复辟。

自戊戌变法之后,人们都是“康梁”连着用的,虽然他的思想与康有为已经渐走渐远,但还是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于公于私,梁启超都无法不吭声。于是他公开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在报上发文指斥康有为。

有人对此表示惊讶,梁启超说:“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

在我们这个时代,制造了太多的偶像和大V。这些偶像和大V的人设,都伪装得近乎完美,但也因为完美而显得脆弱。一旦偏离了这种完美的属性,人设就会坍塌,粉丝就会倒戈。

这个时候,负责人设的危机公关团队,真的应该向梁大师学习,学习怎么扭转舆论,变被动为主动。

但从根本上说,做偶像、做大V,完全不是梁启超的初衷。

就像我在本文开头所说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精英普遍认为国民朽木不可雕,而国民也认为自己身为奴婢,只要墨守陈规便是至高境界,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更没有责任感。

梁启超却相信国民是可以被改造的,而这种改造需要由舆论来引导。他抱着“天之生人,权利平等”的思想,认为报纸只要教育民众,开启民智,去塞求通,民众的力量就会发挥出来。

他的另一篇爆文《新民说》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

他说,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不是封建王朝的腐败统治,也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国民缺乏公德私德、国家思想、义务思想、权利思想,以及进取、冒险、自由、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精神。因此,只有用教育、宣传的手段改造国民素质,造就一代新国民,国家才有希望。

在开启民智的过程中,梁启超特别重视“共同体”的构建,希望改变国人一盘散沙、习惯做旁观者、没有国家观念的陈旧思想。近代以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梁启超在1899年第一次从日本引进了“民族”这个概念。到了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时,又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

一年后,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是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人,这个词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关于“中华”,他说: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后来,他又专门撰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是多元混合的民族。毋庸置疑,“中华民族”这一词汇的使用,在社会舆论和民族认同等多个方面,对提升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舆论场上,梁启超是成功的。但在现实中,无论是他参与的政治,还是改造、影响国民的效果,他无疑又是失败的。

他其实是一个很悲剧的人物。

他在世时,就像一条狗,叫了几十年,也没把中国叫醒。但当中国醒来后,没有人会怀疑,他正是那个让国人感念的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他的地位无可替代。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病逝,年仅56岁。今天,距离他的离去,整整91年了。

辞世后,他的墓碑上未写任何生平事迹。如他生前所言:“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牵挂话题作文 第一次开卡丁车作文 作文有趣的游戏 最近的作文素材 以充电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最熟悉的地方作文 赏雪作文500字 匠心筑梦作文800字 火灾的危害作文 雨后的景色作文600字 关于沉迷手机的作文 最是难忘的表情作文 幸福的英语作文 秋天的作文五年级 土豆作文400字 勤奋好学的作文 物联网英语作文 《答案》作文 三年级作文名字 感激的作文600字 老师您好作文300字 我的同学500字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五百字 抱怨信英语作文 歌唱祖国作文 我的同桌小学生作文 梦想在前方作文 人物描写四百字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