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篇文章 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鲁迅

2020-11-18 09:15:01
相关推荐

在义务教育阶段,鲁迅先生是“重点关注对象”。

与其他作家作品的解读过程相比,鲁迅的文章总能在难度与深度上遭受“嫌弃”。

比如中学课文《秋夜》中“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让我对鲁迅的文学功底有过怀疑的态度,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孤独,寂寞的委婉表达方式。

上大学前“再遇”鲁迅竟是在高考语文卷上。当我读完高考语文卷子阅读题《理水》之后,我又惊叹:鲁迅先生真是一位幽默风趣又学识渊博的作家!

大学时再次重读鲁迅,重新思考“两株枣树”的问题,发觉之前对于诸如“鲁迅在创作时有想那么多吗”

等怀疑态度皆是出于我的无知,浅薄,之前所认识的只不过是一副皮囊。

当然,“皮囊”是我们认识一个人时最先能接收到的信息。

印象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呢?乌黑茂密、根根直立的头发,浓眉,密须,表情严肃庄重,颇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势,这是从他五十岁生日时所拍摄的照片中得到的信息。

据说这张照片鲁迅本人很喜欢,被送给了许多人,现在的出版社或课件大多也都以它作为“鲁迅本人”,大概是为了加深对于鲁迅作品特色或旧社会的印象吧。

但对于鲁迅的映象不能停留在“看了他的脸,就像重读了一遍《呐喊》序”。

查找另一张许广平“最喜欢”的鲁迅图片(在五月份穿着爱人织的两件毛衣,一手夹烟,一手叉腰),又能看出五十三岁鲁迅温和活泼的一面。

所以,外表“严肃”又“温和”的鲁迅只是从外观上给我留下的映象,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的吗?

鲁迅的55年生命虽不长,但他达到了普通人无法到达的生命高度,在他去世后甚至被“神化”。

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最早用西式新体写小说的人”,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

一个人几乎拥有“神”的能力,被人神化倒不如说是被人崇拜。鲁迅的一生是寂寞孤独一波三折的,恐惧、彷徨、斗争时常与他相伴。

家道中落的家世经历让年轻的他心碎: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南京求学被社会“加倍奚落而且排斥”,

但也让他学到了严复《天演论》,接触维新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但一到毕业,却又陷入恍然若失,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于是前往日本,开启七年的求学。在日本,他开始思索“国民性”,“劣根性”,“看客”问题。

后来发生了仙台事件,使目标由“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转为拿起笔杆子救人,从此文学与鲁迅相伴一直到去世。

其实鲁迅对于选择文学并为之倾注一生是质疑的,鲁迅的七条遗嘱之一“孩子长大,倘物才能,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反思。

首先,他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其次,他怀疑文学会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1927年国民党大屠杀中“我终于悟到,凡带一点改革性的主张,倘与社会无涉,才可以作为废话而存留,万一见效,提倡者即不免吃苦或杀身之祸。”

这是对于文学启蒙的绝望。但他又想,万一有希望呢?在复杂的情绪中,他还是选择用文学发声。这算得上是“真的勇士”。

去世前的遗嘱也是值得被关注的。尤其是“赶快收敛……”、“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这三条,既是对于传统习俗的挑战,也是对于死后被利用的悲哀,无奈,恐惧。所以说鲁迅一生都在恐惧,斗争。

鲁迅的作品是优秀,深刻,难懂的。从内容上看,他是“于天上看见深渊。”

正是鲁迅对于社会底层人民(农民,知识分子,妇女)的深刻关注与同情,让他在文坛中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可撼动的地位,

并且让他获得“20世纪中国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遗产”称号。

钱理群称鲁迅是“正在进行式”作家,因为他的文学与思想具有当下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鲁迅论某些报刊之增广闲文》中“收罗废料,装进读者的脑子里去,看过一年半载,就满脑都是某阔人如何摸牌,某明星如何打嚏的典故。

开心自然是开心的,但是人世却也要完结在这些欢迎开心的人们之中罢”,把这句话放在当下,可谓偏僻入里,切中要害。

与其说鲁迅像一个预言家,能够预知逝世几十年后中国的现况,不如说他所批判的“国民劣根性”中的劣根在几十年后还没有被完全拔除。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失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与其说鲁迅写的是社会,不如说他写的是人心。人心有好有坏,而好人却往往被陷害,被遗忘,要受多大的打击才会写下如此绝望的文字!

鲁迅的作品从2010年起就逐渐被删减。对此,官方的解释是,一是他的文字晦涩难懂,一是鲁迅文章反映的是他那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

我是认同这种做法的。

鲁迅先生文字的晦涩难懂让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养成了一提问就把诸如“劣根性”,“封建、弱后、愚昧、麻木”等文字往答案里套,这样做不就是把鲁迅“读死了”吗?

虽然鲁迅希望人们忘记他,但我觉得不读鲁迅,就难以更深刻地反思自己,更正确地直面历史。

如果鲁迅把文字当做他的工作,那么工作中的鲁迅是严肃的,大胆的,“神化”的。日常生活中的鲁迅是可爱的,热情的。

“若是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这与工作中的鲁迅完全是判若两人。

对于婚姻爱情生活,不得不说在现代人看来,鲁迅是多情的,自私的,但又是大胆的,

同时也是传统礼教的牺牲者。我觉得朱安女士是鲁迅先生最需要道歉的人。

钱理群教授曾提出一个问题:

“中小学教育教不教鲁迅,本质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还需不需要鲁迅这样的知识分子?”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的社会始终需要有更多的“鲁迅”勇敢地发声,理智地做事。

文|冰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5-21 05:59秋夜月[陕西省网友]IP:3025411324
    @林。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的风格和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也更加尊重这位伟大的文化先驱。
    顶4踩0
  2. 2021-06-10 18:47林。[山东省网友]IP:3411715090
    这篇文章让我对鲁迅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更加接近这位伟大作家的内心。
    顶3踩0
  3. 2020-07-01 07:34李莳萝[山东省网友]IP:3407369936
    很棒的文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好的一天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50字 长征作文 难忘的军训作文 动物作文英语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理性思维作文 我喜欢的一项活动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500字 狗忠诚的作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300字 作文触动心灵的风景 小狗欢欢作文 有关内在美的作文 小鸟的声音作文 有关老师的英语作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作文400字 推车作文 第一步作文800字 姥姥的生日作文 森林防火知识作文 母爱的作文100字 留在心底的歌作文 豆芽的作文400字 英雄事迹作文400字 作文坚持800字 汾河二库作文 吹气球大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