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厨房里的奶奶作家:60岁初涉写作 80岁出版处女作 豆瓣评分高达8.9

2020-11-18 10:50:01
相关推荐

四平米多的厨房里,摆着一高一矮两张木凳。

矮凳子上坐着江西铜鼓县某汽车运输公司的退休职工杨本芬。她穿件扎染的白底蓝花圆领衫,黑色一步裙,伏身在高凳子上写作。

这张狭长的厨房,是湖南湘阴人杨本芬人生的重要角色——“母亲”的舞台:白瓷砖的灶台、麻石的池子、半旧而明亮的锅……她都熟悉。篮子里盛了洗净的青菜、丝瓜、西红柿,锅里炖了汤,肉香四溢。煮汤的间隙,她就坐在凳子上写。蓝色火苗一跃,笔下便倾泻了一行字。

2020年,杨本芬80岁,处女作《秋园》出版。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让她颇受关注:花甲年,很多人不再抵御生活的设置,她却提笔写作;耄耋年,很多人止于含饴弄孙,她却开始出书;从未受过任何专业写作训练,却写出了豆瓣目前评分8.9的作品。

书中,杨本芬忆了母亲的一生。有网友留言,书中女性“身上的韧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有网友认为,“这位奶奶是真正的写作者”;南京大学教授丁帆则评价,“ 把一部中国社会史高度浓缩而真实地从一个家庭的变迁中钩沉出来,再现了一个世纪的人性‘活化石’”。

1、花甲之年初涉写作

书名就是她为去世母亲取的名字

“那一年,我六十来岁,人生似乎已不再需要目标与方向,只需顺天应命。但我开始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情:写作。”——《秋园》自序 厨房里的写作

多年之后,80岁的杨本芬还记得幼时随母亲做针线活的场景。针头穿了线,针尖从素色布匹上刺过来,再拉过去,窸窣有声。

母亲身着深蓝底洒白蝴蝶布旗袍,皮色白净,发髻清爽。针线日复一日的窸窣声里,她和女儿聊起往事:童年、学校、婚姻......

几十年后,诸事入书。书的名字就是她为母亲取的名字:秋园。

杨本芬的母亲秋园

写《秋园》的念头,源自杨本芬读到其他作家写下的关于母亲的篇章。时光杳然,当时年月,她已不记得,只记得彼时为之触动,一个念头逐渐浮现:我也可以写写我的母亲。然而,家务缠身,她并未立即提笔。

直到2003年——这一年,母亲去世。

悲痛之中,身心难捱。她问自己,“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我真的来过这个世界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吗?”

写作,纾解了痛和虚无,亦成为杨本芬与世界对话、与自我和解的窗口。写作的念头一经浮现,便再也无法遏制。洗菜后、水沸前、炖肉时……她抓住点滴时间,见缝插针地写,“我总觉得有件事没完成,再不做怕是来不及了。”

她写作,写下12岁的秋园失去了3位亲人;写下17岁的秋园一心向学却终成人妇;写下风华正茂的秋园短发旗袍,穿过遍倚花朵的白壁去任教;写下自己为秋园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张纸条,纸条上记录了她的人生轨迹: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

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

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

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写着写着,她常潸然泪下,“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她称自己从未遇到写作上的瓶颈,“可能归结于我有好的记忆力。另一方面,我很容易就进入一个场景(当中)。”

她一遍一遍地重写那些故事,“书写的过程,温暖了我心底深处的悲凉。”

2、靠写作找回自己

她大半生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

“看到同村的女孩子都快读完小学了,她急得要发疯,跟秋园提了好几次要上学,秋园每次都很耐心地解释,不是不愿意送她读书,只是如今连饭都吃不饱,如果没有之骅在家带弟弟、种菜、搞柴、挑水、洗衣、煮饭,自己就不能去教书,日子就没法过下去。”——《秋园》

杨本芬

60岁前,杨本芬没想到,终有一日,她会写作。

《秋园》勒口短短几行字,浓缩了她的过往:“杨本芬,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此后数十年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后从某汽车运输公司退休。花甲之年开始写作,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

如果没有写作,杨本芬和大多数中国妇女的人生,似乎殊无二致。“当我的妈妈在晚年拿起笔回首自己的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杨本芬的女儿章红认为,“有句话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她60岁之前的岁月,都是为生存而挣扎,停留在活着的层面。如果仅仅为生存而挣扎,是做不到反省自身、带着觉知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的。而写作、阅读,都是有点‘奢侈’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闲暇。所谓的救赎,就是(成为)一个有觉知的生命。”

在章红的记忆中,杨本芬和不少传统的中国女性一样,为了家庭,一度牺牲自我。提及母亲的童年,章红坦言,“对一个小孩来说,还是相当残酷的。”为了帮秋园做女红,晚睡是常事,而清晨四五点就得起床,走12里路去上学。“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她会自己主动走到教室最后一排,靠墙站着,因为站着不容易睡着。”

婚后,杨本芬本可以当调度员,有着相对规律的作息时间,但她却选择了需要夜间值守的加油员岗位,“加油员不用坐班。为了照顾小孩、有更多时间做家务,也为了每晚有4毛钱加班费,她当了加油员。”

退休后,依然酣梦难求,“她70多岁时,还不能有一个好的睡眠,因为她要陪我爸爸。我就一定要他找了住家保姆。”章红说,“一个人一生都不能保证有一个好的睡眠,这真的太残酷了。”

失去的自我,在日复一日的写作中,慢慢修复。提起笔来,她就不再仅是做饭、带孙的退休妇女“杨本芬”,而是《秋园》中渴望读书、梦想远行的女孩“之骅”。

对于之骅而言,活下去,就是一切,“哇,那个时候,哪还有时间写作,”杨本芬声音朗朗,“为了活下去,我为生活在拼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我11岁才开始读书,插班从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读。”

《秋园》里,昨日重现:“之骅十岁,早就到了读书的年龄。可为了带两个弟弟赔三和田四,读书的事是想也不能想的。除了领两个弟弟,之骅还要洗衣、煮饭、挖土、捡柴、种菜……之骅得让秋园腾出手来干针线活,一家人才能有口饭吃,她必须帮秋园撑起这个家。”

十多岁时,学校图书馆是之骅的避难所。靠在校园后一株歪脖子树上看小说,是为至乐。读到欢喜的书,她“就像河边的羔羊发现了青草而流连忘返。”

这个爱好,延续至今。“读书非常重要。我每看一本书,就觉得作家好了不起,能够用文字表达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杨本芬说,“我不会锻炼、不会唱歌跳舞、不会打麻将,爱好就是看书。把家务搞好了,我就可以看书了。如果没看书,我不知道能不能写出《秋园》。”

《飘》、《牛虻》、《安娜·卡列尼娜》……以书作楫,苦于生存的少女杨本芬、困于家务的妇女杨本芬、难以酣眠到天明的奶奶杨本芬,终得以成为作家杨本芬。

3、完稿17年后终出书

稿纸重达16斤,出书后她并未停笔

“这本书是我妈妈写的,她就是文中的之骅。写好后我帮她录入电脑,起初在天涯社区连载,算起来那竟然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如她自序中所言,这是一部在厨房里完成的书稿。”——代后记:解命运的谜(章红)

窗外,苍山如墨。

窗前坐着的人是乐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涂志刚。这晚,一个陌生人的文字,让他颇受触动,“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没有经受过训练的素人写作出来的。语言非常成熟。”

这个陌生人,正是杨本芬。

“秋园是个非常有力量的形象,一个女人支撑起一个家庭。可以想象,在我们国家走过那些艰难岁月时,有多少这样平凡的女性,在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上,把我们民族给支撑起来,所以这本书是正能量的。”涂志刚回忆,“《秋园》是我的朋友——插画师虫虫推荐给我的。我两三天就把它读完了。”

时值2019年夏末。此时,据《秋园》完稿,已逾16载。在涂志刚看来,16年出版无门的原因是“纯粹的素人写作,作者不出名。担心市场,没有人去尝试。”

同样的担心也出现在选题会上,“合作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对这本书的市场前景有担忧,这样一个新的作者、这样的题材能不能卖?”涂志刚坦言,“我解释说,一个80岁的老奶奶出了处女作,而且有相当的文学品质,这件事本身值得关注。所以虽然有市场的风险,但也依然存在市场上(成功)的可能性。”

2020年6月,《秋园》出版。

“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还不到三个月。现在已经超过首印数,发行了13,000册。”涂志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一定会有加印。”

出了书,杨本芬觉得“没有白写。当然很高兴了,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出于好奇,她称过稿纸的重量,足足16斤。

杨本芬的手稿

《秋园》尘埃落定,80岁的杨本芬并未就此停笔。

写字时,她习惯坐在厨房的窗前。阳光从枇杷叶间漏下来,有时有风,有时没有风。她不急,慢慢写。窗外,枇杷树已亭亭如盖。

红星新闻记者 马天帅 彭莉

编辑 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学生运动会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 爱如潮水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350字 珍惜粮食作文 作文说明方法 教师节的作文开头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作文 雨作文400字 满分作文中考 周末的早晨作文 美女拉肚子作文 观察蚕的作文300字 艺术人生作文 我的演员梦作文 考试中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300作文 作文有妈妈真好 四年级第三单元写作文 学校介绍作文 秋800字作文 用书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 象征意义的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 描写班主任作文 静的魅力作文800字 一事一议作文600字 戴帽子的鱼作文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