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汪曾祺说淮安——从一篇“触电”写作说起

2020-11-18 12:50:01
相关推荐

汪曾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难得的多面手,这在新近出版的12卷本全集中表现得很充分。全集中散文(包括单独成卷的“谈艺”类篇什)最多,小说次之,再次是戏剧,再次是诗歌,另外有杂著一卷,其中文体包罗很广,其中杂著又有对联、民间文学整理、古诗今译、带广告性质的书封引介、骈散结合而富有特点的征稿启事、访谈,乃至铭文、碑文、书画题跋、日常文书……可谓琳琅满目,为多数同侪作家文集所不具备。而散文卷中的《地灵人杰话淮安》,是全集中绝无仅有的一篇电视片解说词,大概也是汪曾祺一生所写唯一与电视有关的作品,传播很广,却很少被人注意是出自汪曾祺的手笔,因而长期遗落集外。

在汪曾祺的各体写作中,和电影、电视相关的作品也颇能举出一些。他最早的“触电”可能是参与电影《沙家浜》的剧本改编。该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70年开始拍摄,作为京剧编剧的汪曾祺,一度随剧组驻扎长春。1971年影片摄制完成。照例,编剧只署“北京京剧团集体改编”,个人的编剧贡献并没有显示出来。1980年代,电视日渐普及,汪曾祺有了二度“触电”的机缘。

1980年代中前期,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两部轰动一时的大型专题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除了在总体立意、结构、拍摄手法等方面着意出新,解说词也是一大看点。编导不把解说词仅当作补充信息的画面说明书,更是高度重视解说词的美感。为此,邀请了不少作家加盟节目组。

1983年播出的《话说长江》,除由央视的陈汉元、赵化勇等为主要撰稿人外,还请著名作家柯蓝、田本相撰写过六集解说词。到1986年创作拍摄《话说运河》时,一共32集节目,一大半都交由知名作家撰写,计有:汪浙成、温小钰、田本相、陆文夫、高晓声、韩少华、汪曾祺、李存葆、蒋子龙、冯骥才、刘绍棠。这在198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坛,堪称“极一时之选”的豪华阵营。仔细考察还会发现:这些作家的出生地或成长地,都和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少华、刘绍棠为北京人,田本相、冯骥才、蒋子龙为天津人,李存葆为山东人,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分别为江苏高邮、泰兴、武进人,汪浙成、温小钰为浙江杭州人。这是一群运河哺育出来的作家,他们所书写的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在分工上,不知是否主创方有意为之,作家的籍贯与分工题材之间往往有错位:除了如天津籍学者田本相写的是盛泽、常州、扬州、济宁,苏州作家陆文夫写的是无锡,常州武进人高晓声写的是镇江、苏北,他们自己的“地盘”本来都有专集,却交给其他作家去写。

《话说运河》第16集《春满里下河》是关于汪曾祺故乡高邮的。按说,汪曾祺是当代高邮籍文人的翘楚,凭他书写高邮的诸多经典之作,他是执笔这一集的不二人选。但也许是汪曾祺这次有意回避写熟了的故乡?他偏写苏北名城淮安,高邮却交给了生长于北京的散文名家韩少华去写。于是有了这篇《地灵人杰话淮安》。这是《话说运河》的第17集。

不过淮安对汪曾祺来说并不陌生。1937年夏,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江阴就失陷了,正在这里读南菁中学高二年级的汪曾祺离开江阴,从此辗转于淮安、扬州、盐城继续读书,其中有一个学期是在淮安度过的。他后来在散文中深情地写过一吃难忘的青萝卜和狮子头、干炸鯚花鱼等淮安名菜。

解说词不同于一般的散文,20分钟的节目,腾挪空间有限。汪曾祺在4300字的篇幅内,主要写了淮安史地、河下镇地方风物、历史名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言简意丰。在适应整部片子总体风格的同时,个人面貌也隐约其间,很多因素有着突出的汪氏标志。如介绍南阁楼时,引用了他的大学老师兼扬州同乡朱自清先生说过的一个笑话:淮安人“到了南阁楼,就要修家书”(这个笑话他在小说《落魄》中曾经提及)。在淮安众多的历史名人中,他用很大篇幅写了梁红玉、关汉卿,这不能不说与作者本人的戏曲生涯有关。讲到梁红玉“以蒲为食”的传说,他特意岔开,津津有味地介绍了烩制蒲菜的烹调技艺:“蒲叶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纤细的玉管,把这洁白肥嫩的蒲根茎,烩制成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笋之味。”在其他文章中,他也对于淮安吃食念念不忘,如《肉食者不鄙·狮子头》(1992)等。这样的美食趣味,自是汪氏的一贯标志。正是汪曾祺对苏北史地民风之熟稔和独到的博物趣味,使他的解说词内容丰满而不乏生趣。

在行文方面,《地灵人杰话淮安》虽是供口诵之文,却每多用书面语体,处处讲究音韵的美感。如:“街巷幽深处,有百年老店。铺面陈设,一如往昔。待人接物,犹存古风。”“六月飞雪今已已,关卿何日赋新词?”“残灯尽矣,问先生(吴承恩)又写得几许奇文?谁曾料这一豆微光,照彻500年神踪魔影。身后,大名远播,西国东瀛。今墓碑犹在,多少后生感钦景仰,俎豆香馨。”不是写惯唱词的人很难有此手笔。又时有看似平常却余味悠长的抒情之语,如“船开过去了,船尾划破的水纹却久久未能消逝……”这样的句子和汪氏小说中很多结句如出一辙,比如“她的房门锁了起来。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珠子灯》)“王四海站起来,沿着承志河,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王四海的黄昏》)“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这里那里,静静的燃烧着。”(《星期天》)“蔡德惠手制的日规上的竹筷子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日规》)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文中在介绍文通塔时有个颇为突兀的句子:“勺湖。湖的形状像一把勺子。”这本是典型的汪氏句法,独立名词成句在他的小说散文中都不鲜见。他在一篇文章中曾就《异秉》中这一写法作过申述:“捻药就写‘捻药’,裁纸就写‘裁纸’,两个字就算一句。因为生活里叙述一件事就是这样叙述的。如果把句子写全了,……那多噜嗦!”(《说短》,《光明日报》1982年7月1日)。但在正式播出的节目中,主持人陈铎在这一句前加了两个字,成为“这是勺湖。……”这一增添未免多余,既无必要,又损伤原作神韵。不过其他一些改动倒是必要的,如把原作中的远指词“那是”“那里”“一个”“一座”改为近指的“这是”“这里”“这个”“这座”,都与视觉画面密切配合,增强了现场感。

《地灵人杰话淮安》不仅是电视解说词写作的典范,作为汪曾祺写作生涯中珍贵的“触电”经历,也是一次有特别意义的写作。在电视片播出的次年(1987年),解说词集《话说运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其后出版的各种《文集》《全集》均未见收该篇。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集》收纳这篇分量不算轻的作品,使它重新回到读者的视界,也使全集在众多文体中多了解说词一格,有着文体学意义上的文献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汪曾祺还有至少两次与影视有关的写作,一次是为电视片《梦故乡》(1994)作歌词《我的家乡在高邮》,一次是把孙犁的经典短篇《荷花淀》改成文学剧本(1995)。这些都是在为《话说运河》撰稿将近十年之后的事了。

(作者:徐强,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珍惜青春作文600字 幽默的姐姐作文 对金钱的看法作文 交通安全作文800字 我的新什么真什么作文 呵护作文800字初中 关于行善的作文 威武不能屈作文 我的家庭作文初一 形容妈妈的作文 谁哭了作文500字 描写天安门广场的作文 一篇想象作文 关于孝敬老人的作文 微信的利弊英语作文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有关写老师的作文 如果我是一滴水作文 大学军训作文 自己的自画像作文 三峡作文500字 海洋保护英语作文100字 绿豆生长记四年级作文 描写婚礼的作文 天生三桥作文 我爱我的家作文500字 秋天到了作文200字 让什么随风而去作文 信心作文600字 路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