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还在担心写的文章吸引不了读者?共情写作 打破你的写作僵局

2020-11-18 18:40:01
相关推荐

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在写文章,主要是书评类内容,然后将其发表至相关平台以供阅读。刚开始的时候还满怀期待,然而结果却是每篇文章都不过三五十的推荐量,自然也就无法带动文章的阅读量。甚至有的读者可能看了一眼标题就感到不适合自己,更不用说点进去看文章了。本来对自己写作的内容还蛮有信心的,这样的结果让我思来想去却不知症结何在。

我强迫自己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对标优质文章,从中找差距,同时也寻找写作方面的书籍来为我的写作提供指导和理论支撑。也是这个时候,我发现了这本书——日本中野巧先生的《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里边的许多见解都令我有茅塞顿开之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也找到了今后写作的一些方向。

《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本书的作者中野巧先生最初从事的是建筑行业,30岁之后开始创业,做网络营销。在不同领域的工作经历都令他深深地认识到提高“共情能力”的必要性。这之后,他开始致力于“共情写作法”的研究,并以此为主题,协助了丰田、索尼、东芝等日本代表性企业的员工活用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就是旨在通过”共情写作”方法,指导企业写好营销文章、提升销售业绩。但是好的写作方法,完全可以实现跨界共享,不止销售文案,自媒体写作中的书评、影评以及各类面向读者的文体都可以从中进行借鉴,从而完善自己。

那么,何为”共情” ?”共情”就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对方看到你的文章会对你产生兴趣,这就形成了双向共情。而这就是我们写文章希望达到的目的。

运用“共情”赢得读者的心全书分五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共情写作”的实践技巧:

·营销文章写不好的七个陷阱及突破口

·搭建畅销平台的三个步骤

·实例解读可获”共情”和”结果”的畅销文章的八个装置

·畅销小标题的写作方法

·无法获得效果时的五个提示

我们只有注意到自己平时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改正后续的操作,也只有掌握如何平衡发布平台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让我们的文章产生最大的复利效应。然后就应该注意到”共情写作”的核心内容,即如何写文章、如何取标题。

因为我的主打方向是书评写作,所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更多地倾向于去寻找,能够指导我优化自己写作方式的内容。其中有几点是我在之前的写作过程中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不断反思和研究。那就是要明确文章的受众群体、将消极想法引入文章、打造自己的文章风格。

1、明确文章的受众群体

我们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大约可以分为这么两种心态。一种心态是我反正是抒发我自己的情感,没有受众又有什么关系呢?另一种心态是我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我写的文章,人越多越好。现在觉得,这两种心态都过于极端,并不可取。

我们既然选择在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不是自我取乐,就势必是想得到共鸣的。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成和支持,以形成我们笔耕不辍的动力。所以,就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来适应平台、适应读者。

另一方面,我们当然希望看自己文章的人越多越好。可如果怀着这样的心态,今天写文化领域,明天追体育领域,后天可能又跟着时尚热点跑了,看似是照顾了很多人,时则是丧失了可信度,无法获得同类人群的持续关注,最终也获得不了几个粉丝,更不用说现在的平台都要求在一个领域深耕,做好垂直度的问题了。

所有的现实情况都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少即是多”的真理。

我们在写文章时明确受众群体,就应和了中野巧先生在书中所言的”缩小目标”。他说很多企业在写推销信函的时候对于”缩小目标”(缩小客户群体)这种做法颇感”恐惧”,因为他们怕将其他人都排除在外会降低产品的销售额。但是作者却说,虽然我们缩小了范围,但是有了针对性的客户群体,销售信函会更加好写,信息也会更加明确,商品的销售率反而会更高。这个说法,放在自媒体写作上同样适用。

图片来自网络

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写书评面向的受众就是想看书,但不知道这本书是否有可取之处的人;写育儿面向的受众就是不知如何科学地抚养宝宝的新手爸妈;写科技面向的受众就是对现代科技很感兴趣的”发烧友”……总之,缩小你的受众目标,会更有利于规划你的写作方向,整合你的写作资源,同时在一个方向不断地耕耘,长期的积累也打造了你的垂直度和领域深度。

2、将消极想法引入文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总是乐于赞同那些跟自己想法一致的人,而对于理念与我们相悖的人,不管他的说法是不是有道理,我们都不想跟他多说一句话。这种趋同心理其实也存在于写作中。

我们写作时常常自我暗示,反正支持我的自然支持,反对的人也没必要去拉拢。但中野巧先生在《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中却提出了”将消极想法引入文章”这一主张,实在是拓展了我的思维。

书中提到了中野巧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对他影响极大的事情。他的一个客户给他发了一封怒不可竭的邮件进行指责。面对这个情况,作者谨慎地进行了回复,并在不断地修改回信的过程中明白了,对方的愤怒心情其实源自”期待”——当人们的某种期待遭到拒绝时,失望就会变成愤怒。在仔细揣摩了对方的心情后,作者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道歉信,没想到他的道歉信换来了对方态度完全反转的回信:”您的邮件,我不知读了多少次,真是感动不已。”这让作者意识到,用心去考虑对方表现的消极情绪及其背后的负面元素,从而达到了心灵相通的效果,这就是深层次的共情。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能考虑到这一点,肯定会受益良多。许多反对我们观点的人并不真切地知道自己反对的理由是什么,甚至很可能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我们在写作观点时,考虑到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并深入考虑他们反对的原因是什么,考虑到他们内心消极的一面,并正视这一点,有时能够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写作灵感。我们通过共情写作将自己的见解传递给他们,便达成了我们之间的正向互动,这样的结果是他可能还是不认同你,或者你改变了他的想法,甚而收获了一个新粉丝呢。总之,不会让你产生损失。

3、打造自己的文章风格

一说到文章的风格,我们会很容易地想到古代那些风格明显的诗人、词人,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浪漫飘逸,苏轼的豪放旷达……我们只看作品就能基本分辨出是不是这个诗人的作品,这就是风格的力量。

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文章写作的最终目标也是要打造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让别人一看文章就知道是你写的。同样的一件事情,世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讲述风格。只有你,才能讲出你自己的风格。

那么,”你自己的风格”该怎样在文章中表现呢?中野巧先生给出了自己的方法:

需要联想读了你的文章后会心动的”具体的某个人”,想象着如果他此刻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具体的某个人”是重点。面对同一个人,一百个人会说出一百句话,这就是”你自己的风格”。

我们写书评的时候通常要联系自己的经历来印证书中的某些观点。你也可以想象你的面前就站着你的一个具体的朋友,你要向他来介绍一本书,介绍这本书的可取之处。你会怎么说,你会如何联系自己的生活向他清楚地进行表达,让他听了之后感到自己的生活难题也得到了解答,从而有了想阅读这本书的冲动。

我们说出来的话形象到纸面上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文字风格。当然,风格不是写一篇文章就能体现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写作,才能逐步形成专属于你的、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风格。

图片来自网络

在自媒体时代写文章就跟为了销售商品写文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销售商面对的是能够提升销售额的顾客,我们面对的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利益的读者罢了。

所以,如果你也陷入了写作的僵局,想要有新的突破,我推荐你看一下中野巧先生的这本《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运用共情写作,在这个靠文章就能实现梦想的时代,发光发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后一个教师节作文 路口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七年级作文 介绍乐山大佛作文 秋天作文500字初中 满分中考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放风筝 积极向上作文800字 保护环境作文500字 卡通人物作文 志愿者英文作文 感谢父亲作文 我这一辈子作文 写松柏的作文 值得努力作文 谢谢作文400字 我的作文300字 关于菊花的作文 春游三年级作文 守界作文 专四满分作文 我的好朋友满分作文 描写海螺的作文 我的新鲜事作文 赞美老师作文800字 我熟悉的地方作文 小狗作文450 关于瞬间的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春天的迎春花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