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看完这篇文章还不明白的请举手

2020-11-18 20:35:01
相关推荐

前言

二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风生水起,诸多互联网企业不仅成为企业界的C位主角,甚至开始重新定义市场规则,如滴滴逼出了网约车政策、移动支付和P2P借贷逼出了互联网金融规则等等。

虽然时代成就了不少互联网巨头公司,但死掉或已变得默默无闻的互联网公司更多,除了fm365、ChinaRen、Tom、猫扑、拉手、开心、人人、当当等这些曾经风光一时并走进过大众视野的,还有更多不曾闻名于互联网圈外的企业。

不过,幸存的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在与同行创业者们赛跑的同时,其与一些传统大企业的较量,则更为吸引眼球,并给全社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心灵震撼。

传统媒体凭借新闻采访优势曾如此不屑于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络媒体的崛起,而如今却只能成为这些网络媒体的内容供应商;苏宁从不屑电商,到因为实在无力追赶阿里而只能帮着阿里去斗京东,甚至现在已被京东碾压;马云和王健林打赌涉及到整个商业领域,而随着O2O电商的发展(如京东到家、盒马生鲜等),很难说到底是线下销量高还是线上销售高,但互联网公司一定是赢家;而小米雷军和格力董明珠的打赌,随着小米的上市,似乎从市值上已经立判高下了。

在这一次次碰撞下,曾经有钱、有人、有市场的传统企业(包括各种垄断国企),总要为自己的失败或落后找到一些原因,而互联网企业也需要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一下理论升华,因此“互联网思维”这一说法应运而生。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思维是一种源于个人知识、经验阅历、思考方法等多种主观因素的智力活动,原本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客观定义。

同时,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由于领导气质的不同和涉足领域的不同,其“互联网思维”也绝不会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会大相径庭。

而各个互联网巨头的高管们,似乎都是不错的演说家,包括 在“互联网牛市”中赚钱的投资人们,也常常以互联网布道者自居。

不同的人,会在各自的朋友圈、自媒体、知识付费平台、企业课堂、高峰论坛中,向懵懂的传统行业听众们,传递着他们各自不同的“互联网思维”见解。

而听众们听的次数多了,很可能反而更糊涂了,尤其在一些有利益诉求的“专家”们的忽悠下,可能最终的结果是让传统企业思维没学到,但钱却花掉了。

笔者近期认识的一位传统行业企业家,就曾在被洗脑后重金投资了一家想做面向货主和车主的信息平台的企业。笔者根据他提供的一些信息,实在看不出这家企业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资源储备和经营理念,能够从货车帮、货拉拉这些全国或本地互联网货运应用巨头笼罩的市场中突围。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

笔者认为,“思维”过于主观,实在不适合给出统一定义,虽然真正驱动互联网企业家做出有别于传统企业家的决策的,一定源于“思维”的指导,但更易于被学习和掌握的,实际应该是能够被客观描述出来的“战略”和“战术”。

可以说,“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只是一系列“互联网战略”和“互联网战术”的概念化总结,而“战略”着眼于模式层面,“战术”着眼于执行层面。

尤其对于在市场搏杀的传统中小企业,研究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可能比学习高大上的领袖思想更急迫和有现实意义。

笔者将分战略和战术两篇,对基于互联网思维所形成的一些主要战略和战术进行介绍。受限于篇幅和发布平台,只能点到为止,后续我们一定有机会对某一项战略或战术,尤其是涉及到科技含量的,做进一步深入分析解读,同时也期待读者持续关注我们,并能够与我们进行深度互动和沟通交流。

互联网思维之战略篇

战略,可以看作是纲领,对于互联网领域,可以解读为模式,但模式不仅仅指商业模式。这里的模式,更多的是指吸引客户的模式。

互联网的劣势是缺乏稳定的获客渠道,而优势是不受限于线下场所可以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如何扬长避短,解决最基本的客户问题,以便为打好后续的每一场仗提供基础,这可以视为互联网战略的根本所在。

当然,各种战略绝非互斥关系,而是会根据不同互联网业务场景的需要融合采用、穿插采用。

笔者总结的主要战略手段包括如下六类:

1. 免费战略:免费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不用花钱又有价值,自然用户愿意使用,如百度搜索、百度地图、新浪新闻、墨迹天气等等都是典型的免费应用(绝大多数人在免费使用)。不过免费战略的背后需要有愿意帮助用户买单的其它金主(百度搜索、新浪新闻的广告主),或者这样的业务能够为企业真正赚钱的其它业务提供客户资源(如百度地图上可以进行酒店预订等)。

2. 流量战略:流量即网络上的用户访问流量,是互联网上的客流,可以说所有战略都与流量息息相关。而此处狭义的流量战略,单指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吸引流量,例如付费推广、烧钱奖励、交换友情链接、SEO(搜索引擎优化)、口碑转播、推广返利、线下扫码等等。这一战略相比其它战略不需要业务特征的配合,只是纯粹的“拉客”行为,但却可以成为开展其它战略的前期基础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冷启动(项目获取最初的一部分用户)阶段。

3. 共享战略:大家可能认为顺风车这种个人对个人的共享才是典型的共享模式,即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并使闲置资源的提供者获得收益而让使用者降低成本。不过,为了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可控的交易流程,当互联网业务做大以后,提供闲置资源的常常变成互联网公司自己,而这种共享也就成为了“出租”,例如摩拜单车以及各类如共享按摩椅、迷你KTV机、共享婴儿推车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认为这是互联网企业对土得掉渣的一种传统经营模式的包装,但配合广泛的资源布点、良好的体验以及用心的运营,互联网公司的“出租”业务,相比传统行业的“出租”业务,还是有极大差异的。

4. 众包战略:众包即将整个工作,以自由自愿的形式交给非特定的用户来做。较早和典型的众包应用如维基百科(包括百度百科)。而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基于众包的基本理念,还衍生了许多相似理念的业务,例如P2P借款(每个借款会由多个非特定用户来出资)、众筹(每个筹集资金的项目会由多个非特定用户来出资)。此外,虽然猪八戒网目前已经接近于一个企业服务的招投标网站,但由于对中小企业较为友好,参与者众多,所以也常作为众包模式的典型。

5. 平台战略:平台战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战略。之所以称为“平台”,在于公司只负责搭台,不唱戏,不直接向用户提供产品,而是专心为能够提供产品的商家和消费者构建一个高效的交易平台,匹配好双方的供需。作为平台方,虽然每笔交易获得的分成不多,但如果交易量极大,那么收入是巨大的。而且专注于构建平台,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做到轻资产和高效率。例如我们知道的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执行平台战略,京东天猫有商家、携程有酒店景区、美团有餐厅、滴滴有司机、包括很多娱乐或媒体性质的应用如今日头条、抖音、斗鱼等都有大量的内容供应商(如传统媒体或自媒体工作室)。

6. O2O战略:随着单纯的线上业务已几乎被互联网巨头垄断,新的互联网业务获取用户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几年前起,一些希望避开正面竞争的互联网创业者,看到了引入线下服务环节并直面用户的价值。这不仅能够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还能摆脱仅从线上获取用户的局限。由此,O2O大热。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类业务通常会有线下服务环节并聚焦于本地化服务。例如美团外卖需要骑手送餐、瓜子二手车需要师傅验车,以及各类本地上门服务如家政、按摩等等,包括滴滴打车、盒马生鲜和京东到家等也都属于O2O业务范畴。

互联网思维之战术篇

相对于互联网战略,在互联网的战术层面的技巧就更多了,毕竟为了打赢每一场仗,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调兵遣将,会有许多门道。

对于互联网战术的总结,笔者所列一定会有不全,后续有机会将选择重点项目,结合一些能够促进战术落实的工具或方法,进行深入解读。

笔者总结的主要战术手段包括如下六类:

1. 产品:产品是作战的武器,而互联网领域发展迅速,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绝不可能一成不变。围绕产品会有许许多多的讲究,例如迭代(产品不可能一次成型,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极致(体验做到最好,才能引起用户兴趣并脱颖而出)、极简(少即是多,专注要提供给用户的核心功能,凸显核心价值)等等。

2. 运营:互联网产品不是开发出来的,而是运营出来的,需要在运营中不断根据数据分析、用户反馈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调整宣传推广策略和产品优化策略,利用各种手段,提升用户的留存和消费转化。

3. 数据:数据不仅仅是运营的基础,更是企业的信息资产。对于互联网公司,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数据平台,并且对于海量数据,应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深入挖掘其价值,并指导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经营决策。

4. 社交:社交对于用户意味着其可以在产品内拓展自己的关系,而对于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意味着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社交关系,让用户进行业务的传播和推广(支付宝的集五福);另一方面意味着用户会在这个业务上有更多的“牵挂”,进而能够大大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例如微信)。

5. 普惠:普惠即能够服务于社会各阶层,不仅需要有消费能力的高端用户,更需要不肯多花钱的所谓“低端”或“屌丝”用户。一方面,低端客户群体虽然个体消费能力有限,但如果有极大的用户规模,屌丝经济势不可挡(例如余额宝一上线即成为全国最大的货币基金源);另一方面,低端客户群广,配合口碑营销等,能够带来巨大传播效果,并帮助企业找到最终的高端付费用户。

6. 生态:很多人可能认为构建生态是一种战略级的措施,而笔者认为,构建生态,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平台战略而执行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能够帮助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扶植和培养商家,提升商家的忠诚度,建立平台的竞争壁垒,至少小米生态是如此。至于贾跃亭的乐视生态,由于其很难算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互联网模式(笔者前一篇文章有详细介绍),因此在这里不做讨论;而苹果的软硬件一体生态,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范畴。

结束

受限于篇幅和发布平台,以上仅是我们针对这一话题进行的简单解读。

不同企业一定会根据自身规模、所处行业、业务特点和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互联网思维以及转型互联网所需的战略和战术,而有更多的问题无法在这里直接找到解答,我们非常愿意与大家继续深入探讨。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与我们回帖互动。

本文系“科技无忧网”原创,如转载请附出处(kejiwuyoucom)。解读互联网科技,说人话,讲干货,接地气,助传统企业员工正确认知互联网,助传统企业实现低成本低风险转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李白的作文300字 感激妈妈的作文 秋天的金色作文 英语作文家庭 我要当一名老师作文 游记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植物作文评语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想起来就开心600字作文 横式作文 成长过程的作文 借景喻人作文 美好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 我的朋友350字作文 鼋头渚的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特产的作文 遇见外星人作文 养花作文100字 一件事的启示作文300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500字 家乡的小溪作文400字 农民伯伯种田的作文 我的六年级计划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英国作文 青春无悔作文300字 描写游戏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