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社区里的师与徒」想去老师坟前献束花!笑星卜小贵追忆当年师徒情

2020-11-18 21:35:01
相关推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仅是个职业、称呼,更是一种尊重、情谊。除了教育行业,生活中都有着形式多样的师徒关系。师与徒,既是一种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延续。“60多年前,刘又详老师把我带入了行,我以此为生,演戏、拿工资、吃饭都是刘老师教的。”时值教师节,记者来到贵阳山水黔城小区,听本土知名笑星卜小贵讲述他与刘又详之间那段难忘的师徒情。

卜小贵保留的刘又详生活照年幼学戏 枯燥无味心生倦怠1946年9月,卜小贵(原名濮筱贵)出生于贵州贵阳。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爱看戏,是个“铁粉”。1958年,在同学王锡林的提议下,两人结伴去报考贵阳市川剧团。几经周折,卜小贵成功进入剧团学员班,成为了里面年龄最小的学员。“当时共招收了50多个学员,大家年纪都不大,都挺玩得来。”卜小贵回忆,跟团当学员是要住集体宿舍的,大家每天4点起床,风雨无阻步行两公里到省委后门的南明堂喊嗓子,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8年。学员班的生活经历了起初的新鲜后,年纪尚幼的卜小贵因为不堪日复一日的枯燥基础练习,萌生了逃跑回家的念头。“当时抱起被窝就往家跑,被向来严厉的父亲发现后,就是一顿臭骂,咋都不让我进家门。”卜小贵回忆道,无奈之下,只能又灰溜溜的返回剧团,心有郁结不得解,课业方面也是裹足不前。

空闲时翻看刘又详指导的折子戏笔记一张饭票 意外造就师生情“当时年纪小,周边的同学又不能理解我的疑惑,虽说剧团安排了老师负责学员班,但只是生活起居上的关注,课业方面还是要全靠自己专研努力才行。”卜小贵直言,时间久了心里面愈发没有方向感,感觉在学员班的日子特别难熬。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张定量饭票,意外让他遇到了从重庆川剧团调来的年轻演员,开启了一段长达4年的师徒情谊。原来,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剧团上下都对口粮进行了定量配给,一顿能达到5两左右,可以装成满满的一筲箕,对于胃口不大的小学员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成年的年轻演员来说,在油水不足的前提下,这点粮食还是不能解决温饱。有鉴于此,团里面在确保学员班口粮的前提下,号召小学员们进行口粮捐赠,以缓解眼前的难题。“我当时每顿也就吃个1两左右,所以应上级安排就来帮助刘又详。”卜小贵回忆道,当时每顿打好饭就会拿给刘大哥,他每次都是客气的连声道谢,时间久了,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也数次无意透露出课业学习上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浪荡鬼》剧照,卜小贵和刘又详搭档

《张海迪》中的卜小贵(左)与刘又详搭戏磕了个头 就算是完成了拜师“有一天,刘又详到我家来玩。期间,他突然对我说,你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不妨换一种方向来尝试。长得乖学小生是对勒,但是学小丑也要长得乖哦!”卜小贵回忆道,刘又详还表示如果愿意可以直接磕头拜师,只要有时间就会给他进行单独指导。“没有一碗茶、一杯酒,更别说是请客吃饭了,再说那时候也请不起。”卜小贵笑言,当时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下跪磕了个头,就当是完成拜师礼了。今后4年间的时间里,刘又详没有食言,在其不分白天黑夜的悉心指导下,卜小贵的课业进步神速,原来看似枯燥无味的基础练习,当时看来也是改头换面变得十分有趣。《做文章》、《杨广逼宫》、《花子骂相》......这些都是刘又详曾指导过的川剧经典折子戏。“折子戏是指一场或几场组成的、有独立体系、或析出全本大戏的一出、几出的别具特色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戏。”卜小贵解释道,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学好了折子戏是可以搭班演出挣钱的,日后的演艺事业能够风生水起,也是全凭那时打下的“唱念做打”的良好基本功。

卜小贵保留的川剧名著及笔记一颦一顾眉眼生发 终身受用1964年,卜小贵凭借《做文章》参加青少年文艺汇演拿到了二等奖的殊荣,此后在剧团里也是顺风顺水,日益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演员。直到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改革春风吹遍全国各地,艺术的春天到了,观众的口味变得越来越高,剧团不得不面临转型。为了更加贴近生活,贵阳市川剧团接连进行了不少创新和尝试,融合谐剧与小剧场的诞生,卜小贵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危机与转机。“以前演戏都是照本宣科,按既往经验来揣摩角色,当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和想法时,我觉得机会真的来了。”卜小贵说,自己参与的一批创新喜剧小品、滑稽戏、谐剧,都在台词创新和方言融合上做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大胆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和效果。“举例来说,能够数次参加贵州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连续表演谐剧《辣子鸡》、《兔儿爷下凡》等4、5个剧目,都离不开早年间刘又详老师的悉心栽培。”卜小贵说,当时的文艺编辑曾言,戏里面的一颦一顾、眉眼生发,足见川剧打下的良好基础,融入到现代戏当中,既不呆板又有创意。时至今日,当年跟老师学下的功夫,对于他来说都是终身受用。

卜小贵和刘又详合作《抓壮丁》

偶见师赐赋 又忆当年师徒情自从结束学员生涯走上演艺之路开始,卜小贵和刘又详虽说聚少离多,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业,但是只要有机会还是会搭档配戏。“我的许多大戏,比如《六号门》、《枫叶红了》等等,都是刘老师帮忙排的,在我看来磕头拜师并不算很正式,但是他却出奇的在意和用心,一直帮助我这个学生。”卜小贵告诉记者,直到有年演出期间,听闻刘又详老师因病过世,但是由于剧团没有其家人的联系方式,所以最终也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也是多年来的一块未了心病。前段时间,身为老饕的卜小贵在城中吃肠旺面,偶然看见招牌上写着师赐赋三个大字,好奇之下询问得知,原来这是老板为了纪念师承的技艺而特意制作的,看到这里心中不禁又想起了那位曾经在自己迷茫时,悉心指导教授谋生本事的刘又详,不禁感慨颇深。采访最后,卜小贵还现场表演了刘又详指导过的川剧经典折子戏《花子骂相》选段,并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再度联系上刘老师的后人,能够亲自前往其坟前磕头献花,好好感谢老师当年传授技艺恩情。

卜小贵展示《花子骂相》笔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龙 欧阳蔚华

编辑 贺韬

编审 李中迪 杨天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 作文300个字 失败的作文 田野作文 辩论作文 钢琴作文 八百字的作文 独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