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背后的故事:预示一个伟大政党即将诞生

2020-11-19 00:40:01
相关推荐

“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当一名工人。诸位啊,快去做工了!”一位身着长袍、带着椭圆眼镜、留着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激情洋溢地发表着演讲,他振聋发聩的呼喊,让观众瞬间“穿越”回1918年11月的北京天安门前。

2017年11月27日上午,“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启动。在《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中,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记者编辑表演的“忠诚与信仰——情景党课”引发关注,《信仰的味道》、《庶民的胜利》、《民众的大联合》三个现场表演片段,引领观众一同追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启的伟大征程,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当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展区,李大钊的扮演者正在进行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1918年,这篇演说和李大钊的另一篇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面。李大钊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一文在当时影响非常大,不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政党即将诞生。

情景党课《庶民的胜利》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澎湃新闻记者 张新燕 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县,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彼时的中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仁人志士都在思索,中华民族的路在哪里?中国人民的明天在哪里?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中国未来道路的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热情地赞扬十月革命,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因此,李大钊在一把淡黄色的藤椅上写出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表达他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求索与呐喊。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夫人赵纫兰将这把藤椅从北京运回故乡。如今,这把陈旧藤椅安放在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中。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面。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又是在这把藤椅上写出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天安门前发表了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

“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19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说。

毛泽东在天安门前聆听李大钊演说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回忆时曾动情地说:“30年前我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奔波,吃了不少苦头。还不错,在北京遇到了一个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他的指点和指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

而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演说对毛泽东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是因为1918年11月,李大钊到天安门前演说《庶民的胜利》时,毛泽东就是现场听众之一。

1918年夏天,走出湖南第一师范校门的毛泽东来到北京。毛泽东回忆第一次到北京的原因时说:“是夏(1918年6月,毛泽东一师毕业),我决定到北平——那时叫北京——去。当时,许多湖南学生都计划到法国去工读……在出国以前,这些青年预备先在北平读法文。我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计划,在这一群留学生中,有许多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我陪了几个湖南学生到北京去。”

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是为了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从前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怀中(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做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是每月八块大洋。”

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

2013年11月26日,《湖南日报》在“青年毛泽东之路”系列文章《也是“北漂”人》一文中说,“李大钊是引导他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作为他的‘顶头上司’,李大钊的言论给他以最直接的影响。1918年11月,他到天安门广场亲耳听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也研学过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论文。这些经历使他开始具体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复旦大学教授杜艳华《中共党史研究》杂志2003年第1期上刊发题为《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文章称,“毛泽东早期文化观能超越诸多近代思想家并最终走向科学,以及他能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对中国新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与李大钊影响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中国共产主义者试图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的这个连续完整的链条中,李大钊正好是毛泽东之前的一环。”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其于1967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序言中阐述李大钊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时说,“就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与其说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治领袖,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解释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整整一代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人是1918年冬至1919年春这段关键的日子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轻助手——毛泽东。”

李大钊 图片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附李大钊简介(1889-1927)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〇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〇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〇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古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来源:人民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最喜欢的电影英语作文 我又长大了一岁作文 路上的风景作文6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800字 初二作文辅导 元宵节猜灯谜作文 过春节作文400字 大扫除作文二年级 关于包饺子的作文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与什么同行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亲情作文600字初中 mydream英语作文 个人成长类作文 梦想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日记300字 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泡温泉的作文 心得体会300字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 作文过春节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 关于志向的作文 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梦想起航作文 战胜自我作文 记事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美食作文 迎新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