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2020-11-19 00:55:01
相关推荐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习网备课小程序助您轻松备课

教习网备课助手智能小程序

【学情分析】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和近义词,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分析,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内容。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整理关键的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4、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及标题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勾画圈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导入课题。

师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板书课题),体味斯科特一行五人的生死之旅。

(设计说明:课前播放配乐图片,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自然由优美的景色转入本节课的课题)

(投影显示)

【学生活动: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识记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速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1、了解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学生活动:阅读了解作者】

2、检查预习:(投影显示字词)

3、纵览全文,按照叙事的要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温馨提示:注意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明确: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2、交流展示。】

5、请用一两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伟大 悲壮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并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力求凝练,为进一步理解事件的悲壮、伟大奠定基础。)

(师过渡语: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下面请同学们细读文章,深入体会斯科特一行五人的“悲壮”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研读探究

请思考以下问题:

1、整个事件的悲表现在哪里?

明确: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成功作证。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师过渡语:我觉得斯科特等人的失败死亡之“悲壮”之旅更是蕴含着精神“伟大”,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伟大”精神表现在哪里?)

2、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师点拨: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而这正是他所热烈追求的事业。)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师点拨: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牺牲时,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师点拨: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

(师点拨: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请学生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教师作点评和指导,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本课堂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文本所要表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向着更高的理想奋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活动:1、速读课文。2、思考。3、组内交流。4、班内交流展示。】

五、体验情感

有人说,阿蒙森是个真正的英雄,斯科特只是个失败者。历史上都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为什么作者对斯科特表达了崇高的赞誉?

【学生活动:思考感悟】

明确:茨威格没有给胜利者作传,而是选择了给失败者作传。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想到的不是事件中的成功者,而是这些历史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六、小结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这里,我想再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让我们一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

(投影显示: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学生活动:高声朗读】

(设计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热爱,追星就追科学家。)

七、布置作业: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在课外查找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写一篇阅读笔记

八、1、赠言 2、推荐书目 九、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死亡

悲剧 失败 伟大 精神

作证

【教学反思】

课文篇幅长,容量大,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受思悟。

由于没有布置课前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采用了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将几个要素串联起来复述全文的方式来了解课文大意,再用一句话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思考之前,我又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3、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以让学生寻找最感动敬佩的情节的方式,直入文章内里,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朗读相关语句时,第一遍往往不能达到“有感情”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迅速体会当时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后面的朗读中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地感受思考、讨论交流,体现学习的主动与合作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示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本堂课在生成教学中,由于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在预料之内。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遇到了一个多音字──粘。这个字到底应该读“zhān”还是“nián”?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愣在那里。我马上提示他们:“解释为‘橡胶或糨糊的性质’时读‘nián’,解释为‘用胶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读‘zhān’。”学生马上就理解了,读作“zhān”的时候作动词用,读作“nián”的时候作名词用,课文中的原句是“粘住鞋”,毫无疑问应该读作“zhān”。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从学生的笑脸上看到了他们内心小小的成就感,马上抓住时机提醒他们:“学习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向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

本课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1、如果在课前布置预习,就能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对主题的探讨上; 2、在介绍作者时,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3、在设计问题上,可拉开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回答问题; 4、在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这一环节上处理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5、由于在复述课文部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大部分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成果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 五一放假作文350字 相约好时节作文800字 童年小伙伴600字作文 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 在考验中成长作文600字 描写小白兔外貌的作文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300字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材料作文 从失败到成功作文600字 话说洋车夫作文300字 花季里的阳光作文500字 高中英语小作文范文 妈妈您辛苦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800字 我们该记住的作文600字 父爱的天空作文800字 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 做小实验的作文400字 那一束光作文 我的五一作文100字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 快乐五一三百字作文 其实我还没长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