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用一篇文章颠覆你的认知

2020-11-19 03:05:01
相关推荐

如果问你:“你熟悉马桶吗?”

你会怎么回答?

大部分人都觉得很熟悉马桶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但是如果我继续问“其原理为何?请尽可能详述所有的步骤”,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回答不上来。

这说明了一个现象:我们人类出奇的知识贫乏,却没有自知之明。我们高估了自身对于日常事物的运作原理的了解,忘记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这便是所谓知识“深度的假象”:我们对于自身理解外界事物的知识深度经常处于严重高估的错觉。

01

人是怎样思考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深度的假象”呢?

在康纳曼《快思慢想》一书中,有很详细的定论——我们人类更倾向于用直观式的思考来看待事物,直觉带来简化、粗略,在许多情况已经足够,但也同时让我们产生自以为是的错觉。

当我问你马桶的原理时,直觉会让你认为“当然没问题,我每天都会用到,我跟马桶很熟”,但是要具体的说明原理时,直觉便打结了。

但即使我们对于周遭的事物所拥有的知识,是如此的浅薄,为什么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仍然能安稳的生活,丝毫没有寸步难行的感觉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讨论:为什么人类会演化出“思考”这个能力呢?要知道,思考本身是极为花费能量的,而人类为了思考这个能力,也需要牺牲了许多东西。所以思考必定有帮助人类获得演化上优势的地方。

02

思考是为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第一要务是行动。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思考其实是为了更有效率的行动,从而达到目标。

思考能让我们评价每个行动方案的效用,想像若采取不同的行动,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进而找到最适当的选项。

以这样的角度来看思考,无怪乎我们人类特别擅长因果推理的思考,因为因果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如此的重视因果关系,有时甚至迷恋因果关系到盲目的地步。

反过来说,我们对于像是机率或统计方面的思考便极为不擅长,这也是因为这方面的思考很难直接帮助行动的缘故。

如果今天我做这件事情有50%的机率会得到A,30%的机率会得到B,20%的机率得到C,请问我到底该如何行动呢?

而人类特别喜欢听故事也变得十分合理。我们脑袋好像天生就是用来接收与传播故事的,所以街头巷尾的八卦总是传播得特别快,听过就不会忘记,而所谓的逻辑推论却怎么样都记不住。这是因为故事就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的简化,在理解故事的同时,我们便在接受这些因果推理。

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我们对马桶(以及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事物)的知识如此浅薄,却能够安稳的生活在地球上了。

因为我们只需要帮助我们行动的相关知识,像马桶,我只需要知道怎么使用即可,其背后的原理根本与使用行为没有任何关系——知道所谓的虹吸原理并不会帮助我冲马桶更快、更顺畅。

那为什么我们对周遭的知识会有深度的假象这样的错觉?这是因为,即使我们以为我们理解事物的知识,但是真正的知识其实是藏在别的地方的······

03

借助身体与环境来思考

提到思考,我们都会认为纯粹是脑袋瓜内的活动。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思考其实涉及到大脑、身体、以及周遭环境。而思考、推理与决策其实是这三者互动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再走进一扇门时,为什么不会撞到门坎呢?对于机器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估计自己与门的距离,门的宽度,并计算进门应该采取的角度等等。

但是我们脑袋内却不需要如此复杂的计算,我们会利用所谓的光流:直接朝门走过去,确定两边的门框是等速迎面而来(用专业术语的话来说,就是确定两边光流互相对称),就是这么简单而轻松,这也是大部分人进门的方式。在刻意设计的实验中,如果我们加快某一侧的光流,实验的人就无法从正中央走进门。

许许多多的例子一再的显示,思考并非脱离身体,只在脑袋内运作的过程。心智活动也不只在脑内进行,大脑只是整个信息处理的一环,还需要考虑身体与周遭的世界的交互作用。

这就部分回答了为什么人类在相对无知的情况之下,还有办法驾驭环境。整个世界,包含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记忆仓库与辅助工具,让我们不会因为无知而寸步难行。

04

知识共同体

从埃及金字塔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凡是所有重大建设的兴建,都需要知识与劳力的分工。

人类心智的演进,不是单凭个人坐在桌前设法解决问题,而是依赖于群体之内所有成员互相合作。

所以人类演化出更聪明的大脑,很可能是因为需要处理更复杂的群体规模,并追求更为复杂的共同目标。

人类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更大的脑袋部位特别能够帮助群居生活所需的能力。

这便是所谓的“知识共同体”:人类跟其他物种最大的差异,不在于个人的脑袋有多好,而是人类能透过其他人与文化学习,懂得互相合作、彼此互动,共享取得的知识,也可以解读他人的意图,并与其他人共同追求同一个目标。

所以整个社会藉由语言、合作与劳力分工来储存并传递知识,而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其实是整个社会文化所共同拥有的,而共享的知识则散布于群体之中。

虽然我们的知识其实是属于整个共同体的,但是这个边界同时是模糊的。我们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到,哪块知识是属于自身的,哪块又别人所贡献的。

譬如一群人合作一个项目计划,结果卡在一个难题上面,大家开会讨论解决方案,最后突然有人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来完美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很难说这个点子是属于这个人的。因为所有之前的讨论,其他人的知识与意见,都影响了这个人的思路,扩充了这个人的知识,才可能产生最后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样模糊的边界,同样的会让人产生我们一开头所讨论的,深度的假象的错觉。我们以为是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其实是属于整个知识共同体的。但由于边界的模糊,我们很难分得清楚,以至于产生对自己过度的自信。

05

智力的重新定义

传统上我们认为的高智商、高IQ,都是指向这个人的某种能力特别的出色,不管是这个人的认知能力,图象记忆能力,或是模拟能力等等。

但是从知识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在现今复杂的社会,几乎所有出众的成就都很难是一个人的贡献,往往都是一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谓个人的IQ还有太大的意义吗?

如果IQ是帮助我们测量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的指标,那我们更应该重新思考该测量什么: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当某人加入之后,比起他不在这个团队,整个团队是不是合作的更好,达成共同目标的机率是不是有所上升。

所谓的智力,也不只是个人推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轮流工作的能力,理解情绪反应的能力与倾听的能力。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所谓的“智力”。

内容来源:KUN-HAN LEE,翰林书院之一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微信怎么制作文件 火烧云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myfriend 玩具水枪作文 作文成长中的故事 如何成功英语作文 校园里的趣事作文400字 紫罗兰作文500字 在新的起跑线上作文 初中生活作文400字 最美的瞬间作文500字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结尾 可爱的松鼠作文 勋章作文 亲身经历的作文 描写景象的作文400字 综合实践作文 美丽小区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记叙文 做仰卧起坐的作文 以价值为题的作文 长城作文100字 我的视线作文600字 以心为主题的作文 写一篇秋游的作文 奋斗作文题目 平安家书600字作文 天凉了作文 背景资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