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文章前 选题已定却列不出框架?2招教你写出逻辑严密的框架

2020-11-19 03:10:01
相关推荐

来源|流沙言职

朋友最近找我聊天,想要像我一样在自媒体写文章,可是遇到了难题。

选题想好了,想列个框架出来,但是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但却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问我怎么办。

然后我和他分享了我的方法:综合使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进行思考。

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老先生曾在《作文与运思》中提到他的构思方法。选题定好以后,他会取一张指条,"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练习,不拘大小,不问次序",然后把想到的记在小纸条上,直到把能想到的都记下来为止。之后,他会把小标题看一眼,无关重要的丢掉,应该说的选择出来,理一条线索出来,顺这个线索用小标题写一个纲要。

朱老先生用的方法就是先发散,后收敛。

朱光潜

受此启发,我也常把这个方法应用到自己写作时的框架搭建中。

先用发散思维构思主题包含的各子主题,再用收敛思维增删子主题,确定逻辑关系,搭建框架。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如何综合使用这两个思维来搭建文章框架。

01

用发散思维自由联想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可以理解为"自由联想"。

学数学时的"一题多解"、写文章时的"一事多写"、妈妈买的家居用品的"一物多用"等,其实都可以算作发散思维的范畴。

我们从"道"和"术"两个层面来阐述如何运用发散思维来进行主题之外的延伸。

1."道"的层面,使用九宫格思考法,让你不断自由联想。

九宫格思考法如下图:

九宫格思考法

1)使用九宫格思考法的步骤

第一步:画出九宫格,将主题写在正中间的空格中。

第二步:将想到的和主题相关的任意联想填写在其余8个格子内。尽量用直觉思考,不用考虑是否符合逻辑、常规,不用刻意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

第三步:尽量丰富8个格子当中的内容,鼓励反复思考,但无须给自己压力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之前写的内容也可以修改。

2)使用九宫格思维时有两点注意事项

填写顺序a.可以按照顺时针顺序填写。这样可以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程度。

b.从四面八方填进去。可以任意选取一个空格填写自己想到的点,暂时不用考虑这些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面八方填进去更能发挥发散思维的优势:思想不受桎梏,更能想出一些有创意的点。

九宫格的容量问题a.填不满时可以查阅资料辅助填写

很多人,下笔写东西并非缺乏想象力,而是没有积累。可能已经绞尽脑汁任思绪天马行空了,最后发现只填满了五个格。

而"思想存货"又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补充的,这个时候就要借助外部的一些资料了。

可以是各大搜索引擎,中国的,外国的,以及各种混搭的(例如谷歌上百度一下);可以是一些门户网站,最新的报道,以往的深度调查;可以是一些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某本书上的相关理论知识。

总之,以主题为关键词,尽可能调动我们可以用到的"资料库",借助外部资料来丰富我们的九宫格。

b.空格不够时可以再增加一个或几个九宫格

对于那些本身积累厚重的人,问题在于思想太活跃,不断有新的idea出现,一个九宫格不够用。这时可以多画几个九宫格,直到我们的想法填完为止。

举个例子:

我刚完成了一篇题为《白天不想努力,晚上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1招教你戒掉"手机瘾"》的文章,主题围绕着"手机瘾"展开,开始的发散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我先在正中间写了"手机瘾"三个字,然后画出了其余八个分支,然后我开始联想。

第一个想到的是"有手机瘾的坏处",然后随便找了个空格填了进去;

之后想到了:

"为什么会有手机瘾""戒掉手机瘾的方法""不够自律""没有目标""方法不得当""刻意训练""什么情况下我们不会用手机"

于是我把这几个想法按顺时针顺序填到九宫格里。

用九宫格思考法思考案例展示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利用九宫格进行发散思考的样式,其实还有若干点,我另外画了一个九宫格,但后期没有使用那些子主题,此处也就不作展示。

通过九宫格思考法,我们尽可能地列出和主题相关的子主题,为后期收敛思考提供更多选择性。

2.从"术"的层面,准备一块白板,让思维自由驰骋

为什么是白板,不是一张纸,一个word文档,或者思维导图?

这是因为:

第一,A4纸会把我们框在"有边界的思维"中,白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第二,翻页纸会把我们框在"不能错的思维"中,涂涂改改;而白板想到就能写,写错了马上擦。第三,思维导图会把我们框在"有结构的思维"中,这个并非不对,只是使用的时机不对,这正是我们在下文中讲"收敛思维"时用到的工具。而白板恰好让我们思维随心所欲。这个方法,是从润米咨询的刘润老师那里借鉴而来的。

他说: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把想法像小石子一样,扔到知识储备的湖面上,迅速把激起的浪花、涟漪记录在白板上。

很多企业的装修风格就是直接把墙柱外围贴上玻璃白板,方便员工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例如微软。

微软的玻璃白板墙柱

通过一个白板,我们就把自己从"有边界的思维、不能错的思维、有结构的思维"当中解放了出来,尽情地自由联想。

虽然上文中我是以画在白纸上的九宫格展示,但其实当时借用的是家里小朋友涂涂写写用的大白板,只是由于当时使用时没有拍照,我只好在纸上重现当时思维的过程。

至此我们利用白板,通过九宫格思考法列出了我们的初步想法,接下来要进行下一步:运用收敛思维确定逻辑主线。

02

运用收敛思维确定逻辑主线

收敛思维:又称"聚合思维",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

比如我们发现家里停电了,接下来会想为什么停电,是保险丝烧断了还是电费欠缴了,或者施工原因统一断电。假设是因为保险丝熔断那就需要修理,于是我们想是自己修还是联系物业还是找电工,找电工的话又有找维修公司、朋友介绍、找电工朋友三种选择。

断电解决方案决策过程

确定了断电原因并考虑对应的解决办法的过程,就是聚焦问题在同一方向上,进行收敛思维的过程。

我们同样从"道"和"术"两个层面来阐述。

1."道"的层面,我们用两个步骤来进行收敛思维

第一步:删繁就简,对子主题分类

我们通过发散思维罗列出的子主题包罗万象,如果拿所有的子主题都列到文章框架中,显然会杂乱不堪,缺乏主旨。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九宫格,删掉一些高度不相关、或者没有必要的子主题。

分成三类:

1)先去掉那些内心非常笃定的、不会用在本次写作当中的子主题。

2)不太确定的子主题作为待定项在之后的思考中做二次筛选。

3)非常确定的项目就作为子主题保留下来。

继续以我上文中"手机瘾"的主题为例。

基于上述九宫格当中的内容,我发现,第1项"有手机瘾的坏处"属于显而易见的问题,无需说明,删掉;第6项"方法不得当"这一项属于正确的废话,没有论证的必要,也删掉,这时剩下了6个子项目。通过再次观察,我认为第2项"为什么会有手机瘾"和第3项"戒掉手机瘾的方法"会成为为文章主要论述的点,因为一个讲为什么,一个讲怎么办,所以将它们列为必选项。另外的4、5、7项看起来是戒掉手机瘾的方法,但是不太确定是否可用到文章里,所以待定;而第8项"什么情况下不会玩手机",这个角度很新,也许能派上用场,于是也作为待定项保留了下来。这样就将各子主题做好了分类。

对九宫格删繁就简

做完这些分类之后,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第二步,处理不同类别的子主题。

第二步:使用"排列组合",确定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在学习概率论当中的"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碰到这样的题目。

箱子里有4个不同的球,红黄蓝绿,取两个球并排序,且每次必须有红球,有多少种取法?

解这道题有三个步骤:

先确定红球;再从剩下的3个球当中取一个;将取出的球和红球进行排序。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得出有6种取法(计算过程自行复习概率论)。

那么我们接下来的思考,就可以借鉴"排列组合"思维过程。

"必选项"相当于那颗红球,必须取之;"待定项"相当于除红球之外的其他球;将必选项和待定项进行逻辑排序就是确定红球和取出球顺序的过程。当然,此处是从剩下的球当中取球,不局限于只取一个,也有可能是两个或者三个,取决于子主题之间是否可以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

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逻辑关系,包含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流程关系、时间关系等。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因果关系:因为有雾霾,我出门必须戴口罩;并列关系:我出门戴了口罩,我老公和孩子出门也戴了口罩;递进关系:因为雾霾,所以要戴口罩,那么我要从哪里获得口罩;转折关系:虽然是雾霾天,但是很多人依然没有戴口罩流程关系:戴口罩共分三步,第一,第二,第三......时间关系:口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XX年,XX年生产了第一批口罩,XX年口罩的样式得以演化。

将这些子主题进行排列组合,套用这些逻辑关系,看是否能够搭配出满足一定逻辑关系的组合出来。

虽然看起来我们有很多个待定项,会导致多种排列组合,但实际上用逻辑关系一筛选,能满足一定逻辑关系的子主题也就凤毛麟角了。

有时候会发现上一步发散思维想到的元素远远不够,为了让逻辑关系成立,我们还需要再补充其他子主题才能让逻辑更加完整。

继续"手机瘾"的例子。

现在开始对这些必选项和待定项进行排列组合。思考过程如下:

1)第2项"为什么会有手机瘾",让我想到了认知心理学上的关于大脑学习区域的划分: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大多数的学习处于学习区和恐慌区,因此人天然想要逃离这种恐慌,就会倾向于"玩手机"这类娱乐活动,除非受一定外部环境影响。

2)再看看其余的项目,第8项"什么情况下不会玩手机"如果和第2项组合起来,就可以向“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可以让人不玩手机”这个方向论述。

和别的写"自律"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的立意就变成了通过控制外部环境来放下手机,于是我把第8项取消待定,变成了必选项。同时第4项"不够自律"就可以删掉了。

3)那么顺理成章地我接下来应该要写的内容就是"戒掉手机瘾"的场景有哪些,我简单思考了一下,三个场景包括:妈妈照顾宝宝时,看剧时,考试时。

而这样的场景对应的方法论就是:短期目标、营造氛围和制定规则,那么第5项"没有目标"就可以保留,而"刻意训练"就删掉,同时增加了另外两种方法。

最终,逻辑关系构建成功,大体的框架也就成形,如下图所示。

构建逻辑关系,搭建文章框架

在这个框架里,大的逻辑关系是递进关系:

为什么会有手机瘾(学习属于认知恐慌区,为了逃避恐慌,转向让人愉悦的娱乐活动"玩手机",自律不够,需要借助外部环境克服);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不会玩手机;如何模拟出这样的外部环境不玩手机。

而第一部分阐释"为什么会有手机瘾"属于因果关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当中对于场景的表述又属于并列关系。

这就是通过收敛思维来将杂乱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聚焦到某一方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各子主题逻辑关系的思考进行要素的增删,既确定了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确定子主题之下的三级主题之间的关系。

由此,也就搭建了好了文章的框架。

实际在进行这一步时,如果觉得将子主题和三级主题的逻辑关系同时厘清有些难度,可以先搭建子主题逻辑关系,然后开始行文,在行文过程中逐步完善三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不过,这样有可能会导致在写作时偏离原本的预期。

所以,要有意识地做这种训练。写文章之前如果有一个强逻辑的文章框架,就能保证我们的行文始终围绕主题而写,而不是东拉西扯。

2."术"的层面,利用思维导图来协助完善框架。

在第一部分说到"发散思维"时,我们称尽量不要用思维导图,会让思维局限在结构中。

而到了运用收敛思维的时候,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当仁不让的工具了。

在进行收敛思维第二步时我已经在运用思维导图将留下和待定的项目绘入思维导图中,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帮助我理顺各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且最终关系厘清时,文章的框架也就呈现在思维导图当中了。

这就是综合利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来进行文章架构梳理的过程。

当然前提是你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知识迁移能力。

如果觉得自己发散思维时没有东西输出,收敛思维时又不知该如何串联起知识之间的关系,那我只能说没有别的办法多读书吧。

杨绛老先生说: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

所有的高效写作工具都是锦上添花,而这匹锦的底子好不好看还是来源于我们底层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这才是我们能够持续输出最最基础的能力。

共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31 00:19chole[陕西省网友]IP:3398707571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受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顶42踩0
  2. 2020-04-30 01:30Jayung[香港网友]IP:3081711644
    选题已定,却不知如何着手写文章?这篇内容给出的建议非常实用,特别是指出了如何写出逻辑严密的框架,让人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顶4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600的作文 心泉叮咚作文600字 写动物的作文300字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记叙文 作文我最喜欢的玩具 关于动物的作文二百字 如何交朋友英语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写人 教师资格作文素材 写关于学校的作文 关于诚信话题的作文 松树的作文600字 暑假记事作文350字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作文 幼师资格证作文 海南蜈支洲岛作文 暑假作文五年级 描写景物的作文100 套娃作文 我眼中的大自然作文600字 360字作文 难忘的人作文400字 玩手机危害的作文300字 胡里山炮台作文 老师的作文结尾 水果的作文 真让我感动作文 根 作文 愉快的五一作文 零的联想作文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