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说鉴真和尚是“日本文化的恩人” 一篇文章看完 你就会懂

2020-11-19 05:50:01
相关推荐

在经过十年大修后,2009年11月,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落成庆典。庆典当天,有徐徐妙音自空中传来,又有无数香花,如雨漫天。时有蒙蒙紫气自远方升起。

在金堂大殿两端,各安放有一只鸱尾。这种古建筑物上的神兽造型,多为烧制而成的瓦,也称“甍”。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天平之甍》便因此而得名。甍,位于建筑物的顶端,《天平之甍》里用鸱尾来彰显鉴真和尚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地位,在当时乃至后世,他的成就都可谓处于一个高峰。所以,天平之甍便成为对鉴真的尊称。

《天平之甍》共有五章。故事发生在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年间,即公元8世纪。其时,正值大唐盛世,日本的政治文化深受大唐影响。只是,诸如宗教律令等尚混乱不清,未成制度,仅是初具外形。因此,日本决定向大唐派送遣唐使,以从先进的大唐学习文化。在论及天平时代的社会文化时,井上靖在书中写道:“日本当时的情形犹如人之未及成年,犹如季节初春三月寒气未消时。”正因如此,才迫切地需要向大唐吸取文化,尤其因为日本当时的宗教界戒律松弛、佛法不兴,因此亟须吸纳佛教大德渡海来日。

然而,“当时派遣遣唐使开支浩大,路途险恶,”其目的固然主要在于宗教与文化,可这一去,不仅凶多吉少,而且即便学得大唐先进的文化典章制度,遣唐使能否平安地回到日本,也还是一个问题。

在经受了风浪颠簸、晕船之苦后,几位日本留学僧在昔日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如今的大唐官吏阿倍仲麻吕(入唐后改名为晁衡)的安排下,各分配至不同寺庙:“荣睿入大安国寺、玄朗入荷恩寺、普照入崇福寺”。多年后,普照结识了同为日本留学僧的业行。业行日夜埋首抄写佛教典籍,他希望能够带着抄写完毕的典籍回到日本,将这些经卷分散于日本寺院,以期正法广宣流布。

当时,大唐高僧鉴真和尚持律最严、声名远播,因而留学僧荣睿便希望敦请鉴真和尚东渡,到日本做传戒之师。然而此想法刚一提出便遭人非议。僧人祥彦说:“到日本要渡淼漫沧海,听说百无一至。”但鉴真却坚定地说:“这是为了法。纵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在下定东渡决心后,鉴真便一一唤起弟子法名,叫了十七名便不再叫了。这些弟子,都要随其东渡日本。

首次东渡,是在扬州,时为742年12月。除了平时随侍左右的高足,鉴真还携带了大量法器经卷等物。但初次东渡便遭遇海难,不仅法器经卷被浪卷走,更有乘员葬身大海。可即便如此,鉴真仍对荣睿说:“既然是为了法,我东渡日本的决心不会改变。”

再次东渡,普照便把业行抄写的经卷也带到上了船。但此次出海,依然遭遇了波折。船主见风大浪高,便要把船上的重物悉数丢入海中。在搬动装有经卷的木箱时,却听暴风雨中传来声音:“不得抛弃!”作者没有交待,这句话出自谁口,想来是作者的匠心,以说明经卷之宝贵。船登岸后,经过一番辗转,鉴真、普照、荣睿等人来到了大云寺,并羁留数月。再次东渡,一行人等便把准备带到日本的物品全部赠送给大云寺,其中包括业行抄写数年的经卷。

在准备后续东渡的这几年中,鉴真、普照一行人等四处漂流,长期更换地方,虽饱受颠簸之苦,但鉴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得到当地官员和僧俗的尊崇。然而,与鉴真朝暮相随的荣睿,其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在到达端州龙兴寺之后奄然迁化,葬在龙兴寺后的山冈上。对于荣睿的离世,鉴真悲切哀恸。更令人悲痛的是,在荣睿去世后不久,鉴真和尚的双眼也失明了。紧接着,在下赣江的船上,一直在鉴真身边如影随形的祥彦也去世了,而这两件事,均发生在普照外出参访巡游期间。

在大福先寺,普照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业行。但业行听说普照将他托付的经卷赠送给南国的一座寺院,便大为不满。普照为弥补自己的过失,便在阿育王寺专心抄写经书,与此同时,鉴真等一行人出吉州,下赣水,又过南昌,再过鄱阳湖,继续前往江州,后去了庐山东林寺,之后又赶赴浔阳龙泉寺,最后一行人等来到扬州既济寺。此处本是首次东渡计划所居之地,如今对鉴真来说,此处“一草一木皆令人感慨良深。”

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所到之处,皆讲律授戒。普照在抄写经卷典籍时,仍念念不忘请鉴真和尚东渡一事。经过一番周折和考验,终于迎来了出发的日子。只是这次,同行的僧侣除了新选定的五位大唐僧人之外,还有携带大量经卷的业行。第一次东渡是742年,成功登陆日本周边列岛是753年,然而直到754年的2月初,才到达日本当时的都城。他尝试了六次,前五次均失败,到了第六次才成功。从首次东渡到登陆成功,用去了十一年时间。

鉴真成功登陆的消息,引发了日本朝野的震动。孝谦天皇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这引起日本“自誓受戒”派的强烈反对。经过公开辩论后,鉴真深厚的佛学素养令众人折服。随后,鉴真在东大寺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孝谦天皇及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其职责为统领日本所有僧尼,由此,日本建立起正规的戒律制度。

鉴真和尚,俗姓淳于。因家贫而在少年时代随父亲于扬州大云寺出家,后在开元元年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十年之内,他五次渡海,终于在途经太宰府、大阪等地,鉴真一行于东渡次年到达当时日本首都平城京,受到日本朝野及僧俗人士的盛大欢迎。除佛学,鉴真在建筑、医学、书法等方面也造诣颇深,因其对日本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东渡的故事,在诸多史书中皆有记载。但井上靖却用现代小说的方式讲述了鉴真东渡的壮举。他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易读、更亲切。这本《天平之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满满的感动,更是对一代名僧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教师资格证作文评分标准 节约时间的作文 我会洗衣服的作文 选择坚强作文450字 美丽的夏天作文 作文我惹祸了 怕黑的作文 如何写好想象作文 人生的经历作文 把握现在作文400字 作文标题怎么写 窗外的树作文 三年级有趣的发现作文 关于枫叶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字 茶杯犬的作文 描写同学的英语作文 补作业作文 永城日月湖作文 竞选班长的作文300字 清明节的作文450字 有关自强的作文素材 作文我最敬爱的人 温暖的时刻作文700字 隐贤山庄一日游作文 介绍泰安的英语作文 家乡的初冬作文 关心爸爸妈妈的作文 桂花树作文 军训感悟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