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德经》问答60章:老子文章字字有依据

2020-11-19 05:50:01
相关推荐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历史上经常被政治家引用,意思是国法不可常变。但此解是不是老子本章的原义呢?“小鲜”确定是指小鱼吗?“鬼”“神”之说从何而来?“圣人亦不伤”又是从何说起?本文换一个角度,按照《道德经》的写作规则分析,找到文章的起笔之处,可能解释就不同了。

文 | 杨吉德

治大国,若烹小鲜。

问:关于“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曰:“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二千多年来注家一直把“烹小鲜”解为烹制小鱼,以比喻国家政治,此说有道理吗?

答:首先分析一下“大国”。这一句帛书甲本空缺,乙本为“治大国”,从甲本看,国就是国,没有“大国”“小国”之说,故“大国”原文应该为“大邦”,指大的侯国。关于“烹小鲜”,可以说是小鱼,也可以说是新杀的鱼鳖鸟兽。《左傳·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于鲜,敢献于从者。”这个“鲜”就是新杀的鸟兽。新杀的鸡鸭及幼小的野兽都可以称为小鲜,如果是烹制鸡鸭小兽,就与“数挠之”无关了。那么我们怎么区别两者呢?需要从这句话的来历说起。

本章按顺序与《周易》渐卦相对应,也就是说,“渐”是本章的言之宗。一般解释,渐指循序渐进,聚少渐多。“烹小鲜”是对渐的阐释,即烹制小的鸟兽也要同大的动物一样,按照不同的程序操作,小动物和大动物烹制步骤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大国,国君往往只注重大事件,而对一些小事件则充耳不闻或采取简单的方法处理,从而导致积少成多,变成了危及国家安全的大事件;小的问题总能完善处置,就会逐渐形成大的国家气象。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问:通行本为“以道莅天下”,帛书本写为“以道立天下”,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道”为何道?二是“立”通莅吗?三是前句如果是“大邦”的话,邦指分封之国,天下指大周之天下,两者并不对等,怎么解释呢?

答:首先,《道德经》所有的“道”都是指本章主题思想,不同的章节“道”的内涵是不同的,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的统一概念。本章阐释的是渐卦,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一是以“渐”为道,凡事要循序渐进,由小渐至大;二是以《渐·象》所言为道,因为“大象”是周公写的(此观点可参阅《周易说解》,杨吉德著),能够具有道的功能。“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指出要让社会形成崇尚优良、美善的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为以贤、善为荣,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强大的具有正能量的合力。综合来看,以象辞为道更合理一些。

其二,立和莅不应该通解。之所以写为“莅”,是因为把道理解为高高在上的虚拟思想。如果把道理解为一种贤良的社会风尚,就必须用“立”,故帛书本的“立”才接近原版文字。

其三,大邦是列国中的强盛之国,强盛之国不断蚕食弱小之国,必然要吞并中原诸国,此“天下”指将来的一统天下,不是现下分裂之天下。按照逻辑分析前句,如果军事大国能够全面细致地处理好民生问题,必然会剪灭列国而统一为一国;统一天下后,原有的治国方略就应该改变,而要推行贤良善俗,以此来成为天下百姓的风范,社会才会长期稳定,因为社会安定是一个渐进过程。

问:既然讲以道立天下,说明话已经说透了,为什么又拐到“其鬼不神”上来了呢?

答:严格讲,“以道立天下”和“其鬼不神”没有很强的必然性,似乎两者组合在一起很勉强,但为什么把它写在一个句子上了呢?这与渐卦的卦辞有关,卦辞:“渐,女归吉,利贞。”以道立天下是扣着“渐”来讲的。关于“其鬼不神”,范应元曰:“鬼神,阴阳中之灵也。鬼,归也。神,伸也。”“鬼”是人死后其灵魂归来,故为归。“神”是鬼施展了它的破坏能量。范应元并不知道《道德经》与《周易》之间的关系,而他解释的鬼,正好扣着卦辞的“归”字。“归吉”,说明鬼魂在道的强大能量面前没有施展其凶的作用,只能保佑人类。“利贞”,是讲你做的对,就会得出有利的贞断。这一点在第54章也有照应,54章对应《周易》困卦,困卦卦辞讲:“困亨,贞大人吉。”便有“子孙以祭祀不屯”的说辞。贞字应祭祀;子孙是大人的子孙。所以说,鬼神之论并不是随意与上句联系的,而是有出处的,出处就在其对应的渐卦卦辞上。

(注:归字有多种解释,《周易》渐卦卦辞“女归吉”可直译为女子出嫁吉,但本章“鬼”“神”相连,将鬼释为归也是一种解法。)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问:何谓“其神不伤人”?

答:关于“神”,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此为神灵之意。《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此为神奇之意。《礼记·乐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此为魂灵之意。“其鬼不神”,鬼神连用,当为魂灵之意。人们之所以对鬼充满畏惧,就是因为它具有祸害人的神力。“非其鬼不神”,卦辞讲“归吉”,不管是归吉还是归凶,说明鬼都显示了神力,而不能说鬼没有神力。“其神不伤人”,只是鬼没有施展它伤害人的凶恶本能。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不伤也。

问:这句话有两个问题,一是“神”和“圣人”是对应写的,两者究竟有什么关系?二是在“圣人亦”后面诸本或写为“不伤民”,或写为“不伤人”,帛本则没有人或民字,应以何为准?

答:关于神和圣人,两者是一种顺序推论,历来有“君权神授”之说,上天(神)将天下赋予圣人,圣人(创建盛德大业的国君)就应把国家治理好,神灵才会保佑圣人的江山。关于帛书省缺人字的问题,应该是原文就没有人字,因为神和人是对应的,故而写“神不伤人”;而圣人也是人,和人是不能对应的,故写“圣人亦不伤也”,伤与不伤泛指圣人治下的一切事物。

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鬼的魂灵不伤害人,而是因为圣人没有伤害之意。如果深究的话,又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何圣人不伤害人,魂灵就无法伤害人?二是“圣人亦不伤也”的依据在哪里?

答:第一,这句话的出处在渐卦卦辞的“利贞”上,“贞”是通过卜筮而得到神灵的启示,与神灵相违背的为“不利贞”,符合神灵意旨的为“利贞”。商周之时,国君每行必要占卜。至战国时,每有国家大事,亦需太卜通过卜筮吉凶来决断行止。顺应神灵的国君才为圣人,如果圣人总是按照占断有利的方向行事,顺应神灵意旨,神灵自然不会伤害人。这是圣人与神灵的关系。

第二,文王写《周易》,周公写《象辞》以释要义,(《象辞》虽列于《易传》,但并非孔子所写。)文王、周公都被称为圣人,故“圣人”可以指文王,也可指周公。渐卦象辞:“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就是让老百姓安居下来,推行贤良善俗的社会风气。实际上这是老子借圣人建言时政,在统一列国过程中,以富国强兵为国策、以杀敌立功为美;而统一国家后,不应该让民众继续好勇斗狠,而应该像象辞所写的,让老百姓安居下来,以贤德善俗为美,才能真正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几代人或更长时间才能逐渐形成,也只有圣人才有这种远见卓识;如果进入和平年代继续延续战争思维,就不能将国君称之为圣人了。所以“圣人亦不伤也”讲的就是这段象辞。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问:“两不相伤”指的是神灵和圣人。关于“德交归焉”,韩非《解老》说:“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但《老子》原文并没有“民”字,“归于民”之说有道理吗?

答:没有民就不能写民,多添一个字按你的理解可能说清楚了,但文本的原义却被曲解了,所以这种解释方法是错误的。按照老子写作惯例,最后一句话都是要照应首句,归纳主题。那么这个“德”到底包含什么内容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⑴、“德”中包含本章言之宗渐卦的“渐”意。渐指由小到大逐渐形成,首句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谈民间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俗,却是构成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因素。⑵、“德”字来源于渐卦象辞“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贤德是“德”字的主要内涵。⑶、渐卦上九爻辞是“德”字的具体指向,“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说鸿雁飞行于陆地,其身上的羽毛被人们用来作为结婚的仪礼。据说配对的鸿雁如果一只死去,另一只就会投地而死,所以人们把鸿雁的羽毛作为坚贞爱情的象征,它代表女性的贤德之美。“德交”即是这三德相交会。

关于“归”字,前面讲了,鬼即为归,是紧扣着渐卦卦辞“归”讲的。而本章最后一句写“归”字,即是与卦辞同字呼应,那么这个“归”和“鬼”是否含义相同呢?不是完全相同的。鬼是魂灵,祭祀魂灵属宗教概念;这个“归”字指民俗,注重结婚的仪式,也是上升到宗教的高度来讲的,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宗教性。从爻辞“其羽可用为仪”,讲女子忠贞的婚姻观,扣着卦辞中的“女”字;到象辞“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进而形成广泛的社会良俗。把这些“德”交会于“归”,即演变成宗教形式,民众才会自觉地遵守。所以这个“归”就是讲的宗教仪式,它包含着神灵,也包含着民俗。把社会良俗变成神圣不可侵犯,久而久之,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社会评价机制和约束机制。我们经常在一些民间宗教性的仪式活动中,听到“老天”和“圣人”的名头,就是“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所指的,社会良俗逐渐融入人心而形成的宗教性的敬畏心理。

许多人认为老子所写没有主题,随心所欲又奥妙无穷,其实是不知道《道德经》产生的源头。老子是通过对《周易》各卦的思考来决定自己的写作思路,像本章的道、鬼、神、圣人、德、归等,都是从渐卦中延伸出来的,如果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难以找寻到老子的真实思想。

今译

治理大的邦国,就如同烹煮小的禽兽一样。

以循序渐进、聚少渐多之道来治理天下,就是鬼灵也不会出来祸害人间的。

不是那些鬼怪没有神灵,而是那些神灵不伤人。

不是那些神灵不伤人,是因为圣人不加伤害。

神灵和圣人都不来伤害,所以社会良俗公德才最终交加于对神灵的敬畏之中。

【附:《周易》渐卦卦爻辞】

渐,女归吉,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