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浓墨重彩人生路——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冯为民同志

2020-11-19 07:50:01
相关推荐

认识冯为民主席已有20多年了!我想起了二十年前与他相识的那个盛夏之夜。那时,我在井冈山市委宣传部工作,得知武装部来了一位新政委,舞文弄墨了得!正为井冈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冲冲杀杀”,忙得不亦乐乎!于是慕名前去拜访。走到武装部一问,了解到他晚上11点前,一般是不回单人宿舍休息,都在办公室加班加点。我来到他办公室门口,隐隐约约听到他对几名科长布置第二天的创建工作,一二三四五......听了几句,我悄悄退出。心想,再晚些来看看。等到十点钟敲开他的门,只见一位朴实健壮的中年人,正在办公室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龙飞凤舞,好不威风!哦,这个当兵的领导能文能武,好厉害啊!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促膝交谈至半夜,相见恨晚!后来,他先后任永新县武装部政委、吉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调研员),兼任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二十年时光一晃而过......

生于江西将军县兴国的冯为民,书法上有天赋,又有家传。他有一位饱读诗书的爷爷,生于清朝末年,是民国秀才,靠满腹经纶,教了一辈子书,爷爷写的字很棒。过年时,村里村外的人都请爷爷写春联,婚丧嫁娶时也请爷爷写对联。他在旁边看着,倍感新奇。一年级时,一日趁爷爷不在家,他偷偷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日、月、山、水,有粗有细。爷爷回家一看,大吃一惊: 第一次拿笔写字,就有模有样,不得了!大大地夸奖了他,并把这些“作品”贴在墙上。家里来了客人就夸:“来,看看,这是我孙子写的!”爷爷的一番夸奖,令人兴奋不已,提升了他对写字的兴趣。这样,他爱上了写字,字也越写越好!

小学五年级时,“文革”来了!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小字报。学生中没几个人写字写得好的。他被逼上梁山,时常被人请去抄大字报。当时乡政府有一个叫树椿的老师写字写得很棒,经常被人请去大街上写标语,忙得汗流浃背,不亦乐乎!他先是跟着去看,慢慢地就成为老师的助手了。老师作为学校的第一支笔,很自然就成了他学习的榜样了。“文革”中,他写过一张很有“影响”的大字报。当时,他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打着破“四旧”的幌子,把别人家祖坟的砖挖了,去卖钱。他想:这是一个是非问题,不道德。于是,写了一篇大字报《不能挖了别人的祖坟去卖砖》,得到大家的好评。为此,他的胆量大了,写作兴趣得到提升。从初中到高中,他的字在年级、在学校都是数一数二的,年年在学校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高三毕业时,征兵来了!他太想当兵了!可是他当时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90斤,还没发育呢!全校有60多人报名,名额只有6个。怎么办?他脑子灵活,小小年纪想出了一个奇招:首先,他以父亲的名义写了一封决心书,上交征兵办,表示坚决支持儿子去当兵,保家卫国。决心书还在广播站广播了好几天。然后,他找到带兵的排长,“汇报”了一次思想,带来了近期画的几张毛主席像和几篇文章。他当时的素描还是有一定功底的。那时学校没有什么正常的文化课,他就天天涂涂画画,把那些已经发表的毛主席像通通画了一遍。排长一看画,说:“有水平”;再看看文章,说:“好文笔!”当即记下了他的名字,收下了他的“作品”。最后,这个既不起眼、又不被看好的小个子,欢天喜地戴上了大红花,光荣当上了人民解放军!

1972年冬,冯为民入伍了,来到福州军区炮兵高机连的指挥班,开始了当兵的新生活了!在班里,他刚从学校出来,又有书画的特长,马上就显山露水了!来了不久,指导员决定把饭堂门口的两块黑板报交给他去“承包”,班里“学雷锋专栏”也成了他的“责任田”!随着他的知名度不断升温,连里经常有战士请他帮写书信。

说来有趣,他有生以来写的第一封情书,竟然是写给班长的未婚妻!事情是这样子的:班长非常尊敬他这个有点文化的新兵,经常放下架子,与他套近乎,总是用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来考他,还给他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肉包子打狗”“连理枝”“黄鼠狼给鸡拜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要他解释,回答。他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班长把他带到海边,说:“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班的学习专栏每次都第一名,我是一个大老粗,谈不出什么意见!只想请你帮我一个大忙!”“什么忙?”班长支支吾吾腼腆地红了脸,说:“春节前,家里给我找了一个对象,是个高中生,在当民办教师,已经通了几封信。可我只有小学文化,她信上写的东西,很多我弄不明白。”班长掏出几封信给他看。他深知看别人的情书是不道德的,但“恭敬不如从命”也开开眼界。看完后,他恍然大悟,班长问他的那些词,全部出在这些信里头。从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这位“乡村教师”感情丰富,文笔很好,经常用一些典故、谚语、俏皮话。找了这样有文化有水平的姑娘,真难为了班长!

班长看到他眉头紧锁,便述说这几个月来的苦恼:“她每封信都写得很长,我没有能力没有水平回信,总是借口训练太忙。每封信就几句话,有时就拿东西代言,寄上两三斤桂圆肉、荔枝干完成任务。可不能老这样。我想请你帮我打一个草稿,我也像模像样地写上一封信,让她见识见识阿兵哥的水平,让她高兴高兴,下个月我就探家,等建立了恋情后,再给她解释解释。”班长的请求让他十分为难,虽然写过很多文章,这恋爱信可从没有写过。望着班长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他不忍心说“不”字!写就写吧!权当出了一期黑板报!没想到促成一段奇缘,成全一件好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是美好而难忘的记忆!它给大家快乐,引发青少年们成长。在部队,电影几乎成了战士们最大的文化生活,是那时候的文化大餐和精神主食!

那时他在连队,一周最多看一场电影,晚上大多数时间是集体学习,搞大批判。当时连队的战士有两大盼头:一是盼改善伙食,二是盼看电影。他到了晚上,只要没电影看,就躲到连队放劳动工具的仓库里写写画画。连里的墙报和班里的学习专栏成了他的责任田,经过他精心的“抚育”“浇灌”,“责任田”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也正是因为这个特长和优势,半年后,他被选调到团电影组,终于可以天天跟着电影走了!这可是美差:每年团里几千名新兵,最多选一名补充到电影组。他是幸运的。这样,他白天练书法搞幻灯,晚上放电影下连队。下去常常受到隆重的接待,连长、指导员像迎接团首长一样欢迎他们。电影给他带来了许多欣慰和满足,但也有一些无奈和痛苦。有一次,电影放到中途,机器突然出故障了,他急得一身臭汗,使劲浑身解数,放映机仍转动不起来。看着战友们迟迟不情愿退场,他心里苦涩涩的。当晚,他经历了当兵以来第一次失眠的痛苦,这成了他后来刻苦学习业务技术的原动力!

还有一次让他下不了台的是,在放映《沙家浜》时,由于那天晚上一连放映了三场,实在太困,最后一场,有点心不在焉,少放了一卷。这就意味着少放了十分钟。放完后,一位连队领导走过来说:“今晚看《沙家浜》,好像与过去的不一样。”他的同事非常灵活,说:“是不一样,这是重新拍摄的!”他听了心里怦怦直跳,像小学生做错了事,生怕老师发现一样,脸上直发烧。

那个时期,全国各大电影厂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公开放映的电影很少,除了八个样板戏,就是几部没有任何政治问题的故事片。往往一个片子放十场、二十场。电影上的对话基本上能背下来。一次放映《奇袭》,快结束时没有了声音,修了一会没修好。他急中生智,干脆拿起话筒当起了业余配音演员,丝毫不差,惟妙惟肖,博得战士们一阵阵掌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四人帮”垮台了,一大批“文革”前拍摄的电影“解放”了!电影放映行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时他已是电影队队长了。那时,一些电影厂已陆续拍出了一些新片子,如:《庐山恋》、《甜蜜的事业》、《小花》等。由于新片子排得非常紧,要加场就要“跑片”,就是一个片子一个晚上连续在几个地方上映,像接力赛一样。有时,如果抢时间装片,弄错了,不仅卡壳,还可能造成损片事故。

有一次跑片放映《少林寺》,急急忙忙从上一个放映点拿过来,忘记倒片,就往机子里装,结果银幕上出现了一帮和尚头朝下互相打斗的镜头。弄得观众稀里糊涂,以为是导演故意设计的特技动作呢!那时,跑片“跑”出问题常有发生。有一年夏天,给一个农场放映,车子在半路上出了故障,耽误了三四个小时,等他们赶到放映点已是凌晨三点,可官兵们还在等待,大家看到他们来迟了,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报以热烈的掌声!望着战友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原本疲惫不堪的身体顿时又振作起来了!那天,放映的是故事片《黑三角》,当片中演员刘佳扮演的女主人公唱起那首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时,东方已露出新的一天的一片霞光!

他跟着电影走的岁月是快乐的日子,也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他也在放电影的工作中成长、成熟!电影给了他力量,给了他知识营养!

由于得到电影文化的熏陶,放电影出身的战友很多都得到顺利的发展。有的当上了将军,有的当上了教授,有的当上了作家,而冯为民,则成为了一位颇有造诣的军旅书法作家!

1975年秋,因为他才华出众,一纸命令把他从当了三年兵的团里,调到了军区炮兵机关当电影放映员。这可是一件美差啊!这一大幸运,既来自伯乐慧眼识珠的机遇,也来自自己的勤奋努力!

在炮兵机关,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平台!他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智慧,用七年的时间完成了事业上的三大幸运事:一是书法入选全军展览,在中国美术馆这个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被评为全军区第一名,列为全军第一批发展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是参加自卫反击作战部队采写的图书馆论文,被中国图书馆协会评为优秀论文;三是率先策划并组织了炮兵系统电影放映技术人员岗位练兵活动,为全军区文化系统的岗位练兵当了先锋、开了先河,受到军区文化部表彰。为此,福州军区政治部专门召开了现场会,组织全军区文化系统负责人观摩了他们的活动,听取了他精彩的经验介绍。一时引起轰动!一连几个回合,他成了全军区文化系统的红人!有关部门到处请他去讲话、做考官,以致于转业回到江西,在南昌、在吉安逛街,不时碰到一些“陌生人”,冷不丁叫他一声:“冯老师!”让他吃惊之余又欣慰不已!

接着,喜事纷至沓来:首先,在部队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次,从战士提升为干部。还有一件大喜事,就是在部队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自从提干后,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一些女兵也利用借书之机打探虚实。缘分已至,他最终在家乡附近找到一个女朋友。他们的婚礼就是在部队办的。为了把婚礼办得隆重热烈,有品味、有趣味,战友们全力以赴,主婚的部队首长亲自写讲话稿,并用他那带有“秦腔”的口音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博得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首长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同志们,今天晚上我们结婚!”全场爆发出一片笑声和掌声,有的把嘴里的糖果喷在饭桌上,乐得前仰后翻。婚宴结束后,小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一个劲的欢呼:“今晚我们结婚!”这成为一段佳话!

冯为民主席无论在部队,在地方任职,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一位外地朋友得到冯主席的一幅字,他并不认识冯主席,却大为赞叹:“写这幅字的人至少有三十年以上的书法功底,不简单!真不简单!”可见冯主席书法之扎实老辣,明眼人一下子便能看出!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确实如此!可能因为冯为民主席在部队多年的缘故,练就了他一副扎实的身板,宽阔的国字脸上泛着红光。剑眉下双目炯炯有神。

冯主席爱喝酒,每次半杯,再劝也不贪多。冯主席是广电局退休的,且任书法家协会主席多年,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每有饭局,大家必请冯主席上座,但主席不会马上就坐,他一定会先让长者上座了,他才陪坐一边。有些人饭局上爱讲黄段子,冯主席不讲,他虽然严肃,却愿意尊重女性,从不使女性尴尬。饭后他喜欢来几根烟,一边抽烟一边聊天。他不拘谨也不狂放,不卑不亢,谈笑自如。古今中外,诗词曲赋,甚至生活心得,各类雅趣段子,皆侃侃而谈,并对人生发出独特己见,常使倾听者生出“和冯主席聊一次天,胜读十年书”的感概!

吃饱喝好,主家通常就趁着谈兴请冯主席移步书案,案上早已备好笔墨纸砚,就等冯主席挥毫了。只见他舍了烟头,背着手稳步走至书案,立定。不徐不急,将宣纸铺展开来,提笔沉吟几秒,便在宣纸上写起来。少顷,一幅笔力遒劲的潇洒大字展现在众人眼前,众人围而观之,拍照的,叫好的,响成一片。大家惊奇的不仅仅是冯主席大气磅礴的字,关键内容也让人佩服。一般书法家大多喜欢写四字吉语,比如“惠风和畅”、“厚德载物”等等。冯主席喜欢现编现写,但是很多时候他会按照朋友的职业、名字、性格来构思一幅嵌字吉语,这就与众不同了!这是独有的祝福,更加使人格外佩服与珍重!

冯主席的字讲究气、韵、神、法。仔细欣赏他的书法作品,能时刻感受到墨韵的酣畅、气脉的灵动!每个字的点画之间,充满了趣味与古拙之味,大字有高山流水法度森严的大将气度,小字又如微风拂过般清新细润,而细看每个字每一笔,又常有飘逸洒脱之感。值得细品和研究。有时同样的字,在不同的书写时间和地点,冯主席又总能有独特的创作,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正因如此,他的书法作品不断获奖入展。有的作品选送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赞誉有加!在吉安市,很多地标式的建筑上都有他的墨宝,如庐陵生态园牌楼上的“江南望郡”、“吉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题字等等。

说到这里还有个佳话,那年吉安艺术中心获得全国建筑二等奖,市领导很重视,为了让如此精美的建筑物搭配和谐,决定在全国征集艺术中心的题名。征集活动一共收到了题名稿四百余幅,全部铺在会议室的地上,为避免先入为主,把所有投稿者的姓名都用纸盖住了。市领导经过仔细欣赏,最终选择其中一幅,打开纸一看姓名,正是冯为民的作品。那刚劲有力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吉安文化艺术中心”八个大字,使所有在场的人折服不已。原本希望找一幅具有国内高水准的作品,大家一致认为冯为民主席这幅作品就是国内高水准!现在,那八个大字稳稳地矗立在艺术中心大门口,跟具有竖琴风格的艺术中心相得益彰。这也给了本地市民极大的艺术享受,有些爱好书法的老先生还专门骑着自行车去市区各处欣赏揣摩冯为民主席的字,他们说冯主席的字不俗,有味!看不腻,经得起考验!

冯主席的字为什么这样深受欢迎? 功夫在字外!一手好字虽然离不开冯主席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不断练习。其实更重要的是,还来自于冯主席个人丰富的阅历和睿智的人生感悟。冯主席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思维敏捷又凡事善于思考、琢磨。他曾经说过:这一辈子没有走过弯路。为什么没有走弯路?善思考!当年当兵如此,后来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如此,对于写字和为人更是如此。一幅好的作品除了点墨之间高超纯熟的技法,更有创作者独有的性格魅力和哲学思想融汇其中。

冯主席是睿智严谨的,更是亲切而善良的。无论是在岗位上任职,还是兼任市书协主席二十多年,冯主席作为管理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高超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他的豁达大度和出色的活动策划。兼任书协主席期间,他多次成功策划有影响力的书展、书画大奖赛,主编《庐陵书论》《庐陵墨韵》《庐陵雅集》等论著。书协会员逐年增加,使吉安市书协成为了一个有活力有能力的、团结的队伍。竭尽所能提携后辈。平时,哪怕是一位保洁阿姨,一个还未露头角的新作者,对于任何人,冯主席都待之以礼貌与和善。得到过他的书法作品的既有公务员,也有保洁阿姨、保安等普通劳动者,在活动上他常常不遗余力推广介绍的有寂寂无名的新作者。他说:“人家是做保洁的,喜欢我的字又不敢说,我要主动给她写!新作者没有平台、没有推动,很难走出来,只要人家的作品好,就应该帮人家推一把。”

冯主席情感细腻,除了在书法上造诣很高,他的散文也非常精彩。他是中国文联所属的中国通俗文艺家协会会员,已先后出版过多部著作,几十万字。内容有游记、军旅回忆,还有亲情、友情等,通过这些娴熟练达、视角独特的一篇篇文章,能看出冯主席的成熟和幽默,机敏和开朗。

冯主席是多情的,他常从生活中的点滴处发现美、感知美,并把美传递。他写了一本《背影有声》散文集,内容就是给大家分享他曾经历的美好时刻,过去的故事。他娓娓道来,看的人身心愉悦,会心一笑;他新近出版了一本《玉壶心语》,这简直就是新编《菜根谭》,往往三言两语就把生活的本质合盘托出,无论男女老少在,只要认真看过,都能从中获益。

冯主席又是多思的,他出生在兴国,成长在部队。由于长期在吉安工作,对这片热土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用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吉安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他说,庐陵文化像闪闪发亮的珍珠,要把庐陵文化中的珍珠串联起来,作为文旅产品向外推广,让文化成为旅游的内涵,让旅游成为文化的延伸。比如,一次,他参加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他就提出,要保护老建筑,修旧如旧,一个有韵味的古村离不开老建筑,离不开祠堂里的家训,这些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脱离了这些,村村都建成一个样,是没有特色的。这个建议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冯为民主席还是非常重孝道的人。他有一篇文章《为母亲刻碑》,获得了全国《孝道》有奖征文一等奖。还有一首诗《妈妈不在了》,感人肺腑:

……妈妈不在了,谁在门口倚望?

妈妈不在了,谁来叫我起床,

妈妈不在了,谁来张罗杀鸡杀鸭,

妈妈不在了,谁来按照我的口味统治厨房。

……母亲走了,我的乳名将被人遗忘,

母亲走了,童年的故事谁来跟我讲,

母亲走了,故乡远了。

母亲走了,我也老了。

没有情感的艺术家只能称为匠、称为艺人。而冯主席是一位内心装着大爱,有着强烈责任感、有情有义的艺术家,他的书法是有着明显的辩识度的,他的字不媚俗,稳健坚实。只要欣赏过冯主席的作品,再看,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来。“浓墨重彩人生路!“ 值得庆幸的是,生长在吉安这块红土地上的人们,有着锐意进取、敢于开拓的血性,如今在吉安书法界,一批年轻人在奋斗中赢得了鲜花和掌声。特别是近几年,一批从吉安这块红土地上走出来的书法新军,不甘平庸,勤奋耕耘,在一些全国性书法活动中崭露头角,这是可喜可贺的。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人们对书法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为修身养性而书;有的为兴趣爱好而书;有的为艺术追求而书。他觉得这些都是可贵的!他就经常戏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即一分才气,两分兴趣,三分激情,半分功夫。在他看来,写字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兴趣的满足、情感的释放。他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创作评谭》上,表达了他的心迹,他在这篇文章中有两句话,值得大家共勉,那就是“无为乃大,无欲则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一根神奇的书法线条正像井冈山上蜿蜒曲折的常青藤一样,在这块红色而古老的土地上永无止境地攀缘、延伸!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作者:胡刚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吉安市作协顾问 庐陵文学院院长

张少青 吉安市宏标艺术馆馆长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时光倒流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第4单元 中学生获奖作文 含羞草300字作文 我喜欢端午节作文 观察小猫作文300字 和爸爸下象棋的作文 极地海洋世界作文 优秀作文语段 以新为题目的作文 最美妙的声音作文 难忘那件事作文 我爱中华的作文 小学二年级我的朋友作文 永远的什么作文 南京博物馆一日游作文 英雄不容诋毁800字作文 四年级关于校园的作文 我的姐姐作文400字 想象作文500字五年级 一件成长的事作文 我的快乐500字作文 队列比赛作文200字 免费作文 关于方言的作文 以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初中作文我的同学 我的家乡.作文 环境保护英语作文大学 我爱秋天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