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文章 为什么聊国际时事看的人多 而科普知识看的人少?

2020-11-19 09:25:02
相关推荐

从强迫自己在各大平台写文章开始,至今我也算积累了几十篇。从一开始“目的不纯”地想追逐热点、甚至追逐眼球,而写过一些不同类型的题材;到后来越来越坚持“学习输出”的初心,我写的这些文章也算跨越了好几个领域。

出于学习研究加好奇的态度,我大致观察了一下自己的不同主题的文章阅读量。在同等系统推荐量的前提下,我发现阅读量最高的全都是聊国际时事的文章。而科普类文章(包括入门级科技题材、个人成长研究、各类经济概念等)的阅读量很少。

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一点思考。无论对错,我把它记录在这里,供将来的自己回顾,以便检验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维度、乃至整体“智能”有没有显著提升。

我发现,国际时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讲两帮人、或者几帮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国际关系由于涉及的人、事、物的数量更多、时间跨度更大,而比前面列举的那些关系更加复杂一点。

因此,由于本质上的一致,使得人们在本能上“觉得”自己也可以评论一下国际时事,国际上的事情就像自己朋友圈里发生的八卦一样。

如果稍微想一想,国际上的利益纠纷,是不是很像单位里的同事在或明或暗地争权夺利;如果涉及到东西方阵营、“欧盟”、“东盟”这些国际派别或者组织,是不是就像单位里的几个大佬各自形成的利益派别。

一旦形成这种印象,就很容易觉得“我也可以点评一下国际时事”。这和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炒股赚钱是一样的道理:点评国际时事和炒股一样,门槛极低。

而科普类文章则不一样,绝大多数都是在解释一些枯燥的概念。一般人如果不是因为学习或者工作的需要,可能不会主动去碰那些科学名词、经济知识、或者成长教育类的话题。

更进一步的是,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让人们惊呼大家都只剩下“碎片时间”了。于是大家都热衷于短平快的信息获取,比如微博和短视频。长文章都不一定有空去看,更别说讨论科普知识的长文章了。

从正面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制作短小精干的内容可以创造商业价值。从反面角度来看,这也反应出大量的人群长期远离深度思考的活动。

读长文,先不说什么样的长文,单是耐着性子愿意坐下来从头读到尾的人,精神注意力的控制水平就高于耐不下性子的人群。这就更加不用说能够认真读完一本书的人了。

读科普类的长文,除了精神注意力的控制水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要跟上一定的水平。

追求确定性是人的本能需求,接触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是获得确定性的过程,这容易让人产生舒适感和愉悦感。比如大家喜欢看自己熟悉的明星主演的电影,而对刚出道的新人主演的电影可能提不起兴趣。

因此,越对知识感兴趣的人,就熟悉越多的知识,那么阅读介绍新知识的文章就越能让他们获得舒适感和愉悦感,然后更加促进他们去读更多的类似文章乃至书籍。

知识储备越少的人,读科普知识类的文章就越不熟悉,更加容易昏昏欲睡而没有任何愉悦感可言。因此,他们会更加抵触这类内容。

同样的道理也能更好的解释更多的人为什么都对国际时事感兴趣。这是因为与人际关系类似的本质原理让他们产生熟悉感,满足他们对确定性的本能需求。偶尔点评两句更能体现自己对时事的理解与对时局的把握,满足自我肯定的需求。

长期如此会发展成什么状态呢?

只接触短内容、或者偶尔接触不需要深度思考的长内容,会让人对精神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停留在较低水平。同时,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没有获得有效提升,进而无法带动整体“智能”的提升。

而经常阅读长文甚至书籍的,至少在注意力控制方面的能力,持续得到强化并获得提升。他们更加容易实践长期主义,通过长期积累实现某些价值的指数增长。

而长期阅读知识类文章和书籍,需要在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这就是持续的思维锻炼和知识积累,进而提升整体“智能”水平。

我几乎在每一篇文章里都会提到复利原理或者指数增长,这个东西可以形象化地比喻成滚雪球:小雪球滚一圈能够“新粘上去”的雪量是不是比较少,而大雪球滚一圈所“粘上去”的雪量是不是非常多。

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维度的提升都是这个道理。一开始学习任何东西都是枯燥和困难的,因为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太少,无论接触什么都是新的,除了满足新鲜感以外,完全没办法有效连接到自己熟悉的东西上,形成获得确定性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因此,起步阶段大家应该都本能地厌恶吸收新知识。

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无论是出于好奇心、新鲜感、家长强迫等等驱动力),我们会发现自己理解新知识的难度降低了,速度变快了。这就是因为通过前期的学习积累,大脑中已经储存了相当多的信息,很多新知识点或多或少可以与大脑库存信息产生关联或者相似性。这样,不但理解起来更容易了,还能通过熟悉感获得确定性的满足。

一旦这种过程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人们会发现思考一个复杂问题好像不困难了,甚至变成了一瞬间的事情。以前觉得要转几个弯的问题,现在好像可以“走直线”获得答案。

这不是因为问题变简单了,而是大脑被锻炼得“熟门熟路”了。大脑中的神经元储存知识概念以后,数以万计甚至亿计的神经元,可以瞬间被同时“分布式读取”,通过排列组合获得一个问题的解答。详细原理可以参照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人工智能的原理及其对普通人的启发》。

这样的结果,就是长期做这种积累的人,会提升自己的知识总量和思维维度,不但思考的速度更快,而且能够理解更高维度的事物。

国际时事真的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一眼看清的吗?当然不是。虽然原理确实和人际关系一样,但是国际事务中的弯弯绕绕、牵扯的利益关系、各种表达方式背后的深意,那可学问大了。

炒股真的是一个门槛很低、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吗?确实是的,但是能赚到钱的,却是少数。股价为什么涨、为什么跌,后面的弯弯绕绕也多得去了。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大家不要习惯性地把国际时事和股市行情与阳谋论联系起来。虽然这个世界从来不缺黑幕,但是也没人有持续地、长期地、操控大量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因此,阳谋论有,但却不会是常态。

有的人看到一个国际新闻,大脑里的无数神经元瞬间被刺激,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人的大脑神经元已经带着储存在它们上面的知识概念完成了无数次排列组合,并以极快的速度获得了所谓“深度”的判断。

同理,有的人看到股市行情的波动,大脑里的无数神经元也瞬间被刺激,同样的过程之后,也是瞬间得出了他们对股价走势的判断。

这就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脑子里有货的结果;这就是大脑资源真正被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而脑子里没货的状态就是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是:这个国际新闻简单,谁和谁又在阴谋迫害哪个哪个了;今天股票涨了原因简单,是因为谁谁谁肯定又在操纵股价了。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到的:一样东西(比如一套房子、一千万人民币等等)你得不到,不是因为你不可以得到它,而是你不知道怎么获得它;你不知道怎么获得它,并不是获得它的办法不存在,而是你不能理解它的存在、并且掌握它。

当你理解并掌握获得一样东西的办法时,能不能得到它,完全就凭你的心情了。当然,运气这个东西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较重要,比如“成为首富”这种小目标。

因此,一个看似困难的东西、甚至看似不可想象的目标,其实都是从简单的小地方开始积累的。比如有意识地阻止自己刷短视频,挑一个不被打扰的安静时段,认认真真地读一段知识类的长文。又比如,看到国际新闻的时候,下意识地阻止自己信口开河,静下心来往深处挖掘一个现象背后的道理。长期坚持下去,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曾经不敢想象的高人。

相关阅读: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有关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几个通用原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08 02:43柱兄[火星网友]IP:3407306197
    可能是因为国际时事更具争议性和新鲜感,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而科普知识可能被认为相对枯燥或者不够引起共鸣。
    顶30踩0
  2. 2020-03-15 20:49panpan[青海省网友]IP:3407833572
    写文章+为什么聊国际时事看的人多+而科普知识看的人少?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如何写 关于爱的作文300字左右 和谁聊聊天作文4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600字初中 小红书小作文生成器 端午节作文初一600字 给生活加点糖作文600字 我的六一作文350字 我的一片天空作文500字 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作文 被哥哥打屁股的作文 我的寒假生活作文600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800字 我心向阳作文800字 三年级观察植物作文300字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450字 美丽的三亚作文300字 身边的感动作文600字 50字作文大全60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800字 知识的力量作文600字 我好开心作文300字 写元宵节的作文400字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