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海外华人志|陈九:旅美百花文学奖作家20多年坚持华文写作

2020-11-19 09:50:01
相关推荐

人物名片

陈九

旅美作家

北美华人作家协会创会会长

曾任北美校友会会长

曾任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作品《老史与海》获第14届百花文学奖

2011年,得知小说《老史与海》在国内获得了第14届百花文学奖的时候,陈九正坐在纽约市政府的办公室里,面对着大量的数据管理工作。这个消息让他感到非常激动,但当时知道的时间有些晚,他已来不及回国参加颁奖礼……

陈九原名陈志军,1955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他1986年到美国攻读国际事务硕士,1989年攻读计算机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硕士,现任纽约市政府数据中心主任,业余时间从事写作,曾创办北美华人作家协会并任职会长。1999年到2003年,他担任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曾担任北美校友会会长。

俄亥俄不相信眼泪

1986年,陈九带着45美金只身来到了美国俄亥俄州,从一开始不敢接电话say Hello,到读完国际事务硕士后找不到工作,又回过头来再读IT硕士,到坐在纽约的办公室里得知自己写的小说在国内获奖……这一路走来,他经历丰富,感慨颇多。

刚到美国,语言不通的陈九可谓举步维艰。他说当时在校园里很怕独自一人呆着,因为如果电话响了他根本不敢接,甚至连句“Hello”都说不出口。“但是俄亥俄不相信眼泪,我没有时间为自己处境艰难而难过,必须马上坚强起来,努力找出路。”

最困难的时候,他每周的伙食费只有7美元。“2美元鸡腿,1美元土豆,1美元牛奶,1美元苹果,1美元面包,1美元鸡蛋。看着也是有荤有素,有菜有饭有水果,井井有条非常利索,很符合当时简约精致的生活风格。”陈九调侃道。为了生活,他开始寻找各种打短工的机会,在图书馆整理书籍,在餐馆洗碗送餐,在建筑工地油漆顶棚,在林场伐木……那段时光,他称之为“凭力气混吃喝”的日子。

打工的日子有苦有甜,也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经历。有一次陈九和同事被派去送外卖,同事也是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当时没有GPS导航系统,他俩又对行车路线完全不熟,开上高速路后错过了匝道口,径直开了下去。“我俩还挺纳闷,心想这引桥也太长了吧,开了这么久还没有下去的地方。”好不容易下了高速路,直接就到了貌似机场的入口。很快,就有两个士兵模样的人,荷枪实弹地走向他们。陈九和同伴不禁紧张起来。一番询问后,得知他俩是在餐厅打工的大学生,出来送外卖的,士兵的态度就缓和下来,告诉他们误入的地方是海军陆战队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还指着远处一架飞机打趣道,“那是里根总统的专机,难道你们是来给他送餐的?”

如果说这次还只是个玩笑,后面一次经历就让陈九笑不出来了。那次他独自去华盛顿送外卖,刚把车停好,就被一个冰冷的东西抵住了太阳穴,用了几秒,他才反应过来抵住自己脑门的是一把手枪,这是遇上了打劫。虽然最后对方发现他只是个送外卖的没什么钱而作罢,他还是被吓得汗毛倒竖,出了一身冷汗。

到美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陈九的生活十分拮据。他不仅需要到处打工挣钱,还租不到条件好的房子住。当时他住的房子连暖气都没有,大冷天很难熬。他并不知道,没有暖气的房屋按规定是不能出租的。

后来,他随一个教会团体乘巴士到纽约布法罗市过感恩节,被安排住在了当地一个叫安娜的老太太家里。吃饭的时候,老太太全家都要先祈祷。陈九并不太明白,但也有样学样地跟着。唯独不同的是,安娜一家祈祷的声音很小,甚至只用动作代替。而陈九不明白,就大声地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愿望——“希望我能住在一个有暖气的房间,俄亥俄的严冬实在是太冷了”。安娜听到后十分惊讶地问他:“你房间里没有暖气?那你怎么取暖的?”陈九如实回答:“有一个铁炉子,估计比我爷爷岁数还大。我自己到后院砍树,靠烧木头取暖。可你们美国的炉子太笨了,不能封火,2小时左右火就灭了。”他还饶有兴致地给安娜画图讲解了一下中国炉子的封火原理。

奇怪的是,从法布罗市回去后,房东很快就找人来给房子装了暖气。陈九很诧异,询问原因,房东很不高兴地回答说,还不是因为他向有关部门打了“小报告”,没暖气的房子不允许出租,所以一定要给他装上暖气。虽然这个“小报告”并不是他打的,但那天晚上是陈九到美国后第一次睡在了暖和的房间里,他觉得自己走运了。

图说:陈九也很喜欢练书法。

半自传小说《老史与海》获百花文学奖

打短工的日子,从1986年到美国开始持续了近10年。在工作和生活都安稳下来后,从小爱好写作的陈九才又重拾笔墨。刚开始,他尝试用英文写作,却总是感觉意思表达不尽,不能尽兴。而10年来独在异乡的过往经历和孤独感受,又让他十分渴望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当你真孤独时,也许是本能使然,视野便一下打开了,心灵雷达的搜索范围顷刻间扩展,很多过去被忽略的存在呼地涌入心怀,生动柔软。”

这样的原因,让陈九决定改用母语中文来写作。写作的内容与感触,正是他到美国多年来的历练所赐。“生活经验多了,遇到的人和事多了,写作和自信的来源就有了。”陈九说。

当时他最熟悉的是海外华人的生活,于是他就开始用中文创作这一题材的故事。“刚开始,我纯粹以一个留学生的视角来写。当年文学界出了一个很出名的作品《北京人在纽约》,是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后,把美国作为一个额外的东西来描写他和这个国家的关系。轮到我描写和美国生活,已经是把自己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份子来描写这个国度。以这种角度来描写经历和生活,我觉得比刚到美国的人的视野深入得多,可靠得多,也具体得多。”

《老史与海》由此诞生。那是在陈九打工的生涯中,让他难以忘怀的一次出海经历。他以这份经历和感受为基础,创作了这部后来获得百花文学奖的小说。陈九认为,中国的文学作品主要分为乡土文学和都市文学两种,其中乡土文学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文化产物。他觉得,在中国的文学种类中,还缺乏海洋符号、蓝色坐标。想要填补这个空白,是他决定写一部海洋文化作品的主要原因,“或许这也是能获得百花奖的原因之一吧”。陈九笑着说,“在大海上生活,那种不顾一切、不能回头的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显著特点。小说里抓龙虾和出海的技术部分都是真实的,在茫茫大海中,两个生命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感觉也是真实的。”

至于文字风格,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的书,陈九读了很多,印象中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后来到了美国,受到了各种英文风格的影响,所以陈九的文字风格变得兼容并蓄。在写作中最重要的,陈九认为莫过于真诚——敢于表达自己,要有“敢于豁出去”的精神,让自己服务于文字,不能被“偶像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业余时间,陈九笔耕不辍。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多年来雷打不动,这是他的日常。继《老史与海》之后,他陆续创作了小说集《纽约有个田翠莲》《挫指柔》;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曼哈顿的中国大咖》《活着,就要热气腾腾》,以及诗集《漂泊有时很美》等。他的作品曾获第14届百花文学奖、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及首届中山文学奖。随着名气越来越响,他还陆续担任了国际笔会成员的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北美华人作家协会创会会长、北美校友会会长。

今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陈九最新中篇小说选《卡达菲魔箱》在国内面市。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亲自为他作序《你不能不读陈九》——“读陈九的小说,我就能感受到他在太平洋两岸穿梭来往,互相观照、互为镜像的这样一个视角,由此他也形成了陈九式的新移民小说,或者叫国际自由人小说。这就是他的小说的奇观性贡献所在。”著名作家夏坚勇评价此书:“津味儿、京腔儿、加之老美的嬉皮士风格混搭在一起,有如牛排红酒,那叫一个爽!”

图说:陈九的业余生活

最珍贵的5年是部队生涯

在美国打拼了30年,陈九说自己主要靠的是信心和意志力,“几乎没有真正害怕过什么事,我总是相信通过持续努力可以战胜任何困难。”记得在俄亥俄州读书的时候,西弗吉尼亚林场要招一批暑假短期伐木工,报酬是5000美元。这对陈九他们这些穷留学生来说太有诱惑力了。但是大家一商量,对林场的环境又觉得很害怕,担心工作太辛苦坚持不下来,或和那里的人相处不好,或遇到狗熊之类的未知风险,最后都放弃了。陈九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应该可以应付那里的各种状况,于是就一个人去了林场,做了一个暑假的伐木工。事实上确实很辛苦,但他没有遇到什么风险,顺利地挣到了钱,还意外地发现了当地人粗犷、朴实、热情的特点,和他们一起伐木、喝酒、聊天……“感觉他们过着一种没有束缚感的生活,对我的触动很深。”

这种信心和意志力其实都源于陈九在国内的部队生涯。15岁,他就当了铁道兵,到上大学之前,有整整5年时间。铁道兵担负着工程建设和保障任务:铁路抢修、抢建、物资输送……每完成一项任务,每战胜一次艰难、客观的自然环境,都会让他的意志力和信心又增加一分。也是在这段当兵的日子里,陈九开始阅读,启蒙青春,学习表达。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阅读,阅读笔记积累了近100本。这5年,是陈九认为出国前最珍贵的5年。“它让我的生命打上了不一样的底色。”

说起笔名,陈九笑着解释,“九”字也有“酒”的意思。因为自己很喜欢喝酒,和朋友畅饮,或独自小酌。陈酿的酒很值钱,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陈酿一样,让人生保值并不断升值。

本文作者 林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物理作文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