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逐字逐句学古文 打好基础很重要:跟我学《精卫填海》

2020-11-19 11:45:01
相关推荐

今天要学习的古文是选自《山海经》的《精卫填海》。

先来看课文。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大声地读出来,注意给不会念的字注上拼音: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总共85个字。

都把文言文称为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下面我们先来简单说说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常见有20个,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但因为它们太虚了,要完全弄懂,是有一定难度的。

比如这个之字,它既可以用作代词,又可以用作动词和助词。

用作代词、指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如“作《师说》以贻之”。“輮使之然也”。“人非生而知之者”。用作指示代词可以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

用作动词: 比如“辍耕之垄上”,这里的之是到、去的意思。用作动词时,“之”后常跟着地点。

用作助词,情况就比较复杂,有时候可翻译为的、有时候可翻译为得、有时候省略不翻,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进行仔细的分析。

① 作为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如课文中“炎帝之少女”。

② 作为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

④ 当主谓短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作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翻译的时候应该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这篇短文第一句发鸠之山中的之,就属于这种情况。

下面我们回到课文,逐字逐句地来学习。

发鸠之山:发鸠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座上的名字,旧说在山西境内。这个之字,在这里是一个助词,没有具体意思。

其上多柘木:柘木就是柘树,是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这里的“其”也是一个文言虚词——代词,指代发鸠山。

有鸟焉:这个焉是于此,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有鸟生活在这里,在发鸠山。

其状如乌,:状,指形状。乌是乌鸦。就是说,它的形状像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是个通假字,同“纹”,花纹。首,指头。

白喙hui:白色的嘴。我们以前学过,喙专指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赤足这个词,要分清它的古义和今义。古义——文中指红色的脚;今义——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名曰“精卫”:名字叫精卫。

其鸣自詨xiao(音同“笑”):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xiào):也是一个通假字,通“叫”,呼叫的意思。很多鸟雀的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其实人们大多根据鸟叫的声音来给它们起名字的。比如它叫起来咕咕咕,人们就叫它咕咕鸟。

是炎帝之少女:是,这。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炎帝我们知道,就是神农氏,相传教人民种植五谷,是神话中的太阳神。少女这个词,也要注意区分它的古义和今义。古义指最小的女儿。今义指少女。

名曰女娃wa:名字叫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i而不返: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故为精卫:故这个字有两种翻译,一种是指死亡,一种是指因果。这里可以理解为死亡:死后化为精卫鸟;也可以理解为所以因果:所以化为精卫鸟。

常衔xian西山之木石,以堙yin(音同“音”)于东海:堙,指填塞。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原文,完整地听一遍译文,一边思考这些句子和词语的翻译方法: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的传说几千年来广为流传,人们同情和钦佩精卫鸟,比如晋代陶渊明有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鸟也成为人们征服自然决心的象征。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按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请同学们把原文和译文写下来,再来完成一个作业:课文中有三个“之”,它们都用作哪类文言虚词?在译文中是如何翻译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作家谷潘教写作

逐字逐句学古文,打好基础很重要:跟我学《螳螂捕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