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姚鼐的《登泰山记》 描述了泰山的苍劲 是艺术极高的优秀散文

2020-11-19 18:25:01
相关推荐

姚鼐是同乡刘大櫆的学生,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和发扬了方苞、刘大櫆的文学理论,成为桐城派的重要领袖之一,是杰出的散文作家。他因室名惜抱轩,故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弦户诵的文章总集。

姚鼐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全集》,是公元1774年冬姚鼐游泰山后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这是一篇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优秀散文,可以说,是达到了莹澄澈、明润无疵的境界的。泰山,被人们称为东岳,是五岳之首,它千崖万壑,雄奇壮丽,历来就是登览的胜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学士频频赞美泰山的景色,为它吟诗、赋辞、著文、作画,反映这自然界蕴藏的美在作者心灵深处唤起的感受,并通过艺术手法的刻画,使泰山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感情。姚鼐的《登泰山记》正是这样。作者以蓬勃饱满的健康情绪生动地描述了泰山嵘苍劲的特色,绘写了登山和观日所目睹的千姿百态的景象,读来令人神往。

泰山

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分为五段,第三段日观峰上观日出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集中笔墨刻画了这个中心形象,围绕这个中心形象的其余几个部分,则是把描写渗透在叙述里,用外围的形象扩大这一中心形象,使它们构成有机的整体。因而文章的组织结构显得主次分明,条理井然。

首段是总说泰山的形势。通过叙述汶水和济水分流的情况,以及作为南北分界的古长城,勾勒出一个泰山的轮廓,将泰山的位置和山川形势清清楚楚地摆在读者的面前。“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句,点明日观峰的位置,强调它是“最高”,这就给作者这次游览的主要对象,也就是本文所写的中心形象,埋下了伏笔,预示下文发展的方向。这句话看起来像是顺便带出来的,其实很有分量,对全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段写登山的经过。除了点明时间、来由和游伴以外,着重写了两点:一是登山的路径,二是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色。这一段所记的内容相当多,但是写得有条不紊,而又极变化之能事。从北京到泰安,只简单地说一下出游的时间和路程,没有多写沿途所见所闻。因为作者是专程去游泰山的,而且是冒着风雪旅行,可见心情的迫切,所以略而不写与泰山关系不大的事。从山麓到山顶,属于登山的范围,就详细地记述了道路的远近、山路的石阶、经由的路线,以及有关的地理知识。对环水、天门等典故的叙述,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有考证的冗繁。登上山顶,凭高俯瞰,呈现在眼底的则是气象万千的景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色彩是那样的鲜明;“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夕阳、城郭、山、水、雾相协调,是那样的爽心悦日令人陶醉。

文章的情节发展到此,就很自然地由远及近,由略而详,逐渐过渡到第三段对日观峰的集中描绘了。日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的,作者必须抓住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所呈现出来的千姿百态,把那丰富多彩的景象再现在读者的面前。对本文来说,作者又必须写出这是在泰山顶上看日出而且是在白雪皑皑的雪景里看日出。笔底没有深厚的功力,是不容易写好的。姚鼐无愧为文章好手。“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都是泰山顶上隆冬季节太阳还没有出来时的特殊景色。

这样写,还对日出的奇景起烘托的作用。对日出时的描写,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不仅把日将出、日方出、日初上的不同姿态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还由于作者观察的细致,说那日出时云彩由一线变成五彩,日上时下边有红光摇摇荡荡地衬托着,这就写出了是在泰山顶上看日出,而不是在别处看日出了。看了日出,紧接着写“回视日观以西峰”,那是另一番景象。

在从东边投射过来的鲜红阳光的照耀下,原来“负雪”的山峰,有的因为受到阳光照射而变成绛紫色,有的因为阳光还没有照到,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晶莹,红白错杂,看起来好像都有点曲背弯腰的样子。这几句描写,还是扣住了日出时的所见所感但和作为时令的雪又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总之,这一段描写,用墨虽然不多,却是意境深远,有沉着厚实的内涵,反复诵读,就会被它引入一种神往的境界。第四段写坐落在日观亭附近的建筑物和作者下山时的路上所见的古迹,第五段综合叙述泰山的自然景物。这些建筑、石刻和自然景物,也是游历中想看而又必然会看到的,所以也要说一说。最后上一句“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和前文相呼应,用来结束全篇,不但显得文章的结构谨严,而且使通篇脉络贯穿,给人以神完气固的感觉。

本文以短句为主,也适当地用了一些长句,还夹用了一些表示语气的虚词,使人感到既质朴又灵活,兼有简洁和爽朗的韵味。作者文笔精炼,用语贴切更添文章的光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一长段复杂的旅途生活,真是惜墨如金而“自”“乘”“历”“穿”“越”“至于”等字的运用,又生动具体地表达出这一行程的经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登泰山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轨迹作文 捉龙虾的作文 阅读800字作文 小燕子的作文 菊花小学生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抒情 朱家角游记作文 你温暖了我作文600字 春游二年级作文200字 100米作文 一次惨痛的教训作文 弘扬爱国精神的作文 善良的魅力作文800字 第一次的作文开头 写一篇有关植物的作文 爬山作文600字 三年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写感恩的作文 我的家乡宣化作文 平等作文600字 平行作文 三年级作文上学的路上 作文回忆往事600字 做书签的作文 总分总写景作文 描写竹林的作文 初中同学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书 除草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