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王蛟:他带领学军中学在全省崛起!

2020-11-19 18:50:01
相关推荐

杭州学军中学已经走过六十三个春秋。她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不忘初心,茁壮成长;她崛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高考恢复之年,全省夺冠,创造奇迹。那一代杰出领导和优秀教师,抱着为国家培育英才、为民族传承文化的坚定信念,艰苦卓绝,砥砺前行,为学军中学教育事业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学军中学西溪校区、紫金港校区、海创园学校官方微信向读者推介一系列名校长和名师,如王蛟校长、林鹤年副校长、吴亚南副校长、徐竞心老师、周兰娟老师等,以示尊敬前辈,嘉惠后学,彰显学校文化底蕴。

在我校离退休教师和校友圈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经常被大家所挂念。他就是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后来担任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的王蛟。

从1965年夏至1982年春,王蛟同志一直在我校工作,并长期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他带领全校师生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使杭州学军中学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省教育界迅速崛起,并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小编曾多次遇到王蛟老校长,聆听他对教育管理的真知灼见,也通过与我校离退休教师座谈,从侧面了解老校长高尚的品德修养与杰出的管理才能。有感于他宽厚博大的长者风度,笔者记下他在我校工作期间的感人事迹,以此感谢以王蛟校长为代表的老领导、老教师对我校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

一、“大改”试点,结缘附中

追溯1965年王蛟来杭大附中工作的缘起,一定要提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的“大改试点”。所谓“大改”,就是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计划都改,为的是落实毛主席1964年春节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

1965年5月,教育部党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戴伯韬来浙江物色“大改”试点学校,浙江省教育厅安排王蛟全程陪同。当时,杭州大学(1998年改名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领导积极支持,认为杭大附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整齐,有一批骨干教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校是普通中学,学生没有经过选拔,有代表性,比较适合搞“大改”试点。经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大学党委反复酝酿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杭大附中在1965年下半年正式成为全国18所“大改”试点学校之一,从新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试行新的教学计划,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用教材。

省教育厅派出由副厅长宏流担任组长的工作组到我校,王蛟主持工作组的日常工作。此时,我校领导班子有了重大调整:原党支部书记调离,由王蛟担任我校党支部副书记并主持工作,省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钟受铭担任我校副校长,与俞芳副校长分担学校各项行政工作。由于杭州大学党委没有任命正校长,32岁的王蛟副书记实际上成为我校的“一把手”。

△王蛟副书记(左五)“文革”时期参加活动

据语文组退休教师黄洵燕老师回忆,当时我校高中部取消班主任,两个班级安排一个政治指导员:高一是程正洛老师,高二是刘国钧老师。我校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安排高一学生学农,到留下附近东木坞大队实践一个月,而高二学生是学工。

1966届校友汪祥辉回忆说:“王蛟副书记锐意改革。他到校时,我们正值高二。当时杭大附中是全国18所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他抓教材改革,比如我们用的数学教材就删除很多繁复的东西,增加应用的内容,如统计学,同时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满堂灌的情况,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平易近人,深入学生教师中。虽然没教过我们班的课,但我班大部分同学的姓名他都能叫出。在教改中,他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作用,让他们挑大梁成为教学改革的栋梁,如陈士良、吴亚南等老师。”

正当王蛟副书记满怀热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学校工作并进行“大改”实验的时候,“文革”在1966年6月初降临。不久,杭大附中刚开始的“大改”实验停止了。

△《杭州游览图》局部(1976年6月第1版)

1968年11月,杭大附中建立革命委员会,学校划归杭州市教育局管辖,校名按照所在的学军路(文三路在1966年改名为“学军路”),改名为“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和“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也先后进驻杭大附中。

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970年10月,我校党支部重建,上级派刘志浩担任书记、学军中学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主任。同月,军宣队指导员担任我校党支部副书记。同时,在靠边四年后,王蛟重新进入我校领导班子,当时只担任学军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分管教育业务工作。

俞芳老师

1973年3月,俞芳担任我校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退休);5月,王蛟恢复了我校党支部副书记职务。

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王蛟副书记主要是分管教学工作和外事工作。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王蛟副书记表现出极大的胆识和出色的平衡艺术。当时,全国上下都是政治第一、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他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他努力争取工宣队、军宣队和革委会其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具体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安排好学文、学工、学农、学军的时间,开齐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农业、卫生、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处理好学文与学工、学农、学军的关系,突出一个“学”字,不单纯地把学生当劳动力使用,不把学工、学农、学军简单地当作改造世界观的手段;

三、要求教师上好每一堂课,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只要事先打招呼,就可以随时听相关教师的课,让教研活动活跃起来。在抓教学业务犹如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被批判的时代,王蛟副书记的这些举措是极富有勇气,也是颇有智慧的。

△《汉语常用字典》和后记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语文,他发动我校语文教研组老师编纂《汉语常用字典》,1973年经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审后向全国发行,第一次印刷就达到50万册。我校语文组退休老教师鲍宁老师在《不该遗忘的一页——记一本字典的诞生》中,回忆了她与同事黄洵燕、邱志权老师以及历史组老师林正秋老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等人精心编写这本《汉语常用字典》的来龙去脉,并动情地说:“举全校之力编出一本字典,这似乎是非份之想,但我们这么去做了,而且还做出了点样子。秘籍何在?‘合力’。是的,是团结一心、忘我奋进的合力。”

△我校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农、合唱活动

在各方面条件极端困难的那个年代,王蛟副书记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决心建立校办工厂,开辟校办农场,使学生在校园里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据黄洵燕老师回忆,开辟校办农场是在1975年,他负责当时农场的管理。农场环绕办公楼、教学楼、体操房、食堂,分布在校园的东西南北。当时,学生在农场里学开拖拉机,学插秧,学割稻,种玉米,种棉花,种番薯,养兔,养猪,还学环保和生物治虫等。

王蛟在总结那时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时说:“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的学文、学工、学农、学军都比较像样。”当时,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学军中学的教育工作,并向全省推广。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写作组还派人来我校了解“教育革命”的情况,之后专门撰文向全省做了介绍。此后,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前来我校参观并听课,当时王蛟同志都热情接待,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领导所交托的任务。1973年4月,国务院科教组在上海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华东地区预备会,杭州学军中学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中学代表参会,王蛟同志受学校重托出席,并在预备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尼克松总统由周总理陪同游览西湖

在分管我校外事工作方面,他遇到了二十世纪国际外交史上一个最重大的事件: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被称为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杭州是其中一站。当时,为了应对尼克松来杭时可能提出参观学校的要求,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极为重视,准备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杭州学军中学就是被选中的中学。接到任务后,王蛟同志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准备。

1972年2月26日,尼克松总统一行抵达杭州。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代表美方与中方确定《中美联合公报》文本,因为时间表排得满满,实在没时间来杭州学军中学参观。但是,杭州学军中学从此成为浙江省、杭州市当时唯一对外开放的中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外宾参观我校

当时,王蛟同志发动和依靠全校师生,把外事工作做得很有特色。在接待外宾时,我校师生热情友好、遵守纪律、落落大方,能实事求是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为外宾表演健康活泼、富有民族风情的文艺节目。我校有很多颇具中国特色的校园建筑,外宾参观后反映很好。省外事办对我校外事工作的评价也很高。当时,来访人数非常多,平均每年都要接待十批以上约上千名客人。这样,我校就成为当时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接待外宾最多的学校。

回顾过去的外事工作,他幽默地说:“外宾每次来访,都由我介绍情况和回答提问,我也成了半个外事工作干部。”

三、恢复高考,我校崛起

粉碎“四人帮”后,“文革”终于结束。1977年6月,我校党支部书记刘志浩调任杭州市教育局领导。王蛟同志开始全面主持我校工作。

△王蛟老校长阅读自己写的回忆录《思源》

他在《思源——给孩子们的回忆录》一书中回望自己失去的十年岁月:“一个新中国成立时只有14岁半的少年,没有任何政治历史问题,到杭大附中(学军中学)前半年按毛主席指示搞教育改革,结果要经过三年才重新担任领导职务;再经过七年,也就是十年半后才恢复原来的领导工作……但是我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1966届校友尹俊骅说:“他是带着为了追回失去的十年的信念努力工作的,不论在学军中学还是后来到杭州市教育局,都作为一个教育战线的老兵在推动教育改革,特别对学军中学倾注了很大的精力。”

△《人民日报》刊发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消息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标志中央决定正式恢复高考。当时,我校1977届10个班500余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有一小部分下乡在农村劳动,大部分则赋闲在家。听到恢复高考喜讯的那一刻,他们很兴奋,之后很焦虑,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完整的一套高中课本,不知道如何备考。

1976届校友申屠为民说,那时王蛟副书记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寻找失散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动员他们回校准备高考。他在不同的场合给学生鼓劲,也做好家长的工作,鼓励学生积极迎考。

在他的领导下,在集中备考的日子里,我校全体教职工夜以继日、团结一心,帮助这些重新回到课堂的学生,给他们以力量和信心。

△我校七六届高二(5)班学生毕业合影

△我校七六届高二(6)班学生毕业合影

1977年底,浙江省举行在1965年后的首次高考。结果,杭州学军中学成绩突出,考生上线率、高分率均居全省第一。全省教育界为之轰动,杭州学军中学开始作为名校在省内崛起。

1978年,喜事连连,佳讯频传。

△1978年,王蛟校长在我校东楼前

这年1月,王蛟副书记被杭州市教育局正式任命为杭州学军中学校长。

△我校作为重点中学在1978年招生的准考证

这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确定杭州学军中学等14所领导班子较强、师资队伍较齐、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较高的中学为省办重点中学。当年秋季,杭州市教育局允许我校作为重点中学首次面向全市公开招两个班的高中择优生。

老校长说,当时他进一步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好择优录取关,严格按照考生的高中升学统考成绩录取;二是进一步开展以熟悉大纲、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派遣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全省的高考阅卷和高考复习用书编写,以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并选派一批骨干教师担任杭州市各学科教研大组的领导工作;三是动员组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高师函授和业余进修班,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这样做的结果,使我校连续几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均居于全省前茅,其中以1980年最为突出。

尹国峰、陈健校友在《群星班回忆》一文中记载他们这届学生在1980年高考所创造的记录:470分以上全省有3名,他们班就有2位,其中尹国峰同学是浙江省理科状元;450分以上全省55名,他们班有12名;全班36名同学考上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上一医、北航、国防科大等全国重点大学。那年,我校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尹国峰、陈健校友说:“这与母校特别优秀的教学系统是分不开的。在这个优秀的系统中,首先有杰出的领导集体。校长王蛟老师是日后的市教育局局长,他的领导才能卓越。王蛟担任校长期间,仍然教政治课,这使得他对老师、同学以至整个学校的了解非常细致到位。”

△我校获浙大首届中学竺可桢教书育人奖

直到1982年,学军中学高考上线率仍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在我校五十年校庆时,王蛟老校长在《峥嵘岁月》一文中做了这样的总结:“第一,当时学军中学的教师,大都是1958年至1965年杭州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当时他们已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正处于执教的黄金时期。后面补充进来的新教师,多数也比较好。第二,对外开放后,外国人不断来校参观,爱国情、荣誉感、责任心,使学校领导对教育工作始终抓得很紧,使老师们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遵纪守法,尊师爱校,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良好的教学秩序也为学生学业的长进提供了条件。”

《作文通讯》(1980年第一期)

所以,高考恢复后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学军中学作为浙江省名校迅速崛起,声名远扬。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我校与全国十二所重点中学联合创办《作文通讯》杂志,通过新蕾出版社在1980年2月向全国发行;同时,又与全国十二所重点中学和《历史教学》杂志联合创办《历史学习》杂志,也在全国发行。这样,学军中学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成为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

四、一心为公,艰苦奋斗

1982年2月,王蛟校长调任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市教育局局长王蛟(右三)陪同岐阜市教育长(左三)在1988年参观我校

次年8月,他担任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1991年5月,他升任杭州市教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在市教育局、市教委的领导岗位上,他为杭州市完成了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调整好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这四大任务,同时大力发展了职业高中、幼儿教育、特殊教育。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笔。

△1995年2月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王蛟

赴京向国家教委汇报工作

他还担任杭州市第六届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副主任等职。1995年2月,他卸下党政领导职务。1997年8月,在杭州市政协换届后退休。

△王蛟老校长于2011年在家中

阅览杭州市关工委简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他应杭州市教育局邀请,继续担任主编,不顾自己高度近视的一眼和近乎失明的另一眼,继续工作了十八年,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应浙江省教委邀请,主编全省初中学生使用的社会学科教材。这套教材共六册,87万字,先后修改了13次,一直使用到2006年6月。

△王蛟老校长主编的《杭州教育志》

二是应杭州市教委(教育局)邀请,继续主编1949年至2005年的《杭州教育志》,共两册,165万字,一直编到2012年10月。加上先编的《杭州教育志》(1029—1949),全书共240万字。

三是应杭州市教育局邀请,在2002年1月至2015年6月,先后任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问,还被评为全国、省教育系统和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个人。

王蛟同志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深受我校师生们的称赞。

他在我校工作十八年,其中十四年是独自住在学校里的。他先是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并能听到他们对教育“大改”的真实反映,一进校就与高一年级住校生沈寿山等同学同住一室。后来,他又与单身在杭的教师同住集体宿舍,力求融入学校大家庭。他一方面因为潜心工作,另一方面因为他夫人在萧山城厢镇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还带着老母亲和三个子女,由于多种因素,她无法调来杭州工作,夫妻不能团聚。当时,交通不便,虽然离家不过四五十里,但是隔着钱塘江,他就很少回家。直到1978年8月,他夫人才调到杭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工作,终于阖家团圆。

△我校离退休老教师接受采访

我校离退休老教师吴亚南、程正洛、黄洵燕、鲍宁、周兰娟、吕子里、魏张荣、王川玲等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表示王蛟老校长品格高尚,热爱学校,待人诚恳,不谋私利,深得同事信任和学生热爱。

01

他对学生平易近人,关怀备至

1966届戚缦如校友说:“在高中期间,我认为他平易近人,关心学生,关心学校。”同届校友朱小音也说:“他有涵养,有韬略,不卑不亢,谦虚自律,平易近人,注重调查研究,踏实求真,有求新的教育理念,善于集思广益。”

1981届校友、我校化学教研组退休教师朱燕老师说,在母校学习期间让她印象最深、终身受益的一件事是:在一次期末考试后的年级大会上,王蛟校长模仿小熊反复掰玉米棒子夹在腋下的动作,一抬胳膊,先前那个掉下,如此下去,最后还是一个,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学习不能像小熊那样,不能边学边忘,要及时复习,讲究方法,踏踏实实。

1981届校友、我校技术教研组退休教师余克川老师回忆,她考进学军中学后,考试再也没能名列前茅,数学和物理虽然不错,但也没有在初中时那样突出,内心一直很焦虑,总觉得抬不起头。有一次物理竞赛她考了85分,听说平时很好的同学考了及格,而大部分人都不及格,这时她在路上遇到王蛟校长,他夸她物理学得真好,让她羞得说不出话来。当时,她真的没想到校长能认识她这样的普通学生,还这样肯定她。所以,这件事成了老校长给余老师终生最美好的记忆。

02

他对同事热情鼓励,充满信任

1966届校友、我校数学组退休教师王川玲老师说,自己在1968年下农村插队落户,由于那时大学生断层,缺少教师,她1975年回杭后,俞芳副校长让她回学军中学代课。俞芳副校长、王蛟副书记安排她担任高一(5)班班主任并教高一(4)、(5)班数学,鼓励她跟着黄正言、何永培等老教师好好学,相信她一定能带好这个班并教好两个班级的数学。这种信任鼓励她战胜种种困难,取得了学生、家长好评。后来她说:“我深深感到王蛟校长的信任是调动我校老师积极性的动力。”

我校语文组退休教师金新老师说,他1977年进校工作,不久学校让他上一堂公开课。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撇开语文书与教学参考书,在公开课前一天选用《人民日报》当天刊登的顾寄南的散文《黄桥烧饼》,受到当时省编语文教材主编之一的邵全声老师的肯定,也受到王蛟校长的表扬。他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老校长的原话:“一个刚毕业的年轻语文教师能有这样的语文素质,能这样上课,屈指可数!”这对一个初出茅庐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王蛟老校长夫妇于1998年8月在平湖秋月合影

王蛟老校长工作几十年,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与他的妻子是共和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好见证者、亲历者和助推者。正如其长子王宏先生所言:“他们从最基层走来,教坛耕耘一辈子,奋斗的经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我们后辈铭记。”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王蛟老校长表示他衷心的祝福:祝愿学军中学教育集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越办越好!

△王蛟老校长参加我校50周年校庆典礼活动

△王蛟老校长(左一)参加我校60周年校庆典礼

我校向以王蛟老校长为代表的老前辈、老领导致敬!感谢他们为杭州学军中学成为省市示范、全国名校所做的卓越贡献!

衷心祝愿王蛟老校长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来源:杭州学军中学 组稿:周仁爱 照片:王蛟老校长 翻拍:陈迈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0-23 17:37爱一个人好累[上海市网友]IP:3406516920
    学军中学成功离不开王蛟老校长英明领导他是学校崛起关键人物!
    顶1踩0
  2. 2020-07-27 10:43注:请叫我三好先生[四川省网友]IP:3407239051
    王蛟老校长真是不愧为学军中学领军人物他领导让学校在全省脱颖出!
    顶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严格要求自己 作文 赞扬中国的作文 描写晚秋的作文 朋友的事作文 怎么教孩子写作文 职业选择作文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作文 渴望为题的作文600字 打女朋友的屁股作文 关于鸟类的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大全 雨的作文开头 我最好的朋友300字作文 初中优秀叙事作文 人与自然800字作文 作文美丽的校园四年级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提纲 今天真冷啊 作文 我的班主任英语作文 作文乐在其中600字 英语口头作文 种土豆的作文 高二开学作文800字 二年级关于植物的作文 love作文 从今天开始作文600字 暑假记事英语作文 关于端午的作文开头 成人大专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