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别再为写文章发愁了 看看大文豪苏东坡的经验之谈

2020-11-19 20:55:01
相关推荐

1

要谈大文豪苏东坡写文章的经验,我们得先谈谈他的读书方法,即:“八面受敌”法。

所谓“八面受敌”法,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作了详细介绍:“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也就是说想读通一本书特别是经典,当熟读几遍,书的内容丰富多面,而人的精力有限,这就需要人专注,每一次研读,可以从从不同的需要或不同的角度,步步深入,这样书就越读越“厚”了。

苏轼在谈到他读《汉书》经验时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种“一意孤行”,很容易“各有其得”。“八面受敌”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精读法,可不是什么浮光掠影式泛览或者走马观花式涉猎能比的。清末学者李慈铭称之为:“诚读书之良法也。”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中称赞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可见,即便是按照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八面受敌”法也是一种极具借鉴意义的读书方法。而苏轼通过这一方法,造就了脑海里满满的一堆材料,一堆所得。

因此,肚里有货也是很方便写文章的。

2

苏轼在给侄子《与侄书》中谈到作文之密时说道:“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初期作文就不要追求什么平淡了,就像钱锺书在《宋诗选注》里评价梅尧臣的诗是淡而无味!没什么突出特点。清代袁枚也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写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年轻人作文,就得要充分展示才情和气度,辞采和声势并重,焕发出绚烂的美感。

如同人生,没有经历过巅峰的平平淡淡,不是平淡,而是平庸!

看看苏轼早期为应举做的文章,如《进论》和《进策》,翻空出奇,波澜横生,横说竖说,层见叠出。实在是初学文时的榜样。

3

《容斋随笔》里记载,东坡教诲葛延之作文之要时说:

“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关于“意”,我的理解就是见识、观点。那么,见识怎么来,从读书中来,从生活体验中来,从人际交流中来。苏轼一生博闻强记,政治上大起大落,生活中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朋友遍天下,出入儒佛道,这样丰富的人生阅历,可谓是历过千帆阅尽沧桑,因此,写起文章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苏轼主张先立其意,胸有成竹,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经验之谈。

4

那么,一篇好文章怎么来判断呢,简单来说,那就是:有料、有趣、有识。至于说“文以载道”,那是最高标准。例如《教战守策》有料,《黠鼠赋》有趣,《留侯论》有识。

好文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养和勤奋浇灌出来的。

对比一下苏轼早期和中晚期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早期尚有一定的套路,到了中晚期,简直触处生春,行云流水,真真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