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背影下朱自清与父亲的爱恨纠葛

2020-11-19 22:50:01
相关推荐

朱自清的那篇《背影》,感动了无数人。

这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去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替他买橘子的情形(这个梗都被你们玩坏了)。

这篇文章,引得无数人飙泪。一些与父亲有隔阂和间隙的朋友,更是羡慕朱自清有那样一个好父亲。

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朱自清与他的父亲也曾有过厮杀以及和解,《背影》正是两父子的和解之作。

朱自清在《背影》那篇文中写“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从这句话看,朱自清家中的光景以前是好过的。

朱自清的父亲,名为朱鸿钧,是绍兴人。

1901年,朱自清三岁候,朱鸿钧任职扬州府江都县绍伯镇,算是个小官员。两年后,全家都迁至扬州。

朱自清

从此,一家人在扬州定居下来,因此,朱自清也常自号“扬州人”。

少年时代,朱自清接受过好的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更多是中式的。

朱自清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朱自清送到秀才或举人那学习古文和诗词。

每天放学回来,父亲总要过目朱自清的作文。

看到先生给予好评,就点头称好,欣然喝酒;看到文章所评不好、字句被删太多,就训斥儿子,甚至一把火把朱自清的作业烧掉。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的确很爱儿子的,但他有很浓中的封建家长制作风,并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不知道家庭内民主为何物。

朱自清才14岁时,父亲就给他定了亲,对方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独生女武钟谦,与朱自清同庚。

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取了大学。这一年,他遵父母之命,娶妻子武钟谦。

那场婚礼很体面,但其实,朱家的境况已大不如前。为办这场婚礼,家中已竭尽全力。

随后,朱自清告别家人,北上求学。结果,在这过后不久,父亲便丢了官。

在《背影》那篇散文里,朱自清写父亲给他买橘子,就是发生在这时。

那时,朱自清在外求学,武钟谦则在家侍奉一家老小。

在《背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很爱儿子、会为儿女着想的父亲,但这个父亲对儿媳妇的态度却不是很好。而且,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也显得很武断。

朱家当时的境况不大好,开始以典当度日,家中乐融融的气氛也不见了。

武钟谦本是娘家掌上明珠,非常爱笑,但是,朱自清父亲丢官以后脾气暴躁,常为小事对她恶语相向,甚至她偶尔笑笑,也会召至无端的白眼和没来由的冷嘲热讽。

婆婆直接把她看成“扫把星”,仿佛是她把败落的晦气带进门,她只管低头忍着。

这使武钟谦越来越不敢笑,性格逐渐变得忧郁,经常掩门垂泪,独自忍受。

我们看《背影》的时候,定然想不到那个老父亲,也有这样的一面。

(二)

1920年,朱自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从北大提前毕业,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教习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母校扬州八中任职。

朱自清终于有了薪水,可以分担家里一点点经济压力了。

可就在这时,他和父亲有了矛盾。

他父亲凭着自己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朱自清的薪水送到了家,这着实让朱自清生了很大的气。

因为当时的朱自清,已经接受西式教育,对封建家长制作风非常不满。

他不是不肯补贴家用,只是不喜欢自己都成家立业了,而在经济上依然要受父亲的管制。

可父亲并不理解他,甚至觉得有点委屈:我辛辛苦苦把儿子抚养长大,可他现在翅膀硬了,读了几年书回来后连孝心都没了?

两父子杠上了。最终结果是,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肯让步。

在父亲执意要领走他下一个月薪水后,朱自清愤然辞了职。

结果,遭殃的是武钟谦,她被赶回了娘家。

可她的娘家是怎样的境况呢?她很早就没了母亲,父亲又另娶了一个女人。

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嫁出去后,便是泼出去的水。婚后带着孩子回娘家,遭受冷嘲热讽是必然的,可她只能在继母的冷脸冷眼下带着儿女住下去。

直到三个月后,朱自清找到工作后,将她和孩子们接去杭州。

脱离了父母的管制,这个小家庭终于有了点像样的样子。

武钟谦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一刻也闲不下来,就是在坐“月子”的时候,她也只是歇个四五天就起来干活了。

这时候,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仍然很僵,他也尝试过和解。

比如,1922年的暑假,他携妻儿回过一趟扬州,可父亲先不许他进门,后在众人劝解下,他进家了,父亲又始终不肯理睬。于是几天后,他悻悻离去。

1923年暑假,他又回去过,但他和父亲的矛盾并没有缓解。

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所以不肯认错。父亲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错,何况他是老子,怎么能跟儿子认错。

在《毁灭》那篇文章里,他称这是“骨肉间的仇恨”。

大概是因为没避孕吧,朱自清和武钟谦又陆续添了几名子女,家里经济变得很紧张。朱自清有时候脾气会很坏,无来由地对武钟谦发脾气。

可不管他怎么对她,她都隐忍不发,甚至连怨言都没有。

1924年的某天,朱自清看到妻子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忽然对她万分歉疚。

于是,他提笔写了篇《笑的历史》,写了一个可怜的少奶奶的苦,说她到了婆家以后连笑都不敢笑。

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发表,让朱自清和父亲的矛盾更加激化。

在我们看来,或者在朱自清本人看来,他只是单纯想表达对妻子的同情与理解,而他的父亲却觉得他“家丑外扬”,在当众打他的脸。

于是,双方进入了“冷战”,朱自清也几年不回家了。

(三)

朱自清与父亲开始和解,是几年后的事情。

那时,父亲开始老了,而朱自清也是几个孩子的爹。

晚年父亲表面上对朱自清很冷漠,实际上却一直挂念他,只是因为要摆老子的架子,他拉不下这脸跟儿子示好。

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接到父亲的信。

父亲在信中说自己身体不行了,“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一收到这信,就绷不住了。

他回忆起以前与父亲离别时的情景,写出了《背影》这篇散文,并发表在了报纸上,随后又收录进了自己的散文集。

当朱自清弟弟朱国华把《背影》散文集拿给他的父亲看时,老人家已经行动不便了。

他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这篇散文,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让两父子冰释前嫌。

如果我们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大概便不会理解朱自清为什么会在《背影》里说“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着我儿子。”

是啊,什么自由、民主、独立,都是太过高大上、理想化的东西。人活一世,跟家人有观念上的冲突、价值观上的分歧,跟老人、孩子有代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最终,我们只要一想起那个人是我的亲人,那个人对我有过恩,那个人还惦记着我,都能泪流满面。

是的,感情比懂得更重要。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指导婆媳关系、岳婿关系。

为什么同样的话,自己的父母说出来,我们坦然受之,而公婆、岳父母说出来,我们就觉得很难接受?

说到底,还不是因感情不够。

所以,比起价值观上求同,婆媳、岳婿先建立感情更加重要。

除那些忘恩负义之徒,大多数人都不是铁石心肠。别人给自己的善意和温暖,都会记在心里的。

婚礼上,婆婆送给儿媳的那串首饰,儿媳铭记于心;平常日子里,儿媳端给公婆的那碗热粥,也能让公婆感到过一丝温暖。

岳父母生病时,女婿第一时间赶到,把老人送去医院,老人会记得;女婿刚出门就下雨,岳父母赶下楼去送给他把伞,女婿会感动……

所有的感情,都是在这样细节里建立起来的。只要这样暖心细节够多,那么,日后,即使在价值观上有冲突,双方也会有和解的基础。

如若没有这基础,上来就要求对方承担义务,那么,这种关系离玩完也估计不远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学习在路上作文 生命诚可贵作文800字 初一英语作文80词 别作文 坚持不懈作文 写人写事作文600字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 反思作文500 六年级作文第一次 少年中国作文 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难忘的作文400字 暑假旅游作文400字 夏夜交响曲作文 人生如梦作文 有趣的游戏作文 小人物作文素材 作文快乐中秋 作文纸条素材 写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以不可怕为话题的作文 珍惜现在作文 万物贵其真作文 美德作文开头 校服英语作文 出去玩作文 走进初三作文400字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