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青年作家 汝颖文化馆第二期高研班讲师湘诺:生活是写作的药方!

2020-11-19 22:55:01
相关推荐

各位文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汝颖文化馆遇见。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分享的是《生活是写作的药方》。

聊到这个话题,我便想起很多关于文学和生活的东西,其实,文学是可以照亮生活的,写作事实上是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好的文学可以给人以抚慰,可以让灵魂得以安放。作家应该懂得世道人心,好的文学作品就应该写出生活的滋味,写入人心。

作家彭学明所写的《娘》,里面他这样写道:“月光醒了,可以再回到天空;鸟儿累了,可以再回到森林;儿女没有娘了,就再也无处安身……我把娘弄丢了。我无家可归了。我再也看不到娘天天站在阳台上目送我远去、等着我回来了……”这段文字,是中国青年作家报对彭学明访谈中,彭老师对此作了朗读。

2000年,彭学明的母亲与世长辞。历经十余年的疼痛和思念,他的长篇散文《娘》问世。《娘》这部作品真实记录了一位湘西女性以血泪和生命抚养孩子、保卫孩子,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感人经历,书写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深刻反思了一个儿子从幼时不理解母亲而叛逆,到长大后以自以为是的爱和孝一次次忽略母亲、伤害母亲的心路历程。

“我希望用自己半生惨痛经验凝结成的作品,抚慰、照亮千千万万像我一样与母亲有过隔阂的读者的心。”谈起创作初衷,彭学明老师说,多年来他在回忆与母亲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时,发现自己无意中做了许多伤害母亲的事情。“娘在世的时候,我没有理解、关怀过她的精神世界,常常以自以为是的爱和孝去绑架她。我总认为娘多管闲事,什么也不懂,却根本没有想过,她的一言一行其实就是无声的教材和榜样。”母爱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他想通过写自己的母亲,写自己对母亲的亏欠,唤醒同自己一样不理解自己父母的人。“孝顺孝顺,以孝为大,以顺为先,先顺后孝,边顺边孝,有顺才有孝。孝是根本,顺是方式。当下时代,弄丢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代人。我要用我的文字把母爱永远留住,把我的椎心泣血的忏悔说与世人。愿以我的教训唤醒大家,以我为戒。希望全天下的娘都能得到儿女的孝顺。一个彭学明把娘弄丢了,希望天下儿女都把娘留住了。”

是的,彭学明从自身经历分析说,长篇散文《娘》自发表至今,在全国产生了持久影响,成为感动人心的亲情和道德教育读本,被读者誉为“中国版的高尔基《母亲》和卢梭《忏悔录》”。彭学明认为,《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影响,是因为他所书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产生力量,真诚产生高贵,真实产生伟大。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烟火味、世俗味、人情味。烟火味和世俗味接地气,可以反映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味是深入人心的,用来揭示生活的真谛,给予读者生活的启迪。写出这些‘味道’,作品就有了温度,就能够打动人心。”

所以,我们说生活是写作的药方。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在生活中去创作时,应该认真思考文学如何来源于生活,怎样才能高于生活。创作中应该学会对生活进行过滤和提纯。对此,我个人是这样看的:创作是一个烹饪的过程,生活是原材料,原材料的加工要去粗取精,才能烹饪出一道美味。而作品是容器,不能装得太满,也不能空空如也,留有余地和空间,才恰到好处。

在文学创中,作者要有定位生活坐标的定力,要深入地域的根,对于文学的地理坐标,要有坚定不移的方向。我们要去真情产生力量,真诚产生高贵,真实产生伟大。一些作家把最真实的生活描写成了最假的生活,相反,优秀的作家总是能把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表达成最真实的生活。

当我们厘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时,我们也就逐渐明白:生活是开启文学创作的钥匙。当我们再去深入思考,我们在创作中,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从而在生命的历程里把“绿色”成长好,进一步传达和再现生活的能力。

熟悉的生活与不熟悉的生活,我们要善于去组装,而不是简单复制生活。把共性的生活个性化,把个性的生活经验化,把共性的生活化成个人的生活乃至精神经验。“优秀的作家把司空见惯的生活新鲜化、陌生化,让读者读出曾经拥有但没有发现的生活。

文学作品应该是立体的事物,不是单单的平面,否则如何去精彩纷呈呢?所谓的“立体”,应该从人间烟火、人间世俗、人与人的人情世故去看待。人间烟火和人间世俗味,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世故的人情是入人心的东西,它是揭示生活的真谛,如果创作中有它,就会给予读者生活的启迪,从而创作就有了温度,就能够打动人心。

其实,我们面对生活,有时候,人生就好似做加法: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亲情的浸润;有时候,我们得做减法: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环境的纷扰。正所谓,加是一种成长,减是一种成熟。如果我们的写作中,也如此,那我们或许是成功的,毕竟生活也是如此啊。

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得。坚持做对的事情,就是值得。不辜负岁月,不辜负梦想,就是生活最美的样子。北大才女陈更曾说过:“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全力以赴,即使输了,也要比从前更强,我一直都在与自己比,我要把最美好的自己,留在这终于相逢的决赛赛场。” 写作,也应该这样,去生活,会生活,写生活,把自己坚韧起来,用执着给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之高在于它有日月星辰,地之厚在于它能藏污纳垢,在天与地之间,充满着诸神、草木、动物,人也在其之中。这是老生常谈的话吧,但在这些年里,我才体会到了它对我的重要。

当每天的新闻包围着我们,国际的国内的,太多的冲突和动荡,太多的病疫和灾难,刺激着、威逼着,使得紧张而惶恐,面对着写作,茫然、挣扎,甚至常常怀疑写作的意义。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份真。

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人类是出现了困境。如果说战争、动乱、猜忌、威胁,都是因经济衰退、环境污染、能源匮乏、价值观混乱造成的,而究其根本,文化的认同和对抗仍是主要的原因。

作家,从来都有它传统的文人精神,这就是天下意识,担当意识。古时的张载有一段话对后世影响深远,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我个人而言,我想,我虽能关注、观察身处的这个社会,但我不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我开不了药方,我难以成为英雄,我也写不出史诗,我仅能尽力地以史的笔法去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自然地使他们在庸常而烦恼的生活中生出梦想的翅膀。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魏晋,那个魏晋洋溢着智慧,充满着哲学思辨和美学思维,其文学、绘画、书法、音乐在精神层次上张扬着生命意识。但是,魏晋却是一个政治高压的社会,一个处于内乱外患,王朝更替转换瞬息万变的社会。

文学艺术它应乎天而时行,但不是应声虫,它如燃起的柴火升腾光焰,而不是仅冒黑烟,它文明而刚健,茁壮生长,使社会元亨,同时自身也元亨。中国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份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应会提供一份中国文学的经验。

以文学的、艺术的形式去表达这个时代,在表达中完美文学艺术在这个时代的坚挺和伟大,是我们的良知和责任,很多东西,我们得从生命中去,从生活中来,这样我们就会避免被娱乐和消费所侵蚀、边缘化。

比如,从前读辛弃疾,喜欢他的《水龙吟》,毕竟游子的伤感、志士的失落和英雄的叹息,最能打动阅读者。无论是“把吴钩看了”的豪情,还是“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柔情,都是属于英雄的。我偏爱英雄。所以一直不太喜欢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隐藏着的忧思、叹息、疲惫、年迈,总让人沮丧,尤其是读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忍不住想象辛弃疾老态龙钟,与英雄似乎不搭边了。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已经66岁,当得上一个“老”字,但他的豪情是否已经熄灭了呢?

叶嘉莹先生说辛弃疾的词,“每一个典故都是带着他的生命和感情”,所以想要读懂一个老去的英雄,或许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刘裕、刘义隆和拓跋焘。66岁的他,究竟在渴望什么、关心什么、担忧什么呢?辛弃疾年老多病,从最喜爱的带湖新居(已被焚毁)迁居到了瓢泉,被韩侂胄又闹哄哄地请回去,但他对朝廷大张旗鼓地征兵备战产生了怀疑。

在任镇江知府时,他一面招募新兵,一面培养间谍队伍打探金国虚实,知道金人有几支主力军队仍具备较高的战斗力。当看到南方的士卒没有经历过战争,连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也寥寥无几、将才匮乏得超出想象时,他不得不在北固亭怀想智勇双全的孙权和刘裕。写完此词后,他还意犹未尽,当即写了另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辛弃疾是多么渴求将才,已经迫不及待地疾呼了。辛弃疾做过最坏的推测,草草收场后,国破家亡,百姓连宋王朝也不记得了。毕竟在乱世,百姓求的是苟安,“一片神鸦社鼓”,原本就是对现实的写照。这是66岁的辛弃疾在想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家国兴亡,他的心不能平静,无论是觅将领、定战略,还是劝说南宋君臣想一想战争的后果,皆有他的赤胆忠心。他生命的底色依旧是英雄本色。

所以啊,生活是一个作者的创作源泉。

海明威刚过完21岁生日,他母亲就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选择了搬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沈从文21岁时从乡下前往北京,勇敢而天真地说自己“来读书”。但生活上新的起点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一件事即怎么样活下去。在北京的严寒下,他靠一件破夹衫对付了两个冬天,手足都冻得发了肿,有一顿无一顿更是常事。“好在年青气概旺,也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受不住的委屈。”

曾国藩21岁时考取了秀才,在此之前他已经连考多次。尽管天分不高,可他始终读书治学不辍,修身齐家不殆,并坚持写日记到临终前一天。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史铁生,21岁那年,史铁生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他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他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但他始终记得医院的王主任对他说的那句“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于是他创作了《秋天的怀念》。

像海伦凯勒,创作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比如张海迪,比如刘夏等等。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里面很多东西真实感人,其实那些东西和路遥的生活有很大关系的。

很多好作品来自作者内心涌动着的美好情感。但是,这些情感得被生活点燃,产生共鸣,才会有动人的情感去表达。所以,我们要去赏识观察生活,与生活进行平等对话,因为生活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我们用自由、亲近、友好,发自内心的东西从生活中走来,创作也就开朗了。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道:“那富丽堂皇的马车一回事,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作为世界著名小说家莫泊桑,他在家门口认真观察每一个人的言行,包括车夫的动作,这样的写作观察,才成就了这样伟大的作家。《安妮日记》写了一个十四五岁犹太人女孩,如何在躲避纳粹搜索,每天过着惊心动魄的害怕日子,她因此能够写出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

生活是写作的药方,这个药方有别人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有个体的生活,有整体的生活……无论如何,我们的写作,应该去思考:个体事物的表象反射着一堆事物的表象,从一个人身上所折射出的境状,它背后所表露的是一群人或一代人,或一个时代。

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观察生活,喜欢生活,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关照自己的创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半命题作文什么的滋味 另一种温度作文800字 英文小作文 一次失败的经历作文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写乐山大佛的作文 普通的我作文 我爱我的爷爷作文 成人自考作文 英语作文中秋节80词 写同学的作文600 细节描写小作文 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 秋天的话题作文 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5g改变生活作文 什么的美作文 讲故事大赛作文 国庆作文400字作文 关于感谢父母的作文 大理作文 体育运动会作文 美丽的老君山作文 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文 作文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暑假趣事作文100字 晚秋作文 互动作文 关于自信的作文450字 被男朋友打手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