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破冰行动》收官 导演为逻辑Bug道歉

2020-11-20 01:20:01
相关推荐

“我应该可以在拍摄及后期中,将这些疑虑全部化解,而我没有做到,对不起。”

全文30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近日受到网络热议的缉毒题材剧《破冰行动》在5月30日晚迎来大结局。但随着黑警、卧底身份都一目了然,烧脑刺激情节越来越少,部分网友开始吐槽“主角人设崩塌”、“男主感情戏多余”,豆瓣评分也持续下跌至8.0。在大结局播出前,该剧导演傅东育在微博发布长文《喧嚣之后的告别》,回忆拍摄经历的同时,也在文中回应质疑。

他表示, 《破冰行动》不仅是一个强情节、强动作、热闹的商业作品,他更想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无常,而今天的成像符合他对于整个作品的预设,“当然,如何将情节与情感,水乳交融,这是类型片的终极命题。在技巧上,在能力上我也许做得还不够好,但我在努力尝试。”

▲马雯中枪。图片来自网络

傅东育在文中写道,从去年夏天在广东拍摄,到八个月漫长的后期,以及播出后的这一个月,每天都如过山车一般的心情,“到今天,好的坏的,全收下了。”他直言,作为一个导演,没有资格去解释作品的成功与失败的,“当作品面对观众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赤裸裸地站在大庭广众面前,面对、接受这一切。”

而对于第45、46集中,马雯的负伤、李飞进入塔寨之后的抉择,以及林宗辉名单传输的方式,令观众产生大量疑惑,傅东育说明道,林宗辉的手机显然已被全部监控,“在那一刻所有进入塔寨的人,都不能带有手机,若用手机传输后再被发现,将会影响整个行动的布控。”而李飞带着名单独自离开,将战友置身于险境也并非缺少担当,“他能想出的办法是一种冒险,同时,他也未曾想到最后是这样的结局。在急救室的门口,他清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林宗辉这个角色受到认可。图片来自网络

但傅东育仍对于逻辑上的bug致歉,并表示如果思考得再缜密些,也许会规避大家的误解,“我应该可以在拍摄及后期中,将这些疑虑全部化解,而我没有做到,对不起。”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郭利琴

━━━━━

剧评:《破冰行动》够爽,但主角李飞是败笔

缉毒题材剧《破冰行动》迎来剧终,豆瓣评分从开播之初的8.5分降到了8.0分。倒不至于烂尾,但是随着各种线索逐渐明朗,黑警、卧底身份都一目了然,烧脑刺激情节越来越少,加之该剧本就是真实事件改编,剧情并没有悬念,观众愈发感受到等待一个已知结局的疲惫。唯一还牵动观众的,就是剩下个体人物的命运。但遗憾的是,剧情越往后发展,我就越感受到人物命运被无法改变的剧情掣肘的无奈。

“结局导向”导致人物让剧情牵着走

《破冰行动》有两个剪辑版本,据导演介绍,网版和电视台版的差异剪辑主要还是考虑到受众,“电视台比较传统,相对来说逻辑叙事更清晰,而网版则更加烧脑。”

这也是一开始的卖点。但是随着剧情展开,两个版本的剪辑差异也逐渐可以被忽视,更多人物塑造和情节本身的复杂、矛盾和疏漏展现出来。

总体来看,编剧有功底,但是对细节的把握略为马虎。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编剧用传统的方式,给大部分人都安排了一个“心结”。李飞的心结是对好兄弟之死的愧疚;大毒枭林耀东,对贫穷落魄有深刻记忆、有资格主宰宗族命运后欲罢不能;马云波的心结和黑化的动机,是体内残留弹片的妻子需要依靠海洛因止疼;林宗辉的心结是对儿子惨死原因的怀疑和痛心……

只有人物有这些鲜明的个性和深层的动机,才能顺势推动剧情,不会让观众觉得是生硬剧情套在角色上。

很多时候,作家或者编剧在创作故事时,会写着写着,笔下的人物“活了”,为了顺应人物个性的发展,作者很可能推翻此前的大纲、情节甚至故事结局。但是,《破冰行动》改编于真实事件,又决定了人物个性不管如何发展,最终结局大体不变。因此,结局导向很容易反过来牵引着角色去做出符合剧情的行为,哪怕违背人物个性。

这也是《破冰行动》前十几集埋下的伏笔一个一个引爆,疑团逐渐清晰之后,评分反而下降的主要原因。

主角李飞没有成长是一大问题

先说说主角李飞。前十几集里,作为一个年轻、欠缺经验的缉毒警,观众包容了他的莽撞、意气用事。编剧有意让李飞的形象非但不完美,还有各种缺陷。

合理吗?自然合理。缺乏周密思考和成熟判断,更符合塑造一个年轻警察形象的逻辑,也是让李飞这样的一线警察,在重重困难和流血牺牲中获得成长的意义。

问题在于,直到剧情尾声,观众依然没有看到李飞的成长。任何普通警察本都能严格遵守的纪律问题,李飞在经历了多次生死、危机之后,依然视纪律为无物,上级领导不让他碰的人,他非要死盯着不放;和重要人物接触、交换信息,竟然选在已知被贩毒集团严密监控的酒店;缉毒大队的机密,在没有向上级汇报的情况下随意向外人道……也难怪许多网友吐槽,如果不是主角光环,李飞即便不死在毒贩手里,也得被开除出缉毒警队伍。

但是没办法,剧情需要李飞在误打误撞中完成“认爹”、拿到绝密视频等情节。

李飞的亲爹赵嘉良——尽管任达华的演技值得另辟一个版面夸赞,但人物逻辑实在不敢苟同。为了当卧底,20年不见亲生儿子这种强行设定就不说了,时刻强调自己跟着黑道大佬混迹江湖多年,控制着法国的毒品销售网络,还有小弟能随随便便把大毒枭林耀东的儿子绑架。这样的人,竟然会被对手派几个小马仔就能绑架、还被打得半死不活。

反派人物缺乏正常逻辑让剧情逐渐崩坏

再说说一号大反派,王劲松饰演的制毒村塔寨村村书记林耀东,看上去是个老派的乡村士绅,喜欢穿中式立领,除了沉着的眼神,看不出太多表情,往祠堂的紫檀木太师椅一坐,俨然宗族大家长。

有观众称林耀东是塔寨村版的“教父”。对儿子耐心教导,对村里的落魄少年慷慨相助,在塔寨威望极高,连幼儿都懂得向他示好。窄小村道上,村民远远见到林耀东的车,就主动让道。

当看到这样一个为人处世滴水不漏的人,竟然指示手下人在塔寨明目张胆地杀害市公安局的刑侦大队长、市长亲弟弟陈光荣时,我知道这个角色也崩了。

塔寨村,家家户户都藏有制毒工具,生产期间随意倾倒制毒废水,只要警方组织大规模的清扫,不可能抓不到把柄。塔寨的毒品生产能存续那么久,很大归因于拥有当地政界、警界的保护伞。

而杀死陈光荣,不仅意味着这把伞被削去了一半,还意味着塔寨在公安系统内部引起了震动,会有更多人、更高级别的人盯着东山市,而塔寨,跑不掉。林耀东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即便要下手,也不会用这种足以霸占国内社会新闻头条一周的方式。

相比之下,缉毒大队长蔡永强、塔寨三房林宗辉的人物逻辑反而能够自洽,没有被剧情推着走的生硬感。智商一直在线的蔡大队,从一开始洁身自好不站队,到后期局势难以捉摸的时候,凭蛛丝马迹猜到高层领导的用意和布局,堪称禁毒大队智力担当,只有理智敏锐的蔡大队,我才对东山的禁毒工作抱有一丝希望。

林宗辉的举动从始至终都体现人物的优柔寡断,这是一种作为毒贩最忌讳的品质。从警方的交谈可知他当过兵,甚至还有一丝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也正因为林宗辉相比林耀东,对法律、纪律还有一丝敬畏,当李飞告诉其儿子惨死的真相后,林宗辉的“反水”也显得顺理成章。

如果只是把《破冰行动》当作一部主旋律“爽剧”,那它完全够格,不管是镜头运用还是演员演技。但是如果要从中探寻人性的矛盾和复杂,甚至探究毒品问题的根源,它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文/林中路(剧评人)

值班编辑 吾彦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篇作文100字 趵突泉作文 游长城作文 逛街的作文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