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追梦路上“她”故事

2020-11-20 04:00:01
相关推荐

“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行走在贫瘠的大地上,面对在困境中为了梦想拼奋斗的人们,这句话显得格外厚重有力。

3个甘肃临夏州贫困地区的普通农村妇女,她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境遇,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

她们说不出坚守等华丽的字眼,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着心中的梦想,以自己孱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个贫寒的家庭。

岁月无声,人生海海。在充满烟火气的人间,总会有一种无声的抗争,正是这种抗争让未来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

多认一个字,我就离幸福近一步

如今的生活,对祖辈在大山深处过着穷日子的东乡族妇女马艾西来说,更像一个梦。

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美佳雨具扶贫车间,28岁的马艾西正在忙碌着,她是车间组长,除了指导新员工制作外,捆线、修整返修的雨具是她的主要职责。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马艾西自踏进扶贫车间起,就开始自学汉字。跟着手机学,看着电视屏幕学,还会请教一些有文化的人,只要见到的字,她都要想办法认下。

“我没文化,出去干什么都不方便,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马艾西说,她年幼时由于家中贫困,再加上当时教育观念落后,没有进过校门,现在她只有深深的后悔。

“那时候家里穷,学校也离得远,还有就是大家都觉得女孩迟早都是要出嫁的,读书也没有用。”马艾西说,上学远、路难行只是当时她和其他同龄人不上学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人们的观念里“读书无用”、“女孩读书更没用”,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同伴也不愿意去读书。

后来,马艾西出嫁了,嫁到了同样贫困的大山深处的沿岭乡和平村的婆家,丈夫也因家庭贫困,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家里有年近六旬的公婆,一家人以两亩旱地艰难度日。

“那些年太艰难了,现在都不敢想!”马艾西说,2013年大儿子出生,坐完月子不久,他就和老公不得不到公里之外的打工摘枸杞,一天工作小时,腰酸背痛,风吹日晒,为了多摘两斤,中午就在地头啃干馍,因为营养跟不上,没有奶水,孩子饿的直哭。

也正是在那时,马艾西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

2018年10月,马艾西听说东乡县城办了一家制作雨伞的工厂正在招工,便立刻赶去应聘。

工厂里招到的工人岁数普遍偏大,183名工人中,只有5个人有小学文化,大部分人都没出过东乡县城,只会东乡语,有些近乎听不懂汉语,更别说说普通话。

这时,马艾西就成了厂里的“翻译”,她把厦门来培训的技术员教授的技术翻译成东乡语,一边自己学一边教工友们做雨伞,工友们反映的问题她再翻译成普通话告诉技术员。

在马艾西务工期间,工厂对面正在修建楼房,她得知那是可以让大山里村民住的房子后,并不相信。

但是,当村上的干部告诉她们,如果有搬迁意愿可以报名时,她再次心潮澎湃。但是,当她搬迁的想法才提出来,就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

“在这里还能种两亩地,最起码饿不着,下去了以后吃什么?”

“一住到楼上,什么都要买,钱从哪里来?”

家人提出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马艾西也犹豫起来,要是下去后日子真的过不下去,该怎么办?

“别人搬下去有办法,我们也一定有办法!最主要是娃娃们能上好学校,以后就好了!”马艾西苦口婆心地劝说公婆。

在她的坚持下,他们搬到了县城的县城锁南镇移民花苑楼房里,住进三室两厅的楼房里,儿子在小区附近的小学读书,她仍然在雨具厂上班,因为工作出色,担任了小组长,每月收入2700元到3100元不等。

“这在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突然成了“城里人”马艾西感叹说。

“我又买了学习拼音的书,大儿子今年也上了一年级,我也会跟着他学,有些他不会的,我也能教!”马艾西说,如今只要见到的字,她几乎都认识,但是写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学更多的字,她开始学习拼音了。

“我们村就我们家一户搬下来了,我选择搬下来,就是为了孩子们能接受好的教育,让他们读书认字!”马艾西说,她希望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马艾西说,她相信多认一个字,就能离幸福的生活近一步。

扶贫贷款不能存起来,试试就有希望

前往太子山脚下漫路乡小沟门村的村道盘盘绕绕。

见到祁小红时已至午后,忙得像陀螺的甘肃临夏州临夏县漫路乡小沟门村蒲阴山社的祁小红还没顾上吃早饭。

清晨5点起床,打扫卫生、收拾庭院,7点半骑着电动车送小儿子上学,返回后分别拌合牛羊、猪、鸡饲料,将牛圈和猪圈的粪拉到庄稼地,和公公二人分工喂完牲口,11点钟开始做午饭,之后再去接孩子放学,下午还将重复饲喂流程,农忙时节,家里8亩地里的活也要干,一个月还要开三轮车到3公里外的乡上拉运饲料……

这似乎是自2015年搞起养殖业以来,祁小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常态。

穿梭于家和乡镇村社,电动三轮车已经换了5个电瓶,只有下雨天才能稍微休息一下,但祁小红并没感觉到累,而是有了更大的动力。

“虽然很累,但是看到这个家一点点好起来了,就觉得值得!”祁小红说。

祁小红的家在蒲阴山社,地多是山地,没有多少收成,外出务工家里又没有办法,太多的限制让她嫁到这里后,就过着穷困的日子,成了别人瞧不起的“可怜人”。

“小儿子的后脑勺摔裂了,骨头裂开了个大口子,把人吓死了。”祁小红说,家里5口人,公公年老体弱,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儿子年幼。2012年到2013年期间,才做完胆结石手术一周的她因不能照看孩子,年仅6个月的小儿子不幸摔伤了脑部,再加上公公也生病住院,因治病欠下大量的外债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被确定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会儿,感觉我就是村里的笑话,日子过不下去了。”祁小红说,家庭贫困原本就感觉没底气。小儿子摔伤后,好事的村民就传出风言风语,说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一家人的日子也过成这样,面对这一切,她又气又急,却又不知所措。

病愈后的祁小红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丈夫外出务工,但是这对十几万的外债只是杯水车薪。而在此时,帮扶干部上门为他分析贫困原因。终于找到了在家搞养殖的路,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缺资金是最大的绊脚石,也是她摆脱贫穷的最大障碍。

理清思路后,帮扶干部帮助她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但是,这救急的5万元,带给这个贫困家庭的却是新的烦恼。

拿到5万元后,公公和丈夫怕3年以后还不上,为了保险期间,统一意见把钱存银行,祁小红极力反对。

“这个贷款就是给我们让发展的,存起来什么也没有,我们试着买些牛羊养上,3年总是能把5万能挣回来!”

“政府贷给我们款,就是要让我们钱生钱的,存起来有什么意义?我们就只能过穷日子,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能不能成?”祁小红不顾她们的反对,执意要搞养殖。

马艾西在雨具车间务工

公公和丈夫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勉强同意试一试。

说干就干,一家人合力修起了简易的牛棚、猪圈。购进了一头牛、两头猪,还不顾公公的反对买了100只鸡苗,搞起了她的养殖业。

天有不测风云,让祁小红没想到的是,100只鸡苗才买来不到5天,就死了30只。

“那一夜我就在圈里蹲了一夜,提心吊胆地观察,深怕再多死一只。”祁小红说,第一天发现有鸡苗死亡后,她焦虑到极点,不知所措地在鸡圈里蹲守观察。

“我当时害怕极了,怕公公看到埋怨就赶紧埋了。”祁小红说,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上网查询症状,第二天,她立即到乡上请教兽医,原来是因为她太过心切,喂食的太多太好,营养过剩导致了、了鸡苗的死亡。

祁小红根据兽医的指导,减少了饲喂次数和量。因为调整及时,鸡苗的状况逐渐好转,这次时间也让祁小红深刻认识到科学饲养的重要性。

为了研究养殖技术,没怎么读过书的祁小红开始夜以继日学习读书写字算数,把儿子的课本学的滚瓜烂熟。乡上举办的培训班,她一堂不拉,录好视频回来反复看,不仅请教技术员养殖技术,还加入了养殖微信群,抓住一切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时间长了,祁小红的养殖越来越科学,熬过最痛苦的阶段,养殖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人就是被逼到无路可走了,就想找到一条路走到底!”祁小红说回忆奋斗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她始终知道是因为那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她才走上了这条改变之路。

“我今年申请了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年底收入能有13万元!”祁小红高兴地说,去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祁小红再次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买了4头牛、7头能繁母猪、1200只鸡,收入达到6万余元。

如今,祁小红已经成了小沟门村首屈一指的养殖大户。不时有村民过来打听养殖情况,有的来向她学习养殖技术,还有一名妇女看到她不仅挣了钱还顾上了家,也放弃了外出务工,买了鸡苗和奶牛,搞起了养殖。

“我现在也成家里的‘掌柜的’了!”祁小红说,日子过好了,祁小红也在村里“扬眉吐气”了。而在家里的地位也改变了,以前在家里说话没什么分量,如今看到她干得越来越有起色,公公和丈夫把家里的钱都交给她统一规划。

“我觉得我最起码是返不了贫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2016年已脱贫的祁小红说,她想着继续积累养殖经验,扩大养殖规模,如果有机会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发展。

我苦,是为了孩子们不再受这样的苦

命运对自己是否公平,50岁的赵金芳从未思考过。瘦小、精干是赵金芳给人的第一印象。

她麻利地穿梭在田地、羊圈之间穿梭。赵金芳,原本有一个幸福的6口之家。他和丈夫相亲相爱,4个儿女乖巧懂事。但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一直在村里的砖厂打工的丈夫包会珍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了38岁的她和正在上学的4个儿女。小儿子才10岁,大女儿上初中的大女儿15岁,小儿子才10岁,都在上小学。

祁小红在喂牛

顶梁柱倒下了,赵金芳的天塌了。但是看着懵懂的儿女们,她知道她必须勇敢地撑起这个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孩子们开学的时候,小学初中花费不大,孩子们陆续上高中,还要上大学”赵金芳说,自己没怎么念过书,但她想着娃们不能再和她一样受这份苦,十几年来,她含辛茹苦,却从来没有放弃供儿女们上学的梦想。

每天天不亮,赵金芳就已经起床了,打发儿女们去上学后。来不及吃早饭,有时候甚至连脸都不洗,就去地里干活。好在丈夫在世时,她也学了些做砖的技术。她便找到砖厂负责人,忙完家里和地里的活,就到砖厂打工。一块砖才两毛钱,一天干3个小时能挣二、三十元。

2014年,政策越来越好,赵金芳也被评为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她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买了20只羊。

从此,赵金芳更忙了,早晨收拾停当后去放羊,放完羊到地里干活,差不多到放学时间,又跑回家给娃们做午饭,而她自己往往来不及吃饭,装上几块干馍馍后急忙赶到砖窑厂干零工。下午4点她又急忙去把羊赶回圈里,等回到家里,村里的人们已经吃完晚饭在闲聊了,她急匆匆赶回家简单做饭吃饭。

赵金芳说,最难的时候,4个孩子两个读初中、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大专,眼看开学,已无处借钱的她不得不在打工的砖厂预支了一万元交了学费,当时她打工的收入一年只有五六千。

“妈妈,你一个人太辛苦了。我不念书了,我帮你干家务,让妹妹弟弟们继续念书”。懂事的大女儿包岳霞不忍心母亲“披星戴月”地忙碌,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看着懂事的女儿,赵金芳哭着对她说,不管生活再苦再难、再穷也不能让你们不念书,多念书总会有用处的,我再辛苦是我一个人辛苦,我不想让你们以后比我更辛苦。坚持下来有多辛苦?“健忘”的赵金芳已经记不清了。看到孩子们都通过学习走出去,有了稳定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已经大学毕业在医院上班的三女儿还记得,有一年,她和姐姐在村口等拉着人力车去集市榨油晚归的母亲,看到她湿透的裤腿和满头大汗,不由得相拥而泣。

赵金芳没有停下劳作的脚步

赵金芳说,村里的桥塌了,只能趟水过去。为了不让菜籽沾水,只能肩扛手提把装菜籽的纤维袋背到对岸,再趟水把人力车拉过去。近百斤的重量压在1.5米多不足80斤的身上,虽然已万分小心,但还是险些滑倒在河里。

二女儿包岳利再也不忍心看到母亲如此劳累,高考结束后毅然放弃报考志愿,只身外出务工一年挣了一万元学费后,回家报考了中专院校继续读书,如今她卫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村医。

13年来,在赵金芳的坚持和各方面的帮扶下,4个孩子都完成了学业并成功就业,大女儿在临夏市房地产公司任会计,其他3个孩子都在医院从医,每人有几千元的收入。这个贫困的家庭,因为母亲的努力实现了稳定脱贫。

原本可以歇口气的赵金芳,并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她还是穿梭于田间、羊圈,一刻不停。

“一心想着娃们能好,再苦也没觉得苦。”回忆从前,赵金芳如是说。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自己再苦几年,帮助孩子们各自都过上幸福的日子。(经济日报记者 赵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作文800字 人和景的作文 与书结缘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写作格式 禁止吸烟作文400字 写夜的作文 有关冬天的作文 春天放风筝作文二年级 窗外作文初中 暑假的一次旅游作文 关于写家庭的作文 文明只差一步作文500字 良渚博物馆作文 母亲两三事作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500字 我的小传作文700字 心灵的选择作文800字 我的爸爸300字作文 关于健康作文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人间有爱作文 绶溪公园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结尾 别样的感动作文 什么老师作文 高考通用作文素材 坚持600字作文 我心中的中秋节作文 我的世界很美丽作文 飘落的树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