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还在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这篇文章告诉你怎样提升学习效率

2020-11-20 04:30:01
相关推荐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人们学习知识越来越便捷。我们买来书籍阅读,报名网课学习理财知识,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仿佛我们真的很忙。

但是,你是否也会觉得,随着知识越学越多,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有种越学习越累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明明读了一本书,却一会儿就忘记了?为什么我们不断学习知识,最后却收获很少、在不断的忙碌中被拖垮?

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提高认知深度,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深度的方法。

01 你为什么会陷入学习知识的困境

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越学习越累?

这主要是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浅层次学习之上,并没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我们所学的知识并没有融会贯通,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量,掉进了越学习越累的圈套,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低水平勤奋陷阱”。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我们学习的方法及大脑的记忆原理有关。我们大多数人学习采用的是阅读、背诵等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只是将学到的知识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孤立的知识点不是我们大脑所擅长的。

大脑的记忆模式

大脑最擅长的记忆方式是将新信息与旧经验结合起来,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互通性,这样我们的大脑才能记得住。

英国莱斯特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先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让后在这个时候检测他们大脑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

然后,科学家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出来给测试者看。这个时候,科学家发现,当测试者看到同一个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

这个实验说明,当面对新的事物,比如实验中测试者看到新照片的时候,大脑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记忆,形成新的记忆。我们大脑是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联系,来记住新的知识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了。他们学习这知识的时候,并没有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导致大脑只能另外开辟空间记录新信息。

这种情况下,显然学习的效率就不高了,我们学习的知识只能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并没有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02 认识临界知识

那么,要将新知识与哪些已有的旧知识进行联系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呢?答案就是临界知识。

什么是临界知识呢?要弄懂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知识。有的人会说,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平时读的书不就是知识吗?

知识就是力量

好好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成甲 著 中信书店¥29.4京东购买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只有那些能够改变人行动的信息才能内化成一个人的知识。比如,你学习了时间管理的技巧,但是你并没有去实践,做事情还是拖拖踏踏。那么,这个时间管理的技巧对你来说只是一个信息,并没有真正成为你的知识。

那么,什么又是临界知识呢?

一个人一生要学习的知识通常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公共基础知识,二是专业技术知识,三是通用必修课。

我们详细来看,第一,公共基础知识就是我们每天能够用到的知识,用于做具体事情的知识。比如时间管理技巧、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等。这些知识就好像士兵学习走正步一样,是最基本的知识。

第二类就是专业技术知识,这里的专业知识不是指的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的在某一个领域里,你能够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比如你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跨学科思考、解决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你能灵活地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调用起来,从而达到你的目标。

第三类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临界知识。临界知识指的是事物底层的结构和规律。比如像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能够广泛、普遍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知识就可以被称作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套用了物理学里的“临界质量”这一概念,临界质量指的是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发生惊人的核爆炸。

同样的,当我们积累了一定量的临界知识,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这些临界知识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达到融合贯通、一通百通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比如,系统思考就是一种临界知识。在抗日战争初期,大多数人对这场战争的走向还十分迷茫的,很多人都是从两国武器对比、国力对比的角度来思考战争的走向问题。但是,毛泽东从影响战争的底层因素上深刻分析了战争的走向,这一底层因素就是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问题。

毛泽东《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认为影响战争的关键是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与日本需要速战速决之间的博弈。如果能够促进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结构发展,那么战略局势就对中国大大有利,而对日本非常不利。

再比如黄金思维圈。黄金思维圈是指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第一个层面“what”,也就是“是什么”,这个层次关注的是事物的表象。第二个层次就是“how”,也就是我们要如何完成事情,第三个层次就是“why”,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

黄金思维圈

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时停留在第一阶段,即思考事情是什么,只有少部分人会站在怎么做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只有极少数人会站在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

拿电脑广告的设计来说。绝大多数的厂家的广告设计的逻辑是,我生产的电脑性能很好,性价比高,要买一台吗?而苹果公司的广告则采用了这样的理念,即: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就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完美。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你想买一台吗?

你看,这就是思考方式的不一样。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思考模式都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即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而苹果采用思维则是从“why”的角度出发,即我们为什么生产电脑。

显然,当我们从“wh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更能够和他人建立信任和共识。

03学习临界知识要树立的两种底层心态

前面讲了临界知识的概念,但是,临界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的,在学习具体的临界知识之前,我们首先要树立两种底层心态。

第一种底层心态,绿灯思维。要理解绿灯思维,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红灯思维。什么是红灯思维呢?就是当我们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红灯思维呢?这与一种心理学现象有关,那就是习惯性防卫。即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反驳。

绿灯思维

那么,什么是绿灯思维呢?就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反对的意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思考这个观点是否合理,自己该怎么用这个观点来改进自己、帮助自己。

要建立绿灯思维的关键就是要能正确区分“我”和“我的观点”。即我们要正确区分别人的质疑,是对人还是对事。即,我们不要一听到别人的质疑,就觉得别人是在针对自己、指责自己,而是要将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对自己本身的质疑区分开来。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而是在批驳中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绿灯思维,积极听取别人不同的观点,从别人的观点里汲取营养,改进自己。

第二种底层心态,以慢为快。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想快速成长,人人都想一夜成名。但是,真正的成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科比·布莱恩特在成功之前,不知道经历过了多少次凌晨三点的洛杉矶。大卫·贝克汉姆在练就“圆月弯刀”绝技之前,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滑门而过的射门。

成功都是需要不断积累的,这就是以慢为快的真谛,不片面追求发展的速度,在沉淀中发展自己,搭建好成功的基础。

以慢为快,需要我们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

曾国藩

“结硬寨,打呆仗”来自于晚清名臣曾国藩带兵打仗的秘诀。湘军在与太平天国打仗的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 “结硬寨”,即找到关键位置,立即修筑工事,安营扎寨。“打呆仗”指的是湘军不与太平军正面开打,而是挖地壕,把整个城市外围用壕沟隔断,断粮断水,把太平军围困拖死。

我们这里指的就是,在学习的时候,要抓住重要的、核心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在该快速学习的地方快速学习,在该慢下来认真思考的地方认真思考。

帕累托的二八原则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因此,我们要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当我们真正把知识中的重要环节打通后,就能在这个基础上加深理解,学习的效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04 提高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一个人能否深度思考并不是依靠知识积累的多寡,而是要学会不断的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知,让我们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反思

而这种不断调整的能力,就是我们学习的能力。那么,要怎么培养这样学习的能力呢?

第一,反思。这里指的反思,不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是要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逻辑顺就是:观察结果→研究事情原先的假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比如对“国内大多数城市在郊区建设高铁新城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事情原先假设的逻辑就是:在郊区建设高铁站会带动新城发展(原先做出的假设)→投入巨资建设高铁站(采取的行动)→高铁新城发展成为空城,萧条起来(产生的结果)。

接着,我们对高铁新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假设:第一,相关规划不合理;第二,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人口流出地,高铁新城对人们没有吸引力。

你看,提出的这两个原因分析,第一个是对具体的原因进行分析,而第二个则是从“供需规律”这个从底层逻辑出发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更加深刻,更能够揭示产生结果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分析结果产生原因的时候,要更多地采用第二种反思的模式,尽可能地从底层规律出发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

对于如何反思,有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可以采用对标管理的方法。它的步骤就是: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标准寻找差距,然后改进自己的行为。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为自己设定了要达到的13种品质,并为每一项品质设定了具体的标准。然后他每天对要对照13种品质反思自己,改进自己。最后,通过日复一日的反思,富兰克林逐渐养成了这13种品质,成长为美国的开国元勋。

第二,以教为学。指的是通过向别人传授知识,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教别人知识能够巩固自己的知识呢?这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通过教别人知识能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阻塞,从而进一步地打通已有知识;二是教别人知识其实是对知识的复述,这样可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是教别人知识可以和他人交流,解答别人的疑问,碰撞思想,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那么,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可以应用的“以教为学”的好方法呢?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看的书复述给朋友听,你还可以在微信里组建一个学习群,定期给大家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你还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写成听书稿、书评,发布在平台上面。这些都是很好的“以教为学”的小妙招。

第三,刻意练习。这里的刻意练习不是指的刻苦的、有目的的持续训练。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养成学习上的迁移能力,能够把以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领域并快速掌握它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分为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对基本核心知识的掌握。这个阶段主要是持续的大量专注练习。比如在武术训练中,学习蹲马步、踢腿、打直拳等一系列基础的动作,这些就是刻意练习。

二是将基本知识组合形成能力单元。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核心知识吃透的基础上,将他们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单元。比如,在武术训练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蹲马步、踢腿、打直拳等,将这些基本的动作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技能——武术。而一旦学会武术,我们就能够和其他技能组合了,比如用武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

三是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当我们完成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就可以用认知框架将他们联系和整合起来。比如在巴菲特在长期的股票投资中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即通过边际效益、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等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05 总结

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因为熟悉一个领域,而跳不出自己知识的局限,提出的解决方案都会来自于他所熟悉的领域。这样提出的方案也不会直抵事物的本质,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出,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他本人也是通过不断总结那些重要的基本规律—临界知识,成长为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亿万富豪。

因此,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临界知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从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认知深度,让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书名:《好好学习》,作者:成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2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