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

2020-11-20 06:50:01
相关推荐

三、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为让正能量占领网络舆论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民主流价值取向,我们持续开展系列“净网”专项行动。先后开展了“‘扫黄打非·2018’专项行动”“2018‘清朗’专项行动”“泛娱乐化不良信息集中整治”等9个系列专项行动,共清理敏感有害信息750余条;开展互联网网站信息内容清理专项行动,共检查互联网站35个,并对省级备案网站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强化对属地自媒体公众平台的管理,对“大美绥化”微信公众号、“绥化新鲜事”微博帐号等违规发布转载行为进行约谈;依法管理网络社会,对域内网站、微博、博客、微信、搜索引擎、短视频等新应用进行备案管理;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采取定时、定岗、定人员的日巡查、日记录制度,严格管控,遏制了错误思潮的网络传播途径,为网络正能量传播腾出空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彰显,打造了天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强化“三抓”举措引领乡村新风

北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晓明

一、抓活动,让核心价值观热起来。立足宣传引导、教育灌输,使群众在参与互动中感受农村进步、乡风温暖。开展“一系列传导说教”。聚集“五老”人员力量为重点,开展“乡贤话新风”活动,全区145名新乡贤宣传员、讲解员围绕传统道德、科技富民、农业生产、养老医疗、适用法律等内容,深入村屯、田间地头、广场家庭等开展拉家长式宣传近千场,全区农村80%群众参与接受了学习教育。注重德法融合,利用“法治建设年”,联合司法部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农民群众受众面达85%以上。

二、抓融入,让核心价值观落下去。一是融入文化活动,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影响力。连年持续开展的四送、三下乡、理论下基层等城乡互动活动,高标准推进“寒地黑土·金色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今年重点推出的“首届农民艺术节”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看得见的宣传”。二是融入环境建设,用美丽的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行常态化管理,天蓝水碧、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改善了群众对美的感受,促进了行为养成,实现了道德提升。三是融入典型选树,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农民赶树新标杆。全区有省级文明户30多家,有80多个村开展了文明家庭评选活动,40家被命名为省、市级文明村镇,涌现出国家级文明村3个。

三、抓保障,让核心价值观传持久。注重常态化措施配套,增强文明乡风持续性、规范性建设。一是坚持完善阵地,以提供条件、营造氛围、丰富内容为重点,建设核心价值观阵地。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广场78个、乡镇综合站19个、文化活动室128个。完善全区120所农民夜校。全区开展送文化结队子达20对,建艺术馆分馆20个,图书馆分馆10个、少儿馆分馆10个,每年向农村送文化图书达万余册。二是坚持制度建设,深化《中共绥化市北林区委文明村镇(2018~2020年)的实施意见》,针对核心价值观、农民文明素质、乡风民风等工作,培养道德取向。重点加强“一约四会”等制度建立完善,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正气新风。全区20%达标村建立了“一约四会”,未来三年力争达到50%以上。三是坚持资金投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导,逐年加大乡风文明建设投入,仅2018年政府就投入300万元的环境综合整治奖励资金,全区乡镇平均每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积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近三年仅文化部门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就达920多万元,不断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强势打造全国文明城市

安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亚德

一、提高认知认同,强化思想引领。一是管理监督到位。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全市重点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日程、纳入创城考核体系、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项目化运作,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市建立4个区域、23个片区、198个网格。把目标任务细化为可操作的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和推进路径,落实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二是文化引领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之中,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成功举办了四届“美丽安达·百合之夏”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展了“结对子、种文化、送欢乐”演出等活动传播核心价值观,彰显城市文化魅力。三是结合融入到位。抓好核心价值观融入窗口单位、融入学校教育、融入社区管理、融入乡村生活,做好结合渗透工作,通过“红旗窗口、服务标兵”等竞赛活动,开展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文明安达”“诚信安达”等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衣食住行、社会交往等方面。

二、注重落实落靠,突出实践养成。一是主题活动带动文明风尚。注重在活动品牌化、践行常态化上下功夫,开展了“五进五入核心价值观植根基层” “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的形式教育人、引导人。广泛开展“我说价值观”“微家庭·尚美德”系列活动引导市民自觉践行中华美德,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二是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服务队+服务站+品牌活动”的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实施了“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建立一个市志愿者协会,十个志愿者协会分会,一百个志愿者服务站,一千个志愿者家庭,三万名志愿者队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万余人,我市3名志愿者和6个志愿服务组织受到省文明委表彰,留守之家、扶贫济困和法律援助三个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省志愿服务品牌。三是典型示范引领价值取向。加大先进典型的挖掘培树美宣传力度,建立典型库,仅入选“安达好人”库的典型已达700多人,重点宣传先进典型121人,向上级部门推荐先进典型42人。用模范的先进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三、强势聚焦聚力,营造浓厚氛围。一是打造媒体宣传平台。在电视台开设了“践行价值观”“道德大讲堂”等专栏,循环播放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安达文明网、“文明安达”微信公众号设专题专栏和“好人榜”,讲好安达好故事,传播安达好声音,《安达文明网》加盟中国文明网地方联盟,《文明安达》微信关注度已达5万多人次。二是打造阵地教育平台。利用市文化活动中心常年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依托“731”遗址、“松基一井”“安达市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三是打造载体渲染平台。全市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16.5万平方米,路灯、墙体等张贴宣传广告4600多处。今年在牛街、安萨路等重要点位制作安装大型铁艺公益宣传39处83块,让市民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错络有致的宣传网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注重道德引领融入居民生活强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落细落实

安达市新兴街道党委书记韩艳滨

一、融入文明创建,让核心价值观“树”起来。建立了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才库”,发挥引带效应。在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核心价值观橱窗专栏;建立社区微信群、公众号加强宣传、加强沟通;开展“楼道文化”,用充满道德感染力的格言、具有文化渗透力的常识、富于人性亲和力的漫画,将单调、枯燥、冷漠的楼道变成居民学习核心价值观的园地。

二、融入道德讲堂,让文明宣讲“活”起来。我们把道德讲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实行“菜单式”点课,面对面答疑,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使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生动、活跃。征求居民需求,设计宣传课题和形式,从东北石油大学教授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到社区干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红旗渠精神”到“社区干部心向党,建功立业新时代”,从“好家风、好家训”到“健康养生、绿色环保”,每次道德讲堂都座无虚席。党委组建了宣讲小分队,深入小区、居民家中,通过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方式,把核心价值观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肯接受的形式讲全、讲准、讲透。

三、融入社区管理,让便民服务“快”起来。结合创城工作网格化管理,66个单位入区对接管理,联合开展“法律知识援助”“健康教育进社区”等系列便民服务活动。11个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服务职能部门入驻社区,开展一站式窗口,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开设了“百事帮”服务项目,在所辖七个社区成立了便民小分队,切实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大事小事不出社区。制定了社区事务“由民做主”工作流程,即“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社区治理、社区建设中。两年来,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68件,创城期间共清理小区历史遗留垃圾286吨,涂抹小区外墙15万平方米,粉刷楼道1112个,种植树木2.2万余棵,制作各类宣传图板10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

四、融入志愿服务,让爱心传递“动”起来。成立了街道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7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21支,辖区志愿者已发展到4600多人,定期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做一日交通引导员”、清理小广告等活动。开展了“征集微心愿,汇聚微力量、做优微服务”的“三微”服务活动,通过开通民情热线、设立心愿墙、入户走访征集微心愿,截至目前已实现微心愿1000余个。新兴社区志愿服务站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五、融入载体创建,让群众活动“热”起来。目前辖区共有文体活动广场3个,实现了“文艺表演有舞台,社区活动有广场,居民休闲有场地”。今年相继举办了“助力四城同创建设美好家园”“百合之夏社区文艺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利用社区的书画室和展示长廊,举办了主题书画作品展;利用开放式书吧开展“书香社区快乐阅读”活动;利用多功能文体活动室,开展乒乓球、扑克比赛和趣味运动会。以“培育睦邻文化、共创快乐家园”为主题,开展“邻居节”、发放“睦邻联系卡”、评选“好邻居”等活动。

六、融入典型评选,让崇德向善“学”起来。组织发动社区进行推荐、评选。相继推选出见义勇为候选人李海宾、赖爱军等多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展、“身边人讲身边事”“五好文明家庭”“孝星评选”活动等,大力弘扬身边好人、草根模范、最美社区人的事迹,让社区居民见贤思齐,学有榜样,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春导航

安达市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崔凤杰

一、搭建“三个平台”,形成千帆竞发良好态势。一是搭建主题教育平台。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永恒主题,每年组织大型学雷锋活动4次,评选阳光少年、美德少年70人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组织“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阅读经典,感悟人生”读书会等,每名学生累计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举办红歌、校歌、班歌比赛,还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敬老助残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志愿者开展卫生清扫、清除白色垃圾等环境整治和劝导文明活动。我校现有注册青年志愿者3000人,服务总时间已超过四万小时。三是搭建社团教育平台。坚持“立足实际、全员参与”的原则,开辟专用场地,安排固定时间,组建了球类、书画类、艺术类、语言类、益智类等学生社团13个。潜移默化中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先后获得了绥化市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亚军,全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射击、轮滑、乒乓球、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打造“三支队伍”,合力创新引领道德航程。一是打造“五老”教育团队。我校将退休的老领导和老教师组织起来,先后组建了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法制礼仪、心理健康等6个教育组,定期组织“五老”进校园活动。二是打造学校教育团队。创新传统德育队伍建设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精髓灌输到每名教师心中,由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领衔担纲,组建了三支核心价值观教书育人团队,各团队人员职责、任务、目标明确到位,工作流程和履职技能一流,都把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工作抓在手上,确保核心价值观落实全覆盖。三是打造家庭教育团队。通过家长学校、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作为必修内容,全力打造家庭教育优秀团队,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三方均衡”的教育合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什么作文300字 吸烟的危害作文 拉裤子作文 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贴鼻子游戏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初中 春的作文3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我的成长经历 作文 春来了作文 一件新鲜事作文 团圆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作文400字 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放烟火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 南京旅游作文 老家的风景作文 包饺子作文开头 冬天的早晨作文 招聘广告英语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劳动作文3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我和我的家人作文 了不起的我作文 糖醋排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