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蒙:《这边风景》是我再也无法抵达的写作状态

2020-11-20 16:10:01
相关推荐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这边风景》记录了我39岁到47岁之间的人生,就像一条鱼的中段,那个时候的我是多么有理想,多么真诚……虽然今天看来是一部‘过时的作品’,但小说更多的是记录了那个时期维吾尔族人的生活风貌,而且从头到尾都是掏心窝子的认真,真情实感,这是我今天再也无法抵达的写作状态了。”

近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与SKP RENDEZ-VOUS书店联合推出的茅奖作家沙龙系列活动的首场交流中,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边风景》的作者王蒙,与文学评论家、作家胡平一起,分享了对《这边风景》的解读,以及他们对茅盾文学奖的感受。

今年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年,截至目前,茅盾文学奖已经评了九届,共推选出43部优秀长篇小说。据介绍,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的18部作品,从1998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收入该社出版的获奖作品,并于2004年,2017年和2019年先后推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以及新版精装版和平装版。

对于茅盾文学奖,王蒙非常感慨,“当初茅盾先生捐茅盾文学奖是25万元,这25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00万元,所以他是捐了很多钱的,否则现在的人听说25万元可能觉得开玩笑。”

王蒙

茅盾文学奖被视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作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蒙在活动现场为“茅奖”站台,表示,“评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书在发行上非常见效,别的奖未必,但是这个奖确实见效。”

王蒙直言,《这边风景》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后加印了十几万册,而且不断地出现各种版本。胡平表示,茅盾文学奖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很有社会影响的奖项,“现在我们一年长篇小说大概上万部,四年就有四万部,最后评出来只有五部。”

《这边风景》首次出版于四十年后

从1973年开始,王蒙陆续创作了《这边风景》的一些片段,自1974年正式动笔。王蒙曾经提到自己有两部作品命运波折,一部是《青春万岁》,另一部就是《这边风景》。“不知道是什么命运,《青春万岁》是写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才全文出版的。而《这边风景》,是1973年开始写作,过了40年至2013年才全文出版的。能耐受数十年的销磨,然后至今仍然出现在书店里、出现在青年的阅读中,这倒是少见的安慰。”

《这边风景》,王蒙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

《这边风景》首次出版于2013年,在作品介绍中这样写道:“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同时也反映了汉、维吾尔两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在活动现场,王蒙回忆起自己创作《这边风景》时的往事,1978年,经过近三个月时间的修改,《这边风景》已经基本成稿,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到2012年。“1979年我搬到北京前三门

(自东向西依次是崇文门、前门、宣武门,前三门地区是北京市中心,也是北京内城和南城的交界线)

,两间房,一间14平方米,一间9平方米。门框上面有一个顶柜,稿子就放在那里,从1979年一直放到2012年。后来很偶然地发现了它,觉得这个稿子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

王蒙说,自己在新疆时期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是很快就学会了维吾尔语,而且“我自认为比真正的维吾尔人讲得还好”。对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王蒙感到非常有兴趣,“跟你各个方面习惯一样的可以引为朋友,但是跟你不一样的,你可以对他非常感兴趣。”

正因为此,王蒙对创作一部有关于维吾尔人的故事特别有兴趣,“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说话方式——《这边风景》里面所有的对话都是先用维吾尔语构思,然后把它翻译成汉语。”王蒙以“没有办法”为例,“汉语‘没有办法,没辙’,我们都这么说。维吾尔族的‘办法’是‘阿马’(音),没办法是‘阿马康且’(音)。‘康且’(音)是买东西的时候问多少钱,意思是‘你能找出多少办法来呢’?所以小说里面都是问‘几多办法’,而绝不会问‘有什么办法’。”

诸如此类的细节有很多,比如雪林姑丽和伊力哈穆的弟弟艾拜杜拉,王蒙写到艾拜杜拉思想很先进,对一代代传下来的习惯感到别扭,这个习惯就是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入洞房后,新娘要给新郎脱靴子。

“新疆人为什么穿长靴子?因为那里土太大,夏天雨少,冬天雪很多,你走路时土都快到膝盖了,如果不穿高筒的皮靴,小腿上全是土,隔着裤腿也能进来好多灰。还有一个说法,说那里蛇多……这个高筒的靴子脱起来很费劲,新婚之夜由新娘给你脱靴子,心情是什么滋味也可以想象。”王蒙说,艾拜杜拉没有封建思想,很尊重女性,因此在新婚之夜不让新娘给他脱靴子,“我没见过这个女孩,我也没听过窗户根,但是我知道这些习惯,包括吃饭的习惯、说话的习惯。”

四十年前写的东西今天能够评上奖吗?

1981年3月14日,病中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致信作协书记处,捐献出二十五万元稿费,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此鼓励和表彰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创作。同年3月20日,茅盾文学奖委员会成立,自1982年起,每四年推举一次。

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及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成为最终得主。

对于《这边风景》的入选,存在这样的疑问,四十年前写的东西在今天能够评上奖吗?更何况这部作品创作于“文革”时期。胡平说,在评奖前,很多评委都还没有阅读过这部作品,但在评奖过程中,大家仔细地读了这部作品,逐渐形成了共识,觉得这部作品非常难得。

“王蒙老师对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的边疆民族那么熟悉,把少数民族的生活写得那样细腻逼真,非常难得。”胡平说,“文革”时期的创作,往往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主线,但王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写成的作品,主线却是性格冲突,“从城市下到乡村的主人公伊力哈穆和大队长库图库扎尔,他们之间的性格冲突写得比较多。”

胡平以盗窃事件为例,认为这是好人和坏人的冲突,“大队长的诡诈写得太好了,性格写得太活了,这个人一会儿训你一顿,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原来是他跟你开玩笑。这是一种人物性格。《这边风景》整个作品里面充满性格冲突,而这个性格冲突是一百年、一千年文学小说的重镇,这一点我非常佩服。”

胡平提到,《这边风景》一书中还有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民众的日常生活,非常细腻,他把维吾尔族的生活细部刻画了一遍,而且经得起考验。因此这部作品最后征服了多数评委。除此之外,“尽量使作品的得奖和文学史评价结合起来”,也成为茅盾文学奖在评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正因为此,胡平认为,王蒙的获奖不可或缺,因为王蒙本身就是一部当代文学史。

“小说人语”是试着用今天的眼光谈谈过去的事

“一个写作人,39岁到44岁,无论如何,从生命来说,是一个盛年,是一个盛期。”王蒙提到,写《这边风景》,如果从1973年算起,当时他39岁,到1978年修改这部作品的时候,是44岁。

在《这边风景》的序言里,王蒙写道:“我找到了,我发现了:那个过往的岁月,过往的王蒙,过往的乡村和朋友……本质上仍然是那亲切得令人落泪的生活,是三十岁、三十五岁、四十岁那黄金的年华,是琐细得切肤的百姓的日子,是美丽得令人痴迷的土地,是活泼的热腾腾的男女,是被雨雨风风拨动了的琴弦,还有虽九死而未悔的当年好梦。”

有意思的是,王蒙在书中用三首诗歌形容了在不同时期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体悟,1974年写作初期,是“抬望眼,仰天长啸……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1978年写罢文稿时,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文章”。而在2012年重读这部文稿并进行校订以后,是“往事正堪回首月明中。”

虽然时隔四十年才能出版,但在王蒙看来,这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中国现当代发展非常快,变化也非常多,经过这种迅速的发展和变化以后,会产生一种困惑。王蒙以小说的背景人民公社时期为例,提到有些场景他永远难忘,比如麦收以后要开动员会,宰一头牛也要开动员会。

其中,有一种动员,在他看来非常有意思,“说大家收麦子的时候一定要很细致,如果每个人在收麦子的时候丢了一个麦穗,一个麦穗比如说10克,中国有8亿农民,每人丢10克,8亿农民就丢掉了80亿克麦穗。从上到下都是这么动员的,大家听着也非常有说服力。可是天知道的事,你上哪儿数去!”这种王蒙独有的幽默感在书中同样也有表现,那就是附在每一章节之后的“小说人语”。

王蒙在活动现场提到,这本书出版时候是2013年,跟1978年大不一样,因此他添加了小说人语,把过去和现在连起来,“中国文学有这个传统,我们看《史记》,有太史公曰,有时候他那几句话恰到好处。《聊斋》专门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所以是‘异史氏’。最近李洱说,王蒙创造一个词他特别喜欢,就是‘小说人’。写小说的是人,看小说的是人。这个‘小说人语’就是这么来的……我的“小说人语”也是试着用今天的眼光谈谈过去的事,包括人民公社那时候的事……我觉得,加点小说人语,实际上是把这个作品放到了当前。”

茅奖作家沙龙系列“与故事讲述者面对面”首场活动,王蒙(中)与胡平(右)对谈《这边风景》。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尤其是微信占据人很多时间的时代里,怎样看待经典阅读呢?王蒙认为,微信给予自己了一个启发,这让他想到生死的问题,“我觉得微信告诉我们,你的一部分信息——你的头脑、你的声音,也许还在云里,也许到以后什么时候你还能收到。”

在王蒙新近出版的小说《生死恋》中,他写到,微信打败了电视,打败了信用卡,打败了各国货币,打败了邮政,打败了零售与专门店,打败了隐私权与名誉权,每天读微信的人远远超过读经典名著的人。

王蒙说,信息学和信息技术能给人无数的遐想,但读微信跟读书是两回事,这种碎片化的浏览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光看微信,人也变成傻瓜,什么都知道,真的、假的、粗的、细的、高的、低的、骂人的,都知道。”但这并不能替代阅读经典名著,以及替代真正的阅读。

记者:何安安

编辑:徐悦东 校对:薛京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 鼓浪屿作文 去公园玩作文 写景色的作文 春天的作文二年级 200字优秀作文 初一作文300字 骑自行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