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部小说如何才能打动人心?情绪的带动 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2020-11-20 22:45:01
相关推荐

“那是仲夏的晚上,莹澈的天,没有星,也没有月亮,小寒穿着孔雀蓝衬衫与白裤子,孔雀蓝的衬衫消失在孔雀蓝的夜里,隐约中只看见她的没有血色的玲珑的脸,底下什么也没有,就接着两条白色的长腿。她人并不高,可是腿相当的长,从栏杆上垂下来,分外的显得长一点。她把两只手撑在背后,人向后仰着。她的脸,是神话里的小孩的脸,圆鼓鼓的腮帮子,尖尖的下巴。极长极长的黑眼睛,眼角向上剔着,短而直的鼻子。薄薄的红嘴唇,微微下垂,有一种奇异的令人不安的美。”——《心经》(1943年)

01.情绪,在一部小说中至关重要

一部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主要依靠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情绪带动。

情绪在小说创作中非常重要。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将伤感表现得自然而灵动,这与她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情绪渲染分不开。

她的伤感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她从小生活的环境造就的。

她的童年记忆里,全是凌乱而晦暗的鸡毛掸子以及慵懒卧倒在床榻之上的生父养母,城市里浮躁的市井生活,生母带回来的外国男朋友,让她窒息的复杂的家庭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她毋庸置疑地遭受着旁人的冷眼。

张爱玲喜欢清静的生活,这似乎是迫于无奈的。她孤独地享受夜间清冷的月光,这使她拥有安全感,而她的精神慰藉就是写作,她把自己那一腔无人理解的情绪都写成了文字。

城市里的角落,充斥着与她同样孤独的人,在那些并非黑暗的地方,到处都是让人战栗的寒意。

黑暗的角落,到处都是让人战栗的寒意

张爱玲文字中的寒意,表现出的是对“人间真情”的失望。她用自己的身体和敏感的神经去体会着人情冷暖。但是,往往更多时候,她看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刻薄相待。

在《金锁记》中,她感叹道:“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在这寒到彻骨的背后,是张爱玲自己的经历。

她在人间走了一遭,领略到变态的家庭,被折磨着的亲情。

张爱玲的一生,一直处于对爱的失望之中。只有姑姑给了她一些长辈的关爱,此外,张爱玲对母亲的爱是一种游离,对父亲的爱是一种畸恋,对后母的爱是一种漠视,对弟弟的爱中又充满了敌意。

至于原因,我们不需要多加解释。母亲黄素琼出走,即宣告与张家的关系决裂;父亲纳妾之后,对女儿便由爱转恨,那种恨其实是对张爱玲生母的恨;后母的出现夺去了父亲对女儿的宠爱。然而,最让她伤感的,是整个家族对待儿子与女儿的不同态度。

虽然张爱玲已拥有了这么多伤感,却并不是全部,还有她对自己爱情的失望。

胡兰成走进张爱玲的生活,则带着一点“传奇”色彩。胡兰成仅是因为见了对方的一篇文章,就能对张爱玲爱得神魂颠倒,这着实不可思议。可是,往往当事人只能感叹开始的“命中注定”,却很少意料到结局。尽管,他们一开始都是向着美好与圆满去的,可到头来,他们的感情却是一场无法料到的凄凉悲剧。

有些感情,却是无法预料

两人的首次见面是在胡兰成上海的寓所,这是他除了南京的家以外的“别业”。这个上海寓所住着胡兰成的正妻和侄女,而南京那边住着他的妾室。中国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局面,甘愿守旧的男人如果有经济实力,依旧可以娶个偏房,这也导致了男人在爱情观念上与女人的不同。

胡兰成的正妻无意干涉丈夫的事情,她只要求每月供给的家用,其余一概不管不问。

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才学略有耳闻,见他对自己的文章如此激赏,感觉他似乎是自己在世间相遇的知己。与知己相见,想必张爱玲也是欢心的。

约定之后,张爱玲忐忑地来到胡兰成的寓所。她向来不愿意与人交往,也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女人。见到胡兰成后,她更加不善言谈了。

张爱玲平生所熟知的男性,无非父亲和弟弟,以及少数的亲朋好友,没有同陌生男性有过过密的交往。张爱玲长得并不算漂亮,瘦得像一片叶子。她穿着旧式旗袍,身材显得很高挑,但并不妩媚,站在客厅里有些不太合时宜。相比之下,胡兰成的身高还略逊她一些。

胡兰成忽然感到自己的客厅容纳不下比他高挑的人,便示意张爱玲坐下来。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招待这个女人,只是局促地寒暄着。

两人坐下来,胡兰成的眼睛有些不敢正视张爱玲,因为张爱玲的目光清澈,浑然不带世俗的意味,这让胡兰成无法应对,他施展不出以往与女人交往的那套本事,只好低下头看着张爱玲的鞋子——那是一双不同于一般颜色的鞋子,一半黄,一半黑。

面前的这个女人,让胡兰成似乎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感情的事,很难说清楚

胡兰成初识张爱玲,先是为她的才华所倾倒,但见面之后,又惊叹于她的年轻。让胡兰成心动的应该是张爱玲营造的小说故事,不过见到真人之后,他发现张爱玲长得并没有如其想象那般“惊艳”,出乎他对“才女美貌”的认知。

真正让胡兰成心动的瞬间应该是在第二次回访时。他在《今生今世》中回忆了初次到张爱玲家中的场面:“第二天我去看张爱玲,她房里竟然华贵到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穿宝兰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

那时张爱玲二十三岁,胡兰成觉得她太过于年轻,显得有些幼稚和可怜。他还觉得张爱玲连女学生的成熟都没有,可张爱玲在文字之中却是善于描摹男女之情的高手,这让他内心对张爱玲产生了不一般的感情。

胡兰成不明白,女作家成熟文字背后的现实生活竟是这样的朴素和纯真。

现实与理想不符,是很难产生情愫的

02 .伤感情绪在小说中的运用

读者很难想象,张爱玲在创作《金锁记》时还是一位青涩的少女,未谙男女之事,却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情事写得犀利无比,将爱情和金钱的欲望用情绪铺满整部作品。

她将《金锁记》中的“黄金”描绘成“人性的枷锁”,全篇都表现了金钱与恋爱的冲突,反观当时中国叙事的传统,她是有突破和创新的。

张爱玲在她那个创作的年代里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在这部小说里,她对情绪的运用空前深刻,表现了当时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比如她运用了类似《红楼梦》的小说手法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现代都市生活。

小说描写了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三十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她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还害得儿媳被折磨而死,最后又粉碎了女儿的爱情。

“金锁”是披了继承权外衣的“黄金的枷锁”,张爱玲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语言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细微地刻画,能产生惊人的艺术效果

曹七巧的性格转变很自然,在那个大家庭里,能带给她尊严和温暖的只有金钱,所以她牢牢抓着金钱。实际上她也选对了,她靠着金钱彻底把别人攥在手里,然后又让它变成践踏他人的武器——小说中情绪的运用,在表达“掌控”这一欲望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在小说中,整个家族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曹七巧。她被那么多人排挤,却没有认怂服软,更没有陷入软弱自卑里。她坚强地将嘲讽和冷眼转化成专横傲慢,不屑去理解别人。曹七巧顽固地走着她认为对的路,抓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她家里本是开麻油作坊的,哥嫂为了攀附权贵,就想尽办法把她嫁到姜公馆来。她生得有几分姿色,却没有心机,嫁过去之后就后悔了——原来她的丈夫打小就有软骨病,她嫁过来以后,只是作为仆人来伺候丈夫的。因此,她恨自己的哥嫂,但埋怨过后,她还是给了他们很多的锦缎和珠宝,这种施舍能让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

姜公馆的门前虽然不似先前那样车水马龙,却是有权势的,连家里的仆人都不是好欺负的。在这个家族中,唯一可以任人欺凌的就算是七巧了。老爷、婆婆、小姑子,还有各房的媳妇,甚至是丫鬟、小厮都可以嘲讽、辱骂七巧。

她忍受着,直到老爷、婆婆和没起过一天床的丈夫分别死去,分家后,他们孤儿寡母受到歧视,吃了亏。好在家业丰厚,七巧还是拥有了三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

过于一味地追求金钱,便会丧失最宝贵的东西

七巧的丈夫是个令人厌恶的残废,七巧的情欲得不到满足,于是想要有个情人,她引诱有着健康身体的姜家三少爷却失败了。因此,她的金钱欲越来越膨胀。让七巧彻底地失去情欲希望的,是分家后三少爷来找七巧。曾经爱过的人却想着吞掉她的金钱,这让七巧把对情欲的渴望完全转移到对金钱的固执上。

曹七巧的儿女长大了,儿子要学戏,七巧就由着他不上学堂。女儿被她逼着裹脚,最后在一片嘲笑声中她只得作罢。女儿又被她送进新式学堂,她又常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在学校大吵大闹。女儿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就不念书了。

儿子游手好闲,整日无所事事,跟着七巧没日没夜地抽起了鸦片。儿子结婚后,她却让儿媳妇整夜地冷落他,因为她想让儿子陪着自己抽烟。除此之外,她还一再地探听小两口的私生活。儿媳妇不久就在她的折磨下孤独地死去,后续的二房也在产下一子后自杀了。七巧的女儿的命运更加悲惨,七巧活生生地破坏了自己女儿的婚事。

张爱玲是这样描述准女婿眼中的丈母娘的:“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无缘无故地,他只是毛骨悚然。”

从此,七巧的儿子不再续娶,女儿更是早早地断了结婚的念头。

最后,曹七巧睡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一直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恨婆家,也恨娘家,她也知道,儿女更是恨透了她。

恨,容易让一个人丧失理智

张爱玲在小说中的伤感表现十分自然,她如此写道:“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

时间不会倒退,人生也不会重来一次。曹七巧过去感觉不到快乐,那个镯子就是最好的佐证。年老色衰的曹七巧守着家财,到人生将结束的时候,还要将“翠玉镯子往上推”,可见她除了想抱住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

张爱玲对几个主人公是有初步刻画的,故事里的人,每一个都像是活生生的存在。她费尽心机地刻画着现实与虚构的人物画像。曹七巧就像张爱玲本人,姜家三少爷就像张爱玲的表哥。

七巧的女儿是传统的中国女人,性格怯弱,不断妥协,实际上她有点儿像七巧,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顶撞人,并不是一味服软。她上学的时候,因为母亲的关系,她害怕面子过不去,所以放弃上学。长大后,她怕母亲老是对她泼脏水,又不敢决裂出走,只有靠退婚来保住自己的名声。直到她的男友离开时,她几乎是认命地看着他走——没办法的,在封建社会里,女性是不会反抗的。

张爱玲把一般人都会有的情欲和金钱欲通过小说描绘了出来。

艺术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

03.情绪,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曹七巧就像是张爱玲的化身,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金锁记》里。

张爱玲在文中说:“人的欲望就像是这把金锁,它锁住了一个时代,锁住了一个家,也彻底葬送了幸福,直至生命结束,更多生命依旧饱受摧残。好像一切都得了一场传染病,感染着每一个人,每一个靠近的人都为之受伤。”

《金锁记》的故事里透露出太多人性和利益的冲突,交织在一起的人性表现出自私、刻薄、恶毒的特点,张爱玲将其描绘、演绎了出来。小说中偶尔透露出来的些许温暖,都是带有目的性的,这像极了张爱玲的内心。

曹七巧也是受害者,只是她将这伤害延续下去,继而伤害了更多的人。她是可怜的,可恨的,亦是可笑的,她是一个扭曲的疯子。她是一个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女主人”,因为自卑而保持倨傲的丑陋形态,每一幕都叫人暗自咬牙。但她也知道,这就是她的本性,这就是她的坏,而且这坏是不会变的。

她还见不得身边的人得到幸福,她的子女成了牺牲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尚存着年轻气息,有着新时代的生机,于是他们不听话,他们跳脱着想要离开,想挣脱出来,想去爱,想要温暖,可还没等他们彻底跳出来,七巧又干涉了。

一旦别人幸福了,曹七巧就嫉妒恼恨。她恨透了这一切美好。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美好的幸福,所以她要搬弄是非,要毁了他们的幸福。

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善良

如果所有人都死了,一切的禁锢是否就这样结束了?

不,远远没有。那些流言蜚语没死。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存在,禁锢了和死了有什么区别?控制欲背后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做出来的事情却着实让人觉得可悲。她缺爱、不会爱、不懂爱,既可悲又可恨。

就像故事末尾说的那样:“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是的,过往的那些完不了,也没完。人的欲望是不会完的,家庭、感情、争论和时代的潮流、进步、发展……这些都还没完,也完不了。

曹七巧变成最后那副模样,是三十年来的一步步沉沦造成的。

人的堕落与物化,从来不是一天造就的,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全部归因于人性本恶。追求财富、追求面子,甚至是追求虚荣,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谅解的。

病态的社会和畸形的人性,把人变成了一种工具,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财富和欲望取代了自我满足的需求,人身上的温情就会一点点消失。

求现世安稳,求物质满足,这都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迫于社会竞争压力而做出的理智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一味地抨击社会、人性,不免显得有些无聊。

曹七巧的故事提醒着每个人,少一点互相伤害的套路,多一点善良人道的光芒。

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36.8京东月销47购买

张爱玲通过创造一种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展示了人物的复杂内面,在小说叙事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此可以看到弗朗西斯·伯尼的《塞西莉娅》的影子。

《塞西莉娅》的基本情节设置也是继承权与爱欲的矛盾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塞西莉娅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继承权,在一系列波折与煎熬中,一度精神崩溃,变成别人眼中的疯女人。

两部小说中的男女双方在继承权上的冲突是相似的,个人的继承权与爱欲的冲突是相似的。曹七巧放弃了爱欲而得到了金钱,人性却日渐扭曲,在写作手法上,张爱玲透过第三人的来访写出了这个“疯人”是如何令人“毛骨悚然”的。

俗说话:“虎毒不食子。”可张爱玲却偏偏描绘了一个“食子”的母亲,被金钱腐蚀了的母亲,她心态扭曲,视儿女为仇敌。笛福的小说《罗克珊娜》中的母女也是如此。母亲牺牲女儿的情节与《金锁记》中的人物关系设置极为相似。

张爱玲写了不少“嫁女”的故事,这类小说基本上都存在着父母与子女有利益冲突的事,亲子关系由于经济利益而紧张,读者务必要将其生活与创作的小说联系起来。

在她的小说中,对父母的批评要比对其他人的严厉很多。家庭的不幸让张爱玲变得孤僻离群,少言寡语,她自己关闭了那扇被虫蛀的心门。旧家族的没落是张爱玲创作的重要背景,在为家族赢得荣光的先辈面前,后辈们显得那么苍白和渺小。

胡兰成惊叹张爱玲的身世也在于此。她的尊贵家世和精通中英文的禀赋,是胡兰成可望而不可及的。

作者|端木向宇《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

授权|子语文化

排版|小雅

审核|李子语

【热点话题】关于#情绪#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与紫翘书桌讨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7-31 15:18忘记先生[北京市网友]IP:3407145207
    我觉得小说要打动人心首先要有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真正触动读者的内心。
    顶4踩0
  2. 2020-02-14 11:05yiduanxiang[陕西省网友]IP:1731134469
    这是真的,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要有情感的渗透,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顶1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500字 温暖作文5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 暖 作文 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大全 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400字 过年了的作文 新学期计划作文500字 关于新年的英语作文 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 滑冰作文 理想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形形色色的人作文 描写雪的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的偶像作文 放风筝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老师作文300字 争论作文600字 我的学校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 好作文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 放鞭炮的作文 8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