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文明古老传统节日“中秋节” 蕴藏着古人的聪明与才智

2020-11-20 23:30:02
相关推荐

今年的仲秋八月,炎热酷暑消退,人们迎来了美好的时节。这时清风玉露,秋高气爽,稻田一片金黄,瓜果成熟,一派丰收景象,这一切都会给人们带来好心情。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洒地。面对皓白如洗的满月,人们会触景生情,产生无限遐想。在这样的节令过中秋节受到人们重视,它与今春节、元旦和端午节齐名,合称为一年中的四大节日。但中秋节原是与秋分有关。

中秋节源于秋分:中国上古时期,天文学最先注重测定冬至点和夏至点(合称两至),继而是测定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两分),进而再测定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四立)。它们被称为八节,是八个重要的天文点。由于古代是以农业立国,因生产的需要,在八节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完善,形成独创的二十四节气,并注入历书中,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安排生活。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某个节气,是指其开始时刻所在的那天,简称交气。秋分作为重要的天文点之一,上古时代的人们也把它当作一个节日,要过秋分节。

从节气的角度来看,四立是四季的开始。那么,其中的秋分则是秋季的中点,秋分节也可称为中秋节,但直至汉、唐时代并无中秋节之名。中秋之名起源于何时,现在已很难说清。从史籍记载来看,唐朝时开始出现仲秋赏月活动,到宋朝时仲秋赏月已很盛行。由此看来,中秋节的名称应是从秋分节的基础上而来。这种变化不仅是节日名称的更改,在节气上也不同。究其原因,是出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节期不便记忆。

传统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而节气属纯阳历,秋分在农历中出现在八月,但日期并不固定,而是游动着,给记忆带来困难。二是赏月的需要,如果秋分节不是落在十五日附近,而是在下旬,过节时便无月可赏,不能满足人们过节赏月的愿望。为此,更改节期也就势在必行。把秋分节改在八月十五日而称中秋节,从历日的角度来看,这天是秋季三个月的中点,名副其实。虽然这天不一定是满月之夜,但直观感觉是轮圆月,缺边也几乎看不出来,所以在这天过节是较合适的选择。

中秋节敬老和祭月:中秋节的活动习俗,古今比较已有了一些变化,下面按进行活动的时间顺序分别进行介绍。

一、中秋敬老:中秋节的敬老风气,早在周朝时过秋分节已经形成。据《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说:“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指的就是中秋过节时,官府要挨家逐户地去给老人赠送坐凳、手杖和粑粑一类食品,以此向老人表示慰问。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有尊敬老人的传统,在仲秋八月时官府带头进行倡导。这种传统美德无疑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使敬老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老人都有一个安定幸福的晚年。

二、中秋团圆:中秋团圆是旧时的一种习俗,中秋节是妇女们的归宁之日。所谓归宁,是指已出嫁的妇女回娘家,也可以是携丈夫一起双双到娘家探亲。探亲必带礼物,赠送给父母,以表示女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感恩回报的礼物仅是一种心意,不一定要丰厚,但不论礼物的多寡,必须要有中秋月饼。凡是归宁的妇女,在中秋节的晚上之前,必须回到夫家团聚过节。凡是外出办事的人,也要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因为有这种风俗,中秋节才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节日。有些离家在外的人,由于路远或其他原因不能回到家里过节,往往会在节前寄一盒月饼回家,既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怀,也是用它代表与家人的团圆。至今,归宁的习俗已经淡化了,但月饼象征着中秋团圆节的遗风犹存。

三、中秋祭月:按照文化传统,重要的祭祀活动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举行祭祀的场所分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这四坛设立在国都的东、南、西、北四方,每年天子要到坛举行祭祀,祭月是这四祭之一。祭月在周朝时即已出现了,这种传统一直沿袭到清朝时期,今天北京保留下来的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就是按传统规定的方向而建立的,专供明、清两朝的皇家举行四祭使用。

古代过秋分节变成后来的中秋节,民间也一直有祭月的习俗。这种习俗也是从皇家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继承下来的,直至清朝时代,这种习俗在各地汉族中仍较普遍地存在着。以北京为例,《北京岁华记》记载民间的祭月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说明祭月的供品,少不了月饼、瓜果,另外,如果毛豆已成熟,也拿来煮熟做供品,尊敬地跪拜月亮之后,就在庭院内边赏月边享用供品。小说《红楼梦》开始引出的一个人物贾雨村,作者为他过中秋节拟了两首诗,后一首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下万户齐仰头。

诗虽看似平平,却是当时习俗的写照,同时也反映出此人的野心很大,隐喻日后他若得志,也要使“万户齐仰头”看他。另外,“男女肃拜”的说法也不尽然,如《燕京岁时记》就说:“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为何男士多不叩拜?原来,按阴阳理论,日为阳,月为阴;男属阳,女属阴。阳可不拜阴,有谚语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三、中秋节赏月和月饼:(一)中秋赏月:过中秋节赏月,形式多种多样,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当夜幕降临后,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赏月活动也就随之开始。有的人家设家宴于月下,大人为孩子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树”“玉兔捣药”等古老的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有的人家把酒水、月饼、水果、毛豆、花生、板栗等食品,陈列于庭院或楼台,全家在银色月光下,边赏月聚谈边品尝节日佳品。有的争先占座酒楼,以先睹圆月为快;有的则驾小舟泛湖作月夜之游,面对整夜可见的月轮,也别有一番情趣;也有人喜欢热闹而徘徊于街市,目睹熙熙攘攘的场面为乐;还有的则邀约好友出游,在月光下边散步边赏月。

中秋节成为赏月和游玩的节日,应节食品和其他物品的出售也应运而生。据史籍记载,在南宋时的都城杭州和明清时的都城北京,中秋节的夜市非常热闹。“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其中有一种专供中秋节玩耍而今可能已绝迹的玩具“兔儿爷”,这种“兔儿爷”其实是用黄泥制作成兔子和蟾蜍的模样,并着染各种颜色,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是价格便宜的手工艺品。另外,中秋之夜,也有妇女盛装出游的习俗。《经锄唐杂志》说:“南北风俗,中秋夜,士女出游,名踏八步以却疾。又渡桥,谓之过运。宴饮通宵。”

原来女士们在中秋之夜出游是有寓意的,名叫“踏八步”,认为可以除却疾病,走过桥可以交上好运。有的还要到尼姑庵捐功德,叫做“走月亮”。《开元遗事》说: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中秋之夜临太液池望月,因游兴未尽,命再造百尺台以备来岁望月。这一记载反映出临水赏月别有一番情趣。《乾淳岁时记》说:南宋时在浙江的中秋夜,要放十万盏羊皮小水灯浮满水面,灿若繁星,成一时之胜景。今天能看到的这种遗风,多是在公园举办灯展,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读者朋友们:你们的中秋节打算是怎么过呢?是阖家团聚还是外出旅游?怎么过一个美好快乐的节日?不论这节怎么过好,只要心情舒畅就好! 小编在此提前祝福大家中秋佳节和十一国庆双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感谢大家的帮助和留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选择 500字叙事作文 推荐电影英语作文 象征手法作文 路作文800字 购物的英语作文 二年级50字作文 旅行作文开头 优秀作文350 作文500字写事 450个字的作文 小学作文6年级 我的性格 作文 丁香花作文 有关人的作文 作文能写什么 温暖400字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 优秀的作文素材 井冈山作文 抗疫人员作文 作文获奖感言 五百字作文初中 作文优秀片段 老师教我作文 茶花的作文 种树的作文 保护自然作文 冬天风景作文 一件事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