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果读者没有拥有相当的学识 这篇文章读起来则是噩梦一场

2020-11-21 00:05:01
相关推荐

看完了《我是个怪圈》这本书,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本书不仅讨论的是极其抽象的灵魂、思维之类内容,还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统计学等,大段大段的篇幅在讨论数论(数字模型、悖论、推导、论证……),让我这个两位数加减法都要用计算器的人情何以堪?

作者侯世达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以至于他在书中旁征博引、穿梭于各种学科,不同的知识信手拈来,举重若轻。

如果读者拥有相当的学识水平,自然读起来畅快淋漓,否则便是噩梦一场……坚持读完全书,收获还是有的,比如作者提到的灵魂以及定量问题,底层与可见层的问题等,以及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存在的悖论……带来的启示是,重新认识自我,也再次审视人生。

认识自我

灵魂是否存在?是否有大小之分?

作者认为灵魂是存在的,并且是人与动物或者其它种族的区别。

灵魂这个问题,由于自然科学无法检测,一直以来主要是宗教在探讨,比如说基督教,热衷于宣传人死后灵魂是上天堂或者下地狱。

东方很少谈论灵魂,儒家的态度是“未知生,焉知死”,道家直接就飞升了,只有后来传入的佛家才开始谈生死问题,但佛家的宗旨是:人都是会死的,成了佛也一样,比如释迦摩尼最后还是死了。

真正的佛家,讲的是法无自性,万法无常,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不存在灵魂这回事。只是后来为了佛教更广泛的传播,引申出来佛祖法力无边、投胎转世、奈何桥、孟婆汤之类的故事,这并不是最初佛教的本意。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小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接受的观点是,人是一个有机体,一旦死亡,我们的意识也就消散了,而我们的身体进入新陈代谢的循环,分解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

作者用了“灵魂”这个词,但读下来觉得他想表达的只是大脑是物质基础,配合某种物质,加上合适的反馈环,最终形成意识和思考。作者自己也提到,本书中的“灵魂”、“意识”、“意志”、“内在之光”等,是同一个意思。

因此,把“灵魂”理解为一种意识,对于无法接受灵魂的人来说,可能容易多了。

作者认为不同的种族之间,灵魂的数量是有差异的,比如说蚊子的灵魂比猫狗要少,而猫狗的灵魂又要比人类少;甚至在人类内部,不同的人所拥有的灵魂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一套足够大的可扩展的符号集合,它赋予人类的大脑无限复杂性的现象之力,因而得以经由一个怪圈而扭转回头并吞食自身。

人类的符号集合可无限扩展,但是猫狗有一定的限度,蚊子更少,至于番茄就没有了。

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人类与动物或者植物之间的区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人类之间的差别,虽然大家心里也许这样想,但是考虑到政治正确,能说出口的人却不多 - 弄得不好,就成为种族歧视。

比如说前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那位老先生James Watson宣称黑人智商先天低于白人,引起轩然大波,被剥夺一切荣誉称号。

因此,要说有的人灵魂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是有点风险的。“即便我们拒不承认,可是在我们每个人深隐的内心里,都依然相信某种隐约类似于人类拥有“小灵魂”与“大灵魂”这种观点。

事实上,我忍不住要在此指出,不管我们公开表明自己是多么崇尚平等主义,这种观点确实几乎就是我们所有人共持的一种信念。”在心底,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

为什么“我”是一个怪圈?

关于“我”,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可以谈的很多,东方和西方都有大量的论述,这本书的关键点之一即是作者为什么认为“我”是一个怪圈,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的“我”作者把世界划分成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微观是底层,也是基础,它决定了上层的运行,然而我们在这个层面却感知不到任何东西;我们对于因果性最为锐利的洞察,无一例外地来自在宏观层面精良打磨的范畴划分。

在宏观层面,人类可以感知到周围的世界,在影响外界的同时,外界也提供反馈,在这样的不断交互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开始的时候相当之小,且极为简单,但它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我们大脑内部最为重要的抽象结构。

只要学过物理学和生物学,对作者的观点不难理解,比如说分子运动加快,我们是看不到的,但能感受到温度的上升;同样,我们看不到神经细胞如何运动,神经递质如何传递,但我们能感知到这个世界,也能从外界得到各种反馈。

至于这个反馈最终导致一个虚像的“我”的形成,这是比较新的观点。作者认为“我”是一个人用一生时间形成的那个意象,“其描绘的是自己最深刻的性格特质、是自己在各种模棱两可的社会等级中的定位、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和失败、是自己得偿之所愿和未尝之夙愿,不一而足。”对此,

我认同的有两点:

其一是自己并不一定了解真正的自己,所以先哲们才说“认识你自己”。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形成的这个“意象”是原因之一。“我”是一个融合了最为现实的因素并由其决定的想象创作物,包括了那个人最真实的理想的痕迹。虽然宏伟的成就是错觉,但是这些表面成就之下作为支撑的潜能却常常是真实的。在这错觉与真实相交错的情形下,并非每个人都能看清“我”。

其二是标签效应,人们想要(需要)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等级和阶层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于是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而这些标签一旦被吸收,就会引发“我”的修订,一轮又一轮,最终强化了“我”的意象。

这就像“一个音频反馈环发出的一声尖响将不可避免地调整自身并最终稳定在系统的自然共振频率之上,经年之后,“我”也将不可避免地让自己逐渐汇拢并稳定起来。”

旁观者的“我”

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把贯穿人类一生的自我表征环路称作一个怪圈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反馈环,原因之一是大脑有思考的能力,其次是无能。

普通的环也有反馈,但不会出现“我”,大脑中必须有某些特别奇怪的事才能引发一个灵魂、一丝“光亮”、一种独特的作为人的本质、一个“我”;也只有当合适的反馈模式出现,这一切才会发生,否则大脑只是一坨海绵状的物质,没有灵魂,没有“我”,没有任何内在之光。

至于无能,是指我们无法以任何方式看到、感知到或察觉到构成我们思维底部,对于微观世界天生的视而不见。

这迫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幻觉,幻想出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隔开的一边是由球、棍、音、光组成的没有目标的物质世界,而另一边则是由希望、信念、欢乐和恐惧构成的抽象世界,这个抽象世界充斥着目标,似乎处于一种从根本上种类不同的因果性的支配。”

两种成分的结合,即一种能力和一种无能,引发了自我的怪圈。“这是一个我们所有人类都会落入的陷阱,无一例外,不问情由。由此,人类的自我感知终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个对世界施以自上而下因果性的实体把这一信念不断地巩固加强,并完成对它终极的、不可动摇的、不可改变的锁定。”于是,“我”就产生并且强化了。

如何认识自我?

“我”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佛教的“我执”。佛教认为,由我执导致的心理活动会积累成为不良的习性;去除我执,就能回归清净心,洞察无我之本性。自我封闭的时间长了,人就会和外界产生疏离感,只有那些自我认定的东西才和“我”有关,比如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所有这些一旦贴上“我”的标签,就变得重要并具有排他性。

对自我的错误认定,常常是心理疾患的症结所在,而真正彻悟了无我的道理,附着在自我假象上的一切纠结、烦恼就一扫而光了。

很多人迷恋自我,觉得这个“我”是天下最重要的,其实这个东西是非常偶然的,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因缘而起,因缘而灭,没有自身的本质。关键是,从根本上否定“我”,所谓的“我”只是一个偶然造成的现象。

外在的身份、地位、家庭关系不是自我,自己的情绪和观念也不是自我。所有这些东西实际上遮蔽了自我。观念和情绪具有巨大的力量,人们往往被这两样东西支配着,很少去想自己所接受的那些观念到底有没有道理,让自己陷入强烈情绪的那些事情是否真的重要。

审视人生

1. 另一个视角看问题

作者通过类比和隐喻向我们揭示了他的理念,即“我”是一个反馈环形成的怪圈,通过不断加强成为“自我”。读书的方法之一是考虑这与自己有什么联系,能怎样被运用和吸收。即使我们认同作者的观念,“我”确实是一个怪圈子,“我”也许并非真实存在,那我们真的能做到佛教要求的“无我”境界吗?

知难行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自己逼近真实。不要执著于自我,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认清世界有不同的层面,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这或许是更大的帮助。

2. 读书的选择

正巧和朋友聊到类似的问题,读书读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想前进是有门槛的 - 一些高质量的书,对于读者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很高,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是无法真正领会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双方不在一个层次上,说是对牛弹琴也不为过。

我的想法是:

1.不要再读下去:如果自己的知识积累不足以阅读某本书,强行读下去除了浪费时间以外,不会带来任何收获。阅读也可以是刻意练习中的一种,稍微高出自己舒适区的书,是收获最大的书;但难度太大的书,只会带来挫败感,这并不是用意志力逼着自己读下去就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人应当为了享受而阅读。在我看来,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是不明智的。阅读是一种享受,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因此,若我之后推荐的书并不能让你动容、感兴趣或者愉悦,那你便没有理由再读下去。” - 毛姆

2.努力提高自己的读书阈值: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好事,可以据此来调整努力的方向,以便以后可以读更高层次的书。为什么要读自己觉得有一点困难的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不尝试向外扩张,我们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内,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也无法感知。

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体验到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但这一切不会凭空获得,需要自己努力拓展自我空间。如果局限在一个角落里,只看自己偏好和熟悉的书,放弃了大片更加丰富多彩和灿烂绚丽的风光,未免辜负了来这世上走一趟的美好时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军训体验作文 秋天的雨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课作文600字 妈妈的怀抱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500字 梦到考试写作文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六上同步作文 有关写景的作文 爬长城作文400字 优秀叙事作文800字 秋天的香气作文 诚信的作文结尾 好书推荐作文400字 一个活动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 故宫游记作文 我喜欢书法作文400字 小井沟作文 作文结尾段 我是一棵小草作文600 庆中秋迎国庆作文 五年级作文西瓜 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题目 怎么写我的妈妈作文 成长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信念的作文结尾 谈诚信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