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磅:建国以来十大文章署名错误

2020-11-21 09:05:01
相关推荐

《咬文嚼字》期刊每年都要公布一次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我却注意到不少属于语文范畴的差错,他们几乎没有纠正过,故而我也来代替他们纠一次错。而且这些错误多少年来一错再错,到了视若无睹以假乱真的地步。久而久之,人们以为真的就是那么一回事。

今天,我要说在中国文化界、媒体界、教育界等,存在着古今中外十大诗文署名错误,虽然这些错误早就出现了的,只不过在2018年显现的比较突出而已。

哪十大错误呢?

【第一个错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厥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篇名为《水经注三峡》或《水经注江水》的古文,在大学、中学的古代汉语教材中,作者均署名为郦道元。实际上郦道元从未到过长江三峡,那么描写三峡绝美风光的文字只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引用。这篇文章有两个来源,一是东晋山水文学家盛弘之写的《荆州记》。郦道元只对盛弘之的文字做了小小的改动,就是“惟三峡七百里中”、“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等几处;二是西晋史学家袁山松写的《宜都记》,其中有“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等文字。

显然,盛弘之的《荆州记》应参考了袁山松的《宜都记》,但更趋完美。郦道元的《三峡》几乎完全接近《荆州记》原貌。我们的大学或中学传授学问,首先要学风严谨,要灌输著作权和尊重知识产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大学也罢中学也罢,都没有尽到诚实做学问、认真做人的责任。

以下为《荆州记》原文:

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春冬之时,则素湍渌潭,回清到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雅趣。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因故,这篇文章署名应为盛弘之。或者至少应署名为袁山松初撰、盛弘之修撰。

【第二个错误】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这篇题为《赤壁之战》的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五十七》,是高中三年级语文课文和大学公共语文教材之一,题目为选题者命名,作者均署名为司马光;各种出版社选编的古代文选,《赤壁之战》一文也无一不是署名司马光。这都是不严谨不正确的。《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编或总负责,但著作权并非只有他一个人。参与《资治通鉴》编撰的人,除了司马光为主编,还有副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其中,刘恕专治三国至晋,刘攽专治汉史,范祖禹专治唐史。也就是说这些朝代分别由刘恕、刘攽和范祖禹撰稿。汉史和三国史,统一编入《资治通鉴》的《汉纪》。

《赤壁之战》属于三国史,三国史部分是由刘恕负责撰写。赤壁之战内容主要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中关于孙权、周瑜、刘备、诸葛亮的传记中的段落,然后加以敷衍成文。为什么不能署名司马光呢?这好比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几大卷,你不能说是郭沫若一人所写,因为还有不少专家参与撰稿,所以《中国史稿》是不能收入《郭沫若全集》的。

古人对创作权不重视,没有知识产权观念,这情有可原。而既然我们已经进入尊重原创者、尊重知识产权的年代,那就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把过去的错误纠正过来。另外还有一个旁证:司马光凡是自己亲自撰稿的文章,总要在小结时来一段“臣光曰”,而《赤壁之战》这篇文字后面却没有“臣光曰”小结,这说明司马光其实也是尊重原作者的,并不掠人之美。只是后人被司马光的光环罩晕了眼睛,总认为《资治通鉴》都是由司马光总揽撰写,这不幸剥夺了参与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如果此文实在要署名司马光,也只能署上司马光主编或司马光编,决不能署上司马光或司马光著。

综上,这篇文章的作者应署名为刘恕;或者至少应署名为刘恕初撰、司马光编定。

【第三个错误】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题为《画》的诗收录在不同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署名竟然各自不同。我发现至少有四种署名,真是骇人听闻——

署名一:佚名;

署名二:唐朝诗人王维;

署名三:元朝画家王冕;

署名四:清朝诗人高鼎。

小学属于发蒙教育,这么重大的错误,教育部放任自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些编篡教材的专家水平也真是臭不可闻!一、误人子弟;二、荒诞随意的学术精神;三、心中对作者尊严没有敬畏感。实际上这首诗在民间是作为谜语诗来射谜的,谜底就是“画”。以上四种署名均是错误的,它的真实作者是南宋道川禅师写的一首偈语诗: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太分明。

在一些佛教经书《金刚经》的批注本中,读者可以发现这首偈语诗。

故此,这首诗的作者应署名为道川禅师。

【第四个错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这篇《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读物。它浅显易懂,有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之誉。但是这篇《三字经》全文的各种版本的作者均署名为宋代王应麟。然而,第一,王应麟是宋朝人,不可能写出他死后的辽金元明之史事;第二,从宋代至民国时期,各种历史文献中,都没有记载王应麟就是《三字经》作者。显然这是后人强加给宋人王应麟的。也有人认为《三字经》是宋人区适子所撰,但宋人作《三字经》依然不可信,因为宋人不能写出宋之后的事,一定是另有其人。我相信清朝人邵晋涵写的“读得黎贞《三字训》”,他并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黎贞,明朝人,字彦晦,晚年号秫坡,世称秫坡先生。他无意仕途,甘做乡学教师,著有《秫坡集》、《古今一览》。其有诗云:“莲社千年会,冰壶一鉴开。远公初入定,总老又重来。鸟向金轮去,云从石塔回。登临无限意,更上讲经台。”

综上,这篇经文的作者应署名为黎贞;或至少应署名王应麟(区适之)初撰、黎贞增广。

【第五个错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在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作为评论员文章的标题,引发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但是此后的不少文章中,对于此话的来源有三种解读:一说是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说的;一说是共和国建立者毛泽东说过的;一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但是,这三种说法都不准确。查马克思原著并无此话;毛泽东表达过类似的意思;邓小平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不过实际上这句话源自现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早在上世纪的1921年7月,胡适就写了《杜威先生与中国》,文中有一句“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胡适在其新的《自传》中这样说道:

“实验主义告诉我,一切的理论都不过是一些假设而已;只有实践证明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这句话的原创权和署名应为胡适。

【第六个错误】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最早是由1987年7月17日《羊城晚报》发表的一篇短文“披露”的。此后许多报刊将该文中提到的《咏蛙》诗,当作毛泽东的诗作加以传播,甚至国家权威出版社也出版了好几种《毛泽东诗词选》和《毛泽东诗词集》,都收入了此诗。实际上这首诗,唐朝皇帝李世民有一个版本:

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心情。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

明朝内阁首辅张璁有一个版本:

独蹲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吾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诗句来看,张璁的《咏蛙》与毛泽东的《咏蛙》最接近,张是明朝人毛是现代人,可见原创者并非毛泽东。我想可能是毛泽东年轻时候曾在作业本上抄过这首诗,被今人当作毛泽东的遗作而收入“毛诗”。显然编辑人员这种做法非常不科学不严谨,这反而会损害毛泽东的声誉。为了维护毛泽东的形象,建议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关,将此诗从《毛泽东诗词》中删除。

因故,这首诗署名应为张璁。

【第七个错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句话常常被不少媒体和自媒体作者引用到泛滥的地步,特别是各网站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署名皆为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甚至《读者》杂志在转载时还曾错误署名为泰戈尔。实际上托尔斯泰或泰戈尔根本没写过这样的话,这句话出自中国当代作家张小娴的作品《荷包里的单人床》。作品中的整段话是这样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因此,上面那句话的原作者应署名为张小娴。

【第八个错误】

“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这首题为《见与不见》的诗,无论是正式报刊,还是网络媒体,都将创作者署名为西藏诗人仓央嘉措。我在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仓央嘉措的“代表作”均为假冒作品》,指出此诗以及强加给仓央嘉措的不少诗篇,都是媒体替他“剽窃”的他人之作。可之后不少媒体依然张冠李戴,或者故意为之。实际上原创者是当代女诗人谈笑靖,也即扎西拉姆多多。而就是这位女诗人,就此诗创作权还状告过出版社,官司均胜诉。可是网络的破坏力量超乎人们的想象,那些仓央嘉措粉,就是宁死也要捍卫此诗归属仓央嘉措的权利,真是社会的一种变态。谈笑靖原作《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如下:

你见,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因此,这首诗的署名应为谈笑靖。

【第九个错误】

“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化成瑰宝,富丽而珍贵。”

一些作者在引用这段话时特意注明这是英国杰出诗人雪莱最后写给自己的诗:雪莱的墓志铭。然而这段话不是雪莱自己写的,而是雪莱引自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悲剧《暴风雨》中第一幕艾丽尔的独白:

他并没有消失什么

不过感受到一次海水的变幻

化成瑰宝,富丽而珍贵

海的女神时时摇起他的丧钟

叮咚、叮咚……

因此,上面那句诗的原作者应署名莎士比亚。

【第十个错误】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气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这篇文章叫《穷人》,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署名为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实际上这篇文章早就曾经有人指出过托尔斯泰全集中并无此文,然而并没有人出来说明。令人惊讶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文集中却有一首叙事诗《穷人之善》,写于1854年2月3日泽西岛,诗篇内容与《穷人》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据教材辅导材料解释这是托尔斯泰晚年根据雨果的叙事诗改编的,但没人能指出出自托尔斯泰哪部著作中?作于哪一年?依据来自哪里?显然,这是中国人自己从雨果诗歌《穷人之善》改译的文章,冠以托尔斯泰的名字,竟被教材编辑者们看上而选中。

用这篇文章本来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你总得查证一下原作者好吗?有的是俄罗斯学者、专家,难道查不出来吗?这是不可能的。而偏偏俄罗斯文学界都不知道托尔斯泰有这么一篇文章,在中国还上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教材。如果教材编辑者严谨一点,可以在《穷人》一文前注明本文根据雨果叙事诗《穷人之善》而改编,也是很好的办法,没必要去“傍大款”,结果杯具了。下面是雨果叙事诗《穷人之善》中的一小节:

……

她在祈祷,海鸥发出的嘶哑的嘲笑,

使她烦恼,海浪拍击瓦砾般的礁岩,

这更使她不安,种种不祥的预感,

掠过她的心灵:大海,还有水手,

他们纷纷都被狂怒的波涛无情卷走,

冷静的时钟在钟匣里叮咚敲响,

声声下下如同脉搏的跳动一样,

神秘地送走日月,送走春夏秋冬

……

故此,本篇文章应注明为根据维克多雨果长诗《穷人之善》改编。

以上十大署名错误,有的是无心之过,有的是人为造成的。不管怎样都不应该发生!是时候纠正这些错误了,还原创者的心血结晶,还历史的本来面貌,让知识产权的观念之花盛开在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

作者:易道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榆叶梅的作文 最新高考作文预测 诚信最珍贵作文500字 珍爱生命快乐成长作文 我为足球狂作文 感动作文500字六年级 过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作文范文高中800字左右 藏在心中的精彩作文 冰果英语智能作文系统 总有什么在心头作文 写一篇关于高考的作文 有创意的作文集名字 假如我是什么作文500字 你好陌生人作文800字 生活告诉我作文500字 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作文 谁不说咱家乡美作文 打阴道作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400字 特殊的六一儿童节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500字 这也是课堂作文500字 高考作文政治化 走进书籍作文600字 第一次洗衣服作文300字 四川今年高考语文作文 石家庄高考作文题目 假如我会变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