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晓松张靓颖的痛:关于原生家庭 这是最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2020-11-21 12:05:01
相关推荐

心之助,最值得信赖的女性情感咨询平台

每晚9点,你我亲密相会

我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糟糕,都是我父母害的。

——心悦君

文 | 卢悦

你妈的话,到底听还是不听?

最近有两个热点。

《奇葩大会》下架vs张靓颖疑似“离婚”。

看了朋友圈刷屏最多的两篇文章,我很有话要说。

一篇是《武志红: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另一篇是《张靓颖被爆离婚:你妈看不上的人,就别嫁了》。

前一篇说的是:《奇葩大会》上,高晓松首次公开提到原生家庭,提及和父亲的关系。

他从小没有问过父亲任何一个问题(现场他重复了3遍这句话),在长达20多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

直到40岁后,他才慢慢地,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我们要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不要听妈妈的话!要有自己的主见!

后一篇文章说张靓颖“疑似被离婚”:

虽然张靓颖去年在演唱会上“逼婚”冯珂,终于结束了爱情长跑,但今天被爆居无定所,已在酒店住了大半年。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当年你妈那么疯狂拦着你不要和这个渣结婚,现在傻眼了吧。所以,妈妈的话还是要听。

那么父母的话,我们听还是不听?

高晓松和原生家庭的阴影对抗20年,张靓颖的人生也和母亲纠缠不清。

图注:张靓颖妈妈的公开信。

于是我们就要回到《奇葩说》里马东问武志红的那句话:原生家庭,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换句话说,“人生过的不够好”这个锅,原生家庭要背吗?

武志红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当然很大,但他的回答引发了另一个心理专家李松蔚的反对:“原生家庭”是“被制造出来”的问题,是用来诿过他人,回避人生责任的。

只要提到“原生家庭”,就会有这两派观点。

一方面,我们能看到,高晓松人生最大的痛就是得不到父亲的认可,为此他用了大半生来化解。

而张靓颖,和一个不给她承诺的男人苦苦维持了十多年的感情,全世界都看衰她的情感,只有她在局中,为什么她做不到放手?

如果你知道小学一年级她父母离婚,为了父亲每个月的100元抚养费,要大老远骑着单车去低三下四的要,面对父亲的脸色,她像是在乞讨般被羞辱。15岁的时候她便去酒吧为家里赚生活费,过度的的早熟就像急着吹起一个气球,外面看着很大,而里面却是空洞的。

她的内心没有父爱的支持,又被生存的焦虑不断侵蚀,深层的脆弱和无力必然促使一个人无法保护和尊重自己。

从这个角度上看,似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但另一派会说:你知道安·邓纳姆吗?

谁?

奥巴马的母亲。

18岁,她生下奥巴马,第二年,和丈夫分手。她独自带着奥巴马,重返校园。

然后再婚,再离婚,生活窘迫,颠沛流离。

图注:童年时代的奥巴马和母亲,奥巴马笑起来像极了母亲。

但奥巴马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他在自传《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

在我的生命中,她(母亲)是独一无二的永恒。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

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

再举一个例子:

著名钢琴家郎朗,从小被逼苦练钢琴,没有任何游戏和玩耍时间。9岁跟随父亲到达北京求学,拜访第一位老师,就遭拒绝。

父亲扔给郎朗一瓶安眠药:要么你将这些药吃掉去死,要么就更刻苦地练钢琴!

这么可怕的父亲没有毁了郎朗,严厉逼迫他成为钢琴巨星。

05:02

图注:朗朗与父亲郎国任钢琴二胡合奏《赛马》,掌声如雷!

这些例子又让我们觉得,不是每个人有了不幸的童年都会有不幸的人生吧。

所以,原生家庭是不是一种矫情病?

原生家庭?是不是一种矫情病?

一旦一个问题变成了“辩论”模式,就意味着我们陷入了“盲人摸象”的陷阱:

每个人都掌握真理,但其实只是真理的一部分。

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辩证的。

我们辩论的,其实是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是:沉溺

一个角度是:隔离

同样感觉到失去了父爱,林黛玉的选择是“冷月葬诗魂”,那哀感顽艳的诗,看着梅花开,流一地眼泪,呕一大滩血。

这叫做“沉溺”式的应对模式:把痛苦诗意化,减弱痛苦的锐度,沉溺在自我怜惜之中,回避“现实问题”。

而所谓“隔离”式的人,比如薛宝钗的哥哥,浪荡败家公子薛蟠,从小也失去父爱,而他的应对方法是远离这些痛苦,什么都不想,只顾骄奢淫逸,寻欢作乐就好。

对于这样的人,面对内心的黑暗是最可怕的。他们发展了超级的回避功能,人生最大要务,就是远离一切可能的痛苦。

在情感中,想得太多的“林黛玉”往往就会和基本上什么都不想的“薛蟠”生活在一起。

“林黛玉”们天天都泡在“阴影里”;而“薛蟠”们天天都要生活在“阳光下”。

学了原生家庭的理论后,“林黛玉”们就试图跟“薛蟠”们分析:“你小时候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所以你只有把痛苦藏起来,看上去似乎活得很潇洒,其实这后面有创伤的!”

“薛蟠”们的回答是:狗屁,都是心理学那套歪理邪说给你洗脑,把你都弄魔怔了!

怎样才是面对“原生家庭”的正确态度?

那么说到底,什么才是面对“原生家庭”的正确方法呢?

我的答案是:你说是黑,我要说是白,你若说是白,我就要跟你说是黑。

什么意思?

如果来访者来到咨询室里,头一句话就是:

我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糟糕,都是我父母害的。

对这样的人,我一定不和他谈“原生家庭”,而是要谈“人生的责任”。“我们的命运是由我们活在当下决定的。”“我们有自由意志去选择可以怎么过。”

如果一个来访者进来就跟我说:原生家庭?我知道你们咨询师最喜欢谈这个。不要扯那么多,我就想解决当下的问题!

这样的人,我一定要慢慢地让他接触原生家庭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我们的人生是分为两种:“表”VS“里”。

所谓“表”,就是我们正在过着的人生。

所谓“里”,就是我们想过,但未能过的人生。

“林黛玉们”的“表”就是那些“诗”;

“薛蟠们”的“表”就是他们的“油腻生活”。

如果我问“林黛玉”,如果你不看书,不写诗,不哭,会有什么感觉?

“林黛玉”会说:我会很害怕。

怕什么?

“林黛玉”会说:害怕被拒绝。

害怕拒绝什么?

林黛玉:"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爱我,如果我对一个没有爱的世界提出需要,结果就是被残酷伤害,所以我会躲到诗的世界里,通过悲情和浪漫来麻醉自己,让我不用面对对依恋的渴望。"

如果我问“薛蟠”:"如果你不这么让自己像个机器人,人生会怎样?"

薛蟠会说:"别看我长得糙,我也有一颗玻璃心,也是一个正常人,也需要温暖和拥抱。"

这就是“林黛玉们”和“薛蟠们”的“里”。

可以看到,我们的一生就在“表”与“里”的冲突里纠结着,冲突着,两者越极端,冲突越大。

“林黛玉”们通过“假依赖”,否认强大,把自己的强大放在别人身上,总是寄托于他人的爱,才能勉强活下去。

“薛蟠”们,通过“假独立”,否认弱小,把弱小放在他人身上,不断打压别人远离脆弱。

“林黛玉”们把“原生家庭”妖魔化,而“薛蟠式”们则把“原生家庭的影响”虚无化。

重点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面对“里”的态度:是不断的自欺欺人,隔离自己内心的真实,还是拿出勇气面对内心的黑暗和空洞,认真地疗愈和成长?

什么才是真正面对自己的“里”?

做一下按摩就知道了。

按摩师会把你身上所有平时不觉察的痛点都找到,按摩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浑身舒坦。

所谓成长就是找到病灶,按摩痛点,最后让你经络通畅,身心健康。

我们发现东西方最高深的学问到最后都是静修和打坐。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所有的生命力都等着被看见。像向日葵渴望阳光,鱼渴望水,人渴望爱一样。

唯一的真理,就是去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

把原生家庭当成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

理解共情内在受伤的孩子,理解共情父母有缺陷的爱,理解共情整个家族的能量、情感与艰辛。

从深层读到家族对我们的祝福,然后脱离出去成为自己。

尊重自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心有助,不孤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 关于大海的作文 春天在哪里作文 雷锋的故事作文 英语作文写信格式 扳手腕作文 10篇优秀作文 记一件事作文 反邪教作文 关于写老师的作文 未来的房子作文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 快乐暑假作文 考试失利作文 好人好事的作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 好作文大全 感恩祖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