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暑假预习」初二全等三角形证明中 初学者常犯的五个易错点

2020-11-21 13:05:02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全等三角形可谓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同学们步入初中以来,比较系统学习几何证明题,过程一定要写得完整详细点。那么,在刚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时,会遇到哪些易错点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掉入这些坑里呢?

易错点1:找错全等三角形中元素对应关系

例题1:已知AD∥BC,AB∥CD,并且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请写出它们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错解:AB与AD,BC与CD,AC与AC;∠BAC与∠DAC,∠B与∠D,∠BCA与∠DCA

正解:AB与CD,AD与BC,AC与AC;∠BAC与∠DCA,∠B与∠D,∠BCA与∠DAC

误区分析:平移、旋转、翻折前后的图形全等,不能只通过对图形的主观印象直接得到结论。比如例题1,不要看了下图,认为△ABC通过翻折可以得到△DAC,那么AB与AD就相等了,其实不然。因此,我们不能主观判断,而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图形来得到答案。

易错点2:找错对应边、对应角(错用对应边、对应角)

例题2:如图,AC=EF,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求证:∠C=∠E

误区分析:我们可以对照着例题2和例题3中的正解和错解看一下,例题2中错解中直接使用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AD=FB,但是AD和FB并不是三角形的边;同样的,例题3中直接使用了条件中的∠1=∠2,∠1和∠2同样不是三角形的角。在套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所用条件中不要出现不是三角形的边或角这种情况。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的犯的错误之一。

例题3:如图,AB=AC,AD=AE, ∠1=∠2.求证:∠B=∠C.

易错点3:忽视由等量关系得到的结论,造成漏解

例题4:如图,AC与BD交于点O,已知△AOD≌△COA,△AOE≌△COF,写出相等的线段.

错解:OA=CO,OE=OF,OD=OA,AD=BC

正解:OA=CO,OE=OF,OD=OA,AD=BC,DE=BF

误区分析:例题4中,找相等的线段容易漏掉:DE=BF;找相等的角容易漏掉:∠DAE=∠BCF。这个对应边和对应角不是直接由三角形全等得到的,而是由等边加减等边,等角加减等角得到的,容易遗漏。

易错点4:错用证明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例题5:如图,已知D是△ABC中BC边上一点,且AD⊥BC,E是AD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误区分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和HL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运用“SSA”和“AAA”无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易错点5:万能的全等三角形

例题6:已知 如图,AB⊥BD,CD⊥BD,AB=DC,求证:AD∥BC.

误区分析:错解中是用HL定理来证明三角形全等,这种方法是错误的。HL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但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能用HL定理来证明,可以发现应该用SAS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二个错误也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万能的全等三角形。认为无论证什么结论,只要证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就了事了,全等三角形就是万能的。其实不然,证明平行,我们应该还是要去找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才行,不能单单通过全等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常能得到的结论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这就是初学者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常遇到的五个易错点,一定要牢记,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次合作作文400字 人生如登山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五百字作文 八年级上册作文 作文可爱的小狗400字 仰卧起坐作文 二年级作文难忘的一天 老师的作用作文 作文《盼》600字 这就是幸福优秀作文 二年级描写荷花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 养金鱼作文300字 我盼望长大作文 相信自己作文300字 菊花的样子作文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作文 海鸟的作文 平凡中的美丽作文 介绍红楼梦的英语作文 迎国庆的作文 阿凡提作文 关于凉皮的作文 看烟花的作文 未来的世界作文 水仙花的作文400字 读书有感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最重要的小事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