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泡馍油泼面 是陕西人最思念的乡愁

2020-11-21 13:45:01
相关推荐

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观察他们的饮食生活。如果非要在西安挑一种能彰显民风,又够硬派的食物,我首先会选泡馍。

西安人喜欢牛羊肉泡馍,尽管陕西全省的泡馍种类多样,但在我们西安,泡馍仅仅是对牛羊肉泡馍的称呼,而非其它。

一个西安人,如果去吃葫芦头泡馍,当别人问他吃啥去的时候,只会说,吃葫芦头。

这种泡馍情结由来已久。

在物质不怎么充裕的年代,泡馍是一种美好的记忆。农村小孩被长辈带着去吃一碗泡馍,甚至会激动地写进作文里。在七八十年代的西安,国营大厂扎堆,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单位。在还没有遭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年代,单位会隔三差五的给职工发福利。这些福利中,有一项是铁打不动的——泡馍票。

我以前看到个新闻,讲到有个西安老人回忆上世纪国营大厂的美好生活,其中着重回忆了自己单位发了泡馍票之后,他怎么去吃泡馍。久而久之,能够隔三差五吃一顿泡馍,成了身份的象征。

在改革春风吹大地的90年代,这种身份又变得丰富起来。能隔三差五就吃泡馍的,无非就三种人,做生意挣了钱的能人、吃商品粮旱涝保收的人的以及混社会的狠人。

而在当代,即便五湖四海的美食涌入西安,但泡馍的地位依旧排在第一位。有人曾经统计过,西安人一年会吃掉40多万只羊,这仅仅是2014年时候的数据。

在我看来,泡馍是最能彰显西安狠人气质的食物。

主要原因在于,耐饥,够硬。中午吃上一碗泡馍,基本上连晚饭都省了。

很多外地朋友,尤其是南方朋友,来西安旅游之前,耗费心力的做各种攻略,做好了死在陕西饭手里的准备。

结果一到西安,一碗泡馍之后就看什么都不香了。直到旅游结束,才猛然醒悟,当地公众号宣称的来西安要带八个胃,不是指西安的小吃丰富多样,指的是饭量一定要大,巨大无比的那种。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西安人评判一个人能不能行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吃泡馍。

这种评判标准相当深入人心,我之前读悼念陈忠实先生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个小细节,讲的是陈忠实先生住院已久,忽然有一次请众人吃泡馍。大家都很开心。原因是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吃泡馍。

而在西安,一个人好不好惹的标准,也是能吃多少泡馍。

我曾在一个泡馍馆里,听隔壁桌几位大哥闲谈,一开始全是中美贸易得与失,历史进程,到最后谈起自己认识的伙计。其中一位老哥夸赞一位未到场的伙计,亮点就是这伙计一顿能吃四个馍的泡馍,其他人纷纷咋舌,连声惊呼「牛批!牛批!」。

一个吃泡馍时饭量凶猛的西安人,绝对是不好惹的。膀大腰圆,这种体形在古代文学小说以及绘画里,往往是战将才有的体形。

如果说,一顿2个+泡馍的壮汉在西安是第一不能惹的话,第二不能惹的就是吃泡馍的胖子,惹急了,动起手来,人一巴掌下去,你可能会死。

对于泡馍,西安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处处彰显着狠人作风。

首先是馍必须亲手掰,一点点掰成黄豆粒大小。哪怕为此耗费大量时间,以及第二天指甲盖会疼的不行,但在进入泡馍馆的那一刻,内心涌出一句“人死不过球朝天”,管它明天指甲盖会不会疼,馍照掰,甚至会鄙视吃机器切馍的人。

听起来已经不可思议了是吗?但据说更讲究的是,以前有人吃泡馍的时候,先会把馍掰在一个筛子里,掰完之后,开始摇筛子,把碎末过滤掉。

这种犟人精神一旦迸发,甚至六亲不认。

歌手郑钧有一年回西安,喜滋滋地发了一条吃泡馍的微博,配上了一句“今生今世要撑死,就一定要死在陕西饭手里”。

其次,泡馍被赋予了一种生死观,我能想起来写得有意思的就是贾平凹写的: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寿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来餐一次,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

不管是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还是后来充满草莽气息的八九十年代,在西安,泡馍就是一种图腾,代表着身份、尊严和实力,是西安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然后,是从电视剧版《白鹿原》里彻底的认识了油泼面。还是又长又宽的面,放上辣子葱花,沸油呲啦那么一浇,嘉轩以及乡党都爱吃,屏幕前的观众都馋哭。

油泼面的走红,得益于白嘉轩的加持。

我对于白嘉轩的整体印象就是:硬、狠。陕西形容一个人打不垮,经得住折腾的词叫做“刚把硬正”,白嘉轩当得起这四个字,即便是被黑娃打断腰,只能佝偻着身子像狗一样行走,但硬字贯穿了白嘉轩的一生。另外,白嘉轩是一个狠人,一个软弱的人,在那个乱世,是不可能活下来的。

也因为这人物形象,使得油泼面具有了硬和狠的特性。就像《白鹿原》走红之后,很多游客去白鹿原打卡,必然会吃一碗油泼面。

早在2009年,网上就有人喊过:陕西的油泼面要火了!因为这一年,油泼面爱好者张艺谋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里,专门拍了油泼面。甚至在路演的宣传里,还带着艺人们一起吃油泼面。

不过,遗憾的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太烂的原因,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倒胃口,也就忽略了剧中出现的油泼面。同样的还有电影版《白鹿原》,因为剧情太过于稀碎,使得之前大力宣传的油泼面前功尽弃。

由此可见,好的电影可以为食物加分,烂电影反而会影响食物的发展。

值得思考的是,后来的影视剧,如《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展示了大量陕西美食,但为什么只有油泼面红了起来?在我看来,原因无非是,油泼面是继泡馍之后,第二个能代表陕西人性格的食物,硬且狠。

很多人提及陕西人的性格往往是生冷倔噌四个字,这其实是误解。陕西人的性格说到底其实只有三个字——咥实活。在饮食上往往也遵循这个规律,像甑糕、臊子面、油糕、油酥饼什么的,是吃不饱的代表。至于搅团这种食物,从陕西人给的别名是“哄上坡”,就可以知道在陕西美食界的地位如何了。

只有泡馍以及油泼面这样的食物,才算得上咥实活。

这让我一个陕西人觉得有些不能理解,其实在陕西,油泼面并非是大众印象中的裤带面,拉条子、棍棍面、削筋面……其实都能做油泼面。

另外一个是碗一定要大,最好是能把脸埋进去。红衣服大哥捧着一大碗面,眉头紧皱,内心彷徨,旁边的西装小哥已经被面噎得直翻白眼。

说句心疼话,能把这么大一碗面吃完的人,真的是狠人,正常人谁敢端这么大的碗?

后来想半天,这种过火的表现方式,即面条这么长这么宽,碗这么大,其实出自于“陕西八大怪”。2018年都快结束了,陕西人还没摆脱陕西八大怪,实在是让人头疼。

在我看来,不管是泡馍,还是油泼面所展现出来的饮食文化,其实是被时代裹挟之下的一种被动选择。

这一点都不牛逼好么!我一朋友给我讲,当年拉着人专门看《舌尖上的中国》,领略陕菜精髓,看完之后忽然觉得有些丢人。你能从一盘炒白菜里领略到博大精深的陕菜吗?

或许,我们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泡馍、油泼面这样的陕西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看得见,吃的着的饮食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素材高中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 校园一角 300字作文 今天晚上让你桶个够的作文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300字作文 小小动物园400字作文四年级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300字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六年级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荣誉为话题的作文 杭州西湖一日游作文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300字 放风筝作文300字优秀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5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2010年高考作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600字 推荐一个好地方400字作文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份满意的答卷作文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 以成功为话题的作文 高考作文网 关于环保的作文题目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