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朝“基友”的信件和诗词 甜得发腻 酸得发抖

2020-11-21 13:55:01
相关推荐

对他们的感情, 1200 多年来,看热闹的多,试着去理解的少。

很多人认为,作为大唐领导干部,文艺界领军人物,他们怎么能不顾社会影响,大搞“基情”呢?

特别是他们来往的信件和诗词,甜得发腻,酸得发抖。

其实,人类社会任何一种感情,只要不是邪恶的,都值得尊重。

元稹与白居易。

他们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大唐。

大唐长安城。诗人的乐园,兼囚笼。

1

公元 802 年春天,长安,满城桃花,开得正盛。

在有些畅快的空气里,22 岁的元稹和 30 岁的白居易见面了。

当时他们在参加一位诗人的作品研讨会,元稹刚好坐在白居易的对面。

研讨会上人来人往,有的在交换名片,有的在喝咖啡,有的在伸懒腰,有的在刷朋友圈。

寒暄的人们,满是表面客气和言不由衷,这令白居易有些后悔来参加这个活动。

可是,身为大唐诗歌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不来,又有些说不过去。

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注意到对面那个安静陌生的年轻人。

他不认识元稹,更不知道一个小时以后,那张脸会成为自己一生的挂念。

元稹是一个新人,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而白居易早在 14 年前就以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名满长安,轻轻松松就能上头条,粉丝无数,广告不断。

著名诗人顾况以挑剔闻名,本来有些小看白居易,读到野火诗以后, 他赞许道, 混长安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不少人混成了混账, 但以你的诗来看,没问题。 (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白居易还是个学霸,27 岁那年,他就以第四名的成绩高中进士,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年龄最小。

他写道, “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 ,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用孟郊的话说,白居易正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时候。

但是,他很容易陷入孤独,深深的孤独。

可能,有才华的人都是孤独的,他们的身体在凡间,精神却在天堂。

……

第一次见到元稹,白居易就对这个河南老乡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很少说话,却字字珠矶,关键是,少见的帅气。

白居易是一个清高又古怪的人,很少主动跟别人交换名片。

这次见到元稹,他破例从裤兜里找出一张,掏出签字笔,在背面画了一个微信二维码。

他的名片上只印了 7 个字, “复古采诗——白乐天”。

“您对乐府诗革新有研究?”元稹问这位诗坛前辈,小心翼翼地。

“是的,诗歌就应该讽喻时事,泄导人情,”白居易合上笔,微笑着说,“不然,我们写诗有什么用?”

“白大哥,求带……”,元稹忽然变得很激动。

那些年,他也一直在寻思诗歌革新的事儿。

因为十分相近的文学观,初次见面,他们就聊了 3 个多小时,

直到夜色袭来,所有的嘉宾散去。

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友情正式拉开帷幕。

青年元稹 (zhen,三声),女文青杀手

2

时间不长,他们又见面了。

公元 803 年,白居易参加一年一次的科考,放榜那天,眼尖的白居易在名单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元稹。

他马上给元稹发了一个“恭喜”的表情,说,出来喝酒。

元稹刚当新郎不久,接到白居易发来的信息,就把娇妻韦丛撇在一边,急不可耐打了个滴滴马车。

在长安城西的waiting爵士蓝调酒吧,他们喝得酩酊大醉。

一个读书人苦读一生,如果不能金榜题名,估计进了棺材也闭不了眼。

那次酒后一个月,他们一起被任命为 校书郎(图书管理员兼校对,九品官,无上朝资格)。

在唐朝担任过这一职务的,至少还有以下大腕:杨炯、张说、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李德裕、杜牧……

职务卑微,白居易工作却很卖力,因为坐在他办公桌对面的那个人,叫元稹。

他真诚地写了一首《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

两个人认识时间不长,却已如此默契—— 你的心事,只需说一句,我就全明白。

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加班,一起散步,一起咬文嚼字,在彼此文字和思想的舞蹈中,忘记了这个世界的存在,

—— “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 ;

—— “ 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 ;

—— “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 。

有很多人说,他们看不懂囚徒文章中的古诗,这三句的大意是,

白居易和元稹在一起,骑马快乐,喝酒快乐,赏月快乐,就连夜里想起彼比,也会幸福得笑出声来。

无聊的时候,他们也会开玩笑。

白居易:别人都说丑人要多读书,你长得这么帅,为什么要吃这种苦?

元稹:长得帅有多累,你知道吗?总感觉活得不真实,哪像写诗那么有感觉。

……

他们在一起研究朝廷新出台的“科策”,在长安华阳观昏黄的灯光下,一弄就是一通宵。

根据那段时间的研究,他们出版了一本作文辅导书《策林》。

这种合作,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他们进行了 30 年。

除了一同参加科考,成为一个办公室的同事,30 年中,他们的人生起落,神相似,

—— 809 年,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稹任监察御史。

—— 810 年,白居易改授京兆尹户曹参军;元稹贬江陵士曹参军。

—— 815 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元稹改授通州司马。

—— 820 年,白居易在长安任主客郎中;元稹任祠部郎中。

—— 829 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生子阿崔;元稹生子道保。

连生孩子都在同一年,这是巧合,还是故意?

……

漫长的人生中,他们的通信,超过1888封。

公元 817 年的某天,在被贬为江州司马3年后,白居易痛苦无依,在信中他几乎是在呐喊, “ 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 ” (阿元阿元,今天我的心情,你知道吗)

1000 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感受到白居易那颗滚烫却悲苦的心。

而元稹,是他的救命稻草。

白居易与元稹,最为人所知的一张同框画像

3

颇为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倡导新乐府诗、对黑暗官场的痛恨,让他们成了知已。

他们的一辈子,其实就是和诗的一辈子。

大和二年 (828 年 ) ,他们一起编纂出版了唱和总集《因继集》,所有的诗达到十七卷、近千首之多。

看他们来往的诗句,总会感动莫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我的诗里,住着你。

元和十年( 815 年)八月,白居易被贬,十分惆怅伤感,常常夜不能寐。

原来,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

这个时候,他像往常一样,捧读元稹的诗,寻找慰藉,祛除痛苦。

在《舟中读元九诗》中,他写道,

“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 ;

风浪之中,一个中年男人在船中静坐,通宵读另一个男人的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白居易在受难,元稹同样悲苦。

白被贬前五个月,元稹被贬到通州,而且一到任就卧病在床。

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他震惊地从床上坐起来,在日记中他写道,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梦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

不久,老白收到了这首诗,在回信中他动情地说,这首诗,就是不相干的人读了,也会感动得不忍再看,何况我呢?每次看它,心里都会凄恻难忍 。

看完这封信,元稹当场就哭得稀里哗啦,妻女惊慌失措,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两个 “ 天涯沦落人 ” ,患难中相互慰藉,其情、其意、其爱,令人感喟不已。

他们的心灵感应更是神奇。

元和四年( 809 年),元稹到东川出差,白居易还在长安。那一天,他们都写了一首诗。

元稹在诗里说, “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 ” (梦见白居易、李卓直和白行简三个人一起到曲江游玩)

实际上,那天白居易等三人的确在曲江游玩。

白居易写的是,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他算得很准,那天元稹真的到了梁州)

在那个没有手机和朋友圈的时代,此等天人感应,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白居易写诗,一向是快手,但每当给元稹写信,他总是十分认真,甚至通宵校对,唯恐有所遗漏,塞进邮筒前,总要看一次,再看一次……

很快,他的眼睛就近视了。

人生的种种不如意,理想的屡次挫败,除了他,能向谁人说?

别太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有时候不配。

白居易同志

4

他们一直想办法见面,甚至在途经的驿站寻找彼此的文字,一找就是一整天。

大和三年( 829 年)九月,两人终于见面了。

当时元稹自浙东观察使迁尚书左丞,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洛阳。

二人相见,分外亲热,似乎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史料记载,两位可怜的著名诗人,当天流了很多很多的眼泪。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两年后的七月,元稹暴死在武昌军节度使任上,终年 53 岁。

这个一腔热血踏进庙堂,固执又孤傲的年轻人,在四次被贬后,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噩耗传至洛阳,白居易悲痛万分( 一恸之后,万感交怀 )。

这年八月,元稹的灵柩运到洛阳,白居易拄着拐仗,亲自到灵前祭奠,并为其撰写墓志铭。

此后,白居易看书想他,喝酒想他,做梦想他 ……,他动情地写道, “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 。

有一天,他梦见元稹跟自己说话,醒来时泪流满面,写了下了千古名句,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 。

又十年后,已经 70 多岁的白居易在好友卢子蒙家里喝酒,看到卢子蒙与元稹的唱和诗,感今伤昔,泣不成声。

他用颤抖的双手在诗集最后空白处写道,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

那个年代,是中国文学最高峰,巨星灿烂、诗情弥漫。

在长亭外、古道边,他们用自己最赤诚的心,告诉我们什么叫友谊,什么叫知音。

要爱,便深爱,同性又如何?

也许,这也是人生浪漫之一种。

在别人眼中,白居易是个绝不跟官场媾和的老愤青。

但元稹记忆中的白居易, “ 春草绿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 ”。

白居易思念元稹, “ 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像我们这样如胶似漆?)

他还写道, “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 (你走了,长安就成了一座空城)

长安巷陌,留下他们曾经的足迹;高堤垂柳,他们的目光曾经交集。

还有 皇子陂、 慈恩塔、直城路、曲江池……他们的影子不处不在。

他们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的时候,没有擦身而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成长的味道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450字 我们是一家人600字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三年级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400字 里的微感动作文600字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400字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作文 雪中情作文800字 以酷为题的作文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游黄鹤楼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600 全运会作文800字 一个有趣的人作文600字 我真的很棒作文500字 作文怎样算套作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那次玩得真高兴300字作文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