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家三代高考命运的四十年流变

2020-11-21 14:50:01
相关推荐

2002年,7岁的王颖昕跟着姥爷、姥姥、妈妈参加中国政法大学50周年校庆

2014年,王颖昕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姥爷、爸爸、外孙女三代法大人在校门前合影留念

2017年高考如约而至,今天,全国940万考生将走进考场。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前的1977年9月,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当年12月,没有复习多久的考生便兴奋而忙乱地走进了考场。

让我们逆向拨动时光的秒针,把镜头慢慢摇向一个家庭的祖孙三代考生,他们走进了同一所大学,体验了以“高考的名义”而带来的些许人生转变,不管是时代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这些转变也从一个侧面连缀起半世纪的共和国的历史……

出场人物

郭树松,1943年生于保定清苑县,今年74岁。1963年考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公社首个大学生。曾任当地人大处级干部,现退休。家庭身份为姥爷。

王振力,1968年生于邯郸大名县,今年49岁。1987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当年县文科状元。现就职于当地法院。家庭身份为父亲。

王颖昕,1995年生于邯郸市,今年22岁。2014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市文科14名。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家庭身份为外孙女、女儿。

高考的“冲动”——

“脱农”、精英

与多一种人生选择

郭树松生长在保定农村,郭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着挣工分过活讨生计。1963年那年,老郭已经20岁,在当地的县高中读书,由于有点禀赋,还经常帮助老师出个黑板报啥的,让一班同学好生羡慕,这个颇带有“文艺范儿”的工作也让老郭生出一种朦胧的自豪感和爱恋,直到有一天,老郭突然觉得在“饿着肚子干农活”和“出黑板报”之间,有一个跳板可以让他跳过去彻底“脱农”,那就是——高考!

“上大学,当公家人,还能吃饱饭!”就这么简单,这就是老郭的高考“冲动”!他记得1963年7月那个炎热的下午参加完高考后,他用袖子抹着鬓角的汗水走进家门时,郭父诧异地问怎么这么早就放假回家了,“我说参加完高考了,父亲说高考是什么,赶紧下地干活去!”

老郭的女婿王振力作为60后,在30年前的1987年参加高考时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蔚为壮观的时期。家中排行老三的王振力出身于教师家庭。“在我参加高考的那个年代,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没有别的选择。”王振力说,在备考时,他就不断告诫自己,不论用多少年也要考上大学,这是一个县城青年前往大城市、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精英的最好机会。他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紧紧握着家里特意给他置备的“豪华”文具——一支英雄金尖钢笔走进考场的。

作为90后,王颖昕对于考大学的感觉则和祖辈、父辈完全不同:“其实我一点也没有紧张。高考不是我的救命稻草,它只是一次经历。哪怕河北是高考大省,其实每年的本科录取率也接近50%,在当下上大学只是多了一种选择而已,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作文与考场——

“五一日记”

和两个风扇的考场

作文似乎是高考最能撩拨人心的内容,从这祖孙三代人参加高考的作文题目上也可以看到社会观念的嬗变:在郭树松的印象里,高考作文题对于热衷办黑板报、关心时政的他,熟悉又简单。“当时题目是二选一,‘五一日记’和‘唱国际歌所想到的……’我看了题目就选择的是唱国际歌,这得跟当时火热的‘反修’‘防修’联系到一起嘛。我的高考成绩果然可以,跟这作文写得好有关系!”

而王振力1987年和王颖昕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分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篇短文和给材料写作文。

如果说姥爷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作文,那么对王振力父女来说,考场的环境则是最令他们难忘的。在那1987年闷热的夏日,7月7日、8日、9日三天,19岁的王振力和全国228万高考考生一起,用钢笔书写着自己的未来。酷暑的夏日,压抑的气氛,只有两个风扇的考场里,闷得像个蒸笼。室外,蝉鸣阵阵,夹杂着热浪和土腥浓烈的味道,久久不散。7月7日下午考数学时,大家都是一边拿着衣袖擦汗一边演算答题,狼狈不堪。

相形之下,女儿王颖昕却显得从容得多,因为考场就设在母校邯郸一中,教室里的一桌一椅都是最熟悉不过的,唯一的变化就是,平常拼起来的两张桌子被拉开距离,教室人数由平时的60多人减少至30人。这场景,在高三无数次模拟考时早已经历。

说到考试内容的变化,不惑之年的王振力翻起女儿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最感慨的一点是:知识越考越活了!他说当年自己学历史时主要是记诵历史年份等“知识点”,而现在呢,则多是给出材料做分析,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大学的变迁——

祖孙三代在母校留影

今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举行65周年校庆大会,王颖昕作为本科生代表发言。“我是家中第三代法大人,我的姥爷和我爸爸同样都毕业于政法大学。”除了亲情之外,一家人也被另一重校友的身份所连结。

彼时,坐在观众席上的郭树松一边鼓掌一边回忆起初进法大校门的情形。1963年秋,他带着和父亲到信用社贷的12块钱,揣着录取通知书,走了10里路到县里,又从县里坐汽车到保定,从保定坐火车辗转进京。终于到达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学院路的北京政法学院,郭树松走进校门,望着高耸的六层高砖混教学楼,雕花拱门尤觉气派,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走路不会超过5分钟,而学校周围是大片的庄稼和荒地。6个班二百多人挤在一间教室听课,鸦雀无声。

郭树松回忆,当年学校只有一间容纳一百多人的阅览室,同学们在此可以借阅一些其他院校的教材,一本教材全班轮流着传阅。“那时民国时期的法律已被完全废除,新的法律体系还未建立,我们的法学专业课只是以理论学习为主。”郭树松说,1963年的法大虽说设施简朴,但是也打开了学子们法学的视野和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期冀。

到了1987年,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新校区在这一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那年8月的一个早晨,19岁的王振力来到昌平区新建的校区作为新生报到。

站在校门口,王振力看到的是一片仍在开工建设的工地,只有两三栋教学楼和一栋“梅园”宿舍楼,放眼望去,一抹晨曦在中国政法大学的牌匾周遭镶嵌了一缕金边。那场景正好像彼时的中国,市场经济呼之欲出,法治建设轮廓初现。这一点从当时的课程设置上也能看出个大概:1987年,法大设置了政治学、法学两个专业,共有4个系,课程设置上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已经与现在相似,也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当时给王振力上课的老师如江平、舒国滢等现在已经多成为中国的法学泰斗。

而作为家里的宠儿,第三代人王颖昕高考填志愿时,在究竟要不要女承父业这个问题上,起初让全家有点纠结。“上网查到分数时是晚上12点,我爸和我讨论志愿到了凌晨两三点,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一来二去还是被第二志愿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法三代’。”2014年秋天,王振力和妻子送女儿去学校报到,而舅舅则开着车带着姥爷、姥姥等亲戚前往北京,车里装满了王颖昕的行李。到达学校后,一家三代“校友”在“中国政法大学”牌匾前拍了一张照片。

在大学包分配的年代,郭树松、王振力都被分配到邯郸市政法系统工作。和父辈、祖辈不同,王颖昕从一进大学就给自己个人职业做了相应的规划。“大一、大二好好学习专业,参加社团和讲座,大三开始准备司法考试还有研究生考试。”从姥爷到父亲,都很支持孩子考研,姥爷郭树松和父亲王振力都认为,“读这个专业,研究生学历,才可能找到个比较好的工作。我们上两代从没像现在竞争激烈。”

掌声又一次响起。郭树松被外孙女精彩的演讲从碎片的回忆中唤醒。几番寒暑,际遇变迁,半个多世纪里,一家三代人走进同一所大学,而那不同时空里的三次高考,将永远定格在记忆中,成为联系一个家庭命运的特殊纽带。

本组文/本报记者刘旭李梦婷

供图/王颖昕图片制作/沙楠

声音

祖孙三代同答高考意味着什么?

郭树松: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高考,改变人生命运,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

王振力:高考对我而言是一次人生的升华。通过学习增加阅历、明确人生观、学到社会知识,这是对人整体素质的提升。高考在我们那个年代就是一座独木桥,是选拔人才的最好途径。

王颖昕:高考对姥爷、爸爸而言就像一个阶梯,他们跳上去了就能改变命运。但是,高考对我而言不是改变命运,考上大学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考上一所好大学能让我获得一个平台,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文/本报记者李梦婷刘旭

数说高考40年

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止跌趋稳。

伴随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总体的下降趋势,以及录取规模的持续增加,大学录取率逐步飙升。1977年录取率为5%,2016年录取率为82.15%,创历史新高。40年间,中国的大学录取率增长了16.43倍。

近年来,高分的考生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共计11398人,占比高达18.6%,创历史新高。这是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占比连续第四年超高10%。

出国留学已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读本科者超三成,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

文/本报记者刘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建筑的作文 梦想600字作文 作文的题目怎么写 作文小人物600字 写建筑的作文 关于中秋月亮的作文 什么的梦想作文 旅行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一道菜的做法作文 写小孩子的作文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作文差评评语 学习写作文 飞轮效应作文800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 禁毒作文300字四年级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 作文日记的格式怎么写 特别的爱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司马光砸缸 我的故乡作文800字 有你真的很幸福作文 介绍朋友的作文英语 时间牵动我的情思作文 描写秋天丰收作文 雅思小作文 励志奋斗的作文 实力作文 欲抑先扬作文 爸爸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