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现代小说穿插大量原创诗词很难 但这套小说做到了

2020-11-21 14:50:01
相关推荐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小说共六本,作者冶文彪经过多年构思,把“清明上河图”这幅图上面的824个人物逐一写活。这是一套历史小说,也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

好风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这一套小说的叙事策略(与东野圭吾的小说比较,分析《清明上河图2》的叙事策略),在本篇文章中好风试着分析这套小说韵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作者冶文彪在给读者的一封信中写:“故事发生在北宋末期,为更贴切地展示时代风貌,我在小说里尽力避免了现代元素和痕迹,包括语言,也是努力从宋文、宋词、话本里熏习当时的文风语气。”

正因为作者的有意为之,所以使得这套小说的语言具有宋元话本及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这种写法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传承。

韵散结合的行文方式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表现方法与结构模式。经过历代作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从而形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诗文融合传统。

追源溯本,这种韵散结合的创作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便已初露端倪。比如《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中写到郑庄公倒着出生,他的母亲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弟弟造他的反母亲做内应,事情败露后,庄公不愿意理他母亲了,说黄泉下相见吧。可是不久他后悔了,这时候有一个叫颖考叔的人帮他出主意,使母子得以重新见面,原文在评价颖考叔时写道: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其中“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就是化用了《诗经·大雅·既醉》篇中的两句诗,化用诗歌使得行文韵散结合,错落有致。

《史记》和《汉书》在叙事中也不时插入诗歌。比如在给一个人物写传记时在行文中有时要引用他们的诗歌,《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就分别引用了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

小说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兴起,韵散结合的写作方法也从此正式进人了小说艺术的领域。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和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也时有韵散结合的情况。尤其是后者,开始有意识追求这种组织语言的方式,就连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也呈现出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特点。比如在《管辂论怪》等文章中,管辂喜欢引用《易经》,说话特别有韵律感。

在《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中,有时以小说中人物自己的诗歌表达其内心情感,这是我国诗文融合的小说艺术的光辉起点,这种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在叙事中插入诗赋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多见的文体现象。据统计,唐人裴铏的《传奇》一书、其作品今存31篇,其中采用诗文融合写法者就有12篇,约占其总数的41%。

如有名的《柳毅传》,除了人物对话运用短句,句式错落有致,文章中还穿插了人物歌咏的内容,比如洞庭君的唱词:

“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贞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齐言惭愧兮何时忘!”

这样的歌词表现出来的韵律感渲染了故事情趣,强化了传奇的艺术感染力。

宋代,话本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宋代话本小说插入大量诗词。

被明代的冯梦龙收录在了《警世通言》里的宋代话本《碾玉观音》(收录时更名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开篇就是一首《鹧鸪天》写春景,紧接着是两首《鹧鸪天·仲春词》和《鹧鸪天·季春词》,描绘春天不同时期的不同景致。再接着便是王安石、苏轼、朱淑真等人的诗词登场,诗词过后主人公才逐渐出场。

而在描写人物时又穿插诗词,比如这篇话本描写璩家装裱古今书画家的女儿就采用诗歌的形式:

云鬓轻笼蝉翼,蛾眉淡拂春山;朱唇缀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碎玉。莲步半折小弓弓,莺啭一声娇滴滴。

当然之后的行文中也插入了大量诗词,它们在结构艺术和表达艺术上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到了明清小说,引用诗词更是成为一种创作模式。《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处处穿插诗词,而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更是诗词荟萃,贾宝玉的出场便用了两首《西江月》来形容,林黛玉的《葬花吟》诗歌也成为经典,至于小说中人物判词,人物活动等等处处都离不开诗词。

由此可见,诗文共用呈现出来的韵散结合的语言模式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常见创作模式。

只是在现当代小说中这种写法日渐式微,发展到现在,小说中出现韵文对于作者和读者恐怕都是一种挑战了。而《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作者冶文彪却大胆的采用了这种韵散结合的手法来写这一系列小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是现代小说的一种创新。诗词的穿插在这套小说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首先,适当的诗词穿插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比如第一部中有才华有思想的宋齐愈与朋友在行舟途中,抬头望月,涌起诗情,随口填了首《西江月》:

明月他乡易见,轻舟此夜难逢。银波千里送行程,一枕清风入梦。两岸如烟笔墨,一江似雪情怀。生得傲骨爱奇峰,何必凌云为证?

这首词赢得了一位叫莲观的女子赞誉,他们虽未见面,但是在明月夜用声音交流,谈诗论曲,言谈甚欢,之后宋齐愈对这位叫莲观的女子念念不忘。

后来宋齐愈因与“东水八子”中的其他七子意见不合,其他人担心他考中对自己不利,所以想在殿试那天把他支开,让他参加不成考试。他们利用他曾经对莲观的情感,假冒莲观给他写情诗。正是因为这些诗歌,宋齐愈去寻找莲观并去提亲,最后差点错过了殿试。也正是循着诗歌这条线,“东水八子”的友情与矛盾,以及宋齐愈等人的爱情纠葛逐渐展开。

第一部中士子董谦在墙上题的一首《卜算子》也成为推理侦破的关键。

第四部中塑造了一个狂热崇拜柳永而改名“柳七”的猫窝匠,他会因为别人玷污了柳永的词而打人甚至生出杀念,柳永词在文章中的引用就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其次,适当的诗词穿插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就像上面分析的宋齐愈的《西江月》就表现他的傲骨铮铮和凌云壮志一样,在《清明上河图密码3》中主要写“斗绝”梁兴,诗词也丰富了这个人物形象。

梁兴是禁军殿前司的一名教头,弓马娴熟,拳脚枪棒尽都精通,尤善相扑,不论禁军之中,或是京城相扑社,几年来无人是他敌手。因此得了个“斗绝”的名号。

可是这样一个武功高超的人物在悼念自己的爱人时沉声吟出一阕《步花间》:

当时白雪忆红颜,梅在小桥边。纤纤素手呵暖,笑语慰春寒。烛心短,泪痕长,又一年。雪消云散,梅落人单,怕见月圆。

诗词的插入表现了这位铁汉柔情的一面。

而第四部中“作绝”张用兴之所至也可以来一首《水龙吟》:

起程莫问归程,浮云万里身如寄。长天泼墨,大风走笔,漫书狂意。明月来时,江湖别后,单衫独骑。任东西南北,轻摇征辔,终不改,逍遥志。 棋里江山欲坠,论白黑,孰真孰戏?笛吹巷陌,燕寻故里,尘埋旧地。灯火当年,斜阳此刻,几重梦寐?待人间雪落,千悲万喜,不堪一醉。

诗歌塑造了一个自由洒脱、不慕名利的形象,这一形象也是张作的写照。

第五部的主人公“相绝”陆青送给不同的人或警言或箴言或勉励之语都采用韵文的形式,这种形式既符合“相绝”的身份,也丰富了他的形象,同时还推动情节发展。

至于小说中好几部都出场不多的弈心小和尚,开口便是诗词,他吟诵的诗歌内容读着通透,给人启示,在书中是一个智慧式的人物形象。

最后一部写一个蛮汉暴喝一声,挥起大刀,向弈心砍来时,弈心闭起眼,轻声吟道:“客来腥风烈,我去白雪消”弈心的故事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读着他吟诵的诗有没有对这个小和尚心生一点敬意呢?

除了原创诗歌,小说中还大量引用古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这些句子如珠玉散落在文章中,使作者要表现的人物熠熠生辉。

另外,这套小说中的韵文兼有发表议论,评述事理,抒发感慨的作用。

这一作用在第五部表现尤其明显。《清明上河图密码5》是围绕着“劣童案”“宗子案”“狂牛案”等八个案件塑造了大量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汇集到“相绝”陆青那里,陆青给他们相面之后,让他们到京城的一顶轿子前说几句话,这些话都是以韵文的形式写成,既符合说话人物的命运轨迹,同时又直击轿中人杨戬的心理。

如:“真恶昭昭路人指,伪善暗暗己心知”,既写王统,人送“王铁尺”的行事风格,同时也送给权臣杨戬,引出后面杨戬的议论:“人生于世,本就是一场彼此猜谜之戏,愚人不去磨砺自家眼力,只知怨叹责骂,合该一世被人欺。”

“己心只为己心明,灯枯何必怨夜深?”这两句话既写盛豆因恋着阿葵最终参与到杀害王小槐的谋杀案中,点明他内心挣扎着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的可笑,也指出杨戬以天下人负我的决绝干尽坏事的不可饶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清明上河图密码》采用韵散结合的行文方式,既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创新,小说采用诗文结合的方式对于设计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诗词的穿插进一步强化作品写人、描景、抒情、议论的艺术效果,它绝非游离于小说之外,而是与之相生相融,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好风读诗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写树的作文 深刻的记忆作文 侧耳倾听作文 看照片写作文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 大学生作文 珍惜时光作文800字 三年级作文助人为乐 观察日出日落的作文 有关银杏的作文 关于细节的作文800字 状物作文600 莆田的变化作文 关于不完美的作文 生活的强者作文 陪伴作文700字初中 与法同行作文500字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300字 三年级上册看图写作文 作文350 初中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你还好吗作文 小学生写雨的作文大全 卡丁车作文 拟人句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题记 生活是美好的作文600字 百合花作文 气质作文800字 保护环境英语作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