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家打扑克不仅欢乐 还能玩出个数学神童?数感 学会比较和排序分分钟的事

2020-11-21 16:35:02
相关推荐

前一阵写了一篇文章——>30岁豪赚十几亿,马云都羡慕,看他带娃也焦虑,我就安心了,讲了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的育儿经故事。

其中提到,“邵亦波是永远拿第一的数学神童。据说,他4岁的时候,父亲用加扑克牌教他数学。通过每日不间断的训练,他能在12秒内把52张扑克牌加完。

后来上中学,曾获得十几次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二时,拿到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跳级去美国上了大学。哈佛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双学士,哈佛大学商学院1999届MBA。”

没想到,后台留言就歪楼了,很多妈妈对如何用扑克牌教娃学数学十分感兴趣~

开学前,小川的数学老师也让准备一副扑克,最近经常带到学校,用来学习加减法。

在家,我们有时也陪他一起打牌,打对花、抽乌龟等等。常常神奇地发现,这家伙在玩的时候,数感、计算能力比平时还要好,比要他做口算题省劲多了。

但要想一副扑克,轻松”玩中学数学“也不那么简单的事。以前是拼自己的经验带着孩子玩,这些天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其中的门道真不少。

今天,先分享我收集整理的15个小游戏,帮助孩子在玩牌的过程中,认识数字培养数感、学会比较和排序,以及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都是小学数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在跟娃玩扑克之前,还有几点提醒大家注意:

不要使用图案花哨的纸牌,简单的花色牌最好;不要使用太新的纸牌,以免边缘划伤孩子的手;玩牌时可以把牌当中的J、Q、K、A拿出来,以免低龄孩子搞混;出牌的时候鼓励孩子大声把自己要出的牌喊出来,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培养数感;为了让孩子保持玩纸牌的兴趣,刚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胜利的机会,等他熟练掌握后,就得认认真真地跟他玩,让孩子正确面对输赢。1、用扑克牌认识数字、培养数感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用扑克牌教他们认识数字是特别好的方法。

扑克牌里不仅有1-9这9个阿拉伯数字,牌面上还有数量对应的图案,小孩子可以先从数数开始,逐步建立图案与数字的关系,培养最基本的数感。

1. 分类

适合年龄:2-3岁(2人)

游戏规则:

把一堆牌放在一起,家长和孩子轮流取牌,按照4个花色分类;

接着,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数字分类;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对1-3,1-4进行数字分类,慢慢增加到1-9的难度。

玩后感: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初步建立对形象图案、抽象数字的认识。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利用扑克牌上的图案和数字,在玩中培养孩子的数感。

2. 扑克接龙游戏

适合年龄:3-5岁 (2-3人)

游戏规则:

根据游戏人数把牌平均分配,然后按照顺序每人出一张牌,排成一个长列;

谁出的牌与长列中的某一张牌数字相同,就可以把这两张牌之间的所有纸牌收入囊中;

谁手里的纸牌出完了就算输。

玩后感:这个游戏是我小时候玩过最多的扑克游戏之一,它可以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在一列纸牌中,一下子看到与自己的牌数字相同的牌,初步培养对抽象数字的感觉。

3. 抓鬼游戏

小朋友抽到了“鬼牌”依旧笑嘻嘻,看来内心很强大

适合年龄:4-6岁(2-4人)

游戏规则:

家长准备好一副扑克牌,去掉“小鬼”,剩下的“大鬼”就是单独的“鬼牌”;

然后家长洗牌,与孩子轮流摸牌;

摸完牌后,每人先将自己手上成对的牌抽出来放在一边,只留下单只的;

然后一方从对方的手上任抽一张,如果和自己手上的牌成对的就抽出来放一旁;

最后谁的手上留有那个“鬼牌”,谁就输了。

玩后感:在孩子寻找成对的牌时,可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记忆,最后在跟爸妈互相抽牌的过程中,假如自己手里握有“鬼牌”,如何想办法让对方抽走,也是一种策略思维的锻炼。

记得,小时候跟大人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把“鬼牌”摆得高高的,诱使他们摸这张牌~

4. 翻翻乐

适合年龄:3-6岁(2-4人)

游戏规则:

先把扑克牌按照不同花色分成2堆牌(比如红桃一堆,黑桃一堆);

把准备好的2组牌打乱顺序后,正面朝下按照4×4摆放(年龄小的孩子,可以从2×2开始玩起);

让娃先从倒扣的牌堆中抽2张牌,看是否能配对成功(数字一样即配对成功),如果可以,娃就把2张牌收为己有,如果不能,再放回原位;

最后,看谁手中的牌最多,谁就算赢。

玩后感:这个游戏与手机或平板上的“找对子”游戏类似。只不过用纸牌玩不但不伤眼睛,还可以触摸,玩起来更过瘾。

玩的时候,这个游戏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加深娃对数字的认识和敏感度。

2、用扑克牌学会比较、排序

比较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中需要掌握的重要一步。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的比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辨别和认识上。

利用扑克牌,将需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让孩子直观比一比,加深对“比较”的理解。

1. 数字排队

适合年龄:3-5岁(2人)

游戏规则:

从一副牌中挑出所有1-9的数字;

让孩子按照1-9的顺序对扑克牌进行排序,开始的时候可以不分花色,只要数字排序就可以;

熟练之后,逐渐增加难度,比如按照相同花色进行排序等。

玩后感: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数字顺序的概念,为后面数学学习”序数“打好基础。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刚开始可以先从1-5或者1-3开始。

2. “比谁大”游戏

适合年龄:4-5岁 (2人)

游戏规则:

把牌分成两份,和孩子一人一半;

然后每人出一张牌,看谁出的牌大,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一样大就先放在旁边,然后出下一张牌,赢的那位得牌;

最后谁手上的牌多,谁就赢了。

玩后感:这款游戏也不必一定拘泥于比谁大,反过来也可以比谁小,孩子的逆向思维也得到一种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教会孩子认识数字,更能明白数字之间的大小概念。

3. 拍手游戏

适合年龄:5-8岁(2-3人)

游戏规则:

把牌平均分成两堆(背面朝上),然后同时翻开两个牌堆上的扑克牌;

如果左边的牌比右边的牌大,孩子就需要拍手(反之也可以)。

玩后感:这个游戏的规则也可以变成比谁小,充分锻炼孩子对数字大小的敏感程度。

另外,它也能锻炼孩子的反应力和专注力,反应快的孩子经常把手拍得通红~

4. 排7接龙

孩子手小,玩牌也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度~

适合年龄:4-8岁(2-4人)

游戏规则:

每个人轮流摸牌;

摸完牌后,每人从7开始出牌,所有人可按“7、6、5、4、3、2、1”顺序接龙,也可按“7、8、9、10”顺序接龙。如果手上没有可接龙的牌时,需要找上家要一张牌,此轮不用出牌;

谁的牌最先出完,谁就算赢。

玩后感:这个游戏与上面的“数字排队”相比,挑战性更大。

孩子不仅要先懂得数字顺序的概念,还需要设计一些出牌策略,比如如何让自己手中的牌最先出完,或者尽可能把手中离7特别远的牌给别人。

3、用扑克牌做四则运算

1. 卖货郎游戏

适合年龄:5-8岁(2-4人)

游戏规则:

事先准备好玩具、铅笔、小盒子、水果……拿来当做商品;

然后爸爸妈妈把扑克牌平均分成3堆,每人各拿一堆,扑克上的数字代表金钱;

大家通过讨价还价,最后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玩后感: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玩过家家这类的角色扮演游戏,其中买卖东西是他们最钟情的游戏之一。

扑克牌充当“流通货币”,大孩子可以借机练习加减法,小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数字、了解金钱与商品的关系。

2. 谁先到6点

适合年龄:4-5岁

游戏规则:

分别给自己和孩子分3张牌,分别是1、2、3;每人每次出一张牌,计算双方出牌的数字之和;没有达到6时,双方依次继续出牌;如果一方出牌使得总和刚好是6,就赢了,如果总和超过6就输了;

玩后感:这个游戏看上去简单,其实是对小朋友思维能力的挑战。一方面自己要达到6,另一方面又要让对方出的牌肯定超过6。

这就不仅仅需要小朋友学会6以内的加法,还需要对已经出的牌和双方手里的牌都有清楚的认识,以及对牌局发展有策略性的判断,越玩越有趣。等孩子慢慢熟练了,可以增加难度,比比谁先到7点、8点...到10点。

3. 凑10/凑20

适合年龄:5-7岁(2-4人)

游戏规则:

和孩子平均分牌,双方轮流出牌;任何一方出的牌和对方出的牌加起来是10,就将底牌全部收回;最后比谁手上收的牌多,谁就算赢(凑20与凑10的规则类似)。玩后感:如果孩子年龄小,一开始可以先让他数纸牌当中的红心、方块数,算对了牌就归他,算错了就归对方。熟能生巧后,孩子不用数红心也可以报出两数相加的答案啦~

4. 10点半

10点比8点更接近10.5点,所以爸爸获胜。

适合年龄:5-8岁(2-4人)

游戏规则:

大人和孩子每人先摸一张牌,然后根据自己手上拿到牌的情况来决定自己是否还要摸牌;谁手里的牌的总数加起来更接近10点半谁赢(J、Q、K为半点,1~9分别代表1~9的数字);如果两张或两张以上牌的总数加起来超过10点半就算输。玩后感:这是个很流行的游戏,有点类似大人们常玩的21点。

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巩固小朋友10以内的计算,另一方面也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策略,比如当点数达到10的时候,再要牌的风险就很大,这时候需要孩子自己分析情况、做出决定。

5. 小猫钓鱼

适合年龄:5-8岁(2-3人)

游戏规则:

每个人手上抓6张牌,底下翻开6张;如果底下的某几张牌加起来刚好等于手上的某张牌,则可以用这张牌把底下的这几张都钓走。比如手上有张7,底下有两张牌3和4,这时候就可以用7把3和4钓走;当然,不限于两张牌,如果有手牌有3、4,底牌有2、2、3,也可以用手中的牌把这3张牌都钓走;钓完后及时补牌,保证玩家手上和翻开的牌始终有6张,直到所有的牌都被钓走,最后数数每个玩家钓走的牌,最多的算赢。

玩后感:这个游戏对孩子的加法、甚至连加的训练,都很有好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循序渐进地练习,一开始只拿5以内的数字出来玩,接着是10以内的。

6. 连加法抢答

小家伙赢了爸爸妈妈后超开心~

适玩年龄:5-8岁(3-4人)

游戏规则:

3个玩家每人出一张牌,同时亮出;

3人比赛看谁能最快算出3个数相加的和,答对的人获得全部3张;

最后牌多的人胜出。

玩后感:这个游戏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运算能力适时调整,比如用5以下的牌,或者10以下的牌,当然如果孩子计算能力比较强,也可以用增加牌数,比如用4张牌、6张牌。

这个游戏可以逐步地提升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由于是多个数字相加,还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计算策略,比如遇到8/6/2这样3个数字,有策略的孩子可以用8+2+6很快得到答案。

7. 24点游戏

适玩年龄:7-12岁(一般是2个人或者4个人一起玩)

游戏规则:

抽去牌中大小鬼,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游戏开始,每个人出一张牌(2个人玩就每人出2张),同时翻开;大家同时开始把这4张牌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得到24,每张牌在计算中只能用一次,比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9—8÷8)×3等。先算出的是赢家,可以得到所有的这4张牌,最后谁手里的牌多谁赢。

玩后感:这个游戏对小朋友心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4张牌有很多计算的可能性,有时候还可能无解,小朋友需要进行多次、多种运算才能得到答案。

因为这个游戏需要复杂计算,而且还是抢答的形式,大人显然比孩子更快更有优势。没关系,我家采用的方法是给孩子延长时间,比如玩24点时,大人算出答案以后,给孩子延时2分钟,只要他们能在他们的延时中算出答案,就算他们赢。

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提一些小问题,比如什么的牌一定凑不成24点,什么样的牌比较容易凑成24点、哪些相连的牌能算出24点等。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加入“分数”的玩法,比如我之前曾跟一个5年级的孩子玩24点,当时桌面上的牌是6、1、3、4,我们想了很久都没办法凑成24点。

就在我都已经放弃的时候,他突然大喊“我有办法了”,然后写下了一串公式6÷(1-3/4),不得不承认,我当时眼前一亮,由衷地佩服这个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也正是扑克牌的魅力,它用一种游戏的方式飞速调动孩子的思维,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其他的能力,比如不轻易放弃、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川妈说说

今年,朋友家的孩子上岸北京最牛”早早培“班(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里选拔超常孩子,施以超常规教育)。全北京7000多个孩子报名,最后只招了60个。选拨的标准很多,超常的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条。

和他聊天,谈到自己的牛娃,他讲到孩子对数学的极大兴趣,也谈到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反复强调系统训练的必要性。他不算鸡娃,但也给孩子买奥数的书自学,也给他报过思维训练班。所以,写完今天的文章,一定要多跟大家说几句。”玩中学“固然很好,但它肯定不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全部,系统全面的专门训练也是必须的。

我是川妈,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袁隆平英语作文 写信作文400字 关于汉字的作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 圣诞节英语作文 爬山虎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 欣赏的作文 作文梗概 自信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字 疫情作文素材 小作文怎么写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写物的作文400字 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800字 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我的梦想二年级作文 抢椅子游戏作文 我的春节英语作文 美丽的瞬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