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他的风波到底定了没

2020-11-21 17:45:01
相关推荐

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 定风波 》,是点睛之笔。

《定风波》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苏轼的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写照。

创作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没有俸禄,仕途低谷。此时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的磨难。

《定风波》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意:

风雨骤然而来,穿林打叶,不听它!

且歌且唱,徐步而行,又何妨!

竹杖芒鞋,轻快无比,怕什么?

我有蓑衣,任凭风风雨雨这一生!

骤雨已过,春风吹来,酒意消,有点冷。

前路山头,云开天晴,夕阳斜照而来。

回望刚才风雨萧瑟之处,回家去,风雨也罢晴也罢。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

宗白华先生也说过:“艺术不只是和谐的形式与心灵的表现,还有自然景物的描摹。 景、 情、形是艺术的三层结构。”

苏轼的这篇《定风波》更是如此,在优美的词句之下,蕴含着苏轼独特的人生智慧,是对人生起伏的深刻体悟。

一般人可能遇到这种出门没带伞的狼狈情形,可能会怨天怨地怨空气。然而苏轼并没有。

他一身蓑衣,顶风冒雨,但从容向前,轻松愉悦,豪迈超然,无所畏惧。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对“一蓑烟雨”比较情有独钟,他曾经改编过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父》,“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在当时家喻 户晓,广为传唱。

这里的“一蓑”,也是象征手法,因为前面已经说了“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说明当时苏轼是没有蓑衣的。

烟雨,也不是当下的风雨,而是泛指一切风风雨雨。

“一蓑烟雨”描写出苏轼竹杖芒鞋在风雨之中艰难的行走景象,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困顿,反而塑造出潇洒悠闲的感觉。

只要预备一件“蓑衣”,当下的风雨,人生的风雨,都不在话下。蓑衣这里被赋予了广泛的象征意义。

儒家的兼济之志,道家的天真醇厚,佛家的随缘任运,一起融汇成了他独特的人生智慧和精神。

这种精神的力量才是他真正的“蓑衣”。

“落汤鸡”?不存在的,通过这些优美的词句,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不惧风雨,在风雨中一边走一边唱歌 , 还带着点儿调皮地说 “谁怕谁啊 ”,如同顽童一般,颇有庄子的“逍遥游”的意境。

风波由心定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仅和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呼应,更是点题《定风波》之句。

“定风波 ” 原是唐代教坊曲,区别于宫廷区。任半塘的《 教 坊 记笺 订》中记录 : “ 敦煌 曲《 定风波》曰:‘“谁人敢 去定风波 ” ,

这名始见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欧阳炯词《敦煌曲子词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 定风波 ” 由此得名,本义原为平定变乱之意。后多用于词中,后又慢慢演变为词牌名。

那苏轼的风波被平定了吗?在苏轼这里,风波定没定,那是由心态决定的。

面对风雨,苏轼高唱出 “ 谁怕 ” “ 任平生 ” 的 壮语。不似众人那般狼狈。

深处逆境,却能超脱自然,一切云淡风轻。心定风波定!

即使他这66年的一生,有32年都处于被贬状态,然而他依然能不忘初心,在精神上回归自然,乐观洒脱的面对大自然的和人生的风风雨雨。

《水调歌头》中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句子,又何尝不是对苏轼的一种致敬!

这样的精神,也鼓舞着千年之后的我们。正如有人所说 “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 这也是诗神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 关于坚守的作文800字 感谢父母的作文300字 以背后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死党作文600字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作文 端午节作文200个字 元宵节作文100个字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5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