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丹式幸福 究竟是“真实秘钥”还是“虚幻骗局”?

2020-11-21 18:25:01
相关推荐

最近不丹真正地“封国了”,原因是一名27岁的女子从科威特撤侨回来,入境时候检测为新冠阴性,在隔离14天被解除隔离之后一阵子,又被诊断了新冠阳性。该女子接触了首都廷布了上百号人,不丹政府不得不发布了全国的居家令,正式封锁了全国。

到今天为止,不丹已经累计有超过153名病例,45名正在医治。位于南部印度交接处的Phuntsholing地区,是不丹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目前也已出现了多例本土感染。

距离上次在不丹,已经有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了,像是离开了一位老朋友,许久未见,竟然在近来梦见了不丹,于是想着,为不丹写点什么吧,就有了今天的这篇。

幸福就该是欢天喜地出生与养育,有意义与有收获地工作,在满足与保障中老去,在尊严和祥和中辞世。

-- 《幸福是什么》吉格梅廷莱 (不丹前首相)

大约是三四年前,网络上突然火了一篇帖子,标题叫作:《不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骗鬼啦》!这篇文章以游客的视角描述了在不丹经历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经历,吐槽在不丹的两天(没错,就是两天)旅行中的遭遇。吐槽包括:随便一个破景点要七八十美金,所有景区的厕所不能冲水都是露天,价格还被炒到了10美金上一次厕所。。。。

事实是:在不丹上厕所都是免费的,并且只要你交付了不丹的行程款,在不丹旅行的所有的景点,所有的活动和吃饭住宿都不需要花钱。

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很强烈的讨论,很多去过不丹的中国游客纷纷提起笔,讨伐这篇文章,为不丹正名。但凡是对不丹有些许了解,或者去过不丹的中国游客,都很容易看穿这篇文章的恶毒用心,整篇文章充斥着阴暗浮躁的情绪,用不实的言语企图抹黑不丹这个国度。这篇文章竟然还被各类大V公众号争相转载,不知道蒙蔽了多少不明真相的国人。

这几年看多了综艺节目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论你是一个多人畜无害的人,这世界上总有着喜欢你和讨厌你的人,总会有人看不惯你的好,你的红,试图要抹黑你,曲解你,打击你。那一篇恶意抹黑不丹的文章发布之后,当我再次到达不丹的时候,我问起我们的导游,问起政府的工作人员,问起不丹旅游局的官员,他们都不知道这篇抹黑文章的事情,听到了也就轻描淡写表示知道了,特别佛系。

不丹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特别克制和淡然的国家,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文化能在发展中得以延续,不丹不主张广泛的外交,甚至对文化交流、旅游发展都有所节制。这也是为什么不丹在一开始对世界开放旅游业的时候就采取高价格低流量的策略,也是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他们欢迎世界上所有对不丹好奇的来访游客,对于那些不认同甚至抹黑的言论,他们也就淡然面对,不刻意争论,清者自清,不管你来或不来,不丹就一直在那,也一直是它本来的样子。

关于不丹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一说,其实早就过时了。那是十几年前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幸福指数评比,不丹曾以97%的国民幸福指数让世人惊叹,却又因几年之后不再位居世界幸福值评比的前列而遭到诟病。曾经头顶世界最幸福国度名号,让不丹出了名,世人却很少去详细了解,在不丹,幸福究竟是什么?

不丹前首相,撰书详解不丹国家幸福力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评判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综合实力,都是依靠GDP(国内生产总值),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金(7万人民币),而不丹 2018年的人均GDP大约为3360美金,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不丹,比GDP更加重要的是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翻译为国家幸福力。国家幸福力是不丹国家发展过程的指导原则。

传统的思维都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幸福,但是经济的发展还要兼顾到周边的环境、道德伦理、文化传承,以及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国民的幸福感。

不丹政府认为,幸福是一种心灵状态,每个公民必须各自有自觉的追求,然后希望达到幸福,并让自己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不丹政府所能做的是创造一个环境,持续支持所有的不丹国民都能够追求幸福。由这种幸福的氛围和状态产生的集体利益就是GNH国家幸福力。

为了向全世界解释“幸福是什么”,为了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不丹是如何让虚无缥缈的幸福落地执行,不丹前首相吉格梅廷莱写了一本书,名叫《幸福是什么?》(Happiness: A shared Global Vision),这本书全面细致的价值观体系和实证方法娓娓道来也证实不丹的幸福论并不是自欺欺人的乌托邦,是渗透在国家领导政策纲领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构建起来的。

构建成不丹国家幸福力的四大支柱包括:

均衡分配且可以永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丹鼓励经济的发展,鼓励外国人来不丹投资,并注重国家的道路等基础建设。但不丹的税收很严苛,企业年度盈利的30%都要上缴政府,这些税收都用来支撑国民的免费教育以及免费医疗。身为不丹人民,他们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也没有储蓄的习惯,对金钱的欲望相对较轻,最根本的原因是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家庭支出(教育+医疗)的后盾。

自然环境的保护。你很难想象,不丹国内严格禁止砍伐,除非是树木自己死亡倒地的那种。不丹国内的建筑木材基本都是从隔壁印度家运过来的。不丹是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负数的国家,不丹政府对冰川融化和地质灾害一直有着紧密的动态监测,保护环境也有一个专门的国家环境委员会进行严格监管。不丹政府时刻都对自己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警醒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茂盛的森林与肥沃的土地,一定是人民安家乐业幸福快乐的源泉。

文化保存和提倡。不丹政府对于国民的着装要求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丹人民对自己的国服和习俗都是从内心感觉骄傲的。不丹的学生在成年之前都需要去上一门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课程,里面还包括了教你怎么跳不丹舞蹈。所以如果你去参加不丹当地人的家宴或者庆生,千万不要惊讶别人分分钟就可以组成一个歌舞小分队。

良好的政府治理。不丹有超过2000名的公务员,六成都在国外名校进修过。不丹政府的管理体系也是很先进很数字化的,从法令的颁布到实施,执行者的沟通效率相当高,并且还要定期评估指标达成的情况。我曾经在不丹见过一位华裔小姐姐,她曾经是某知名美企的冥想课程导师,后来自己应聘到不丹政府做导师,和其他导师一起为不丹政府的官员做定期的冥想课程培训。不丹政府把控政府治理的人才环节,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民众。

以上这四个方面,将不丹的幸福力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类目,让不丹的幸福论变得生动鲜活,有据有理。

马云、冯仑亲测不丹,大咖的背书能假么?

十几年前的不丹被外界描述成一个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贫穷国家。在人们固有的思维里,一个国家经济不好,国民生活水平不高,那怎么可能还说自己“幸福”呢?很多人都对不丹有这样的怀疑与好奇,马云和冯仑(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抱着对不丹强烈的好奇,和其他几位企业家一起去了不丹王国考察。

短短的五天里,冯仑一行人在不丹的所闻所见让他们对不丹所谓的“幸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冯仑将这一切感受总结成了不丹前首相的《幸福是什么?》这本书的序,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棒,精辟地总结了跟不丹相关的幸福论点。

从冯仑的描述中可以得知,幸福的确是一个听起来虚无缥缈的词,但在不丹的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却是一个有效的、可量化、可支撑的幸福指数模型。这个模型是运用西方社会学的先进方法,以不丹的国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实验,搜集、分析而得出的。

即便在不丹本土的工资并不高,所有出国留学的人并没有留在海外继续生活,基本深造完都回到不丹生活了。在冯仑的询问下,当地人告诉他,不丹人觉得在自己的国家生活,比较有方向感。西方国家也很好,但是人不知道往哪儿去,没有方向感,但是一回到不丹,“我看见经幡,看见寺庙,看见僧人,我就知道我在哪,要去哪儿,会怎么样”。

冯仑一行人在不丹国师(国王的老师)家里做客,非常惊讶于他家中的简陋,后来才知道其实不丹当地人的生活水平相对是比较平均的。不丹是一个宗教国家,全民信佛,不丹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浸沐在诵经声中成长,在孩童的教育中也是宗教这一门课程的。通过降低物质层面的欲望,增加精神层面和未来世界的预期,正是宗教要做的工作。不丹王国偏重于运用合理管理欲望的方式而非一味发展满足欲望的手段来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平衡。

冯仑在序中表达了对不丹幸福模式的惊叹,不丹之行启发了他对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的深度的思考,他希望通过借鉴不丹幸福模式的基本逻辑,让更多的员工拥有“方向感”,从而实现“幸福梦”。

不丹老百姓,究竟怎样理解“幸福”?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我还记得很多年前央视来了一次“你幸福吗?”的采访,在路边随机拦截了一些人,有人很敷衍地回答了“幸福”二字,有人在抱怨自己当天遭遇的不开心的经历说自己不幸福,而最多的是被问到这个问题之后一脸懵逼的尴尬,让人觉得“幸福”两个字其实是不经常被中国人提及的一个很有距离感的词。

我跟很多不丹当地人聊过对于“幸福”的理解,其实四个字就可以归纳出他们的幸福逻辑:“知足常乐”。

当我快乐的时候,我就是幸福的。我满足于我现在拥有的,有些东西我得不到我也不奢求,得到了我当然会更开心。我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家人的平安健康,孩子能吃饱饭。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通过科技、权力、军队、金钱等寻找满足欲望的手段,可是这种满足是阶段性的,难以持久。比如口渴了,买了一瓶水喝,满足了,但我又想喝可乐了,喝完可乐我又想吃冰淇淋了。实际上通过权力、金钱等手段满足的欲望,永远落后于欲望本身。

满足只是瞬间,不足才是永远。

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并不是谁都明白的。

为什么中国人很难感到“幸福”?

随便翻翻每天更新的公众号推文,光文章名字就让你揪心:

知乎热榜109万人围观:月入6000,老婆想让孩子读5万的幼儿园,圈子那么重要么?

61岁阿姨3个月上160多门网课,83岁老太被阿里30万年薪争抢,网友惊叹:我输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贩卖焦虑”这个事情就被很多中国人拿来赚钱。“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孩子好,“中年危机”也一直敲击着70 80后脆弱的心房。我们不是不知足,实在是这个时代教育我们,不能容易满足,要求上进,要充实自己,要比别人强,要成为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就是提倡上进的,勤奋的,优秀的,实际上中国人民绝大多数是按照普世的价值导向去生活的,那么“攀比”、“危机”、“不满于现状”这些不容易满足的状态就是中国人民的日常了。

跟我合作的不丹地接,已经算是我筛选过的地接里面最勤奋的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不丹人过得有些懒散,不够上进。后来我才知道,不丹人的普世价值观从本质上跟中国就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退休生活就是向往着每天能射箭,去佛塔念经转塔,周末徒步爬山,这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不丹人一年有一整个月的年假假期,没错,一整个月!!!!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不丹人都是懒散不求上进的,只是整个不丹社会里宣传的人生理想的模样就是跟中国不一样的。大部分中国人去寺庙烧香是因为需要补救,而不丹人每天都会在家朝拜佛堂是为了来世的解脱,为了将来不补救。

中国人有了一套房子之后,还想要再买一套房子,这样才能更有安全感。有孩子的时候要换大房子,因为有孩子了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等孩子长大了呢,又想要买学区房,原因就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将来。不丹人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是租房子住的,只有特别有钱的不丹人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是一套,是一整栋。。。。因为不丹人习惯自己买地皮建一栋房子,然后自己住里面的一套,将剩下的几层租出去赚房租。不丹人不一定追求要买房,就算一辈子租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房子可以租,房子里面可以简陋,但是不丹人一定不能没有佛堂,就是每天朝拜诵经的地方。每天早晨起来放7碗清水,就是对佛祖最诚心的供奉。

如果说人的心是一架天平,不丹人的心里一边放了物欲,一边放了信仰,只要两边都不空,有一定的平衡性,不管往哪一边倾斜,不丹人都觉得自己很富足。中国人的心里也有一架天平,不一样的是这架天平左边放了心脏,右边放了人民币,不管自己有多少积蓄,仿佛都达不到财务自由这个门槛。

来不丹旅行吧,在不丹不一定能让你找到幸福,但也许能让你知道幸福的方向。

更多不丹相关的旅游攻略和新鲜资讯,请关注:“奇绮旅小众旅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作文600字 初中作文我的新同学 写过春节的作文200字 放学之后作文 二年级介绍自己的作文 福尔摩斯作文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文 my trip英语作文80字 2014安徽高考语文作文 扫墓的作文 走丢的作文 体育课的作文 奶奶的味道作文 作文奇妙的梦 三年级作文新学期的打算 老师的礼物作文 湖边风景作文 蒲公英的作文300字 初心依然作文500字 父亲的温度作文 城市文化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 七年级写人写事作文 自作自受作文 chatgpt高考作文 亲情无价作文 三年级数学作文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作文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鸢尾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