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国内第一部徐悲鸿传记是如何创作的?作者郑理被称为“画家挚友”

2020-11-21 18:35:01
相关推荐

9月17日,徐悲鸿纪念馆重新开馆,公众得以近距离观赏徐悲鸿先生原作。与此同时,34年前出版的国内第一部徐悲鸿传记《笔下千骑——大师徐悲鸿》不久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再版,其作者是82岁的《北京日报》原记者,被吴作人、董寿平、常书鸿、何海霞等绘画大师称为“画家挚友”的郑理。

作者:杨新岚(作者为《当代》杂志副主编)

我第一次看到郑理这个名字,是在《当代》1983年第五期上,篇名是《傲骨》,副题是笔下千骑——绘画大师徐悲鸿。看他的作品,能走近大师的灵魂。没想到,34年后,我成为郑理先生《大师徐悲鸿》一书的责编。

《傲骨》在《当代》刊发后,郑理收到一封来自抚顺的挂号信,一页纸,一张姑娘的彩色照片,一条美丽的绣花手绢。信中说,自己两次自杀,第三次准备自杀时,偶然看到了《当代》,是徐悲鸿从自杀的边缘走向光明的经历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郑理看信时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深深感到了写徐悲鸿的真正意义。当时怕妻子看到,便慌慌张张把信和照片都烧掉了,绣花手绢则送给了上小学的女儿。198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傲骨》结集,出版了这部《笔下千骑——大师徐悲鸿》。当郑理拿到这本书时,他流泪了。

很快,这部书被缩编,在上海《文汇报》和香港《文汇报》连载,反响强烈。这些花絮又被郑理发表在2015年的《当代》上,我是责任编辑,由此了解到郑理做人的境界——他和父亲,把两代人的书画珍藏,全都捐给了家乡的博物馆。陈其锟、何翀、沈振麟、启功、吴作人、李苦禅、黎雄才、关山月、刘海粟、何海霞、常书鸿、董寿平、叶浅予、赵望云、尹瘦石、娄师白、张仃、于希宁、崔子范、贾又福……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书画名家?这种精神品格,注定了他对徐悲鸿精神层面的感知和传递——

很多传记流于史实,郑理从徐悲鸿一生中突出的品格是有傲骨和没傲气,用自尊自强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国人和中国画,培养出一批有精神高度的画坛大师。郑理对我说,他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重出徐悲鸿的书,那种执着令人感动。今年再版时,我建议从原书名中取出“大师徐悲鸿”五个字作为新书名,得到了郑理老师的首肯。

众月捧星的写作结晶

1987年,郑理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众月捧星记》一文,写尹瘦石等名家扶持甘肃平凉青年画家蒋志鑫成长、办画展的事,其实,郑理自己写徐悲鸿也是一次众月捧星的结果。

一开始,郑理写徐悲鸿的想法被年轻的部主任给否了,说,活人还写不过来呢,你去写死人!后来采访吴作人先生时,吴老问起这篇稿子,郑理如实诉说了经过。吴老说,“我建议你为徐先生写本书。”

郑理既惊喜又胆怯地说,“我能写得了吗?”

吴老说:“你是记者,还是作家,不给徐悲鸿这样的艺术家树碑立传,还给谁树碑立传?你写吧,我支持。”吴老是徐悲鸿的大弟子,他鼓励说:“不光我支持你,还会有很多人支持你。因为我也深深感到了,我们的国家非常需要徐悲鸿这样的艺术家!”

郑理一直记得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艾中信的话,说之前已有七八位想写徐悲鸿传,还没有一个人能写成。他说:“写徐先生太难了!你是不是能坚持到底写成功,现在还很难说。”

责任加挑战激励了郑理。吴作人时任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带着郑理坐着他的车,不分白天晚上,登门拜访知情人。书成后,吴作人题写书名,徐悲鸿最早的学生李苦禅和最小的学生刘勃舒作了序。李苦禅为写好这篇不过500字的序,竟花了近两个星期。

1979年秋,吴先生两次陪郑理从西郊老虎庙到朝阳门内的鲁少飞老先生府上拜访。鲁老是著名的漫画家,他深居简出,平日很少待客。他提供了很多徐悲鸿的旧事。尔后,陆续把追忆文字寄给吴老,请吴老转交。

悲鸿先生的一些弟子专门为传记创作了插图:戴泽作素描《在达仰老师室中的徐悲鸿》,刘勃舒作彩墨画《徐悲鸿在创作〈九方皋〉》,韦启美作国画《一九四五年二月五日徐悲鸿在〈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梁玉龙作国画《徐悲鸿给老农民画像》,韦江凡作水墨人物画《周总理与郭沫若、徐悲鸿在一起》,宗其香作山水画《盘溪》(徐悲鸿在重庆工作地)。艾中信作油画《徐悲鸿在东受禄街十六号故居》,浙江美术学院蔡亮不仅作素描《徐院长教勃舒画马》,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他曾在1980年三个月内连写三封信提供素材。还带着绍兴加饭酒,到郑理家边喝边聊。

宗其香先生为郑理讲述1942年,悲鸿老师为他“重庆夜景”山水画展做主持人,讲老师对夜景山水画创新的肯定。他送给郑理一幅《虎虎有生气图》。他说:“你为我老师写传记,说心里话,太好了,我佩服他,早就应该给他树碑立传。”

戴泽老先生不仅为书稿创作了插图,还提供了书的封面画(见上图书封)。他对郑理说:“听说你在写徐先生,我很高兴。你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我会尽力的。” “写徐先生是件大事,不容易,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书出版后,戴泽为表达心意,执意为郑理画了一幅油画肖像。

片纸滴墨言传身教

1994年郑理家搬到方庄,与尹瘦石、韦江凡二位老先生成了一个楼的邻居。一天晚饭后,韦老对郑理说:“对我来说,有一幅画称得上无价之宝,我一直珍藏着。”韦老说着就请夫人找出了《涑柳寒鸦图》,指着画说,“新中国成立前,徐先生是北平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一天,徐先生给我们上国画课。他一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扔着半张踩满脚印的宣纸,赶紧弯腰,十分心痛地捡了起来。他边用手掸去尘土边说:‘片纸点墨,都凝聚着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同学们,生产一张宣纸工人们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老师说着拿起笔,就在这张纸上画了这幅《涑柳寒鸦图》,并郑重题上款,盖好名章,然后走到我的课桌前,把这幅顺手捡来的艺术品送给我。当时有些同学看到这种情景,都羞愧地低下头,我也是。”韦老感慨道:“老校长用被别人当作废品扔在地上、沾满脚印的一张很不干净的宣纸,当着我们这些学生画成的这幅画,不仅成了我的镇宅之宝,更是成了我时刻受教育的教材,它永远激励着我,作为人民的画家,一定珍惜片纸滴墨。”韦老感慨道:“我的老师徐悲鸿视《八十七神仙图》为生命,我则把徐老师画的这幅《涑柳寒鸦图》视为生命,我的艺术生命。”

惜墨如金,惜纸如金,徐悲鸿如此,吴作人亦如此,多余的纸都裁下来留着用,绝不浪费片纸滴墨。郑理把这段佳话补进了再版书中。

韩干和郎世宁都以画马著称,但只有徐悲鸿的马是奔马。郑理写出了奔马的精神源头,写出徐悲鸿绘奔马激励抗日将士的慷慨悲歌,这些凝结着民族苦难与奔腾理想的奔马,成了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素描!

有徐悲鸿这本书打底,再看徐悲鸿纪念馆,不一样的徐悲鸿就在那里!

(原标题:这些“老物件” 你还记得吗)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意义的事作文800字 宁静的力量作文 有趣的名字作文 以理想为题的作文 喜欢的一种植物作文 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 带上自信上路作文 遇见友谊作文700字 种糖果作文400字 我爱爸爸妈妈作文 焦虑作文 作文我学会了洗碗 蒙语作文网站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初中 我好想 作文 青春校园作文800字 制作文字图片软件 描写校园四季的作文 宠物作文500字 弘扬社会正能量作文 写变脸的作文 值得600字作文 枇杷树作文 看戏的作文 我做错的一件事作文 一面之缘的作文 关于乌镇的作文 高中作文字数要求 生活中的套子作文800